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桐君 丁英俊 小野薑汁
醫學指導:東聿
前段時間國務院廢止了犀角和虎骨的禁令,允許使用人工飼養渠道的犀角和虎骨用於醫學研究和臨床。
一時間網絡上議論紛紛,一大波人開始了對中醫的口誅筆伐。
犀角,一味古老的中藥,即使最早的中藥書都有對它的記載。
中國人之所以如此早就利用犀角,主要原因是,那時的犀牛跟現在汽車一樣多,漫山遍野亂跑。
比如商周時期的文獻上常能看到:某日,王出城狩獵,捕獲犀牛、大象XXX頭,今天很愉快云云。
商周的王都,可是在河南省境內(除西周)。
在這種地方,竟能捕獲犀牛、大象,看得出,那時犀牛分布之廣、數量之豐。
出門狩獵一不小心就獵到犀牛大象,老祖宗們自然要開發一下犀牛除了能治「餓」,還有沒有別的功能。
這無可厚非。
經過實踐,他們發現,犀牛角有很好的清熱涼血作用。
有人說,是中醫取犀角做藥,才導致犀牛瀕危。這完全是栽贓。
因為,犀角雖入藥,但使用頻率很低,真正被大量使用是明、清兩代。
明清時,中國開始流行溫熱病,即一類類似非典、禽流感的烈性傳染病。
感染此類溫熱病,會出現高熱、血熱、出血、神昏等症狀,常致人死亡。
犀角恰恰清熱涼血,能很好應對這些病症。
所以,那時犀角成了醫生的座上賓,有了靈驗而珍貴的美名,入藥頻率開始增大。
但是!!明、清之前犀牛數量就已稀微,與大量使用犀角的時間點完全對不上。
要追究犀牛瀕危的原因,那非唐代的降溫和宋明兩代犀角飾品的泛濫莫屬。
根據研究發現,在唐代或更早一些時候,犀牛數量出現了大減,主要原因是,氣候的驟變。
曾經能在河南生活的犀牛,竟然因為溫度驟降,在冬天會被活活凍死,只有南方才能生活下去。
馴犀生處南方熱,秋無白露冬無雪。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
飲冰臥霰苦蜷跼,角骨凍傷鱗甲蹜。
馴犀死,蠻兒啼,向闕再拜顏色低。
奏乞生歸本國去,恐身凍死似馴犀。
《馴犀》白居易
除環境變化外,人類大量獵殺犀牛,取角製作工藝品,是犀牛快速消失的最重要原因。
雖然,犀牛的瀕危不是中醫藥造成,但對於本次犀角的解禁,個人並不完全認同。
因為,時代不同了。
幾千年前使用犀角時,犀牛尚多,但今天的犀牛,已然瀕臨滅絕。
其次,犀角作為中藥,已經變得不那麼關鍵。
比如近幾十年,一直使用水牛角作為犀角的替代品,雖然效果一般,但加量使用也尚可滿意。
最重要的是,雖然法律僅允許使用人工飼養犀牛,但總感覺,可能會有野生犀牛被獵殺而混入其中。
至於有人說,合法開發犀牛資源,讓利益帶動更多人飼養犀牛,更有利於延續犀牛的存在,這類觀點或許有其道理,現在還不好斷言。
在這樣的權衡之下,我想,似乎保護犀牛,是更重要呢。
在本該結束時,突然想到一些不得不說的話。
最近借著犀角、虎骨的東風,那幫人又想方設法造勢黑一波中醫了。
比如微博上能看到:
以及
excuse me??看起來很愚昧是嗎?
但是,誰說犀角是壯陽的?作為中醫,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其實,這些年來,一直有這樣一些人存在,他們並不在乎事實如何,但只要能抹黑中醫,就歪曲事實,用聽起來很科學(再摻幾個專業名詞)的話語,來極盡誣陷之能事。
真是下作又令人噁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