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去世,網絡熱搜不下!它是《寄生蟲》拿了奧斯卡的餘溫

2021-01-09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導演金基德去世上熱搜?背後是韓國電影吊打中國電影的餘溫?這部劇是如何成為央視寵兒的?

12月11日,海外傳來一個比較重磅的消息。

韓國著名大導演金基德,因為「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金基德是誰?

與2019年獲得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寄生蟲》導演奉俊昊一樣。

可以說,他們是幾位真正的大師級別的韓國導演。

金基德導演的很多電影,在中國影迷那裡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現在金基德去世,各種分析肯定也有很多。

像金基德電影的優點與缺點,在韓國電影界的地位等等。

像金基德在電影領域成就高,但在私德上因為「性騷擾」女演員等醜聞的事。

這些就不分析了,相信網上已經鋪天蓋地了。

自從2019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來。

金基德及背後的韓國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比較,在網絡上一直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一是韓國電影吊打國產電影了,國產電影徹底完了。

另一種是列具體數據,證明韓國電影確實成熟。但和歷史上的國產電影相比,差距還是很遠的。

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呢?

商業電影與文藝片

金基德為何是韓國「國寶級別」的導演(雖然在韓國本土不受待見)。

因為金基德是韓國少數幾個,真正對於韓國電影語言、電影敘事,與電影風格有探索和建立的幾位大導演之一。

另外幾位是林權澤、樸贊鬱、奉俊昊、李滄東、洪常秀等。

他們不但對於韓國電影推動蠻大,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也斬獲頗豐。

這與大量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捧上天,實際上只是因為尺度和題材突破受到追捧,論電影藝術一言難盡的其它韓國電影不同。

這個就是商業片與文藝片的區別了。

電影終究與「光與影」的藝術,是能表達人類哲學思想的第七大藝術。

文藝片確實悶,晦澀,節奏緩慢,甚至很難懂。

但是文藝片對於電影「光與影」的構造,對於電影敘事的建立,對於電影背後的國家、民族、宗教、人性和道德的探索。

這些都不是商業電影能夠企及的。

某些類型片大導演對於電影類型的探索,也是屬於對於電影領域貢獻蠻大的大導演。

至少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來講,純粹的商業特效大片基本處在最底層。

我們以韓國大導演為例。

林澤權、金基德和李滄東屬於文藝片大片導演。

奉俊昊、樸贊鬱則是對於韓國類型片影響巨大的大導演。

畢竟奉俊昊代表作《殺人回憶》,樸贊鬱的「復仇三部曲」。

它們對於韓國犯罪片太有影響了,在國際上都形成韓國犯罪片電影語言的認知。

從年齡看晚一輩的韓國導演羅泓軫,也是位優秀的類型片導演(《追擊者》《黃海》的導演)。

相比之下,韓國商業電影當然有他的長處,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

這個有機會再分析韓國商業電影。

因為韓國電影與國產電影比較這個問題。

至少從2019年的《寄生蟲》拿下兩大國際獎項,再到現在去世的韓國大導演金基德身上。

這些能在國外a類電影節拿獎的導演。

他們基本都是偏文藝片,與對類型片有貢獻的大導演。

這個角度韓國商業大片很難入選。

韓國文藝片與國產文藝片

如果我們從文藝片與類型片的角度出發。

特別是在國際a類電影節拿獎(尤其是世界頂級的歐洲三大電影節)。

韓國電影與中國電影比較,其實是輸得徹徹底底的。

1、韓國大導演在數量上處於劣勢

你單獨談華語電影,在國際a類電影節拿過獎的華語大導演。

中國兩岸三地,能打的大導演數量實在太多。

香港導演:

早期李翰祥,胡金銓不提。

後來巔峰時代的王家衛、許鞍華、陳可辛、關錦鵬等等。

這裡還沒有算上類型片導演吳宇森、徐克、杜琪峯、李小龍、成龍等等。

臺灣導演:

侯孝賢、楊德昌、李安、蔡明亮等等。

臺灣導演文藝片大導演不少,而且在國際a類電影節拿獎的記錄。

同時對於中國電影,東方電影,亞洲電影語言影響是很大的。

內地導演:

早期第三代、第四代謝飛,謝晉再到更早一二代不提。

第五代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吳子牛、不算五代的姜文等等。

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婁燁、王小帥、陸川、管虎、王全安等等。

他們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很多,同時對於中國的電影語言,整個亞洲電影都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電影兩岸三地導演合在一起。

韓國電影大導演,這個數量上自然是遠遠遜色的。

畢竟能在國際a類電影節拿獎的文藝片、類型片韓國導演——

也就林權澤、金基德、樸贊鬱、奉俊昊、李滄東、洪常秀等人。

2、韓國大導演在質量上處於劣勢

指的是韓國電影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的分量,還有影響力上面。

這是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的情況。

韓國電影歐洲三大的獲獎記錄,基本也就這樣了。

實際上,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的亞洲電影,無論是數量、份量還是影響力。

亞洲電影基本是日本第一,中國第二,韓國排第三的位置。

韓國導演與兩岸三地大導演相比,大概也就能和某一地導演比比。

與香港導演比比,和臺灣導演比比,和內地導演比比。

我個人認為韓國導演弱於香港大導演、弱於臺灣大導演,弱於內地第五代大導演,可能稍稍比第六代導演強點。

畢竟像視與聽、電影手冊、TSPDT、AFI等權威榜單。

日本導演、香港導演、臺灣導演與內地第五代導演一直名列前茅。

比如著名電影網站TSPDT。

不管是2017版亞洲大導演排名,還是2019版亞洲最偉大導演前20排名。

韓國導演不是排名靠後,而是都沒有導演上榜。

著實也太慘了點。

韓國電影是否被低估

每當中文網絡討論韓國電影影響力的時候。

很多網友肯定都會跳出來講:好漢不提當年勇,國產電影當年拿獎的確實很多,但是近年早就被韓國電影打得潰不成軍。

什麼即使不從獲獎情況來看,韓國電影也比你國產電影強之類的。

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好問題。

因為它涉及到一個東西,各國電影的發展情況。

亞洲國家的電影嘛。

日本不用多說了,老牌發達國家、列強之一。

如果談到亞洲電影,日本電影基本就能佔據半壁江山。

如果說到亞洲導演,日本大導演基本會包攬前三,再去佔據半壁江山。

日本過後,自然就是「亞洲四小龍」了。

新加坡人口太少,市場太小,流行文化產業沒有發展起來。

港臺流行文化比韓國要早近20年。

時間差不多是90年代前後十來年,這個時期港臺出現大量影響巨大的導演與電影。

韓國要特殊一些,它經濟發展與港臺地區是同時期。

但是流行文化發展在2000年左右了,主要是放開了分級制度,再到「光頭運動」等等的推動。

像列舉的韓國大導演。

除了林權澤拍電影時間早些,與內地第五代導演、王家衛等香港導演同個時代。

其它像金基德、樸贊鬱和奉俊昊等韓國導演,他們首次拍電影的時間都是2000年左右了。

從時間上看,基本和內地第六代導演對應。

韓國電影經過十年的摸索,2010年後迎來了第一波巔峰。

韓國文藝片與商業片同時發展成熟,一直延續到2020年的今天。

但是如果單純從電影領域來講,韓國電影缺點明顯。

因為「國際拿獎」的這個東西,韓國能在國際拿獎的導演,仍然以2000年左右出道那批老導演為主。

也就是金基德、奉俊昊和樸贊鬱這一批。

而因為尺度、題材突破的韓國商業電影,想要拿獎非常困難。

韓國電影為何那麼多人說好看和喜歡看,在國際上卻得不到認可?

因為就是藝術片領域搞得太晚,亞洲電影語言的構建與創造,與日本導演和中國導演相比差距明顯。

商業電影中國網友確實很推崇,實際上電影套路單一/類似、人為美化和主動添加得太多。

觀眾看著爽笑爽哭,但電影人/評審人卻不以為然。

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也不夠。

國產電影的輝煌與衰落

國產電影確實比較特殊。

港臺電影的輝煌與「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是相輔相成的。

2000年過後,隨著內地經濟發展逐漸佔據市場主流,港臺電影先後也就衰落了,而且再沒有崛起的可能。

所以說,內地電影要特殊一些。

雖然與經濟發展有關(改革開放),但是8090年代內地經濟並沒有發展起來。

張藝謀代表的第五代大導演,卻憑著藝術片衝出中國走向世界,並且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1年,中國籤署WTO正式進入市場經濟。

第五代導演全面前去拍商業片,頂上來的第六代導演在藝術片領域,在國際上面也有所建樹。

即使不算港臺導演和電影,單獨拿內地電影與韓國電影相比。

內地五代導演和六代導演藝術片積累的成績,它是韓國電影無法比擬的。

2012年過後,徐崢的《泰囧》開啟10億票房時代。

港臺電影衰落不提,內地電影開啟了「流量明星」代表的群魔亂舞時代。

這個時候,韓國電影恰恰發展了起來,藝術片的積累與商業片的成熟,兩者相輔相成將韓國電影一舉推向巔峰。

這個階段的國產電影,與韓國電影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藝術片:

雖然偶爾也有國際上拿獎的導演和電影。

但重頭仍然是前三十年第五代導演與第六代導演的積累。

商業片:

相信就不用贅述。

這十年國產商業片一言難盡,直到2017年《戰狼2》後開始逆轉。

但是——

韓國電影因為先發優勢,電影工業是比中國電影更成熟的。

同時,國內還有「限制嚴重」這個大殺器。不管藝術片還是商業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那麼問題就來了。

韓國電影的巔峰還能保持多久,未來十年還能一直拿獎嗎?

國產電影自2020年過後,有沒有可能重新崛起呢?

尾聲

如果要回答這兩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機率一半一半,韓國電影輝煌可能延續幾年。

但是想要一直在國際上拿獎,機會可能不大了。

因為電影這個東西與科學領域相似,你導演藝術片搞得越早,越早奠定電影的鏡頭語言,光與影、 視與聽的電影內容的建立。

你導演也就越偉大,地位也就越高。

所以,任何電影領域的權威榜單搞什麼導演和電影的排名。

你都會發現都是幾十年前,百年前,反正就是2000年前的導演和電影為主。

某些大導演和藝術片更是一直霸佔榜單,相信永遠都不可能動搖。

2000年後,尤其是2010年過後。

全世界包括美國好萊塢,其實都是「漫威超級英雄」這種類型大片、商業特效大片的天下了。

2000年後,連歐美都沒有出過多少電影大師了。

韓國電影自2000年後發展崛起,能夠有幾位電影大師已經非常難得了。

但是我們把目光放到未來。

也就是兩國青年導演上,這種可能在國際上拿獎的文藝片青年導演。

說了可能大家不信——

2010年到2010年間,中國拍文藝片的青年導演在國際上的活躍度,其實在韓國青年導演之上。

不信?

《白日焰火》的刁亦男是其中一位。

《路邊野餐》的畢贛是一位。

《氣球》《撞死一隻羊》的萬瑪才旦是一樣。

2020年,內地就有一部《春江水暖》在國際電影節上頗有斬獲。

如果《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江波不自殺就好了,那也是個藝術片人才。

相反,這十年來國際上活躍的韓國導演,基本上都還是金基德類老輩導演。

青年導演就很少,不知道原因是為什麼。

我個人覺得假以時日,中國青年導演的藝術片在國際拿獎這個方面,很有可能會超越韓國。

當然如果能放開限制會更好。

最後剩下是類型片與商業大片領域。

這才是國產電影需要追趕的領域。

這個今後有機會再做分析吧!

相關焦點

  • 對《寄生蟲》拿奧斯卡表示不服?解析到底好在哪兒
    剛過去對奧斯卡頒獎典禮,韓國電影《寄生蟲》拿下四項奧斯卡,都是最重要的獎項,其中就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要知道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因為《寄生蟲》不是英語,而是韓語。奧斯卡畢竟是英語世界裡的獎項,那是白人的遊戲,可是為了體現國家化,很少有人外語片拿最佳影片,一般都是最佳外語片就很了不起了。
  • 川普怒斥《寄生蟲》:啥玩意,這也能拿奧斯卡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後,曾引起了各界的激烈爭論。就在昨天,川普也加入了爭論,情緒激動地對《寄生蟲》獲獎表示反對意見。川普在一場集會怒斥《寄生蟲》獲獎,圖源:《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月20日晚,川普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與其支持者見面,據多家美媒稱,在集會上,川普揮舞著誇張的手勢喊道:「今年學會獎(即奧斯卡獎)真糟糕!你們看了吧?最佳影片居然是個韓國電影!川普口中的這部韓國電影,就是本月榮獲第92屆奧斯卡獎的電影《寄生蟲》。
  • 同樣拿奧斯卡小金人,《寄生蟲》靠公關,《1917》靠技術流
    今年奧斯卡是近年來最有看頭的一屆,多名實力雄厚的導演配大腕攜佳作參加評選,有老馬丁帶著仨老將的《愛爾蘭人》,也有門德斯與新人演員碰撞火花的《1917》,但是《寄生蟲》拿下四個大獎尤其是BP獎項爆了冷門,值得好好吐槽一番。
  • 《少年的你》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或將成為下一個《寄生蟲》
    《少年的你》再傳捷報11月27日,香港媒體報導稱,電影《少年的你》代表香港角「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引發了熱議。據悉,香港電影製片協會董事局按照「美國電影學院」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片」的選片標準,篩選了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份上映的所有香港電影,最終《少年的你》以大多數票數當選提名代表香港,參加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想想上一屆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亞洲電影還是韓國影片《寄生蟲》,如果《少年的你》真的被成功提名並且獲獎,說不定能成為下一個《寄生蟲》?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導演稱對電影是真愛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是奧斯卡有史以來首次獲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    《寄生蟲》是一部非常韓國的電影    此次,《寄生蟲》在奧斯卡大放異彩,韓國總統文在寅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文祝賀,並表示以奉俊昊導演等《寄生蟲》主創以及所有劇組工作人員為榮,感謝他們給予韓國國民自豪和勇氣。文在寅還表示,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寄生蟲》直擊韓國的貧富差距,反思社會未來。
  • 亞洲首次橫掃奧斯卡,奉俊昊《寄生蟲》:一家窮光蛋如何混入豪宅
    奧斯卡92年歷史上,從未有非英語影片獲得過最佳影片獎。然而今年這個魔咒被打破了,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四座小金人。如果你了解奧斯卡的評選機制,就會明白這是亞洲電影史無前例的勝利。奧斯卡的評審委員全是美國電影協會的佼佼者,幾乎清一色美國白人。
  • 寫在《寄生蟲》成奧斯卡最大贏家之後……
    對於斬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重頭技術類獎項的《1917》來說,如果不走進影院,很難體會到作品對於戰爭極富悲劇性美感的描繪;而一旦在家中可以隨時按下「暫停」鍵,創作者為帶領觀眾「身臨其境」而傾盡心思打造的「一鏡到底」則全然失去意義;對視覺效果的凸顯,反而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情節。
  • 奧斯卡最佳的《寄生蟲》,用文字刷一遍,你才能體會它的劇情金句
    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破天荒的被韓國人得去了。這也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第一次被非英文片獲得。同時,《寄生蟲》還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海外片等共四項大獎。顯然,這四個獎項了,肯定了《寄生蟲》是因為有個好劇情的本子,在導演精湛的編導下,才拍出的一部好片子。
  • 從不給非英語片頒最佳的奧斯卡,為何愛上韓國本土的《寄生蟲》?
    奧斯卡每年都會頒出一個最佳,然而今年的最佳或許是奧斯卡歷史上最具特別意義的——因為它是來自韓國的《寄生蟲》。眾所周知,奧斯卡是美國電影學院獎,一開始只面向美國電影,雖然之後漸漸向國際電影放開,但眾多導演的目標僅限於奪得最佳外語片,那已經是作為國外電影人能拿到的超重量級榮耀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部作品是那年最優秀的非英語片——至於最佳電影最佳導演?那是想也不敢想的,簡直是天方夜譚!
  • 《寄生蟲》狂瀾四座小金人 上知乎get最強奧斯卡觀影手冊
    知乎專題詳解92屆奧斯卡:《寄生蟲》憑什麼能成最大贏家?此次奧斯卡專題分為熱點直擊、獲獎佳片、遺珠佳作、歷史盤點四個部分,不僅涵蓋了本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和影片解析,還包括頒獎禮臺前幕後的故事、流媒體電影奪獎的爭議、歷屆奧斯卡發生的烏龍趣事,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到底是怎麼選出來的?」、「一鍵看懂92屆奧斯卡」等視頻內容。
  • 川普質疑《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發行商:他看不懂英文字幕
    NEON公司回懟川普對《寄生蟲》的質疑(圖源:推特)當地時間2月20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在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了一場競選集會,並在講話中對電影《寄生蟲》提出質疑,稱他不敢相信像《寄生蟲》這樣的外國電影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
  • 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它在告訴我們什麼?
    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它在告訴我們什麼?剛剛落幕的92屆奧斯卡,韓國電影《寄生蟲》無疑成為本屆最大贏家。這不僅是韓國電影的勝利,感覺更像是整個亞洲人的勝利。因為這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第一部把最佳影片獎頒給非英語片。首先梳理一下劇情。《寄生蟲》主要講述了兩個不同社會地位的家庭,很偶然的相遇了。
  • 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死亡?網絡暴力時代,熱搜淪為媒體人肆意的玩物
    望江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死亡,這個熱搜話題頗具一個媒體人特色,寥寥數個字將警察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話題編造者也如願的獲得了自己「應得」的熱度,在鍵盤俠和聖母婊的道德綁架中,很快涉事的警察被停職處理。我們能看到的無非是熱搜上的一些片段而已,連現場負責營救的警察是否會遊泳這種關鍵條件都無從得知!警察應該救人,但是不能盲目的不根據現場的情況便下水搶救,如果現場三個不會水的警察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的江水中救人,那麼這樣的結果難道是我們想要的麼?難道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僅僅是烈士!?
  • 巴啦啦小魔仙演員孫僑潞,飲酒過度去世,心梗卻頻上熱搜
    而孫僑潞飾演的是主角之一的林美琪,當時孫孫僑潞也是很火的人物,而去世也不免有很多的熱議。而孫僑潞死亡,意思是飲酒導致的心梗突發,也是重點熱議,其實意外的去世本應該同情而太多人只看到了,喝酒二字,對她的攻擊不堪入目,實屬讓人心寒,希望逝者安息,善意永留。
  • 韓國電影《寄生蟲》成奧斯卡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美國當地時間9日(北京時間10日),第92屆奧斯卡(92nd Academy Awards)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塵埃落定。韓國電影《寄生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磅大獎,成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寄生蟲》創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它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
  • 《寄生蟲》稱霸奧斯卡 為何說這將是全球電影產業的轉折點?
    《寄生蟲》的成功為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電影人打開了一種可能性:「如果你製作了一部偉大的電影,那麼全世界的很多觀眾都會看它。」 《寄生蟲》劇照 「非英語電影一直都面臨著巨大的障礙。」韓國娛樂傳媒集團CJ娛樂的李美敬說:「現在《寄生蟲》確實讓它變得更加容易了。
  • 底層人性的哀歌——看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
    作者:陳峰看完韓國電影《寄生蟲》,心裡的壓抑感久久找不到排解的出口。這人生,太難了。電影講述了身處底層社會的金家四口寄居在半地下室,勉強度日。2019年,《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在上周剛剛降下帷幕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寄生蟲》又獲得了最佳影片獎,成為有史以來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一部非英語電影,同時還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電影長片共四個獎項,成為本屆奧斯卡四冠王。
  • 奧斯卡《寄生蟲》裡的豪宅,走安藤忠雄風
    《寄生蟲》了。這部已經拿下金棕櫚獎的電影,在奧斯卡上一舉奪下四座小金人。在創造驚喜的同時,也是韓國影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全員笑得合不攏嘴的奧斯卡頒獎現場電影如何,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片中那所 「樸家豪宅」 可不是普通的獨棟別墅,而是品味和功能雙雙在線的奢華豪宅。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特效解析特輯曝光
    【來源:快科技】在狂攔奧斯卡四項大獎後,韓國電影《寄生蟲》一炮而後,而該電影的幕後特效更是備受關注。日前,油管頻道Movie VFX發布了一段《寄生蟲》電影的特效解析特輯,為我們揭示了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特效組成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