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把一個魚缸一分為二,同時飼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的觀賞魚,還有觀賞魚要繁殖了,在魚缸裡設置一個隔離盒,或者是在魚缸的底部進行一些適當的造景,這些做法對於魚缸的水質掌控,和過濾系統的水流方向,會不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呢?
答案是,肯定會有一些影響的。
尤其是把魚缸一分為二的隔離和在魚缸內放置多個隔離盒,都會阻礙魚缸的水流方向。
至於說,在魚缸內適度造景,或者擺放石塊、假山等,都要看我們的具體飼養密度、過濾系統和投餵量等諸多因素。
魚缸裡只要一放置隔離網,總有一半水體的底部糞便殘留缸底,這很正常
本來魚缸的水體在加裝過濾系統以後,缸內的水流一定會有一個大循環,只要是水泵和水流的大小設置合理,按理說大部分的魚便都可以被水泵給它有效濾除,只不過時間的長短罷了。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就是在沒有任何阻擋物的前提下,魚缸的水流會有一個大方向,這個方向是不變的,但是一旦把魚缸加上一個隔離網,把它一分為二的話,總會有一部分的水流,開始出現不集中,順著隔離板開始分散流動,魚便和雜物就不容易收集了。
要麼我們會發現部分雜質和魚便沉澱在缸底的某處,零零散散,要麼可能就會聚集在隔離板附近,因此有些魚友提出來說,我們儘量不要使用帶很多小眼的隔離網,最好是一整塊玻璃,只有底部水流暢通即可,這樣的方法也不錯。
但是有些時候,觀賞魚的個體太小,底部空間一大,兩面的魚就互相遊動了,不得不選擇多孔小眼結構的隔離網,這都是些非常矛盾的問題。
再者,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抽底換水了,把底部不能濾除掉的雜質和糞便,及時抽取,用來保證兩部分水質的完好,一面加上一個水妖精也不是不可以,這也得看魚缸有效利用空間的大小。
魚缸內部放置隔離盒繁殖小魚,總會發現靠近缸壁的隔離盒附近有大量泡沫或雜物,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由於某些特殊原因,在冬季我們繁殖孔雀魚等小魚苗的時候,為了水溫能夠恆定,只能在原缸繁殖,這個時候就需要設置隔離盒了,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們能夠預想到的,可能孔雀魚一窩接著一窩生,魚缸裡的上部空間就被隔離盒給佔滿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隔離盒靠近缸壁的位置,會有大量的泡沫開始出現,有可能水面的油膜也開始增多,甚至於隔離盒和缸壁之間還會殘存一些漂浮的糞便。
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就是因為過多的隔離盒,阻擋了魚缸水面的流通罷了,即使我們的上濾或者說過濾下水擊打水面,但是由於隔離盒的阻擋,水面上就會形成一定的靜水區,在這個靜水區內,氣泡和油膜都無法有效消除,所以自然就會越積越多。
有什麼好辦法嗎?沒有什麼好辦法的,除非是我們不用或者少用,或者是魚缸的水體足夠大,一兩個隔離盒並不能起到什麼反作用,也就是說,魚缸越小,隔離盒越大,這個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嚴重,只能儘量去避免。
石塊或者造景,不如假山等,會不會阻礙水流或者藏汙納垢?
這個道理,其實和上述的隔離盒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魚缸的底部水流在流經這些阻擋物時,也會有一定的靜水區存在,但是和隔離盒還會有一定的小區別。
區別就在於,隔離盒永遠是要固定在缸壁上的,形成的可能是個死水區,如果是隔離盒正好放置在魚缸水面的正中央,四邊都不靠,那麼這個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而我們魚缸底部的造景、假山、石塊,一般的都不會僅靠缸壁,這就為其他雜質的流通,做了一個很大的緩解,至少它不會存在什麼氣泡和油膜吧?又不是在魚缸的水面。
再一個就是看其他的各種因素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飼養密度、投餵量、過濾強弱等。
比如說,現在的原生魚缸,很多都會採取大石塊造景,底部鋪上河沙或者雨林砂之類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飼養的原生魚個體都不大,像是蝦虎、鰟鮍魚之類的,它們的攝食量也不多,排便量也少,底沙鋪設的更有利於水流的流通,那麼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而一些個體較大的雷龍魚之類的中大型原生魚,一般的飼養水體都很大,稍微做點造景啥的,對於整個水體的影響也很少,極其有限。
很多魚友說,看人家飼養薩伊藍等高檔三湖魚,魚缸裡也會適當造景,水質也沒有什麼問題,是啊,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水體寬廣、過濾強大,這樣就可以把造景物的阻擋影響降到最低,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別看薩伊藍的個體大,即使再大,它們的嘴巴和身形也沒有地圖魚大,不信的話,同樣的魚缸、同樣的造景缸、同樣的飼養條數、同樣的過濾系統,我們飼養幾條成年地圖試試?
這個問題立馬就會暴露出來了,這才是整個問題的核心所在。
不建議設置隔離網飼養觀賞魚,特別是數量較多,隔離盒儘量少放置,造景要看魚
所以說,我們在魚缸裡飼養觀賞魚,尤其是一些中大型慈鯛科觀賞魚,比如說鸚鵡魚、地圖魚、十間、紅尾皇冠之類的,儘量不要去設置隔離網養魚,這不是說魚缸裡只有兩條羅漢魚,一個一米的魚缸裡只養兩條魚,有個隔離網它也不是什麼大事。
而使用隔離盒繁殖小魚,在較小的魚缸裡就不要放置太多了。
至於說,魚缸內造景的問題,還是要看上述的所有因素去綜合判定,像是中大型慈鯛科觀賞魚,金魚、錦鯉之類的,就不必去造景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