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東山風動石的傳說!原來風動石還有這麼多的故事~閩南諺語

2021-01-19 漳州頭條

漳州頭條小編微信zzmxzwx
第一時間看突發快訊請關注漳州頭條!更多資訊請關注生活版漳州報料。漳州頭條報料有獎,歡迎熱心微友報料。QQ:630811429


點擊下方二維碼或閱讀原文進入漳州頭條論壇,可免費發布各類便民生活信息,給漳州頭條報料。記得常來論壇看看。


《金盞》是由原漳州市文聯民間文藝研究會籌備組受命創辦原《水仙花》文藝雜誌民間文學附刊,創刊號於1982年3月出版。共出版16期,發表了120多位作者的二十多萬字的作品,後因故停刊。為繁榮閩南民間文學,現將當年《金盞》刊登的作品進行回顧性展播,同時推出新人新作,漳州頭條將在毎周五推出,請持續關注。



人們常說,到北京未上長城,是一件憾事;可來到閩南,不到東山島,不去欣賞風動石,同樣也是一件憾事。

東山島風動石,石高4.37米,寬4.47米,長4.49米,重約200噸,像一粒碩大的石桃斜擱在東山島古城東門海濱的石崖上,與下面巨大的盤石接觸面僅為10多平方釐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微晃動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之上,蹺起雙足、用力推蹬巨石,也會使之搖晃。風動石的右前方,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題刻著明代水師提督程朝京詠風動石的詩:


造化原來只一丸,

東封函谷萬層巒。

天風吹向閩中墜,

海飆還能逐勢摶。


五丁欲舉難為力,

一卒微排不飽餐。

鬼神呵護誰能測,

動靜機宜在此觀。


這首詩將風動石的奇特之處描繪得淋漓盡致:五個身強力壯的漢子想推都推不動它,而一個餓著肚子的士兵卻能輕輕地將它推動。是何緣故?原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兩撥千斤」。想要推動風動石,不是人多就行,而是要找準角度,有節奏地一推一松,才能找到推石能動的奇趣。自古以來,它一直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並且以奇、險、懸,被載入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理之最》。1982年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在東山島拍攝第一集《猴王初問世》鏡頭時,石盤上輕輕晃動的猴頭,便是這塊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東山島風動石。

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往上看,巨石搖搖欲墜,好像隨時都會滾落下來,驚險的景觀令人心驚膽戰。



東山風動石  鄭德鴻 攝


相傳明萬曆年間,詩人李楷同水師提督程朝京慕名專程到銅山(今東山島)觀賞風動石。地方官特意在風動石下準備了一桌山珍海味,置酒接風。賓主把盞賞石,好不快活。酒過三巡,李楷來了詩興,即景賦詩:「鬼斧何年巧弄丸,鑿得拳石寄層巒。翩翻陣陣隨風漾,輾轉輕輕信手摶。潮撼孤根危欲墜,雨餘蒼蘚秀堪餐。五丁有意留奇蹟,特為天南表大觀」。席間,有個詩友步其詩韻吟詠,詩未吟完,忽然海上刮來大風,風動石搖晃不定,似有泰山壓頂之勢。賓主見狀,嚇得面如土色,大叫「不好」,紛紛拔足躲閃,唯恐避之不及。此後,再也沒人敢在此設宴,於是就有「石下難設宴,吟唱不出三」的佳話。其實那不過是一場虛驚。千百年來,東山島曾有過無數次的海嘯地震,風動石從無傾覆之患。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大地震,島上山崩地裂,屋倒宮傾,風動石也安之若素,巍然不動。

那麼,這塊奇特的風動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過這樣一段美妙的傳說。

從前,東山島突然有一眼很大的噴泉,終年湧突不止,年長日久,遼闊平坦的大地竟成一片汪洋。有個大腳仙雲遊至此,發現許多原始森林被淹沒,野生動物走投無路,到處哀嚎狂奔,感到十分痛心,便按下雲頭,運用神力搬來一塊巨石堵住了噴泉,使東山島恢復安寧而不致全部被淹沒。大腳仙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為了警誡後人,他又找來一塊比較小的石塊壓在盤石上面,作為標識,這便是後來的風動石。於是,東山島民間有「翻倒風動石,淹沒東山島」之說。至今,東山島上最高的「蘇峰山」(也叫「東山」)和風動石附近的釣鰲石上還有大腳仙留下的「仙腳印」

風動石還有一段威武不屈的傳聞。1938年5月18日至1944年,日本侵略軍的十七批一百四十八艘艦艇先後入侵東山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有一天,兩艘日本艦艇又停泊在東山港口,滿肚子壞主意的日本鬼子從漢奸口中得知:如果搬掉風動石,就會淹沒東山島。他們就想,這等輕而易舉的事不做太可惜了。當天,他們便把艦艇開到與風動石正對面的海面上,用又粗又長的鋼索把風動石系牢,呈倒「Y」字形,企圖讓兩艘艦艇開足馬力,把這奇異的風動石拉倒獵奇。日本鬼子費盡周折,忙了大半天的工夫,拼命拉石,而風動石卻偏偏巋然不動。忽然「嘣、嘣」幾聲,鋼索全都崩斷了,把幾個日本兵打落海中。日本鬼子的痴心妄想終於化為泡影,他們只好帶著十分懊惱的心情,悻悻離開。而風動石依然堅強地迎風屹立在高高的盤石上。著名女作家霍達遊覽風動石後,親歷奇景,親聞軼事,感慨萬千,欣然命筆,創作了長篇散文《奇石記》,其中寫道:「壯哉此石,吾風可動,吾人可動,而不為寇動。凜凜然大節,中華民族,一山一水,皆有此無尚尊嚴!」


 

*閩南諺語*

 

問路靠嘴水,行路靠腳腿。

兩人沒相嫌,糙米煑飯也會粘。

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要有好厝邊。

細空嘸補,大空叫苦。

寵豬櫸灶,寵囝不孝。

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有。

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無毛。

心歹無人知,嘴歹大厲害。

叫豬叫狗,不如自己走。

一時想無到,終生苦到老。

(寶羨輯)


來源:美麗漳州(mlzz321)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奇石-福建東山島風動石
    簡介風動石,顧名思義,即風來則動,在我國,風動石有很多,最著名就屬福建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它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已成為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
  • 原來,東山風動石以前長這樣
    一開始,筆者僅將其視為普通遊客照,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卻發現它其實大有來頭:它不僅見證東山風動石的歷史原貌,也揭開了幾百年前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北大畢業後,劉太希返回江西任省第四中學校長,後改任星子縣縣長,1933年他又上任福建省東山縣長。更讓筆者震撼的是,照片背景中那塊巨大的東山風動石。它的左側鑿刻著遒勁有力的擘窠大字「銅山三忠臣」,落款為「黃道周、陳璸、陳士其,永曆戊子秋廣平路振飛題」,右側的大片則有歷代文人留下的題刻,這一奇景如今已看不到了。
  • 漳州東山風動石邊上600年老街,是「最東山」的記憶,古韻悠悠
    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而載入《世界地理之最》,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但很多遊客不知道的是在東山風動石邊上,藏著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在鴨鴨看來,它更值得一遊。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鞏固海疆,派江夏侯周德興在此修建銅山城,置銅山守御千戶所。
  • 漳州東山風動石介紹
    漳州東山風動石景區風動石景區是東山島的主景區,總面積15萬平方米,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以聲靈千載的銅陵關帝廟為中心,以奇甲天下的風動石為領銜,以銅山古城為盛載。以文峰塔為外延,風動石景區包括寶智寺、城隍廟、文公祠、黃道周故居等人文勝跡,釣鰲臺、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自然景觀,還有博物館、黃道周紀念館、碑廊、木棧道等新建景致。可謂佛寺仙宮並列,樓館亭臺媲連,妙石靈泉星布,勝景獲步閩海南天。風動石景區門票原價60,購買後立即當天立即生效,不可退。如果到旅遊網站購買價格會便宜5-10塊錢,並且有隨時可退的優點。
  • 東山風動石景區9月1日-5日原價60元門票,現統統免費!
    常有人問小編:風動石景區是玩什麼?看一塊石頭?來東山值得去嗎...小編帶您走遍了風動石景區,只為給你看看我們眼中的它。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這塊重約200噸的巨石,其接觸點特別小,站在下方抬頭仰望,整塊石頭懸空而立,搖搖欲墜,像是要掉落下來,從正面看,石如蟠桃,很是偉觀。
  • 翔安奇觀「風動石」 傳說是龍船羅盤掉落所化(圖)
    不僅東山有「風動石」,廈門翔安區新店鎮洪前社區內也有一塊「風動石」,有大風吹時,石頭會上下搖動,人推卻推不倒。當地老人自豪地說,「看遍天下風動石,唯洪前風動石能真『動』」。  這塊「風動石」位於翔安區九溪入海處西岸的龍船山上,呈圓碟形,長5.5米、寬5.2米、高1.2米,它被架於另一塊圓潤的石頭之上,與東海鳳翔山上的仙臥石遙遙相望。其左右各有一塊稍矮石塊,如同蹺蹺板一般,只需輕輕一推,碟形巨石就能上下擺動,幅度可達10釐米左右。  最神奇的是,當有大風吹動時,該石一樣可以上下搖動,如小學生在騎蹺蹺板,所以被人稱作「風動石」。
  • 景點,福建,風動石
    我是高潔,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景點是福建風動石。 泉州靈山上有塊巨大的風動石,上刻「碧玉球」三個大字,故稱「玉球風動」。這塊風動石,和福建東山峋峻山的風動石形狀有所不同。東山風動石上小下大,象一隻仙桃放置在另一塊磐石上,底部呈圓弧形,與磐石緊貼的接觸面只有數寸,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異常驚險的景象。遊人背靠大海,從下抬頭觀望,風動石猶若半空懸置,搖搖欲墜,天空雲彩飄過,仿佛就要翻滾而下。
  • 東山風動石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當2019年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漳州這座「田園都市 生態之城」被世界目光聚焦、矚目、掃描再一次成為「網紅」而咱們東山風動石景區在視頻中上鏡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與全世界人民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簡直讓東山人自豪感爆棚有沒有!
  • 東山島上奇景多 「風動石」美美噠!
    站在風動石處遠眺大海  大眾網福建東山11月11日訊(記者 馬寶濤 攝影報導)東山島海灣遼闊,沙灘平坦,綠樹成蔭,勝景眾多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風動石,已經是東山島上的標誌性景觀。11日,「清新福建海絲行」採訪團來到東山島,離距離接觸風動石。
  • 東山風動石 景點介紹
    到了東山島,如是在西埔鎮下車,可以再搭乘(西埔-銅陵)公交車去銅陵或打的;如果直接在銅陵下車,可以直接步行或乘當地摩的去風動石景區。自駕遊可導航至東山風動石景區即可。風動石景區門票:60元,開放時間:08:00—18:00,建議遊玩時間:半天。PS:東山本地人持有效憑證免票。
  • 風動石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
    風動石景區是東山島的主景區,總面積15萬平方米,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東山自古自然景觀眾多,人文勝景深厚,海洋文化豐盈。明代起即有「內八景、外八景、海天八景」之譽;至清代又有「銅山十八景」之說。歷代將相名賢頻至銅山視海觀風,並留下許多詩文詠贊。造化鍾靈秀,勝景遍銅陵。
  • 東山風動石景區昨天已恢復開放!快來看海拍美照吧!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繼馬鑾灣景區開放後風動石景區也於昨天(4月1日)開放啦~在風動石景區的門口,遊客正有序地排著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通過「閩政通APP」健康碼二維碼管理端進行掃碼驗證,再經電子體溫檢測點實時檢測,並登記《遊客信息登記表
  • 湖裡掌故之十 風動石
    山上有風動石。風動山如今處於興隆路和宜賓路交口處的華景花園小區內,山包上的風動石保存還相當完好。1960年的地圖上的風動山風動石擱置其上,和大石臺的接觸相抵之處不足半米,宛若雞卵置於臺上,搖之欲動,動之欲墜,故名風動石。咋一看這風動石像頂大僧帽,換個角度看又像塊大豬肝。風動石是花崗巖質地,高約三米,長約六米,厚約2米有餘。粗略估計,此風動石體積約有一二十立方米,重達五、六十頓以上。這麼大的一塊巨石,其重心僅靠那麼小的面積所支撐,搖搖欲墜,給予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這種大自然的造化,實在不可多得。
  • 我國這座被遺忘的海島,有著神奇的風動石,風景優美卻無人問津
    夏天到了,許多人都想去海邊遊玩,吹著涼爽的海風,還可以到海裡遊泳,還有美味的海鮮可以吃,所以海島幾乎是許多人夏天旅行的必去地,說到我國的海島風景,一般人會想到海南,的確海南是我國的著名旅遊海島,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來這裡遊玩,但是海南的消費對一些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友好了。今天就為你大家介紹一處風景優美,物價低廉,且遊客不多的海島遊玩點,一起倆看看吧。
  • 神秘的風動石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的東山風動石,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它奇在:當大風吹來時,石體左右晃動,但傾斜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動了,故稱風動石。
  • 翔安龍船山風動石,真正的「天下第一奇石」!
    東山島的風動石, 是我知道的最有名的風動石。它座落在東山古城濱海地帶,據說其為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並成為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我查了下,它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現在,我要說的是一塊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洪前社區龍船山上的風動石。
  • 遊海島選東山 遊東山必賞奇石
    東山島雖然不大,卻有不少風景名勝:風動石景區、銅山古城關帝廟、馬鑾灣景區、金鑾灣景區、蘇峰山、巖雅村、南門灣……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更是一件憾事。由此可見,風動石在東山島的重要地位。
  • 你所不知道的東山島:不止是風動石!
    提到東山島你還只會想到風動石嗎?其實,除了風動石東山島還擁有許多寶藏這裡氣候適宜,美景如畫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精湛的手藝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海平面逐漸上升才被漸漸淹沒僅留下一條連接大陸與臺灣的淺灘這淺灘就是地史學家認為的連接海峽的「東山陸橋」圖 | 湯惠生古越族群文化便通過 「東山陸橋」跨越臺灣海峽向西太平洋拓展傳播並繁衍發展為「南島語族」所以東山島還是「東山陸橋」的「橋頭堡」「南島語族」起源地之一
  • 2017夏之旅—瀋海高速沿線海鮮考察團之福建東山島風動石景區
    原標題:2017夏之旅—(13)—瀋海高速沿線海鮮考察團之福建東山島風動石景區(2017-8-10)原作者:cuih190798月10日去了東山風動石景區,前面有說到福建的四大島嶼,東山島便是其中之一。
  • 陽光,海浪,還有一位老船長,東山,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關於東山,首先是交通, 去東山最好坐動力車, 坐動力車最方便, 從廈門每天的航班有很多, 而且,動站也有直達東山的車, 但是,東山縣內的巴士路線不發達, 唯一的優點是景區有單動力汽車, 還是很方便, 接下來,我們這次是在網上提前預訂的酒店, 地理位置好,離海也很近, 很舊, 這家酒店已經營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