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2020-12-04 好玩的國學

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

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

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為何要說自己是喪家之犬呢?

我們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孔子的性格。首先孔子是一個特別堅強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所以他提出了他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因此,十多年來,他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找工作,希望能獲得重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自己夢想中的大同世界。

但是在各國,孔子貌似受到禮遇,但是在各國君主眼裡,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也就是裝點門面的花瓶而已,沒有人肯真正實施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其實就像是一朵浮雲,一朵浮萍,他沒有根,沒有家,這樣子不就是一個喪家之犬的樣子嗎?所以孔子在受到生命的威脅而逃出來的時候,脫口而出說自己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長期的心心理狀態。

第二,孔子很幽默,很善於化解自己的尷尬氣氛。而幽默的最重要的武器是自嘲,自嘲能很好地緩解自己緊張的心靈。所以,喪家犬之說,就是孔子的自嘲。

事情是這樣的。

孔子和弟子們在宋國邊境,被一個軍閥圍困,差一點要了他的命,孔子只好帶著弟子們分頭逃跑,準備跑到鄭國去。孔子很聰明,他還化了妝,因為技術太高,騙過了所有的弟子,結果他與弟子們走散了。

孔子獨自站在鄭國外城的東門,眼前一個弟子也沒有,情況很糟糕,心情很著急。子貢到處找孔子,這時有個鄭國「保安」告訴他,「東門有個人,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像子產,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疲憊不堪的樣子,就像一條找不到家的狗」。子貢一聽就知道是老師,因為孔子長得實在很有「立體感」。終於找到了老師,子貢告訴了孔子鄭國人說的話,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條狗,神似!神似!」

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你不必把自己看得過高,在適當的時候,你幽默,你自嘲,你會獲得心平氣和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孔子:被人罵「喪家狗」卻坦然接受
    [摘要]有人罵孔子像條「喪家狗」,他聽了反而欣然笑道:人的樣子,並不重要,說我像條喪家狗,然哉!然哉!如今人們在網上發表言論,常會遭到匿名的白眼和謾罵。這些人往往以隱士自居,所以索性也隱匿了自己的名字。
  • 八分鐘:為什麼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
    關於《喪家狗》這本書的爭論,主要就爭論在一個點上,就是孔子到底是像條喪家之犬一樣為什麼李零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這書一開頭就已經解釋了,,大家都在捧孔子,過去曾經大家都貶過孔子,他這本書的目的指出孔子既不是聖人,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臭老二,而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形容自己是喪家之犬,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典故,「喪家狗」並不是李零教授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史記》
  • 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引發網友圍攻,專家:他說的沒有錯
    孔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然而一位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 「喪家狗」就是指死了主人,無家可歸的狗,用在人身上是帶有很嚴重的貶義,作為一位北大教授,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為什麼會用這麼尖端的字眼來批判孔子呢?
  • 孔子是「喪家狗」?
    北京大學教授李零的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這一觀點在網上引起極大爭議。網友報料稱一些媒體在宣傳時指此書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列為大學生必讀書目。人大國學院老師否認。
  • 李零說孔子:孤獨的人,孤獨的喪家狗
    一 我的講義,正標題是「喪家狗」,副標題是「我讀《論語》」。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叫流浪狗。無家可歸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讀《論語》,我的感受,兩個字:孤獨。孔子很孤獨。現在,有人請他當心理醫生,其實,他自己的心病都沒人醫。 我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歷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 老子自稱喪家之狗,孔子被鄭人喻喪家之狗,一個淡然,一個欣然
    如果有人說你像一隻喪家之狗,你會怎麼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不予理睬?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判斷。但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卻非常淡然的自稱喪家之狗,而孔子聽鄭國人說他像喪家之狗時,不但沒有生氣,竟然欣然的笑了,這是為什麼?
  • 史記說孔子如「喪家之狗」,司馬遷侮辱聖人,為何無人反駁?
    在《漢語大詞典》中,這個成語的解釋是這樣的: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倚仗,無處投奔的人;並且明確標註「喪」的發音是【sàng】。用這樣的成語來形容「千古聖人」,太史公司馬遷是在鄙夷孔子嗎?因此,狗真正的意思是:長了爪子的犬,也即長大的犬。孔子「喪家之狗」的故事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到了鄭國和弟子們失散了,就一個站在外城的東門口等他們。
  • 孔子:喪家狗也是有鄉愁的
    「喪家狗」這話不是我說的,李零先生早就說過,而且孔子也說了——起碼在《孔子》裡,孔子是這麼說的。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髮蒼蒼的回到魯國,踉踉蹌蹌的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此時五十歲的孔子,對於出仕躍躍欲試。這個時候,魯國平定了因陽虎反叛季氏而引起的叛亂,國內需要一個可以穩住政局的人物,定公想到了孔子,就這樣,公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司馬遷說:「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雖然關於孔子究竟做了些什麼的記載比較少,但是孔子的政績應該不錯,因為一年之後,他就被另任為司空,再任為大司寇。
  • 孔子:說我是喪家之犬,實在太對了!
    孔子曾經被人描繪成一個道貌岸然,規行矩步的學究,其實他根本不是那種人。他能笑他自己所以失敗和挫折的遭遇。孔子表面上雖像是個失敗的人,他離鄉背井,出國遠行,周遊列國十四年,想找尋一位樂意將他的主張付諸實施的統治者。
  • 諸子百家都能懟人,為什麼孔子願意接受「喪家犬」的稱號
    【諸子百家都能懟人,為什麼孔子願意接受「喪家犬」的稱號】生活在諸子百家的時代,這些諸侯王說什麼都是錯的,諸子們自有獨特的角度,把你訓得一無是處。比如,孟子去見梁惠王。而有這種特質的,就是孔子了,所以別人可以隨便說他「喪家狗」,他都樂呵呵。事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 享讀|孔子:至聖之人,也是一介布衣
    ——《論語·子罕》」有位大宰佩服地問子貢說:「孔老先生真是聖人呀,他怎麼這樣博學而又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那是當然,我的老師他是天生的聖人,更加上淵博的學問和多才多能。」但是,孔子第一個站出來否定這個「聖人」說。他說,你們以為這個大宰真的了解我嗎?不,他並不了解。其實我哪裡是什麼聖人?
  • 孔子的畫像,為何總露著兩顆分開的門牙?專家:有特殊的含義
    以朱元璋著名的「鞋拔子臉」為例,很多人認為朱元璋長得很醜,畫家為什麼敢畫?你不怕被斬首嗎?其實,古人對美醜並沒有一個狹隘的定義,所謂「鞋拔子臉」其實是古人一張非常豐富的臉:「龍臉」,而且,在一些畫像中,朱元璋的嘴邊還有兩條長長的「龍鬚」,我們能想像他是這個樣子嗎?
  • 再讀《論語》,孔子的幽默與快樂你都懂嗎?
    ——達巷的一個人說:「偉大呀,孔子!學問廣博,可惜沒有成名的專長。」孔子聽說後,對門下弟子們說:「我做什麼呢?趕馬車嗎?做射擊手嗎?我還是趕馬車吧。」當他聽到有人說他雖然博學卻並無專長時,他並不爭辯,只是笑問他的弟子們,你們看看我該專門從事哪種職業而成為一個有專長的人呢?又自問自答地說,我還是做一個專職駕車人好了。
  • 成語「喪家之犬」居然說的是聖人孔子,你怎麼看?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正音】喪;不能讀作「sānɡ」。【辨形】犬;不能寫作「大」。【近義】過街老鼠、漏網之魚。【反義】耀武揚威【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賓語。【結構】偏正式。
  • 孔子雖聖曾被罵喪家之犬,老子無為卻捧在神壇,對比之後立見高下
    老子說:「你講的這些學說,學說本人和骨骸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老子在周朝圖書館工作,他對周朝的典章制度、禮樂儀式極其熟悉,而且還是正宗的。老子第一層意思就是勸告孔子,不要糾纏周禮。孔子被當作聖人,也是在漢朝以後的事情。在戰國時期,孔子並不受列國歡迎,而且還曾被罵為喪家之犬。《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 朽木不可雕也:「壞學生」宰我上課睡懶覺,氣得孔子罵出古名句
    孔夫子罵人,當然不像一般市井小民那樣,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他老人家這句經典的罵人話,不帶一個髒字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恨鐵不成鋼。罵誰呢?他的弟子,一個叫「宰予」的學生。一罵千年,「宰予」何人?宰予,春秋時期魯國人,算是孔子的老鄉。
  • 《孔子世家》勘誤、詮釋及補證(10):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關於禮器祭祀的事我了解,關於軍旅作戰的事,我沒有學過。」第二天,衛靈公再與孔子見面,當孔子講話時,他卻抬頭看著天上的飛雁,神色心思不放在孔子身上。於是孔子又一次上路,準備去陳國。弟子們說:「趕快走吧!」孔子卻說:「上天賜予我了美德,桓魋又能把我怎麼樣?」【何新安:桓魋事,見《論語·述而篇》。
  • 孔子誕辰|累累若喪家之狗——敬最有思想的驢友
    【白】自從周文王死後,禮樂制度這些文化不都在我這兒嗎?如果上天要消滅這些文化,我也不會掌握這些文化呀!如果上天不讓這些文化消滅,匡人又能拿我怎麼樣呢?匡人觀其行,察其言,覺得孔子和弟子並不像陽貨那些人一般暴虐,就放了他們。
  • 從孔子與家狗的故事看教育:健全的心靈是多愁善感的!
    他跟子貢說,我家的狗死了,你去把它安葬了吧。然後跟他講了一番道理。馬死了,應該用窗簾、帷幕來安葬它:狗死了,則應該用車蓋米安葬它。所以你去把它埋了。這個「吾聞之」,其實是古代說話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一種傳統。在孔子時代,春秋時期,中國人是這樣的:家裡的帷幕,包括窗簾或者門幕舊了,不扔掉,留下來,幹什麼?將米留著葬馬。馬死了,用它把馬包起來,埋葬。車蓋子舊了、破了不扔掉,留著將來用它安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