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能遇見松樹,為什麼我從來沒撿到帶松子的松塔?」「它們都被松鼠吃了嗎?又或者在松塔張開時掉光啦?」
起初我對松塔的印象和大家一樣:半個手掌大小,噴水會張開閉合,木質化,但從來沒在裡面見過松子吶。直到今年八月在海拉爾的街邊,見到堆滿大大小小松塔的推車。松塔應該是水煮過的,十塊錢一斤,松子三十一斤。新鮮的松塔溼潤清香,剝開種鱗,松子就夾在裡面。
松塔我們都知道,松樹產的嘛。廣義上的松樹指松科的常見針葉樹,而狹義上真正的松樹,是松科松屬的植物,識別松屬特別簡單,它們都是幾針一束的,如陝西常見的油松、馬尾松、白皮松、華山松,油松和馬尾松兩針一束,白皮松三針一束、華山松五針一束。松屬是世界上木材和松脂生產的主要樹種。割開松樹的樹皮就能收集到松脂,蒸餾得到的液體叫松節油,剩下的固態樹脂叫松香,國內產的松香主要來源於馬尾松。學弦樂器的人對松香一定不陌生。我本科學電氣的,經常需要焊電路板,就得拿電烙鐵在松香裡蘸一下再加熱焬絲。
再來看一下我們熟悉的松塔(或者叫松果)。松科植物的大孢子葉有兩種形態,著生胚珠的叫珠鱗,不著生胚珠的叫苞鱗,它們彼此螺旋狀排列、分離。球果成熟後珠鱗就改名叫種鱗了,腹面有兩粒種子。成熟時種鱗張開,釋放出(常常)帶翅的種子。
松屬植物的球果成熟後種鱗是木質化宿存的,就是我們熟悉的典型松果的樣子,而球果成熟後種鱗是脫落的,松屬中的一些種類可以產出大且飽滿的種子,國內市售的松子基本上都來自紅松和華山松。而大部分依靠風來傳播種子,它們的松子通常很小且帶有翅膀,成熟的種鱗在乾燥的天氣裡張開,釋放出迷你松子。所以你撿到的松塔裡的松子,早就在合適的天氣裡飛走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來沒在松塔中發現過松子的原因。
婁文睿/文
【來源:華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