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孔子誕辰,重溫孔子經典語錄,學習儒家思想的精髓

2020-12-04 中原文化家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一、孔子文化聖人

孔子在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逐漸被推為最重要的文化聖人。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孔子思想開始上升為朝廷正統思想。

隋唐以後儒家經典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孔子因此受到朝廷推崇及讀書人頂禮膜拜,中國各地遍布文廟祭奉孔子。

孔子被推崇,這背後除了朝廷需要用儒家的忠孝及等級制思想來鞏固王權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有沒有其他一些合理性的地方呢?

孔子思想不僅影響中國人,也深刻影響了朝鮮、韓國、日本及越南等國,能被人長期接受的,不會完全沒有價值。《論語》一定有能帶來益處的東西,一定有能戰勝時間的價值所在。

二、孔子及儒家思想

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

《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三、儒家做人的標準

《論語》從文學角度上看價值不高,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標準,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1、正直,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中坦蕩,做事才沒有擔憂。

2、仁德,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

3、修養,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精通掌握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所以,對於個人修養來說,全面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裡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於平凡的人,《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要求。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徵,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儒家文明影響深遠,孔子的思想給我們什麼啟示?
    我覺得用動蕩一詞形容十分貼切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是動蕩的狀況,而且在這個時期思想學術也是十分活躍的,孔子就是在當時十分著名的人物,說道孔子我們並不陌生。我們不僅僅在課本上學到過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就是教會我們要博愛,而他創立了儒家學說,他覺得做人既要有愛心,又要有同情心。
  • 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等誕辰各是哪一天?
    就拿聖誕節來說,大多數人都知道是基督教耶穌的誕辰,信奉基督教的人為了紀念和緬懷先知而形成的節日。可是,對世界文化影響巨大的先知,並非耶穌一位,還有哪些呢?當今世界,有三大宗教,那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而就我國來說,影響巨大的則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主流思想體系,雖然其中我們稱儒教為儒家,其實,兩千多年來處於正統的儒家思想,已經潛移默化,成為炎黃子孫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符號之一,因而,稱之為「儒教」也不為過。那麼,我們就來盤點盤點這幾種宗教的創始人。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有人說,孔子的教學水平不行,這是不了解歷史。孔子普及教育是成聖的基礎,當時的社會,等級森嚴,不是貴族,根本無法做官。普通人追隨孔子,就是做一個創一代。貴族子弟追隨孔子,就是為了社會理想。
  • 中華民族的聖誕節——孔子誕辰
    聖誕意為聖人的誕辰,中國的聖誕節也就是聖人孔子的誕辰日。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誕辰和祭祀,被稱為萬世師表、至聖、至聖先師、孔聖人的孔子,其誕辰日早已成為全世界華人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在1913年9月24日,中國發布了《關於定孔子誕辰為聖節致各省都督電》,其中強調了陰曆的八月二十七日為孔聖人的誕辰日,應該定為聖誕日,各校應於當日放假,並在學校舉行孔子祭祀活動,以正人心,以教化百姓,以鞏固國家根基。1919年10月,北京內務部發布通告,確定了當年陰曆八月二十八日為孔子聖誕節,所有機關單位、團體均放假慶祝,懸旗結彩,並開放孔子廟令百姓自由行禮。
  • 孔子誕辰|累累若喪家之狗——敬最有思想的驢友
    這個展現孔子豁達的小磨難,被司馬遷編進了《史記》,做了如上表述,並衍生出了一個常用成語——喪家之犬,而且孔子大概是第一位說出這話的人。↓↓↓若干年後,大學者楊朱也提出了「治大者不治細」的理念,與之遙相呼應。可見,不同派系的哲人,在某些思想方面也是可以互鑑、趨同的。
  • 孔子思想特徵:仁、禮為其核心
    不同時期對「儒」的理解略有不同,今天我們所理解接受的「儒」多指孔子的儒家思想,頗有讀書人的意味,夾雜著幾分積極入世的態度。首先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徵如下:1、宗師孔子,以孔子作為自己的思想領袖。《漢書藝文志》日: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停尼。重其言。
  • 螞蟻莊園8月27日: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
    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答案是:孟子儒家四聖指的是孔子、顏回、曾子和孟子四人。儒家學說產生於春秋時期,後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很多思想家為儒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四位被後人尊稱為「聖」。他們是:至聖孔子、復聖顏回、宗聖曾子和亞聖孟子。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 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被稱為「儒學第一書」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
  •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在臺北開幕
    她指出,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孔孟之鄉」的資源優勢,以弘揚儒家思想為主旨,大力推動與臺灣的文化交流,精心打造了「孔孟緣·魯臺情」交流品牌,組織舉辦了「兩岸孔子文化交流節」、「海峽兩岸同祭孔」、「永遠的孔子文化展」、向崑山科技大學贈送孔子像等多項活動。這次又精心組織了「大哉孔子—聖像?
  • 一起走近孔子,認識孔子的道德準則
    孔子是全世界公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變革時代社會矛盾的反映,孔子學院在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展,可見孔子思想對我們現在教育的重要影響,我們知道孔子畢生從事教育活動,建樹了豐功偉績,更是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首創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一起走進孔子吧。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論語》中唯一罵人的話,上榜千古名言,學學孔子是怎麼罵人的吧
    孔子教給他們了許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後來這些弟子們將他說的話收錄起來,出成一本書,對了,這本書就是《論語》,被後世之人奉為經典,孔子那麼多的弟子,不僅僅只有懂事的,還有頑劣的,其中有一位弟子就讓孔子破口大罵。這句罵人的話在後世竟傳成了名句。這位弟子是誰呢?他的名字大家可能沒聽過,他叫做宰予。
  • 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記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曲阜之行
    李老師首先告訴我們,在孔老夫子生活的那個時代,諸侯雄起、禮崩樂壞,年輕時期的孔子敏而好學,以恢復周公之禮為己任,提出「孝悌廉恥忠信禮義」的中心思想。終其一生,不辭勞苦地教書育人,周遊列國傳播仁政,無愧於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稱謂。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步入在孔廟,靜聽李老師的講解,我們越來越被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的吸引。
  • 金雞一鳴天下曉,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聖人——孔子
    孔子是私人講學的重要倡導者,但不一定是私人講學的第一人。他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並且做出了重要成就,成為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人。繼承他思想的學派成為儒家。漢代以後,儒學被尊為官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孔子之後,私人講學之風大興,私人學派也一個接一個地出現,最終形成了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局面。
  • 有人說董仲舒、程朱歪曲孔子的本義,他們解釋不了孔子的原意嗎?
    儒學在春秋的孔子、漢朝的董仲舒、宋代的程朱心中有所不同,這也是正常不過的。俗話說,人為財而死,鳥為食而死。董仲舒首先有目的地「歪曲」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而是為了漢武帝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利益。元朝元年(公元前179年)漢文帝之前,董仲舒出生在廣川(今河北省涇縣西南部)一個文人家庭。他從小在書堆裡長大,讀過儒、法、道、陰陽家經。
  • 孔子為什麼被人稱呼孔子為「孔老二」,這其中大有原因?
    孔子應該算是我國歷史上影響力非常巨大的一個人吧!他的學說現在仍然被人們所推崇,可見他在我們的心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高了。就連歷代的帝王也極力的推崇儒家學說,並把儒家思想傳播到民間。但是任何東西也不能保證全部人都喜歡,其中有一部分人對孔子的學說並不是那麼感冒。
  • 每天一點國學:下學而上達,孔子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孔子之所以稱為「聖人」,在於活了七十二歲,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教育事業,門下弟子三千人,留下名號的賢者就多達七十餘人,當之無愧的名師。
  • 為什麼孔子的英文名叫 Confucius|真問真答
    這位西方傳教士口中的「博學的偉大哲學家」就是孔子。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面對孔子以及當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來自義大利的利瑪竇神父為代表的歐洲耶穌會來華傳教士抱著一種尊重甚至熱忱的心態去接觸並學習。同樣也是在利瑪竇的帶頭下,來自歐洲的天主教傳教士們,開始學習當時中國普遍通用的「官話」,以及在他們眼中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的複雜的漢字。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客觀上的不如意和主觀上的思鄉情緒讓這個不知老之將至的人在仔細回想了這十四年的流亡後,將目光投向了歸家的路……「禮樂」不僅是春秋時期社會制度的集中反映,更是孔子思想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春秋中期以後,國君地位式微,「禮樂徵伐自卿大夫出」格外明顯。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復禮」,維護天子、維護等級制,使天下走上「正名」的正軌。
  • 孔子雖聖曾被罵喪家之犬,老子無為卻捧在神壇,對比之後立見高下
    引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孔子被稱為孔聖人。從歷史來講,儒家思想不是最經典的思想,孔子也不是學術上最牛的人,站在今天我們來看,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裡?儒家創始人孔聖人>02孔子問禮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周禮,他聽說老子非常有名氣,就跑過去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