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
上面都是他們的字。按照上面的順序,他們對應的名字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和卜商。當時,大家的姓氏比較複雜,繼承的是周代的姓氏,姓氏沒有合併,姓氏也得以保留,所以姓氏比較奇怪。
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我們知道《論語》一共20篇,其中這個事情就記載在《論語 · 先進》裡: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孔門的幾個知名弟子:
1、子淵(顏回)
顏回是魯國寧陽(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人,後人尊稱他顏子。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對顏回的評價相當之高。孔子認為顏回能夠很長時間保持「仁」的品格,別的學生最多只能保持一個月」仁「的品格,而顏回唯獨能堅持三個月。並且顏回是孔門中好學的代表,他得孔子教誨最多,並且從不反駁孔子,看起來很愚笨。但當顏回退下後自己勤於思考,又能有所發現,並向孔子反饋,屬於大智若愚之人。
孔子堅持」有教無類「,所以弟子們出身有高有低。顏回家境不好,但他能堅守貧困,不改其志,孔子對他稱讚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是其在簡樸的條件之中,仍能樂於學習,實在是賢良之人啊!
顏回因為學習太過刻苦,才29歲,頭髮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顏回死時,孔子哭得很傷心,並感嘆道:」天喪予!天喪予!「(上天這是要殺了我呀!)顏回死後,由此別人問孔子弟子中誰是好學之人,孔子搖搖頭,黯然道,之前有個好學之人叫顏回,他不遷怒於人,不犯同樣的錯誤,現在他不幸早死了,我的弟子中沒有好學之人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於顏回的欣賞和喜愛。
顏回也很得師兄弟們的喜愛,他們有良好的關係。顏回死後,家人無錢安葬,還是他的師兄弟湊錢對其進行厚葬的。
2、子路(仲由)
子路是仲由的字,他還字季路。子路只比孔子小九歲,他在拜孔子為師之前練過武,其為人勇敢而又莽撞率真,在其言語行為中無不散發著他的真性情。
子路對孔子十分愛戴,在孔子得病時,他搶著要幫孔子祈禱,還曾幫孔子趕過馬車。但子路卻也常常頂撞孔子,踐行了「當仁不讓於師」的理念。比如,孔子到衛國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品行有缺,子路認為孔子此行不當,孔子只好發誓,我就是禮儀性見面,如果我有什麼不良目的,我就五雷轟頂。這種事在《論語》中所見不少。
子路性情直率,是個」急先鋒「,什麼事都要衝在前面。每次孔子問問題,子路幾乎都是第一個回答,但子路有些不謙虛,有時候喜歡說空話。孔子就教誨他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就說不知道,這才是智慧所在!因為子路與孔子年齡差距不大,以及子路的性格問題,在他倆之間師生關係比較隨意,子路敢對孔子出言不遜,孔子也能毫不客氣地批評子路,但在他的心中,對子路還是多有讚賞的。
子路和冉有後來從政,擔任了魯國實權派」三家「之一季孫氏的家臣。孔子認為子路太過勇敢,肯定不得好死。果然,在孔子晚年,子路在衛國內亂中為了救人被剁為肉醬,孔子十分傷感,從此以後再也不吃肉醬了。
3、子貢(端木賜)
子貢名叫端木賜,子貢是他的字。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孔子說」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精通一門技術,而是一個全能之人。孔子的君子標準很高,連孔子自己都算不上君子。子貢既然是」瑚璉「,就不是全能之人,不是」君子「。但」瑚璉「也是一種高貴的禮器,所以這樣看來,孔子對於子貢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他有一張伶牙利口,三寸之舌,長於論辯,並且子貢不是誇誇其談之人,他也有真本事,其辦事能力突出,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仕途亨通。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子貢憑藉其商業才能,賺得錢財很多,成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據說,孔子周遊列國的大部分經費,都是向子貢打的秋風。
子貢雖然名利雙收,但此人卻十分謙虛。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更賢能?子貢道,我遠遠比不上顏回。別人說他比孔子都要厲害,子貢卻說自己只是學到了一點微末道行,實在難與孔子相比。子貢這種性格,也是使他最終成功的因素之一。
」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雖然只是一個概說,但也大體表現出了孔子門下人才輩出的情況。說孔子是「至聖先師」,是大教育家,是名副其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