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西方人說,中國沒有哲學,但是有思想。在中國文化中並沒有類似西方的哲學概念,因為中國文化一直是在關注自己,研究自己的,因此誕生燦爛的百家爭鳴。
古代先賢對人生的態度
儒家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些問題做到聖人你就明白了,還明白不了,還做不到,那就去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釋家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一直想著我如何如何,怎樣怎樣,執著於我相,說明還沒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菩薩境地。
道家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如果沒有對「我」本身的思考是天地初始狀態,如果分隔出「我」,並對「我」的本質進行思考,那麼以「我」的定義為母的萬事萬物就會出現並生長。如果對其確實有了思考有了定義,那也不是永恆的答案。
筆者對哲學三問的理解
我是誰?
中國哲學認為宇宙起源於「混沌「。整個宇宙都是從混沌中來到混沌中去,何況「我」呢?畢竟在物理最高層面,「我」是原子構成的。

我從何處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我」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我」是世界規則的伴生形體。

回到虛無中去,萬事萬物終將化為虛無。從暫態有序結構到混沌的無序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