簡介
風動石,顧名思義,即風來則動,在我國,風動石有很多,最著名就屬福建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它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已成為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
東山風動石地理位置
這塊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長寬高都在4米以上,重約200頓,矗立在一塊光滑的磐石上,與磐石的接觸面積僅十餘平方釐米。其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前後左右平衡性極佳,海風吹過,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似乎搖搖欲墜,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人們站在東山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不禁嘆為天下奇觀。
即便是人力,也能晃動這塊龐然大物般的風動石。有人做過試驗,仰臥在磐石上,蹺起雙足使勁蹬,巨石就左右搖晃起來,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瓦片咯咯作響,很快就被碾成粉末。
福建東山島風動石(圖片來自網絡)
形成原因
這塊奇石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經科學研究發現,風動石其實是風化作用的結果,在千萬年前,這塊風動石和它下面的磐石本來是一個整體。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風動石外表逐漸解體,風化剝落,底部的磐石也不斷受到海水的侵蝕打磨,最終便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風動石和磐石接觸的面積雖小,但卻是風動石的重心所在,再加上風動石上小下大,重心偏低。雖然搖動時重心位置會被抬高,但在重力作用下,風動石始終不會傾倒,跟不倒翁的原理相似,巨石在搖搖欲墜之後,最終仍會恢復穩定。
風動石的歷史
1、風動石的歷史相當悠久,形成於千百年前,如今,歷經滄桑,依然傲然挺立。在風動石的正面,有明代的題刻:「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璸、陳士奇」,故此石也被稱為「三忠石」。2、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到處滾落,房屋倒塌,可岌岌可危的風動石卻安然無恙。
3、文革期間,有人認為忠臣是「四舊」的代名詞,就把「銅山三忠臣」五字磨掉,代之以「銅山風動石」五個字。
4、書法家沈振東,曾在石上臨摹毛澤東的筆跡,描上「風景這邊獨好」的詞句,再由石匠鐫刻其上。
東山島風動石(圖片來自網絡)
有關風動石的故事二則
故事一
抗戰時期,關於這塊奇石,發生過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傳說日寇進犯東山島,日艦「太和丸」號來到了風動石前的海面上。這些侵略者看到了海邊磐石上這塊搖搖欲墜的巨石時,都被風動石吸引住了,驚訝得目瞪口呆。
「太神奇了!」他們大聲叫喊著,欣賞了好一會兒後,艦長竟然下了個荒唐的命令:「我們把這塊巨石搬到日本去,即使搬不走,也要把它拖下海,決不能把這麼珍貴的自然瑰寶留給中國人!」
於是日寇們一擁而上,可巨石實在是太沉重了,他們根本就不能把巨石從高高的海崖上挪到軍艦上去。一群日寇絞盡腦計,也想不出任何搬動風動石的辦法。最後,他們一狠心,竟用粗大的鐵鏈牢牢捆在風動石上,然後讓軍艦開足馬力,妄圖把風動石拖下海去。
誰知,這塊巨石就有靈性似的,雖然在磐石上不停地晃動,卻始終沒有離開這個天然底座。不僅如此,日寇的軍艦反而被拖得搖晃起來,多條鋼索被拉斷。最終,他們只得放棄了這個歹毒的計劃,帶著滿腹遺憾,離開了東山島。
東山島(圖片來自網絡)
故事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千萬年來,經歷無數風摧雷擊,始終屹立不倒的風動石,在「文革」浩劫中卻險遭毀滅。幸虧有一個島上漁民挺身而出,誓死保護,若不是他,我們也許早就見不著風動石的影子了。
他叫黃茂金(1912-1980),是東山島上的漁民,黃道周的後裔,為人正直,樂善好施。他家距風動石不及百步,從小便著迷於風動石的神奇與傳說。
文革期間,到處打砸搶,無數文物橫遭浩劫。有一天,黃茂金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打石聲,從風動石方向傳來,黃茂金循聲而去,看到風動石邊已搭起腳手架,有一石匠正掄起鐵錘在風動石正面處鑿釺孔。黃茂金大吃一驚,問道:「師傅,怎麼在這裡打石?」石匠不理,繼續鑿孔。黃茂金上前,一手抓住了掄鐵錘的手。
石匠回頭一看是黃茂金,反問道:「不行嗎?」
「不行!」
「為什麼不行?」
「因為這是幾千年來的寶物,東山人的性命石,無價之寶!」
「這是四舊,上面有三忠臣的名。」
「忠臣有什麼不好,奸臣才壞,秦檜才壞。」
風動石(圖片來自網絡)
這時廟裡的漁民聞聲趕來,個個義憤填膺,你一言我一語加以譴責,有的高喊著要沒收打石工具。石匠懾於人多勢眾,糾纏了很久,才不情願地拆了腳手架,收拾工具,悻悻然地離去。黃茂金仍是不放心,對漁民兄弟們說:「我總有預感,這個打石仔不會就此作罷,還會再來,這樣吧!最近這裡不要離人,大家輪流看著風動石」。
大約一周後的一天,有船工來找黃茂金,說打石仔又來了!黃茂金二話沒說,扭頭就走,往風動石方向直奔。滿頭大汗的他,走近一看,果然還是那個無賴。黃茂金說:「今天,我舍了這條老命,非跟你拼了」,撲上去就和打石仔扭打起來。這時廟裡的人越來越多,無賴看到黃茂金較真的,且眾口難犯,就陪著笑臉說:「不然我打下面那幾粒小的吧!」
「不行,海邊的石頭我不管,城牆以內的石頭都不能碰!」黃茂金斬釘截鐵地說。民眾也高喊著「城牆內的石頭都不能打。」無賴再一次不情願地收拾工具逃走了。
黃茂金臨終前,仍在牽掛風動石的安危,他對獨生女兒黃美麟說:「我死後,你就把我埋葬在城牆外能看到風動石的地方,愈近愈好。若有人再去打風動石,我做鬼也會放過他」。
黃茂金誓死保護風動石的事跡,深深感動了民眾,在一定範圍內喚醒了人們珍惜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時有民眾扛大糞潑在石磐上,並由此自發形成了無形而強大的保護力量。從此,風動石便在這種無形而強大的保護之中,安然度過了風雨飄搖的艱難歲月。
1980年10月,黃茂金老人與世長辭,黃美麟女士遵照父親的遺囑,把父親埋葬在城牆外能看到風動石的最近處,日夜守護著風動石。
如今,東山島風動石,經歷千萬年的天靈地秀,日精月華,在歷盡了劫波之後,更加巍然屹立,愈顯神奇。
風動石(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