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明明是個悲傷的故事,宮崎駿怎麼就營造出了溫情感?

2020-12-04 夕艾依

宮崎駿的《龍貓》一上映就收穫了諸多票房,更是在上映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高居豆瓣影評TOP100榜單。初讀這部電影,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可愛的龍貓吸引,內心充滿了幸福,可細細讀來,龍貓並不是一個快樂的故事,恰恰相反,這個故事很悲傷。主人公小月和小米的母親得了肺結核(肺結核是當時的不治之症),不得不從繁華的都市遷居到鄉下療養,可是母親的病情一再惡化,出院的日子也是遙遙無期,直至故事的最後,我們也沒能看到一個康復的母親。

幼年就缺少母親的陪伴,孩子的內心是空虛的,是疼痛的,但宮崎駿用一隻龍貓填補了這份母愛的空白,使得影片呈現出濃濃的溫情感。

01擁抱我們的內在小孩,是一生的課題

我們是帶著陣痛出生的,母親痛苦地分娩,拼盡全身力量才能讓我們從身體裡分離出來。因此,對於母愛,我們有著先天性的渴望,而小月和小米無疑是可憐的孩子,缺少了母親的陪伴,她們的內心是孤單的,不安的。

小米曾在狂風大作的夜晚,問父親房子會不會倒塌。或許是有些杞人憂天,但其背後是內心深處的慌亂。一個四歲的孩子,若不是因為家庭沒能給她帶去安全感,沒有得到溫馨的母愛,她又怎麼會擔心房子會倒呢?房子是家的象徵,房子倒了,是不是意味著家也要破碎了?

而搬到新家時出現的黑小鬼(煤球精靈),更是暗示出她們內心的慌亂。人死了才會出現鬼的痕跡,躺在病床上的母親要離開她們了嗎?小小年紀的她們,時刻都能聞到不該屬於她們的死亡氣息。

好在,龍貓出現了,替代母親給了她們該有的陪伴。小米追逐小龍貓,跌入樹洞,遇到龍貓媽媽,並在她身上熟睡的過程,就好像回到了一個人出生前的場景,樹洞是媽媽的子宮,走出子宮,她遇到了疼愛自己的媽媽,獲得了心靈上的慰藉。而龍貓給她們的還有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雨天為她們撐傘,陪她們玩耍,充分地扮演好一個母親的角色。

這個宮崎駿創造出來的龍貓形象,其實也是在治癒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和電影中的小米、小月一樣,因為母親得了肺結核,內心總是少了一塊。龍貓的出現,也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缺口。

心理學有個內在小孩的說法,我們的心裡總有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它有著孩子般的敏感、直覺力、好奇心、想像力、天賦智慧和感受感覺的能力,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成長而改變或衰退。他帶著過去未被滿足的渴望與期待,也帶著過去的傷痛。

而龍貓正是宮崎駿治癒內在小孩的最好禮物,它可愛,體貼,符合孩子的所有期待,慢慢地撫平了小米和小月的情感傷痛,也讓作為讀者的我們不自覺地笑出聲來。

我們的內心也有一個小孩,擁抱內在小孩,撫平內心傷痛,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02龍貓一直存在,人與自然會一直和諧下去

宮崎駿的作品中總是少不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天空之城》中雷帕特人放棄了天空之城回歸大地後獲得重生,《風之谷》中各地都面臨著疾病和死亡,而唯獨風之谷的村民因為海風的庇護獲得了生存家園,《龍貓》中治癒內心的精靈龍貓同樣來自大自然,擁有自然的神力。

碧綠的稻田、茂密的森林、古老的樟樹、可愛的黑小鬼等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副翠綠的鄉村風景。而在繁華的城市,一片喧囂,夜晚燈火通明,卻不適合患病的母親調養身體。人類容易在現代化的工業進程中忽略自然的好處,但回顧童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最是親近自然,熱愛自然,覺得自然裡的一草一木都有力量。

萬物有靈,日本人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神明庇護,影片中的父親聽到龍貓的事情後,覺得龍貓是森林之主,還帶著兩個孩子一起祭拜,祈求神明的保護。

龍貓就是森林裡的精靈,它明白孩子的內心所想,充當了孩子的童年玩伴。它們來無影去無蹤,卻可以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召來龍貓公車,幫助小月尋找負氣離開的小米,帶孩子們去看父母。

龍貓誕生於自然,能和孩子和諧相處,也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獨特的自然審美觀——面對自然,全身心投入感受自然的一切,與之融為一體。人和自然本來就不該是對立的,而是應該相互扶持,一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影片中有很多關於自然景物的描寫,尤其是小米和小月收到龍貓給的種子,播種到土地上,最後長成一片玉米地的部分,每一幕都體現出人類擁抱自然的快樂,她們播種的不是普通的種子,而是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種子,是希望的種子。

我們也相信,這份希望一定可以延續下去。龍貓和兩個孩子的故事,也會成為人類和自然的溫馨故事。

03哀而不傷才是這部影片的主基調

這部影片看似溫情,其實有著一份死亡的淡淡憂傷。母親患病可能時日無多,作為親人的小米和小月是如何應對的?

小月給母親寫信,和小米一同去看母親,在死亡面前,她們反而表現出了積極的心態,相信母親一定會好起來的。即便後來接到母親病重的錯誤電報,小米害怕失去母親,她也沒有過於沮喪,而是想抱著玉米去找母親,潛意識裡認為母親吃了玉米就會好起來的。面對死亡,她們的態度是積極的。

《挪威的森林》中說過,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影片中的龍貓,有不少人認為是死神的象徵,而新家是鬼屋,裡面有黑小鬼,無處不透露出死亡的氣息。但是小米和小月看望母親,談及鬼屋的事時,母親和她們都表現出不害怕的神情,甚至有點喜歡和期待。她們的父親,小時候的夢想居然是住在鬼屋裡,可見她們對死亡的豁達。

在日本人眼裡,生與死的界限並沒有那麼分明,生命從活著走向死亡,不過意味著另一個輪迴的開始,因此過去的日本武士可以對自己痛下殺手,選擇自殺以獲得尊嚴。影片中的母親雖然在死亡邊緣走了好幾遭,但我們感受到的只有濃濃的溫情。生病的人大多很脆弱,不苟言笑,可母親出現的時候總是滿臉笑容,話語中處處體現著對孩子們的牽掛和關懷。因而影片雖然涉及到死亡這個沉重話題,卻是哀而不傷,是浸泡在淚水中的唯美主義。

萬物皆有情,龍貓是森林中的精靈,不會說話,卻也能夠感知到兩個孩子對母愛的渴望。就連最普普通通的樹林,也能聽到小月尋找妹妹的祈求,幫助她找到龍貓。都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情之所至,一切傷痛也會無處遁形。

《龍貓》這部影片,的確是用溫情治癒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一隻可以替代母親、神通廣大的龍貓,有情的自然和親人,創造出一個奇妙而玄幻的世界,並且不斷地傳遞這份溫情。

相關焦點

  • 《龍貓》:溫情與感人的電影,為什麼有人覺得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說到動漫,小編不禁想起自己最喜歡的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今天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宮崎駿的《龍貓》,這是一部很溫情的動漫電影,不知道你們都看過沒有啊!沒有看過的話,小編真心為大家推薦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可以說,宮崎駿的動漫,每一部都充滿意義!很值得一看!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很多都是體現親情、友情與愛情的!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龍貓》,也是與家庭,與親情有關!
  • 淺談《龍貓》背後的故事及宮崎駿的生態觀
    關於《龍貓》最廣泛的謠言,應該是狹山兒童失蹤案,在這個說法流行起來後,龍貓便從森林的守護者淪為死神的符號。因為可以看見死神,梅和月一下子成為了已經死掉的孩子,影片從歌頌孩童豐富多彩、自娛自樂的田園生活變成了父親臆想孩子依舊還在的悲傷故事。同樣的套路,我在《蠟筆小新》也見過,然而都是創作者親自澄清。
  • 溫情滿滿的《龍貓》,背後居然有這樣悲慘的故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情滿滿的《龍貓》,背後居然有這樣悲慘的故事? 在宮崎駿老先生的眾多作品裡,南北最喜歡的莫過於1988年上映的《龍貓》,每年都會忽然興起翻出來看個幾遍,每次看都滿滿的好心情,南北覺得這大概是宮老先生最具童真的作品了。
  • 這可能是宮崎駿最「悲傷」的作品 《龍貓》上映30周年紀念...
    另外,就連大導黑澤明也很喜歡《龍貓》,在他選出的個人百佳影片中,《龍貓》是唯一入選的動畫片。  《龍貓》何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無疑,《龍貓》是溫馨和純真的,然而它不僅如此。不同的觀眾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內容,如下文作者體會到的「悲傷」。
  • 龍貓是每一個孩子心中的夢,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悲傷故事
    提到宮崎駿,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日本動畫大師並不陌生,小編更是早早就珍藏了宮崎駿的所有動畫片,準備孩子長大一點之後,和孩子一起重溫。今天,宮崎駿執導的動畫片《龍貓》要在國內大銀幕上映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聽到這個小時的時候,著實興奮了一陣子,早早約好了帶孩子一起影院看。
  • 宮崎駿的龍貓,只有小姐妹能看到龍貓,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嗎?
    宮崎駿的龍貓,只有小姐妹能看到龍貓,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嗎?說到癒合動畫,很多人第一次想到宮崎駿的作品。每次我看到宮崎駿的動畫、精緻的繪畫風格、優美的音樂、連貫的故事情節、交織在一起的演繹節奏,總是能觸及我們內心深處。
  • 宮崎駿動漫系列之《龍貓》:龍貓三十年,宮崎駿最好的作品
    一個深愛宮崎駿動漫的人《龍貓》是必看之經典,個人認為是宮崎駿最好的作品,小編的電腦壁紙都是龍貓。故事介紹宮崎駿創作的《龍貓》來源於他喜愛的一個童話故事《山貓與橡果》,原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在尋找山貓時遇到掉滿橡果的樹以及會吹笛的瀑布,於是影片中出現了夜晚時孩子們與龍貓虔誠的對著橡樹禮拜橡果樹生長的情景。
  • 宮崎駿《龍貓》是死神,其實兩姐妹都死了?哪個是故事的真相?
    親愛的漫友們,元旦快樂,今天魚魚閒著沒事,重溫了宮崎駿的電影《龍貓》,順便又去貼吧瀏覽了一遍有關龍貓的帖子,這一瀏覽,看到了一篇關於《龍貓》的另類解讀,看得魚魚是雞皮疙瘩掉了一地啊。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講。
  • 宮崎駿《龍貓》復映內地定檔12.14
    國內將映引爆期待,官方海報首現中文  自《龍貓》有望引進國內公映的消息在9月不脛而走後,在網上掀起一陣「龍貓熱」,有關《龍貓》與宮崎駿的解讀和討論,更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雨滴落在傘上,平復人心的寧靜,潤物無聲的溫暖,映襯出澄澈無邪的童心。  整張海報用圓潤的光線勾勒出明暗突出的童話世界,傳遞出《龍貓》直擊人心的純真與柔軟。而首次出現在海報上的中文宣傳語「讓我們去見龍貓吧」,更瞬間激起人們對影片上映的期待,幻想能立即進入到海報中那個神秘夢幻的童話世界中。
  • 宮崎駿的「龍貓」,到底是什麼?
    所以,宮崎駿製造出的「龍貓」到底是什麼?01 龍貓的靈感來源 宮崎駿很喜歡宮澤賢治筆下的童話《橡子與山貓》,但是他覺得,宮澤賢治將「山貓大人」畫得太小。在宮崎駿想像中,趴在山坡上,會望著遠方出神發呆的「山貓大人」,應該擁有更巨大的體型。 於是,他自己構思了一種「怪獸」,讓它成為了《龍貓》的主角。同時,宮崎駿還保留了「橡子」,讓它成為龍貓最喜歡的食物。
  • 小時候看《龍貓》,真沒發現這是一個如此悲傷的故事
    無疑,《龍貓》是溫馨和純真的,然而它不僅如此。不同的觀眾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內容,如下文作者體會到的「悲傷」。這種多重解讀的可能性本身,也是《龍貓》能成為一部偉大作品的重要原因。核心焦慮:如果父母死了怎麼辦?
  • 純愛故事竟被宮崎駿寫的這麼美,《起風了》真心比《龍貓》好看
    答案真不好說,但宮崎駿的《龍貓》無疑是榜上有名的,影妹因為《龍貓》去看宮崎駿導演的電影,最後卻被《起風了》徵服了。當然《龍貓》是好看的,《千與千尋》是不錯的,但影妹覺得,《起風了》真心比前兩部都好看。劇情概括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影妹從來沒想到,宮崎駿導演,一個以漫畫可愛萌萌噠為主要創作內容的動畫導演,竟然創造出一部完美的純愛動畫片,宮崎駿作為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人,真的是實力在握啊!
  • 《龍貓》:我們小時候的夢,原來宮崎駿知道
    據說,只有心靈純潔的人才能看到龍貓,永遠保持童心的宮崎駿導演用他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傳說中的龍貓,也將我們拉回了「心靈純潔」的小時候。,因為太過美好,所以讓無數人想要住進龍貓的故事裡。
  • 《龍貓》: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豆瓣評分9.21988年4月,日本東京的電影院同時貼出兩張電影海報,一張是宮崎駿的《龍貓》,另一張是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有粉絲評價:「有一類好作品,可以直入人心,不需經過思考,就與內心深處的某些情緒發生共鳴,《龍貓》就是如此。」在我看來,《龍貓》的魅力在於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處處充滿了溫情。不猛烈,卻能讓不同年齡的人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 《龍貓》:講的是很溫情的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純真的
    它既是宮崎駿筆下的奇蹟,也是人類多少年來不曾想過的最佳居處。多少年來,森林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座金庫,不是朋友。人們向自然索取過多,卻從不思彌補。然而這些由「偉大」的人類建造起來的高樓大廈,花了我們幾十年,而真正偉大的自然輕輕鬆鬆抖上幾秒,霎時就一片廢墟。其次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那隻大龍貓,大大的肚子,圓圓的身子。當小梅發現它的時候,它正呼呼大睡呢!第二次,他們卻怎麼找也找不到了。
  • 宮崎駿《龍貓》公映 影史知名動漫首登中國銀幕
    作為動畫大師宮崎駿導演最受追捧的作品,享譽全球的《龍貓》早已成為無數觀眾心目中「人生必看影片」之一。遺憾的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電影此前一直缺席國內院線。作為首部登入中國大銀幕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龍貓》從引進之初就掀起一陣「要還宮崎駿電影票」的期待旋風。今天影片終於上映,引發影迷觀影狂潮之際,五大看點也隨之曝光。
  • 《龍貓》宮崎駿最好的作品,人生必看佳片,致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龍貓把橡果子送給了姐妹倆,這令她們非常開心,她們還看見了龍貓它們乘坐的貓巴士車。夏天快過去了,小月和小梅收到醫院的電報,媽媽身體不舒服,姐妹倆很擔心媽媽的情況。小梅抱怨姐姐不管自己,姐姐怪小梅不懂事,小梅大哭著喊著姐姐是個笨蛋跑遠了,小月慌忙四處尋找小梅。
  • 童年來了,宮崎駿電影《龍貓》30周年重製版將在國內上映!
    據新浪電影官方微博稱,今年是宮崎駿電影《龍貓》上映的30周年,吉卜力工作室已經將電影原版膠片轉換成了高清數碼,進行了修復與重製,並在世界各國上映。數碼修復版《龍貓》也有望在年底將被引進國內上映,它將成為宮崎駿首部在國內公映的作品。
  • 公映30周年《龍貓》終定檔12.14 宮崎駿真的來了!
    公映30周年《龍貓》終定檔12.14 宮崎駿真的來了!>國內將映引爆期待,官方海報首現中文自《龍貓》有望引進國內公映的消息在9月不脛而走後,各大媒體就相約爆發,集中報導影片信息,猜測事件進展,在網上掀起一陣「龍貓熱」,有關《龍貓》與宮崎駿的解讀和討論,更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
  • 品味宮崎駿:《龍貓》,最美好的童年,最可愛的龍貓
    《龍貓》是宮崎駿的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從1988年《龍貓》上映至今已有32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平時依然可以在文具店禮品店看到龍貓形象的物品,足以看出《龍貓》產生的影響力是久遠的。作為宮崎駿童年類作品中最具代表的《龍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他們營造了美好的童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