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講的是很溫情的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純真的

2020-12-05 心房的律動

《龍貓》整部影片的構造都很清晰,也很簡單,講述的是還在讀小學的姐妹花小月與小梅,一起跟隨父親,到農村生活,並搬到一個有些破舊、有些陰森的房子裡居住。剛開始兩人對那裡的生活充滿了畏懼感和好奇心,但隨著不斷地了解與適應,她們的生活有了許多驚奇的發現,小梅也在無意間發現了傳說中的龍貓,有一天,小月與小梅吵架之後,小梅因想念母親而迷路。。。幽靜而安逸的田野中,出現了一個若隱若現的小傢伙,蹦蹦跳跳地穿插在草叢中,小梅因為好奇而尾隨於它,這是小梅第一次見到龍貓,也是我與龍貓的初次相見。每當看完這部電影,眼眶總是溼潤的,無論是車站的等待、一起的玩耍,還是小梅的迷路,都會賦予我一種很強烈的幸福感。在炎熱的夏天,如同雨後甘露般,在我心中撒上了一層涼爽的薄冰,讓人身臨其境,而無法自拔。在我眼裡宮崎駿是將童年夢玩弄於骨掌之中的魔術師,他可以很巧妙的將觀眾從現實而冰冷的世界中,拉回到溫暖而幸福的童年樂園中,他的電影不僅對小孩有足夠的吸引力,就連所有人都如同失去免疫力般,對他影象中的萬物迷戀不已,毫無招架之力。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隱藏著一個美好而極其脆弱的樂園,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逐漸從美夢中清醒過來,心中無暇的樂園也就保護得越來越嚴實,毫無觸及的餘地,內心也就變得越來越敏感。就沒有孩子眼中的純真世界了。

看了《龍貓》,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月家附近的景色,綠樹成蔭,一棵百年老樹大得足以佔據整個山頂,讓我好不嚮往!它既是宮崎駿筆下的奇蹟,也是人類多少年來不曾想過的最佳居處。多少年來,森林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座金庫,不是朋友。人們向自然索取過多,卻從不思彌補。然而這些由「偉大」的人類建造起來的高樓大廈,花了我們幾十年,而真正偉大的自然輕輕鬆鬆抖上幾秒,霎時就一片廢墟。其次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那隻大龍貓,大大的肚子,圓圓的身子。當小梅發現它的時候,它正呼呼大睡呢!第二次,他們卻怎麼找也找不到了。然而,他們並沒有堅持找,而是離開。並不打攪龍貓的生活,這種順其自然的心態讓我敬佩。我想,當一個人發現龍貓時,他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哇!好大的一隻貓。」,而不是:「我要把它帶回家。」;當第二次找不見時,首先應該說:「哦!沒關係,改天再找吧!」而不是:「哼!你不出來,我把你捉出來帶走!」,不是我誇張,人類真的如此殘忍。人類是動物,是「先進」的動物,但是卻幹著並不明智的事,濫砍濫伐,殺害生靈。這,就是人類。和動物建立聯繫,互通心靈,讓我們,融入自然。一旦有了聯繫,人類不僅僅是「認識」動物,而且「理解」動物,這種聯繫將會是最原始的狀態。當龍貓和小月站在山頂上時,我被這對好朋友感動了。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美好的,那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就是高尚的。與動物建立聯繫,會讓人類的生存更有意義!走進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拋棄雜念,用純潔的心,去聆聽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

龍貓充滿童真的趣味,讓觀看時仍不住嘴角上揚。宮崎駿讓日本傳統的神話故事與小孩子的純真善良結合起來,講述了一個讓人心醉的故事,即便在三十年後觀看依然不過時。對於細節的精益求精,陰影處的黑白,汙漬處的灰塵,都讓這部動畫電影如此的精美。當然,久石讓的配樂讓人更加的融入電影的美麗中去。童話之外,是一種真實的體驗描繪。記憶中的童年是怎樣的,宮崎駿給出了他的答案。總覺得本片就像是一個童話般的侯孝賢作品,當幻想取代了傷感之後,剩下的就是最美好的回憶。況且,哪種美好不是經過修飾的呢?其實生活向來如此,悲喜之別,不過在你選擇記住些什麼,忘記些什麼。《龍貓》這部動畫片,是我的回憶,於是心中起了層層波浪,回憶、感動混合在一起,撲面而來。就像歌詞中唱得那樣,伸開雙手,我就是風,夢是世界最最不同的時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豆豆龍,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這些原來曾經感動過我的歌詞,現在仍然具有著這種魅力。小時侯那種傻傻的執著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體內,令我欣喜。 兩個小女孩實在可愛,小月是姐姐,小梅是妹妹,她們都活潑、開朗,都擁有童年那讓人羨慕的一切,比如童心、天真與善良。姐姐更懂事一些,妹妹還有些稚氣未脫,當我看到她們的追逐嬉戲,看到妹妹像個小跟屁蟲一樣的跟著姐姐,還總嚷嚷:「姐,等等我!」我總是禁不住微笑。另外,她們幸福地擁有一對好父母,因為他們也保有著自己的童心,雖然他們已無法看到龍貓。不是撕心裂肺的悲劇,卻用最最生活化的敘事,感動著日漸麻木的心靈。我深深喜歡上了這部動畫片,不為別的,只為我已經失卻的童心。我還來得及看到龍貓嗎? 「世界什麼都有,只要你願意用心感受。

簡單的故事,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孩子搬家,母親住院治病,兩個孩子盼著母親回來。搬到新家後,兩個孩子遇見了自己畫冊上的龍貓,和龍貓度過了幾個愉快的時刻,最後在龍貓的幫助下,姐姐找到了妹妹,而且確認母親很快就要回家了。以上就是大致的故事情節,所以這部電影也只有短短的86分鐘,完全沒有《千與千尋》中的那麼複雜,給人一種簡單的滿足。 但這部電影評分很高,應該完全不像情節這麼簡單。宮崎駿在其中表達了太多的東西,按照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的思維,我可以從中看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動物的和諧,鄰裡之間的和諧,孩子對母親的愛,姐姐對妹妹的愛,父親對孩子的愛,還有小男孩對小女孩的那種害羞和靦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美好的東西,但卻是用如此簡單的方式反映出來,簡單的讓人震撼而又覺得無比真實。在那個年代拍出的這麼一部電影,隔了這麼多年依然能一次又一次的給人感動,而且會一直流傳下去。是不是讓我們想起了小時候呢?想起了家鄉那廣闊的田野,想起了那淳樸的鄉親,想起了午後和小夥伴一起去釣龍蝦,想起了和外婆一起挖豬草......這是田野,是農村留給我的記憶。那時的生活如影片中看到的那樣是簡單的,但卻很幸福。 除了大主題以外,宮崎駿對電影的細節處理很到位,從人物的表情,穿著,甚至反光鏡中都能看到最符合實際的情景。不知道這部電影花了多少時間構思,多長時間製作,多長時間處理每一個細微之處。其實這部電影中關於龍貓場景的並不是很多,不知道有沒有人看見這個電影題目會覺得有困惑。在我看來,龍貓只是一種象徵,存在於我們的內心,也許就是小時候那些最好最好的記憶。

宮崎駿的很多作品都帶給人最初的感動,這部最觸人心弦,看完仍沉浸在美好的童話中。爸爸是溫柔的。在孩子說起奇遇時他並沒有馬上制止,而是告訴她:不是所有人都能遇見,也不是會經常遇見。媽媽也是溫柔的。她讀著女兒寫的信,聽著女兒們的奇遇記,她溫柔的笑了。大龍貓是溫暖的。在妹妹趴在她圓鼓鼓的肚子上睡覺時;在姐妹倆跳上去並抓著身上的絨毛時;在姐姐的求助下帶她竄到樹叢上時……姐妹倆的童真。她蹦蹦跳跳跟在小龍貓身後,對未知的世界毫無恐懼,自始至終都有一顆最純真的心。她看著大龍貓在身邊立定,悄悄觀察著荷葉上的水滴打在龍貓的鼻子上,畫面出奇的和諧美好。爸媽開心便是最好的童年。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恩愛,再疼愛自己,她們是幸運的,父母給予了一個很溫馨的生活環境。我喜歡看宮崎駿的電影,那種久違的溫暖或者傷感,都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很溫暖。妹妹小梅每天只知道玩耍,少年不識愁滋味,天真爛漫,不像小月,隱約知道家的愁苦,母親生病,妹妹無人照料。影片自始至終只有梅和月能看見龍貓,龍貓陪伴她們走過許多恐懼,化解艱難,就像大白一樣,可以依靠,可以累的時候在它身上睡一覺,這是一種全心全意的安全感。誰小時候不怕過鬼神,長大後沒有鬼神卻也面臨更多困難,讓我們懼怕,當梅雨夜裡在公交站臺上看到那些祭祀用的神像也會恐懼,所以我們期待能有個龍貓,陪著我們,走過恐懼,給我們自己安全感。願你我心裡住這個龍貓,永遠給自己,給別人光和熱。

相關焦點

  • 《龍貓》:隱藏著宮崎駿始終如一的終極主題,那就是純真的力量
    《龍貓》雖然比不上巔峰之作《千與千尋》的名聲響亮,也不如《幽靈公主》般聲勢浩大,但《龍貓》無論是對宮崎駿本人,還是吉卜力工作室,甚至整個日本動畫,都算得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以至於胖胖憨憨的龍貓形象成為了吉卜力的LOGO,也成為全球無數孩子床前枕邊的玩偶伴侶。對於我而言,選擇本片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本片在看似幼稚的故事背後,隱藏著宮崎駿始終如一的終極主題——純真的力量。
  • 《龍貓》: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並獲得電影藝術十大電影日本電影第1位,日本動畫大獎最優秀作品獎等15項獎項。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2分,有913460人參與了評價。有粉絲評價:「有一類好作品,可以直入人心,不需經過思考,就與內心深處的某些情緒發生共鳴,《龍貓》就是如此。」在我看來,《龍貓》的魅力在於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處處充滿了溫情。
  • 《龍貓》:彈指三十年 你的眼中還有童話世界嗎
    德間書店,正是在1988年與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動畫電影《龍貓》的出版社。   《龍貓》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不需要用數據去佐證太多。三十年裡,《龍貓》帶著「宮崎駿」這一標籤,被翻來覆去分析過無數遍,關於純真夢幻、關於人與自然、關於稻荷宅地森林等風俗信仰,當然,也少不了最奪人眼球的過度分析,例如將故事中的龍貓等同於死神等。
  • 龍貓明明是個悲傷的故事,宮崎駿怎麼就營造出了溫情感?
    宮崎駿的《龍貓》一上映就收穫了諸多票房,更是在上映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高居豆瓣影評TOP100榜單。初讀這部電影,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可愛的龍貓吸引,內心充滿了幸福,可細細讀來,龍貓並不是一個快樂的故事,恰恰相反,這個故事很悲傷。
  • 溫情滿滿的《龍貓》,背後居然有這樣悲慘的故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情滿滿的《龍貓》,背後居然有這樣悲慘的故事? 在宮崎駿老先生的眾多作品裡,南北最喜歡的莫過於1988年上映的《龍貓》,每年都會忽然興起翻出來看個幾遍,每次看都滿滿的好心情,南北覺得這大概是宮老先生最具童真的作品了。
  • 《龍貓》溫暖人心的童話故事,不僅治癒而且戳心
    《龍貓》溫暖人心的童話故事,不僅治癒而且戳心宮崎駿的動漫全部看過,《龍貓》是最愛之一,治癒人心的童話故事,相信美好,就會遇見美好,還有可愛的龍貓形象。伴隨著每個龍貓的出場,影院裡陣陣呼聲。好久沒有這種全場共鳴的感覺。小月和小梅經歷了母親的生病變得堅強勇敢,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 《龍貓》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象徵,是個溫馨的故事!
    如今長大後再看,才明白,爸爸會帶小姐妹搬去偏遠艱苦的樹林,除了跟爸爸考古學工作有關係外,大概率是因為媽媽的病導致經濟拮据,不得不搬離城市,因為直到電影的最後媽媽也沒有出院,姐姐在劇中大概上小學,卻很早就學會了做飯。故事背景裡是生活的艱辛,雖然爸爸始終用樂觀的精神撫慰著小姐妹,周圍人也在幫他們,但是總是有一種揮散不去的孤獨和悲涼感。
  • 讓我們一起去見龍貓吧,據說只有純真的人可以看到
    貓巴士路過大人們,他們都看不見,只是感覺到路過身邊的一陣風,據說只有最純真的小孩才看得見。這跟《龍貓》的故事,有著極其相似的看點,然而一個是童話珍品,一個是人間悲劇。於是有一種說法就傳開了:《龍貓》其實是個鬼故事。龍貓是死神,是冥界的使者,能看見龍貓的人都是將死或者即逝之人。
  • 《龍貓》簡單溫暖,電影裡的那一份純真,是令我們豔羨的
    第一次看《龍貓》是和三歲的女兒一起看的,後來陸陸續續看了十多遍,30多歲和女兒一起看的津津有味。女兒四歲的時候,一起去了小梅的家,體會了那一份純真,電影裡的那一份純真,是令我們豔羨的。30年前的日本經濟騰飛,和現在的北上廣深一樣,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生活庸碌乏味,遠離詩和遠方,才更見純真的美好。這是一部再簡單不過的電影,衝破我們被禁錮的想像力,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美好,直至我們最柔軟的地方。爸爸的工作離新家很遠,媽媽一直生病,小月要上學,小梅又需要人看。多麼忙碌的一家人,這就是我們的當下。
  • 宮崎駿的龍貓,只有小姐妹能看到龍貓,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嗎?
    宮崎駿的龍貓,只有小姐妹能看到龍貓,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嗎?說到癒合動畫,很多人第一次想到宮崎駿的作品。每次我看到宮崎駿的動畫、精緻的繪畫風格、優美的音樂、連貫的故事情節、交織在一起的演繹節奏,總是能觸及我們內心深處。
  • 有一隻《龍貓》叫宮崎駿,只有純真的孩子才能看得見!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動漫和動畫電影都是老少通吃的,並不是局限於小學之前的孩子。《熊出沒》《喜羊羊》這些我就不想多解釋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筆下的《龍貓》。《龍貓》是宮崎駿的在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電影,因為這部平靜而溫馨的電影使得龍貓這個可愛的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
  • 龍貓——童心的世界哪有什麼陰謀
    故事主要講述的就是20世紀50年代,兩個女孩小梅,小月和他們的父親在他們的母親生病的時候住在了鄉下的一間房子。在這裡她們經歷了一系列的奇遇,遇到了龍貓,貓電車等等,新奇的事物,並不斷的成長······《龍貓》這個作品有許多的解讀方式,有人說這個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並且給出了許多證據。我並不認同這樣。
  • 電影賞析:《龍貓》每個孩子都需要一隻龍貓
    龍貓---其實是三隻不同大小的龍貓們(也許也是爸爸和兩個孩子的一家人吧),便成為姐妹倆這段童年生活中最美麗神奇的童話。一天,小梅獨自在院子、田野間玩耍時,偶遇龍貓,和龍貓的相識相處讓妹妹覺得快活極了!然而,恍惚一夢,妹妹再也找不到龍貓。爸爸安慰孩子們說只有最幸運的人才能有這樣美的像夢一樣的經歷,還鼓勵孩子們說一定還會有這樣的機會。
  • 《龍貓》:你還記得自己童年時候的樣子嗎?純真的美好
    不知道你是否有看過宮崎駿的《龍貓》,是否還記得《龍貓》裡的美好。《龍貓》是一部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影片講述了作為大學教師的爸爸帶著兩個女兒小月和小梅搬家到村莊裡,兩姐妹與居住在樹林裡的龍貓發生了有趣的故事。影片敘事簡單,故事內容充滿純真溫暖人心。
  • 日漫裡的姐妹溫情,我提名《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
    撰文:喵喵君審校:Mystic2018年,《龍貓》再次上線,衝上票房榜前列,原來,我們對治癒的溫情故事,毫無抵抗力。在《龍貓》中,鄉下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遇見的小精靈們,尤其是龍貓讓人驚喜不已,小月和小梅的姐妹感情,更是讓人動容。在劇中,小月安靜乖巧,小梅活潑好動;小月照顧妹妹,小梅發現驚喜。生活哪有什麼大道理可以講,細節上的感動就足以把生活填滿。
  • 《龍貓》:什麼樣的教育能讓人看到龍貓呢?
    1據說,宮崎駿創作《龍貓》的初衷,是為了表現自己家鄉一個有趣的傳說:「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龍貓》講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沒有太多愛恨情仇的糾葛。
  • 淺析兒童視覺電影《龍貓》:宮崎駿筆下的孩子,天真得引人思考
    人們一說起孩子,都是認為孩子是這世界上最純真的人,保留著最純真的童真,以及天真是世界上最為純粹的人物,有有著世界上最純粹的感情
  • 電影《龍貓》在中國公映,與首映時隔三十年,它好看在哪裡?
    電影《龍貓》前段時間在中國公映,距離1988年《龍貓》首映,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前看龍貓的翩翩美少年,如今怕是已經變成了中老年大叔。如果讓這些中老年大叔透過三十年的時光,再來看一遍《龍貓》,恐怕他們更多的,是感慨歲月之無情、時代之變幻。而對這部溫情電影本身的劇情,已經沒有太多感觸。
  • 宮崎駿:每個孩子心中,都曾住著一隻龍貓
    SUMMER相比較《千與千尋》、《幽靈公主》這類主旨深刻引人深思的電影,《龍貓》描述了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瑣碎又平實的夏季日常,節奏緩慢又溫情,以至於主創們原本以為「沒有人會喜歡看兩個孩子和一個怪物的鄉村故事」,卻沒想到,它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股龍貓熱。龍貓更是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吉祥物,出現在每一部吉卜力電影的片頭。
  • 「龍貓」重映,它講了些什麼?憑什麼可以封神30年?
    「龍貓」總能勾起回憶,讓我們看到美好,體會到溫情,可我們的心裡明白,並不只有這些,它的電影手段難以稱作高明,可是在畫面之後它又蘊藏著巨大的力量,"一股形而上的力量"。有人說「龍貓」幼稚,看完之後沒有收穫,看吧,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現在的人們背上背負了太多的東西,對待事物也帶有太大的功利性,而「龍貓」教給我們的恰恰不是得到,而是放下,放下沉重的心情,放下嚴肅的態度,放下收穫的期盼,放下急功近利的心,甚至是放下放下,也只有如此,你才能收穫更多,你才能感受到那股形而上的力量——純真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