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被人稱呼孔子為「孔老二」,這其中大有原因?

2021-01-10 歷史探索揭秘

孔子應該算是我國歷史上影響力非常巨大的一個人吧!他的學說現在仍然被人們所推崇,可見他在我們的心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高了。就連歷代的帝王也極力的推崇儒家學說,並把儒家思想傳播到民間。但是任何東西也不能保證全部人都喜歡,其中有一部分人對孔子的學說並不是那麼感冒。他們用「孔老二」這個名字來稱呼孔子,以及表現對他的不喜歡,那麼「孔老二」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莫不是他還有一個哥哥或弟弟嗎?

要說到孔子的話,他確確實實是有一位兄弟的,只不過他的哥哥名氣並沒有很大,所以在歷史上也是鮮有記載。根據翻閱資料顯示他的哥哥名叫孟皮,並不是正妻所生,所以也就不能按照古代的等級制度給它命名名字了。在我國的古代,一夫多妻簡直是太常見了,只要稍微有點身份的男人都會娶很多的妻子。孔子的家庭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地位在家族中也是非常高的,自然也就是有妻也有妾了。

孔子的父親正妻生了九個女兒,而他一個小妾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孔子的哥哥——孟皮」,由於是屬於庶出,他雖然身為長子,但是家業一般都是由正妻的孩子來繼承的,更為遺憾的是孟皮還是個天生的瘸子,孔子的父親也並不願意將家業交給一個瘸子來管理。後來孔子的父親又娶了顏氏,顏氏可以說跟他年齡相差巨大,那個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而顏氏只有十幾歲。顏氏順利的嫁給了孔子的父親,孔子出生後,雖然也發現了有輕微的缺陷,那就是他後腦勺有點凹陷,但是除了此之外,跟他的哥哥比起來也算是身體非常健全的。

孔子的父親決定傳位給孔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孔子父母的結合,絕對是違背常規的。孔子的父親去世後,他的正妻將顏氏母子趕出了家門。理由就是所謂荒謬的「野合」。顏氏帶著孔子還有同樣被趕出來的孟皮在山東定居,打那以後他們的生活非常的貧苦。但是他們也別無選擇,孔子的父親一心想著把家業傳給孔子。但是到他去世後卻遭到了眾人的反對。孔子的母親去世之後,他想要再次回到家裡,尷尬的是他仍然被拒之門外。

就算是這樣,孔子也並沒有因此灰心。他變得更加發奮學習了,後來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還獨自創立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儒家理論學說。再後來名聲也越來越大了,他終於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恢復了他自己貴族的身份,兄弟兩人也一直和睦相處,鮮有分歧。

孟皮一直都是非常極力支持孔子的,在他最難的時候也是孟皮陪在他的身邊。孔子當然也非常懂得感恩,在後來他成名之後,他在生活上幫助他的哥哥一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個其實是有歷史記載的,相信看到這裡大家知道為什麼有的人喊孔子為「孔老二」了吧!

相關焦點

  • 孔子號稱至聖,為何又被叫「孔老二」?原來如此
    孔子號稱至聖,為何又被叫「孔老二」?據說孔子曾經的老師是老子,他自己也說了很多的徒弟,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那七十二弟子,如果要統計總數的話,大概在幾千人以上,他在教授學習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孔子號稱至聖,為何又被叫「孔老二」?我們所知道的孔子的這些成就使得他被稱為孔聖人,至聖。
  • 孔子又被人稱為孔老二,那麼孔家老大是誰,此人又有什麼來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創立的儒家思想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統治者所尊奉的治國綱領,幾千年來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其人也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人推崇孔子,自然也有人對其不屑一顧。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雖然關於孔子究竟做了些什麼的記載比較少,但是孔子的政績應該不錯,因為一年之後,他就被另任為司空,再任為大司寇。在任大司寇期間,孔子在夾谷會盟中充分地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風採。魯定公十二年,孔子仕魯迎來了致命的打擊,「墮三都」的失敗,使孔子看清季氏在魯國的權力之大,野心之大,妄想削弱魯國宮室。「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孔子唯一的兒子,為什麼不出名?
    在和孔子成親後的第二年,亓官氏就給孔家添了一個男丁。這一下子,青年才俊喜得貴子的消息,迅速在人群中傳播開來,最後傳到了魯昭公那裡。 聽聞這一喜訊,魯昭公很高興。為了恭賀孔子的嫡長子出生,他派人送來了一條紅色的大鯉魚。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上面都是他們的字。
  • 孔門七十二聖賢中,顏回並無過人之處,為何獨得孔子偏愛?
    要問我國古代最為著名的人是誰,那一定非孔子莫屬了。就連很多外國人都知道孔子,中國的孔子學院也遍布世界各國。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人尊稱為「萬世師表」。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在春秋末期發展私人教學,提出「有教無類」。
  • 孔子最愛的門生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導致孔子不敢吃肉餅了
    孔子號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還有「孔門十哲」一說,從範圍上來說,自然是越小越好,這就好比是評獎學金,數量越少,獎金越多。子路名叫仲由,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善於評論和謀劃政事而著稱,子路為人非常的正直,英勇,也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弟子之一,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同時也是孔子較為寵愛的弟子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三千弟子中特殊的一個。作為當世大聖人的徒弟,不說個個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總是要的,但是子路同學的專長卻是:武鬥!
  • 真實的孔子:不諱言草根出身 遊列國如喪家之犬
    先搞清楚孔子的名字  《論語·子路》裡說「必也正名乎」,這是孔子為政之道的首要一條。我們不妨也跟從之,先搞清楚孔子的姓名再說。  我國上古時代的人既有姓,也有氏。姓是遠祖的姓,氏則相當於分支一族的「小姓」,多取自地名或官職名。後來,小姓就漸漸取代了大姓。  孔子的姓,追溯到先祖是「子」。
  • 八分鐘:為什麼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
    這個爭論鬧得非常大,覺得很好玩,我發現,原來大部分圍繞這個事說事的那些人,從他們的意見看出來,我只能大膽的推測,他們似乎是沒看過這本書的。為什麼李零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這書一開頭就已經解釋了,,大家都在捧孔子,過去曾經大家都貶過孔子,他這本書的目的指出孔子既不是聖人,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臭老二,而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形容自己是喪家之犬,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典故,「喪家狗」並不是李零教授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史記》
  • 孔子:喪家狗也是有鄉愁的
    不過這小子放在片中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留著,希望影片後半段有用。接下來,孔子開始他在魯國的事業上升期,夾谷會盟,軍隊不聽調遣,孔子率弟子巧施驚鳥記,登時嚇得齊王千乘戰車屁滾尿流,還討回了三十年前失掉的汶上三城。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
  • 後人:孔子屬狗文武雙全 "喪家犬"是大不敬
    根據祖上的傳說和家史的記錄,他推出了這部影視小說《素王孔子》,描繪孔家人心中的先祖。  孔子屬狗好激動:大罵學生白天睡懶覺  孔健對本報記者介紹說,孔子屬狗,是個性情中人,他好激動,愛抱打不平。  從祖傳史料和傳說來看,孔子不僅是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而且還文武雙全,六藝精通。
  • 紀念孔子誕辰,重溫孔子經典語錄,學習儒家思想的精髓
    一、孔子文化聖人孔子在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逐漸被推為最重要的文化聖人。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孔子思想開始上升為朝廷正統思想。隋唐以後儒家經典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孔子因此受到朝廷推崇及讀書人頂禮膜拜,中國各地遍布文廟祭奉孔子。
  • 文史知識:從「孔子名丘字仲尼」,看古人的命名、取字與排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這大概是讀書人中盡人皆知的吧?如果提起「孔老二」,那就更是婦人小子無人不曉了。但他的「名」和「字」有什麼關係, 以及為什麼我們知道他在兄弟排行中是「老二」呢?原來,我國自古一直延續到解放前,一般有點身份地位的人或「文化人」, 多是有兩個正式的名字。
  • 熱河生物群:比始祖鳥更進步的孔子鳥
    孔子鳥的顱骨有一些很特別的地方:孔子鳥的喙和現代鳥類一樣沒有牙齒,枕骨部分有如雙顳孔型爬行動物的構造:在(Orbita)眼眶後有成對的顳孔(下顳孔和上顳孔),其它的鳥類包括始祖鳥,都沒有這樣的顳孔。 孔子鳥的飛行器官比始祖鳥的有所改進。
  • 一起走近孔子,認識孔子的道德準則
    孔子是全世界公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變革時代社會矛盾的反映,孔子學院在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展,可見孔子思想對我們現在教育的重要影響,我們知道孔子畢生從事教育活動,建樹了豐功偉績,更是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首創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一起走進孔子吧。
  • 1966年孔子墓蒙難:墳冢被掘 聖賢頭顱被當球踢
    大成殿的孔子像胸前貼上「頭號大壞蛋「的標語,用繩子將大成殿孔子像及其他十七座泥胎像拉出來,斷頭、腰斬、開膛、破肚。    「孔墳可以挖掉」    「今天,『孔家店'是收藏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四舊汙垢的『三合店',是樹立毛澤東思想絕對權威的大障礙。」這是北京師範大學毛澤東思想紅衛兵「井岡山戰鬥團」寫於1966年11月的《討孔戰報》。
  • 為什麼稱孔子為「至聖先師」?翻開《論語》你就會清楚
    禮崩樂壞,時命大謬,世人皆聰明,亂中取利,明哲保身,卻有一人禹禹獨行,興仁義為渡,舉禮樂為束,他就是孔子。孔子一生清貧,周遊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禮"、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無人理解,無人在意,而那些金子般的思想卻在他死後被發現,被升華。眾弟子費解的先師竹簡,君王懵懂的治世名言,都在百姓的口中代代相傳。
  • 傳世奇寶孔子屐 長一尺四寸 孔子究竟有多高
    王莽頭之所以為當成寶物流傳,可能成了歷代統治者教育皇家子弟的教具——看看!這就是亂臣賊子的腦袋,你們要時刻提防身邊的奸佞小人。漢高祖斬蛇劍焚毀非常可惜,這是劉邦成功的標誌物,他的後世子孫不爭氣,把江山弄丟了,這把寶劍到了別的朝代,珍貴程度明顯下降,要不然咋會鎖在武器庫?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1978年,美國著名學者麥克哈特出版了一本《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名人排行榜》,其中第一名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第二名是科學家牛頓;第三名是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第四名就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麥克哈特看來,這些人都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之後經過修訂再版,孔子從初版的第四名變成了第五名,但依然不妨礙孔子在世界思想教育文化領域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