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西遊記》中國智慧在西方

2021-01-11 騰訊網

武斌 著

著眼於西方視角下孔子的通識讀本 《孔子西遊記:中國智慧在西方》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從古到今,特別是在18、19世紀的西方,孔子聚集了一大幫的外國「粉絲」。書房中掛著孔子像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促成路易十五效仿中國皇帝「親耕」的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家中充滿「中國情結」的德國作家歌德、把孔子視為哲學中的華盛頓的美國思想家愛默生。一方面他們是孔子的「粉絲」,對孔子、對中國儒家思想推崇備至;另一方面,也因他們的智慧和學問,被稱為歐洲或美國的「孔夫子」。

本書記錄了孔子及其思想走向西方的過程,依託豐富翔實的史料,對西方人的孔子認知史以及孔子在西方形象的演變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展示了孔子思想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的融合,以及對西方國家的影響。該書有助於了解西方中國觀的演化,在東西方文化的對話中探討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和普遍意義,引發對孔子所代表的中國智慧在當今世界的價值和未來定位的思考。

來源:青島晚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西遊記》是抄襲了西方的莎士比亞嗎?
    現在有很多人質疑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抄襲西方莎士比亞的作品? 今天我們就聊聊《西遊記》跟莎士比亞到底有什麼聯繫 我們發現,《西遊記》裡烏雞國的故事情節,跟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十分雷同。 我們先故事情節做一下對比,先說西遊記,烏雞國國王跟解救了國家旱災的道士結拜成兄弟,後來被道士推進了皇宮御花園的水井,道士搖身一變,變成國王的模樣,冒名頂替成了烏雞國的統治者,還跟後宮嬪妃做起了假夫妻。這樁冤情,一直到唐僧師徒來到烏雞國,真國王的鬼魂顯身,才浮出水面。
  • 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
  • 西方智慧VS東方智慧,辯證思維VS直覺思維
    有思想家把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別區分為,東方人的思維是籠統的,重領悟;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分析的,重思辨。這不是沒有道理。 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東西方人處理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具體來說,西方人是辯證的,而東方人是直覺的,即所謂中華文化中的「圓而神」的智慧。
  • 誰寫作了伯特蘭·羅素的《西方的智慧》?
    卡爾·斯帕多尼(Carl Spadoni)在《誰寫作了伯特蘭·羅素的〈西方的智慧〉?》一文中重現了這次合作的細節。斯帕多尼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檔案館的館長,那裡保存著這位英國哲學家的書稿。大體上,問題的答案是:福爾克斯以《西方哲學史》為基礎,實際寫作了整本書,羅素在這期間進行了檢查和注釋。
  • 埃及神秘之書,與《易經》驚人相似,比佛陀孔子更早的古老智慧
    KYBALI0N這個詞的準確意義已經失落了幾個世紀,只有這本名為《THE KYBALI0N》的書流傳了下來,書中講敘的是古老的埃及土地上的智慧之神赫爾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 Hermes Trismegistus)的神秘主義學說。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讓西方回到西方——在世界哲學家大會舉辦前夕訪談陳來教授
    然而,稍加研究,就會發現:中國古代學術體系的分類中,並沒有一個獨立的系統與西方所謂哲學完全相當。馮友蘭先生提出,西方所謂哲學與中國所謂義理之學約略相當。中國古代義理之學中確有一些部分約略相當於西方哲學的宇宙論、人生論。但正如馮先生已經注意到的,中國古代義理之學的有些部分並非西方所謂「哲學」的內容所能對應,比如中國古人特別重視的「為學之方」。
  • 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他用自己的詮釋,和中國古代思想發生碰撞、融合,且可頻出新意。在前三講中,錢新祖分析了中國傳統人文主義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及其原因,並以黑格爾、馬克思·韋伯等人對中國傳統人文主義的曲解作為例子,展現了自我中心式解讀的不合理性。由此他提出,應該儘量跳出自我,彼此進行對話,形成一種「多元中心的相互主觀世界」。
  • 中國的這一神秘智慧被西方奉為寶典,為何國人卻不屑?確實很玄妙
    我國古人曾經發明一種神秘的學問,不需要刻苦學習、不需要死記硬背、也不需要齋戒和苦修,僅僅靠頓悟就能獲得神秘力量和智慧的東西,那就是禪宗。禪宗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那麼多清規戒律,想喝酒喝酒,想吃肉吃肉,想談戀愛就談戀愛,著名的濟公、一休、倉央嘉措、賈伯斯都是禪宗大師。
  • 孔子:喪家狗也是有鄉愁的
    「喪家狗」這話不是我說的,李零先生早就說過,而且孔子也說了——起碼在《孔子》裡,孔子是這麼說的。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髮蒼蒼的回到魯國,踉踉蹌蹌的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儒學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最根本的原因,儒學很好的保護世俗文化.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神學和宗教從來沒有佔據文化主流位置,因此中國文化延續了5000年,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
  • 再讀《論語》,孔子的幽默與快樂你都懂嗎?
    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一臉溫良恭儉讓的樣子,似乎他的形象與諧趣幽默不沾邊。可是,當我們翻開《論語》,走近孔子,看到他的喜怒哀樂,看到他的七情六慾,看到他的得意與失意的時候,我們也就看到了他的諧趣幽默,那些飛濺的妙思奇想,妙言妙語,無不閃現出孔子智慧的光輝,無不體現孔子的坦蕩和豁達,無不展現出孔子的樂觀和瀟灑。
  • 《神話之城》為何西方諸神風流倜儻,中國諸神卻「克己復禮」?
    中國神話體系主要有西方崑崙神話、東方蓬萊神話、南方楚神神話、中原神話等,還有許多道家佛家宗教神話、少數民族神話等。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那些有關神、鬼、怪的故事也包括在內,比如說幹寶所作的《搜神記》,吳承恩的《西遊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簡單來說,就是創造世界的神話、解釋神秘的自然現象的神話、造物神話、幽冥世界的神話、人物變形的神話。
  • 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傅佩榮曾經說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需要一些解釋。從《易經》的原始材料來看,這是一本古老的職業書籍。但是,根據孔子及其後代的研究經驗編寫的關於「 《易經》」的評論充分體現了「充分彰顯」。由於佔用率是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它常常被誤解,許多人將其視為迷信或佔星術。首先,讓我們假設這種類型的入住人數實際上可以預測未來。
  •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何要走南天門,不走北天門呢?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何要走南天門,不走北天門呢?中國華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屬於中國自己的文化符號,其中最精華的估計中國的神話故事了,中國的神話故事與西方的神話區別在於西王文化傾向於對神的精神含義,比如愛神丘比特。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西方面對源遠流長燦爛的中國歷史而自慚形穢,於是就花了近500年時間偽造了西方歷史。法國神職學者約瑟夫·斯卡利傑(1540—1609年),他參照模仿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朝代帝王年表,建立了「聖經編年」及其整個歐洲各國歷史框架,把所有神話、傳說和杜撰當做史料填入其中,特別是「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古羅馬」就這樣產生了!
  • 為什麼孔子的英文名叫 Confucius|真問真答
    16 世紀,來自歐洲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帶著向這個東方大國傳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明代中國的土地上時,他們很快發現,當時的中國人,至少是那些處在社會上層的、受過教育的、甚至擔任官職的中國人,都信奉一位距離當時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哲學家」的教誨,並試圖把他的教誨應用到從治國安邦到生活瑣事等一系列事務中去。這位西方傳教士口中的「博學的偉大哲學家」就是孔子。
  • 熱河生物群:比始祖鳥更進步的孔子鳥
    孔子鳥(Confuciusornis,或根據拉丁文音譯作孔夫子鳥)是一種古鳥屬,化石標本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熱河白堊紀時期的沉積巖中發現。在已公開的化石標本中,孔子鳥的骨骼結構十分完整,並有著清晰的羽毛印跡。這一切使得孔子鳥成為最出名的中生代鳥。
  • 原來富貴於我如浮雲,是出自孔子的話,兩千年前的智慧,至今有用
    這是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孔子的話,出自《論語》。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義,即使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在這裡孔子做了個對比,一種是清苦的生活——吃粗糧,喝冷水,連枕頭都沒有;一種是大富大貴,但卻沒有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