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說孔子如「喪家之狗」,司馬遷侮辱聖人,為何無人反駁?

2020-12-05 西山詩家國

現在人都認為「喪家之犬」這個詞不雅,甚至有一定的貶義

在《漢語大詞典》中,這個成語的解釋是這樣的: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倚仗,無處投奔的人;並且明確標註「喪」的發音是【sàng】。

用這樣的成語來形容「千古聖人」,太史公司馬遷是在鄙夷孔子嗎

「犬」和「狗」的區別

在甲骨文中,「犬」字極像了一條站立的狗的樣子,是個象形字。

犬字的演變

而「狗」這個字從於「犬」,並沒有甲骨文。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孔子認為狗是『叩氣而吠』的犬,只要是犬類,在古代都畫成狗的模樣。

因此,犬字的出現是早於狗的,且狗就是「犬」的一種。

《爾雅·釋畜》記載:「未成豪,狗。與馬二歲曰駒、熊虎之子曰豿同義。皆謂稚也」

古人對動物在歲月中演變的過程很注意,這是古代人通過觀察天地萬物了解自然世界的需要。「未成豪」就是沒有長出剛毛,這個時候也叫做狗,但是小狗狗。

狗字的演變

從字的組成結構看,狗是「犬」和「句」的結合,從句聲。

「句」在這裡的讀音是 【gōu】,彎曲的意思,引申為草木、動物長出彎曲的小爪爪。

因此,狗真正的意思是:長了爪子的犬,也即長大的犬

孔子「喪家之狗」的故事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到了鄭國和弟子們失散了,就一個站在外城的東門口等他們。有個路過的鄭國人對他的學生子貢說:「我在東門見到一個人,樣子長得像堯陶禹,不過下身短了點,累累若喪家之狗。」

孔子聽說子貢說了,欣然而笑:「外貌都是細枝末節,但他形容我像一個失去主人的狗,真的很形象啊!」

孔子聽說鄭國人形容他是「喪家之狗」,不但不生氣,反而誇讚那人描述的很形象。

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我們知道,孔子曾說「犬類都可以畫成狗」,又知道狗在古代有「小狗」的意思,那麼,應該就明白那個鄭國人在說:「孔子像個失去了主人的小狗狗,十分可憐。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能接受這種解釋和說法了。

但是,這個成語中還有一處被人們「以訛傳訛」到現在的字。一旦理解錯誤,比理解錯了「犬」字還嚴重。

「喪」字更重要

從《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古代:「哭」字從「吅」【xuān】,大聲呼叫的哀聲。下面的「犬」字是演化而來的,是一個人掩面悲傷的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喪從「桑」,但四周又多了很多「口」,像極了一群人對著桑樹哀悼、哭泣。

所以,喪是假借而來的,是亡的意思。

因此,「喪家之狗」中的喪應該讀【sāng】,而不是喪失的【sàng】,「喪家」指的就是亡了人的家,而「喪失」則是失去的意思。

犬叩氣為吠,人叩氣而喧,在古代,犬和哭的關聯也十分緊密。

結合上面兩個字,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喪家之犬」真正的意思是:家中亡了主人、無人照顧的小狗狗

結束語

我們大家試想一下,當孔子和學生走散的時候,他在城門口會怎麼做?

是不是見到人就大聲問,甚至帶著哭腔:你們有沒有看見我的學生某某呀,我和他們走散了,嗚嗚.....

所以,司馬遷才在《史記》中說:此時的孔聖人像極了『主人已亡而無人顧及的小狗狗』,並沒有任何貶意和侮辱,只是一種形象的描述。

後來,這個成語才被現代人曲解為:失去了主人家的小狗狗。

朋友們,你理解對了嗎?

相關焦點

  • 老子自稱喪家之狗,孔子被鄭人喻喪家之狗,一個淡然,一個欣然
    如果有人說你像一隻喪家之狗,你會怎麼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不予理睬?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判斷。但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卻非常淡然的自稱喪家之狗,而孔子聽鄭國人說他像喪家之狗時,不但沒有生氣,竟然欣然的笑了,這是為什麼?
  • 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引發網友圍攻,專家:他說的沒有錯
    孔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然而一位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 「喪家狗」就是指死了主人,無家可歸的狗,用在人身上是帶有很嚴重的貶義,作為一位北大教授,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為什麼會用這麼尖端的字眼來批判孔子呢?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
  • 李零說孔子:孤獨的人,孤獨的喪家狗
    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叫流浪狗。無家可歸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讀《論語》,我的感受,兩個字:孤獨。孔子很孤獨。現在,有人請他當心理醫生,其實,他自己的心病都沒人醫。 我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歷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 八分鐘:為什麼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
    為什麼李零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這書一開頭就已經解釋了,,大家都在捧孔子,過去曾經大家都貶過孔子,他這本書的目的指出孔子既不是聖人,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臭老二,而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形容自己是喪家之犬,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典故,「喪家狗」並不是李零教授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史記》
  • 享讀|孔子:至聖之人,也是一介布衣
    ——《論語·子罕》」有位大宰佩服地問子貢說:「孔老先生真是聖人呀,他怎麼這樣博學而又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那是當然,我的老師他是天生的聖人,更加上淵博的學問和多才多能。」但是,孔子第一個站出來否定這個「聖人」說。他說,你們以為這個大宰真的了解我嗎?不,他並不了解。其實我哪裡是什麼聖人?
  • 孔子的畫像,為何總露著兩顆分開的門牙?專家:有特殊的含義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使歷經兩千多年,仍被稱為「聖人」,縱觀歷史,很少有人能讓後人記住2000多年,然而,孔子的影響一點也不為時間所浪費,相反,事實證明,影響越大,正如世界上許多地方所知道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聖人,他的名字叫「孔子」我國有句老話叫「奇人必有異象」,在許多史料中
  • 孔子是「喪家狗」?
    北京大學教授李零的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這一觀點在網上引起極大爭議。網友報料稱一些媒體在宣傳時指此書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列為大學生必讀書目。人大國學院老師否認。
  •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野合而生孔子」是什麼意思呢?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 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 姓孔氏」意思是說,住在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魯源村,六十歲的叔梁紇納了個十七八歲的姓顏的小妾,為了能生個繼承家業的兒子,梁叔紇帶著小妾跑到尼丘山上,向山神祈禱之後,就在山腳下的一個山洞裡生下了一個兒子。
  • 孔子:被人罵「喪家狗」卻坦然接受
    [摘要]有人罵孔子像條「喪家狗」,他聽了反而欣然笑道:人的樣子,並不重要,說我像條喪家狗,然哉!然哉!如今人們在網上發表言論,常會遭到匿名的白眼和謾罵。這些人往往以隱士自居,所以索性也隱匿了自己的名字。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而孔子真正在魯國入朝為官,也只是從魯定公九年到十三年的短短四年時間。《論語·陽貨》:「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此時五十歲的孔子,對於出仕躍躍欲試。這個時候,魯國平定了因陽虎反叛季氏而引起的叛亂,國內需要一個可以穩住政局的人物,定公想到了孔子,就這樣,公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司馬遷說:「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
  • 司馬遷「愛奇」:廣載之奇
    揚雄不僅提出了司馬遷「愛奇」的特點,在《法言·問神篇》中還提出了「多知而雜」的觀點。說:「或曰:『《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與?曷其雜也!』曰:『雜乎雜,人病以知為雜,惟聖人為不雜。』」俗人認為是蕪雜,但聖人並不認為其蕪雜,可見揚雄肯定了《史記》的「多知」,認為是司馬遷學識廣博的表現。
  • 孔子:喪家狗也是有鄉愁的
    「喪家狗」這話不是我說的,李零先生早就說過,而且孔子也說了——起碼在《孔子》裡,孔子是這麼說的。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髮蒼蒼的回到魯國,踉踉蹌蹌的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書中對孔子影響的介紹是:掌握中國的思想家,哲學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哲學戒律強烈影響中國、韓國(韓國儒學)、日本(江戶道學)、越南和印尼(印尼儒教)。看似很牛逼的簡介,卻不知道這個身高一米九,可以徒手開城門的老頭曾經是個「喪家之狗」。
  • 成語「喪家之犬」居然說的是聖人孔子,你怎麼看?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正音】喪;不能讀作「sānɡ」。【辨形】犬;不能寫作「大」。【近義】過街老鼠、漏網之魚。【反義】耀武揚威【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賓語。【結構】偏正式。
  • 《孔子世家》勘誤、詮釋及補證(10):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鴻,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他日,靈公問兵陣。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
  • 《史記》中季扎是誰?連孔子都要叫他老師,還放棄父兄傳他的王位
    《史記》世家系列的第一篇,沒有寫齊、晉、楚、秦、宋這傳統的春秋五霸,而是以吳國開篇。吳越二國,在當時的版圖中地處東南,在中原核心區域之外。《春秋》中有記載:「中國之虞與荊蠻勾吳兄弟也。」可見吳屬蠻夷,與正統中原的主流文化相去較遠。
  • 孔子雖聖曾被罵喪家之犬,老子無為卻捧在神壇,對比之後立見高下
    老子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被捧上神壇,具有不死之身。我們就拿上千年都被稱為聖人的孔子和老子對比一下。老子的第二層意思是告訴孔子放鬆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這些非常明顯的道理,為何你孔子還要苦苦執著,不能放下呢!
  • 司馬遷稱劉邦隆準而龍顏龍顏,又說項羽重瞳,項羽真的是重瞳嗎?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說,我聽到一位姓周的學者說,在古代,賢君舜似乎是一個重瞳,並且聽說項羽也是一個重瞳。難道說項羽是舜的後裔嗎?根據現代科學解釋,一些學者認為所謂的「重瞳」意味著項羽一隻眼睛有兩個瞳孔,這可能是白內障的早期症狀,或者項羽的眼睛由於瞳孔粘連而重疊,也就是俗稱的「交叉眼」。然而,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項羽「重瞳」的記錄是不可信的。
  • 聖人、鄉村教師與喪家犬,到底哪個才是你的真正身份
    像司馬遷這樣的良史,在描寫劉邦和項羽看到秦始皇儀仗時的感嘆,也只能是根據他們的身份猜測臆想,並不是司馬遷親耳聽到的。第三,快餐文化背景下的過度消費。曾有句流行的話說: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曾在自媒體平臺多次表達過我對這句話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