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教人要有寬恕之心

2021-01-16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儒學的核心思想基本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俗稱五常。「仁」指仁愛之心,對待任何事物要具備以人為本的情懷。「義」有小義和大義之分,小義指正義感,講義氣,是非分明,大義指具備家國情懷。「禮」指講禮儀,重禮節,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智」指大聰明,大智慧,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通曉大道理的智者。「信」指誠實守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

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孔子講學

就像孔子看不起勞動,但他就不能要求弟子也看不起勞動。如果這樣做,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這句話引申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己都做得不夠好,就不能要求別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寬容之心,用寬容心去和世界進行溝通,才會給自己少樹立敵人。否則,會四面樹敵,人生路越走越窄。

孔子拜見老子

從處理人際關係的層面來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當有用處。比如,老闆給甲乙兩名員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務,甲因為綜合能力要遠遠超過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乙沒有完成。這時,不管是老闆還是甲員工,都不能去訓斥,甚至挖苦乙員工。

因為乙員工本身跟甲員工沒有處在同一個級別上,如同讓一個小學生跟一名大學生比賽誰的力氣大,顯然是不公平的。

孔子授徒

有多大的力氣就拉多大的車,作為老闆或甲員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那樣只會讓旁人笑話你的智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產生隔閡,那樣會助長消極情緒產生,繼而影響團結,最終會把事情弄僵。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發掘和調動每個人的優勢,讓其發揮各自最大的作用。

一個集體就像一臺機器,不但需要重要零件來幫助正常運轉,還需要次要零件來維持穩固性,它們都必不可少。

相關焦點

  •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後人錯怪他了!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講求仁者愛人的孔子,為何如此歧視女性?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許多警人之語,比如「學而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 孔子:被人罵「喪家狗」卻坦然接受
    不過要追溯歷史的話,這種隱士在《論語》中就已有了,不僅有,而且很多很活躍。那時的隱士雖然也罵人,也翻白眼,但大多還是留下了自己的真名實姓。孔子到楚國,就遇到一個狂士叫接輿。既是狂士,你就自己在家狂吧,他偏不甘寂寞。他跟在孔子的車旁,一邊走路一邊唱歌。那時沒網絡,沒報紙,狂得想讓別人知道,還真得現出真身。他唱得還不錯:「鳳凰呵,鳳凰呵,為什麼你的德行會如此衰敗?!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君子」一詞誕生很早,它的含義經過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被賦予了許多內涵,逐漸豐富起來。
  • 為人處世重在德行,孔子所說德行人人都能做到
    解析:孔子主張和平方式而非戰爭方式解決列國爭端,對衛靈公發問推說不了解,不予回答。另一方面,孔子是來談治國方略的,不是談戰術戰法的,所以,沒必要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問非所答」,不感興趣避而不談,也就起身離去了。現實生活中,不了解的問題或不關心的問題還真的要像孔子一樣不要輕易表態,只對弄懂弄通的問題發言。
  • 弟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只說了兩個字
    後來,朋友有了孩子,老人家也精神了很多,因為經常下樓遛娃,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心情也好了很多。原本一切安好,可不幸的是前段時間老人下樓摔倒了,只能臥床休養。原本井井有條的生活,一下亂了套,朋友不得不請假在家照顧母親。老人家原本打掃、帶娃、照顧一家人,現在不僅不能照顧家人,反而還需要家人照顧,老人的心情越來越差。
  • 論語探本2.10:察人之道,你真正明白孔子所講這三句話的意思了嗎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要明本章節,需先知把本章節安排在為政篇的邏輯。而關於為政,都是孔子根據所經歷的事情有感而發的。比如孟懿子的為臣之道。不是孔子和孟懿子過不去了。實在是孟懿子對儒家義理的破壞性太大了。孟懿子問孝,孔子講無違。
  • 無福之人,一看便知:沒有福氣的人,身上往往有三個缺點,要改正
    無福之人,一看便知:沒有福氣的人,身上往往有三個缺點,要改正俗語說:「吉人自有天相」,好的習慣和修養會給人產生福分,壞的行為和認知終有一天會變為阻礙橫在面前。老祖先提示後人,行為不端的人,通常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他們表面上看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其實最痛苦的是自己的內心。人如果幹了不好的事情,便會極力遮蓋這些事以及自己的內心。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野合而生孔子」是什麼意思呢?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 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 姓孔氏」意思是說,住在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魯源村,六十歲的叔梁紇納了個十七八歲的姓顏的小妾,為了能生個繼承家業的兒子,梁叔紇帶著小妾跑到尼丘山上,向山神祈禱之後,就在山腳下的一個山洞裡生下了一個兒子。
  •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生活中與人相處,都知道兩個忌諱,不會去觸犯
    鬼谷子是我國古代充滿傳奇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思想家,並且在兵法與教育方面也都有獨特的見解,他的學識以及弟子也都深受著眾君主的推崇。他的弟子根據他所傳授關於人性,遊說於各個國家之家,與君王交流建立了豐功偉業。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鬼谷子對於人性了解得透徹,鬼谷子曾經在自己的著作裡提出了與人交往所存在的兩條忌諱,一旦觸犯,即使最好的朋友也會離開自己。
  • 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記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曲阜之行
    李老師首先告訴我們,在孔老夫子生活的那個時代,諸侯雄起、禮崩樂壞,年輕時期的孔子敏而好學,以恢復周公之禮為己任,提出「孝悌廉恥忠信禮義」的中心思想。終其一生,不辭勞苦地教書育人,周遊列國傳播仁政,無愧於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稱謂。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步入在孔廟,靜聽李老師的講解,我們越來越被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的吸引。
  • 孔子所說的「辭達而已矣「到底「達「的是什麼?
    其實能引起這些討論的,往往是還是有些寫作基礎的人,如果是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剛能說明白話的人,還要求什麼錦繡文章,辭藻華麗?是不是?《論語》裡記錄孔子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辭達而已矣。」「辭」,指表達出來的言辭;「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意思到了就可以停止了。
  • 樂哉樂哉——一簞食一瓢飲曲肱枕之 化《論語》之疑解人生之惑
    今日我所言亦只是辯示矣,略有心得感悟,贅述一番。孔子有言:「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云:「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又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今者眾人於老子書院,化《論語》之疑而解人生之惑,沐浴經典暢聊人生謀道憂道卻也樂哉樂哉!「朝聞道,夕死則矣。」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孔子這句孔子的名言,在如今有一個普及甚廣的含義,用來貶低女子的形象,將女子與小人類別,說她們都是「難養」的人。論語子曰: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聽上去的意思,是說這個女人呀,和小人一樣,都很難相處,你親近她吧,她就會無禮,你疏遠她吧,她又會心生怨氣。
  • 孟子的「四端之心」是什麼意思?
    惻隱與羞惡之心兔死尚且狐悲。儒家講由己及人,見人受難,無惻隱之心,豈不禽獸不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孟子把惻隱之心作為良知的根本點,是有他的道理的。有了惻隱之心,那麼「羞惡之心,義之端也」之說就是自然而然。這裡「義」即今天所說的「正義」,是對弱小的保護, 類似於西方社會的「政治正確」 。
  • 「名正言順」到底要正什麼名,順什麼言,看孔子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是儒家經典語句,孔子這句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做事之前,經常會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或者名正言順。」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在有正經根據的情況下做事,說話辦事才能順順噹噹的。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孔子之口。
  • 1208 純愛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教他修仙,讓他做我小弟!  -  結果後來……  小奶貓一臉崇拜的舔著爪子下的大腦袋:「大貓大貓!我長大後也能像你這麼兇嗎!」  暴君姬狩眼皮一抽,抬爪按住頭上嗲聲嗲氣咪咪叫的小奶貓:「都說了老子不是貓!還有……頭都給你玩了?老子還兇嗎?!」
  • 李零說孔子:孤獨的人,孤獨的喪家狗
    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叫流浪狗。無家可歸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讀《論語》,我的感受,兩個字:孤獨。孔子很孤獨。現在,有人請他當心理醫生,其實,他自己的心病都沒人醫。 我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歷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