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小武,昨天送來一兜月餅,就是用塑膠袋兜著的那種。
小武見面就說,鄉下的老娘送來幾斤月餅,吃不了那麼多,送你二斤嘗嘗鮮。
在我們老家,街頭有專門擺攤製作月餅的攤位,小喇叭天天吆喝,新鮮的月餅7塊錢一斤,多便宜呀,在超市裡這個價格連半斤都買不到,這種散裝的月餅,和那些包裝好的月餅,動不動就幾十元幾百元一斤,這才七塊錢一斤,呵呵,像撿的一樣,太便宜啦,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呀。
而且,他們的製作過程,都是公開的,很多都是標準的五仁餡兒,比如花生米、黑芝麻、白芝麻、核桃仁、杏仁,對了,還有冰糖。
將這些東西用手團成一團兒,像桌球大小,然後包裹進麵團裡,放在模具裡一壓,月餅就做好了。
再將做好的月餅擺放在箅子上,放在油鍋裡炸,一直炸至金黃色,這才作罷,當時聞著特別香,食材不但乾淨衛生還都是真材實料,說實話,賣7塊錢一斤絕對是良心價。
花錢不多,就圖買個實惠,若不是這樣,在農村也不可能得到認可。
聽了小武的介紹,不禁有些詫異,月餅還有油炸的?別說吃過了,就是見,也是第一次。
對於月餅,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是有感情的,忘不了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大人都會買回來幾斤月餅,就是那種老式五仁的,那時候的月餅,裡面還帶青紅絲呢,只是現在見不到了。
買回來的月餅,沒有大人的允許,孩子們是不能吃的,要等到中秋之夜,一家人坐在院子裡,皎潔的月光透過樹梢將小院照得倍感溫馨。
這時候,娘拿出月餅,擺在院子裡的椅子上,指著月餅對大家說,大家比賽一下,誰先把分配好的玉米剝完,誰就先吃月餅,誰完成的慢,月餅減少半塊,獎勵給先進的人。
娘的話很具有感染力,話音未落,兄弟幾個都埋頭幹了起來,誰都想早早吃上月餅,誰都不想落後,一大堆玉米,不到晚上十點鐘,就剝得差不多了,這種工作效率,平時可沒如此高效。
看著大家幹勁兒十足,最終每個孩子還是獎勵一整塊,看著孩子們吃的那個香啊,爹娘把自己的那份咬上一口,便又放下了,說太甜了,不愛吃,他們的那份也都被兄弟幾個瓜分了,就連分給老奶奶的那塊大一點的,她說牙不好,吃不了甜的,也都分給了我們吃了,那個時候心裡還奇怪呢,那麼美味的東西,為啥大人不喜歡吃呢,真是沒有口福。
記得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中秋節,我買了很多月餅,有五仁的,有廣式的,反正是各種各樣吧,一股腦都拎回家去了,兄弟們也都長大了,父母更老了一些,但大家對月餅的熱愛,依然絲毫未見。
娘總是說,買不買月餅不重要,只要你們能回家團圓,這中秋節的月兒才是最圓的,老人們的心裡才是最開心最滿足的。
時下,離中秋節還早,沒想到小武先送來了幾塊月餅,雖然還是油炸的,但還是忍不住咬上幾口,那種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就像是咀嚼老家院子裡的月光。
媳婦說,你每次都這樣,我看你就不能吃月餅,一吃月餅就像演戲似的,眼淚老是不爭氣地流出來,瞧你那麼大歲數了,還能有點出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