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2021-01-08 歷史漫談君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

上面都是他們的字。按照上面的順序,他們對應的名字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和卜商。當時,大家的姓氏比較複雜,繼承的是周代的姓氏,姓氏沒有合併,姓氏也得以保留,所以姓氏比較奇怪。

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我們知道《論語》一共20篇,其中這個事情就記載在《論語 · 先進》裡: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孔門的幾個知名弟子:

1、子淵(顏回)

顏回是魯國寧陽(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人,後人尊稱他顏子。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對顏回的評價相當之高。孔子認為顏回能夠很長時間保持「仁」的品格,別的學生最多只能保持一個月」仁「的品格,而顏回唯獨能堅持三個月。並且顏回是孔門中好學的代表,他得孔子教誨最多,並且從不反駁孔子,看起來很愚笨。但當顏回退下後自己勤於思考,又能有所發現,並向孔子反饋,屬於大智若愚之人。

孔子堅持」有教無類「,所以弟子們出身有高有低。顏回家境不好,但他能堅守貧困,不改其志,孔子對他稱讚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是其在簡樸的條件之中,仍能樂於學習,實在是賢良之人啊!

顏回因為學習太過刻苦,才29歲,頭髮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顏回死時,孔子哭得很傷心,並感嘆道:」天喪予!天喪予!「(上天這是要殺了我呀!)顏回死後,由此別人問孔子弟子中誰是好學之人,孔子搖搖頭,黯然道,之前有個好學之人叫顏回,他不遷怒於人,不犯同樣的錯誤,現在他不幸早死了,我的弟子中沒有好學之人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於顏回的欣賞和喜愛。

顏回也很得師兄弟們的喜愛,他們有良好的關係。顏回死後,家人無錢安葬,還是他的師兄弟湊錢對其進行厚葬的。

2、子路(仲由)

子路是仲由的字,他還字季路。子路只比孔子小九歲,他在拜孔子為師之前練過武,其為人勇敢而又莽撞率真,在其言語行為中無不散發著他的真性情。

子路對孔子十分愛戴,在孔子得病時,他搶著要幫孔子祈禱,還曾幫孔子趕過馬車。但子路卻也常常頂撞孔子,踐行了「當仁不讓於師」的理念。比如,孔子到衛國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品行有缺,子路認為孔子此行不當,孔子只好發誓,我就是禮儀性見面,如果我有什麼不良目的,我就五雷轟頂。這種事在《論語》中所見不少。

子路性情直率,是個」急先鋒「,什麼事都要衝在前面。每次孔子問問題,子路幾乎都是第一個回答,但子路有些不謙虛,有時候喜歡說空話。孔子就教誨他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就說不知道,這才是智慧所在!因為子路與孔子年齡差距不大,以及子路的性格問題,在他倆之間師生關係比較隨意,子路敢對孔子出言不遜,孔子也能毫不客氣地批評子路,但在他的心中,對子路還是多有讚賞的。

子路和冉有後來從政,擔任了魯國實權派」三家「之一季孫氏的家臣。孔子認為子路太過勇敢,肯定不得好死。果然,在孔子晚年,子路在衛國內亂中為了救人被剁為肉醬,孔子十分傷感,從此以後再也不吃肉醬了。

3、子貢(端木賜)

子貢名叫端木賜,子貢是他的字。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孔子說」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精通一門技術,而是一個全能之人。孔子的君子標準很高,連孔子自己都算不上君子。子貢既然是」瑚璉「,就不是全能之人,不是」君子「。但」瑚璉「也是一種高貴的禮器,所以這樣看來,孔子對於子貢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他有一張伶牙利口,三寸之舌,長於論辯,並且子貢不是誇誇其談之人,他也有真本事,其辦事能力突出,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仕途亨通。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子貢憑藉其商業才能,賺得錢財很多,成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據說,孔子周遊列國的大部分經費,都是向子貢打的秋風。

子貢雖然名利雙收,但此人卻十分謙虛。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更賢能?子貢道,我遠遠比不上顏回。別人說他比孔子都要厲害,子貢卻說自己只是學到了一點微末道行,實在難與孔子相比。子貢這種性格,也是使他最終成功的因素之一。

」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雖然只是一個概說,但也大體表現出了孔子門下人才輩出的情況。說孔子是「至聖先師」,是大教育家,是名副其實的。

相關焦點

  • 三千多弟子中,為什麼只有十個,入選四科十哲?
    孔子三千弟子之中,有十位是最優秀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遊、子夏;但是,關於這句話呀,也有幾個疑問;首先,這四科十哲,是誰評的?是孔子的原話嗎?如果是孔子,他有一天,說你們之中啊,誰最優秀呢?
  • 弟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只說了兩個字
    《論語》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只回答了他兩個字「色難」。不知大家認為什麼是孝那?有的人說能養老就是孝,有的人說能給錢就是孝,還有的人說能陪伴才是孝,但是孔子的「色難」二字卻超脫了一切,直擊要害。孔子說:「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有別乎?」什麼 意思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犬和馬都能夠養老,羊和鳥也知道反哺。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
  • 孔子教育記——以三德六藝四科等培育弟子三千、十哲七十二賢
    孔子教育記德慧樂孔子以三德、六藝、四科等教育弟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善於啟發、誨人不倦。孔子以三德教育弟子:教弟子學習「仁智勇」三達德,並指出「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孔子還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以六藝教育弟子:以禮樂射御書數這小六藝和《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大六藝教育弟子。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孔子摟住顏回痛心地說:「回呀!老師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跪拜孔子說:「老師您還健在,弟子我可不敢死呀!」被困匡城孔子一行路過衛國匡城,孔子帶著弟子們登高參觀一座烽火臺時,突然山下湧來成百上千匡人,他們把孔子一行團團圍住,搶走了他們停在山下的車馬。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老子和項橐問難孔子組合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形象。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形象,是側站立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小兒項橐,孔子的弟子則跟在孔子身後。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這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有關。在眾多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較為有名的是山東濟寧嘉祥武氏墓群前石室後壁承簷枋東段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它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學家黃易發掘武氏墓群石刻時發現的。
  • 八分鐘:為什麼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
    為什麼李零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這書一開頭就已經解釋了,,大家都在捧孔子,過去曾經大家都貶過孔子,他這本書的目的指出孔子既不是聖人,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臭老二,而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形容自己是喪家之犬,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典故,「喪家狗」並不是李零教授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史記》
  • 螞蟻莊園8月27日: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
    稱作亞聖的是誰很多玩家都想去了解今天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答案,因為今天的問題有一定的迷惑性,問題是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針對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相關資訊,想知道答案的朋友,就跟著 小編一起來看看。2019螞蟻莊園8月27日莊園小課堂答案
  • 紀念孔子誕辰,重溫孔子經典語錄,學習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一、孔子文化聖人孔子在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逐漸被推為最重要的文化聖人。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孔子思想開始上升為朝廷正統思想。隋唐以後儒家經典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孔子因此受到朝廷推崇及讀書人頂禮膜拜,中國各地遍布文廟祭奉孔子。
  • 孔子最憎惡的弟子,辱罵他的話流傳百世,看了受益終生
    但是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人人性格都有不同,而老師孔子又是如何對待的呢?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孔子的思想並沒有被魯國的君主接受,於是他就帶著自己的弟子們,到處宣揚自己的思想愛那個,週遊了很多國家。他對弟子們言傳身教,因為他將畢生都奉獻給了教育,後來他的言行還被弟子們整理、收錄為《論語》一書。
  • 孔子最愛的門生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導致孔子不敢吃肉餅了
    孔子號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還有「孔門十哲」一說,從範圍上來說,自然是越小越好,這就好比是評獎學金,數量越少,獎金越多。子路名叫仲由,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善於評論和謀劃政事而著稱,子路為人非常的正直,英勇,也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弟子之一,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同時也是孔子較為寵愛的弟子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三千弟子中特殊的一個。作為當世大聖人的徒弟,不說個個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總是要的,但是子路同學的專長卻是:武鬥!
  • 孔子是「喪家狗」?
    北京大學教授李零的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這一觀點在網上引起極大爭議。網友報料稱一些媒體在宣傳時指此書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列為大學生必讀書目。人大國學院老師否認。
  • 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教人要有寬恕之心
    「仁」指仁愛之心,對待任何事物要具備以人為本的情懷。「義」有小義和大義之分,小義指正義感,講義氣,是非分明,大義指具備家國情懷。「禮」指講禮儀,重禮節,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智」指大聰明,大智慧,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通曉大道理的智者。「信」指誠實守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7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7日答案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同年,35歲的孔子也來到了齊國。除了迫於魯國局勢動蕩之外,孔子更是想藉助齊國施展抱負,實現政治理想。《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仕齊「為高陽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但後來由於齊相晏子的反對,孔子很快離開了齊國,離去時狀況相當狼狽,「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
  • 孔子借糧,好借好還
    不知道大家現在最怕的是什麼,小編現在最怕的就是借人家錢,好吧,借了如果能準時還的還好,不能準時還的,那可是愁死了小編,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問,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向老子借米,好借好還的故事。孔子帶著三十六弟子,七十二賢人,周遊列國,從衛國了陳國,又從陳國到了蔡國,從蔡又去葉,從葉又返回了蔡,後又離開了蔡國。孔子從陳國去蔡國的時候,楚國聽說了,便派使者去邀請孔子,孔子應下了。但是這件事情被陳國和蔡國知道了,兩國謀士都出主意說:"孔子是個大聖賢,心明眼亮的,他挖苦諸侯的那些言語,無不刺中要害。
  •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聽劉語嫣講國學小故事《微言》(第十五講)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聽劉語嫣講國學小故事《微言》(第十五講) 2018年10月16日 17:31:38 | 來源:荔枝網
  • 孔子唯一的兒子,為什麼不出名?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孔子有著無人可以與之比肩的地位。他輝煌的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人成大賢。 沒有一個家族,能夠像孔氏家族這樣,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 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被稱為「儒學第一書」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