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未見的野生大黃魚群,是迴光返照,還是生機一線?

2020-12-07 錢湖有魚吃

就在幾天前,浙江的兩組雙拖外海漁船,在相同海域作業的時候,網到了罕見的野生大黃魚群。雖然魚群並不大,兩隊漁船魚獲加在一起,也才1500斤左右,但卻是金燦燦的野生大黃魚啊!這些黃魚規格大小從三斤多到一斤不到不等。對於老漁民來說,碰到野生大黃魚群,再怎麼說,也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

船老大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馬上發了朋友圈,也為了大黃魚能賣出好價錢,漁船第一時間返港。大黃魚還沒登陸,這消息就火了。一來是因為大黃魚這個IP太過特殊,有大黃魚情結和「天價」大黃魚的雙重加持。這二來,我國近海漁業雖然有禁漁期在吊命,但早已進入休漁大半年,開漁15天的節奏,90%以上都是「垃圾時間」,難得出了這麼個跟海鮮相關的消息,自然就火起來了。

咱先不去談這一千多斤的大黃魚到底是不是野生的,快過年了,送禮的季節又到了,有這方面需求的人肯定給高興壞了。野生大黃魚,特別是大規格的野生大黃魚,基本是有價無市的狀態,別看很多做海鮮生意的朋友圈裡大把的野生大黃魚資源,其實很多都是炒冷飯,或者一條魚被賣了N次,還有就是用高端的養殖貨充野生魚的情況。

所以這千把斤大黃魚的橫空出世,肯定就像是羊入狼群,只夠狼群塞牙縫兒的,而且肯定是規格越大,賣得越快。沒辦法,為啥大黃魚是「黃金IP」?就是因為它集文化、美食和稀缺於一身,在東海,乃至全國,都是獨一份的傳奇海鮮,想不受追捧都難。所以,這些大黃魚,在網友才開始爭論是不是網箱漏網魚的時候,除了電話預定的,基本都早早賣出去了。

野生大黃魚群絕跡多年,這波魚多半是從養殖網箱裡逃出來的,還真有人敢買啊,真是人傻錢多!很多吃瓜群眾都抱著這樣的心態來看待此次大黃魚事件。這些大黃魚是不是野生的,咱不好說,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次買大黃魚的那幫人,下手之快,足見不是一般的吃瓜群眾。

現如今,稍微有點海鮮常識的人,都知道了一套如何辨別野生大黃魚的方法,比如胸鰭長到翻過去可以覆蓋住魚眼、魚體細長流線型、內嘴唇紅色等等,儼然都是半個專家,但現在這個時候,半個專家已經不頂事兒了,只能靠真正的專家來解惑。正好浙江海洋大學的大黃魚資源修復項目方,也派人來買這次捕獲的大黃魚,用於科研,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這次捕獲的大黃魚,是否是真正的東海野生大黃魚。

圖片來源:錢江晚報

咱先簡要介紹一下浙江省的這個著名的大黃魚資源恢復項目。這個項目是浙江省在2019年推出的一個農業領域的重點研發項目,旨在通過人為介入,藉助科技手段,有效重建並恢復舟山漁場的野生大黃魚資源。該項目計劃爭取用三年時間,將東海的野生大黃魚資源恢復到1000噸的規模。

1000噸跟上世紀70年代的超級大黃魚大網頭相比,是真不算多,也就是4個當年陳良銀船老大創紀錄大網頭(一網250噸)的量,但現在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數量,難度卻是非常之大,箇中艱辛,也只有項目組的專家們心裡清楚,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這些外行看熱鬧。

項目小組花了1000塊,買了四條重量分別為1斤、7兩6、8兩8和6兩的大黃魚。用來做科研,就儘量買小一點,性價比高,而且老闆一聽是去做科研的,又給抹了零頭,還真是非常支持科研事業了。

浙江海洋大學在10年前,就對野生大黃魚做過全基因測序,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檢測這批大黃魚的基因信息來判斷它們是否是正宗的野生大黃魚。因為檢測工作比較耗時,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暫時還無法知道真正的結果。如果這批大黃魚是正宗的野生大黃魚,也許,對於大黃魚資源恢復來說,可能是個不錯的消息。

雖然近十幾年,每年都會有上千萬尾海捕野生大黃魚繁殖出來的魚苗被放流,但因為大黃魚魚苗存活率極低,再加上高強度的人為捕撈無法禁絕,大黃魚資源一直沒能得到有效恢復,這個從漁民的捕獲量上就能看出一二來。大黃魚從來都是零星捕獲,一網能有個兩三條就跟中彩票一樣,像上世紀那樣,一網下去,幾萬斤的場面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我們不妨拿大黃魚,跟大洋彼岸加拿大紐芬蘭漁場的鱈魚比慘。兩者都曾經很慘,而且一直慘到現在,更是不知道這個慘狀啥時候是個頭。加拿大比我們的條件稍微好一點,至少,加拿大漁業部門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禁止了鱈魚的商業捕撈。而我國因為捕撈作業方式跟加拿大不同,並不是以專項捕撈為主,而是以各個魚種都通殺的捕撈作業為主,所以,很難做到針對大黃魚的專項禁漁。

可從1991年開始禁漁至今,紐芬蘭的鱈魚資源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確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但這種意外,卻只能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來解釋。人們因為無知和貪婪,將一個物種硬生生從食物鏈中剝離出去,後悔了,又想再塞回去,哪兒那麼容易!原來的食物鏈早就在失去鱈魚這個掠食者之後,強行自動重啟了。

鱈魚跟大黃魚在繁殖上是非常相像的。在繁殖期,大群的魚會聚集在一起,在特定的地點產卵繁殖。紐芬蘭的科研工作者在鱈魚資源尚未枯竭的時候,就對鱈魚的群體性繁殖現象進行過研究,大抵就是龐大的魚群會在幾條大型的元老級鱈魚的帶領下在固定的幾個山頭匯集並產卵繁殖。人類的高強度捕撈,很快就將大型的鱈魚消滅殆盡。失去了領頭的老鱈魚,年輕的鱈魚只能在風中凌亂,再也組織不起來有效的群體性繁殖活動。

「帶頭大哥」理論只是眾多鱈魚無法恢復原因當中的一個,但對於我們的大黃魚來說,卻也能起到相互印證的作用。以前的老漁民是見過20多斤的大黃魚的,這在現在根本是無法想像的巨物,絕對是能賣出天價的存在,而大黃魚群就是要靠這些體型龐大的高齡大黃魚來組建。在人們的捕撈下,大型黃魚越來越少,年輕的黃魚找不到組織,只能四散在各處。再加上雖然有魚苗放流,但是存活率太低,基本就是在投放活體飼料,這就是為啥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發現野生大黃魚群的原因吧。

當然,大黃魚資源一直沒有恢復的原因不可能這麼三言兩語就說得清楚,因為我們至今連大黃魚的生活習性都還沒有摸透,但是沒辦法,浙江海洋大學的大黃魚恢復項目組只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恢復野生大黃魚資源的難度除了來自生態學上的,還來自我國現如今的近海漁業。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我國近海暫時還無法像長江那樣實行「十年禁漁」這樣的舉措,所以,恢復大黃魚資源的項目也只能是在絲螺殼裡做道場,先在局部海域搞起,等海洋保護區和捕撈管理都跟上了,才能給恢復項目以有力的保障。

可能,也會有人提出質疑,國家花重金來恢復大黃魚這種「網紅」魚類,是不是會有作秀的嫌疑?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想法。恢復大黃魚資源,肯定是一個利大於弊的項目。也許我們的海洋還得感謝這條自帶黃金光環的魚種,正是大黃魚自帶的光環(經濟效益),國家才會投入資金進行資源修復。不論結果如何,大黃魚都將會帶起一波海洋資源恢復(保護)的浪潮,受益的會是整個海洋和我們這些只知道吃的吃瓜群眾。(完)

感謝閱讀,喜歡就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人死前的迴光返照,是在等有未見的人?看到科學解釋,心情很複雜
    迴光返照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油盡燈枯的時候,突然精神好轉了,也能和人們正常交談。然後,沒過多長時間,人就失去的生命體徵,而且,並不是所有人在臨死前都會有迴光返照。很多人都說人在臨死前有未見到的人,心中有遺憾就會出現迴光返照,強撐著一口氣等待見一面。
  • 瀘州出現會飛的大黃鴨!快一睹它真容
    瀘州出現會飛的大黃鴨!這次有30多隻還是瀘小布沒見過的會飛的大黃鴨!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站副站長 李華蓉2006年的時候曾在龍馬潭區出現過,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赤麻鴨再次出現在龍馬潭越冬,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適應各種野生動物的生長。
  • 老人臨終前的迴光返照,是在暗示什麼?
    民間常說的迴光返照,其實就是掙扎的結果。老人若還有心願未了,還有未盡之事,就會在臨終前突然醒來,這就是本能的掙扎。只不過,這種掙扎需要能量的支撐而已。此時,大腦也會通過神經系統釋放出皮質激素以及腎上腺素等物質,並調動起全身所有三磷酸腺苷進行轉化,迴光返照也就產生了。 由於存儲的三磷酸腺苷有限,維持的時間也就不長,但在迴光返照之時,整個人卻會與眾不同。胃口大開,恢復到身體最佳的時候,飯量要比平時還大,精力也更為充足,和正常人幾無二致。和他們聊天時,甚至能將往事一一說出來,記憶力甚至比常人還好。
  • 十餘年了 瀘州河岸邊又飛來大群大黃鴨
    赤麻鴨(資料圖)日前,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金山社區境內飛來一群「稀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它們三五成群,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中嬉戲,給冬日裡平靜的沱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2006年的時候曾在龍馬潭區出現過,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赤麻鴨再次出現在龍馬潭越冬,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適應各種野生動物的生長。」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站副站長李華蓉介紹,赤麻鴨又名大黃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遷徙性鳥類,主要繁殖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沿岸等地,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會不斷遷徙。「剛開始還以為是野鴨子。」
  • 絕跡多年的珍稀魚群重現江湖
    幾十年來,蘭江水像坐過山車一樣:從清瑩秀澈、魚翔淺底到水質渾濁、死魚成群,再到如今的水產豐饒,絕跡二三十年的珍稀魚群「重現江湖」,幾經改變。蘭江的「新生」是蘭溪治水取得實效的縮影,也折射著當地發展理念的轉變。  清汙除垢水清清,蘭江「臉色」變好看  「以前我們口渴了,手捧蘭江水就可以直接喝。」
  • 野生白色娃娃魚群在四川省興文縣馴養成功
    野生白色娃娃魚群在四川省興文縣馴養成功     興文縣大鯢馴繁中心所在的大壩苗族鄉小漁洞河溪一帶,自然環境幽雅,野生娃娃魚的繁衍有悠久歷史。2003年二三月間,工作人員無意中驚奇地發現,小漁洞這條地下河中湧出的娃娃魚魚苗有一些是白色的,他們迅速進行收集並精心馴養。以後,幾年的繁殖季節,洞中都有白色娃娃魚魚苗湧出。白色娃娃魚魚苗與黑、紅色魚苗相比,成活率較低,而且生長較慢。
  • 瀕臨絕種野生臺灣狐蝠30多年後重現蹤影
    瀕臨絕種野生臺灣狐蝠30多年後重現蹤影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1月12日22:29   新華網臺北1月12日電(記者劉剛 徐群)因過度捕獵而瀕臨絕種的野生臺灣狐蝠
  • 野生救援攜手周杰倫 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我看到過野生海龜在大海裡自由自在的樣子,實在很美好,希望下一代長大以後依然能看到這些美好的畫面。」27日,中國臺灣歌手周杰倫現身北京,呼籲人們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
  • 浙江舟山:野生大黃魚拍賣會 4.1斤重的「魚王」拍出2.98萬
    第一條野生舟山大黃魚,2斤重,起拍價2000元,經過幾輪競價,18號競拍者以4100元拍得。第二條野生舟山大黃魚,2斤重,18號競拍者又以3700元收入囊中。&nbsp&nbsp&nbsp&nbsp此時,大家仿佛才回過神來。第三條野生舟山大黃魚,同樣2斤重,起拍價同樣是2000元。
  • 人在臨終前,出現迴光返照和什麼有關?表現有哪些
    想必大家都在影視產品、小說中看過關於「迴光返照」的內容。在人去世前的幾個小時,突然就精神煥發、洗臉換衣服,甚至是能陪家人說會兒話,在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時,短短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的時間後,親人就徹底離開了自己!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迴光返照是一件好事,意味著自己能和親人做最後的告別、不留遺憾。
  • 天涯明月刀手遊各魚群出現位置一覽 各魚群位置匯總
    》點我免費領天涯明月刀手遊月卡禮包《 天涯明月刀手遊各魚群出現位置在哪裡?天涯明月刀手遊各魚群什麼時候出現?
  • 荷蘭藝術家作品大黃鴨引30萬港人「朝拜」(圖)
    劉德華、彭浩翔、杜汶澤、餘文樂、萬綺雯、官恩娜、何韻詩,為了一睹其「芳容」,親自到現場合影留念,導演彭浩翔為了大黃鴨,更是帶著《飛虎出徵》的演員穿上飛虎戰衣配槍枝持。據悉有超過30萬人奔赴維多利亞港看這隻鴨子。但也有很多人不明就裡,不懂這隻鴨子是什麼來頭,這麼紅?
  • 有的老人臨終前,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是在暗示什麼?
    在看電視的時候,會經常看到有老人在臨終前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就是本來生病很虛弱的人,突然在將要離開人世前,精神變好了,身體變得都很正常。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多久,不久後身體機能又會慢慢開始衰弱,直至離開人世。對於此種情況,大家就將其稱為迴光返照。
  • 漁民捕1米長野生大鱸魚 重20斤賣1600元(圖)
    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漁民管師傅10月30日在近海捕撈時,打上一條20.4斤重的野生鱸魚,不但讓他多收入了千餘元,也讓他出海打魚的興趣更濃了。為什麼能在近海捕到這麼大的鱸魚?專家認為,鱸魚是追小魚群而落網的。
  • 大黃是什麼 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聽說過或認識大黃是什麼的,大黃其實是一味中藥。它對我們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今天小編就帶您來認識認識大黃的功效有哪些,大黃有哪些食用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大黃是什麼大黃,別稱將軍,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一般從粗短的根莖種植。
  • 深港邊界「非遺」傳承人:傳世三百年魚燈舞煥發生機
    深港邊界「非遺」傳承人:傳世三百年魚燈舞煥發生機 2019-0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雨昕   (新中國70年)深港邊界「非遺」傳承人:傳世三百年魚燈舞煥發生機
  • 皇帝會戰:一戰德國迴光返照
    可以說,皇帝會戰是德軍值得一提的迴光返照之戰。 此役後,一戰很快結束,這一戰也成為中外戰爭史上的經典案例。 自1917年美國宣戰後,德軍高層雖然已認清德軍無法再繼續再打消耗戰,但仍沒有放棄西線戰場,還寄希望於在西線與協約國聯軍達成一個「合理的」停戰協議。
  • 這種水邊植物叫「牛耳大黃」,外形很普通,但根和葉都有用處
    生活在農村,無論是在綠樹成蔭的山坡上,還是在溼潤的河道邊,甚至就在鄉村小路的兩旁,都能見到許多的野生植物,有一些野生植物有一定的藥用功效,鄉親們可能會偶爾用到,而一些雖然經常見到,但可能連植物的名稱也不知道。
  • 成都東部新區西一線、東一線、北一線三座大橋「加快」推進
    近期,18號線三岔站道路配套工程追趕進度,西一線、東一線、北一線三座大橋加速推進—目前,西一線大橋下部結構全部施工完成。東一線大橋、北一線大橋正進行下部結構樁基施工、橋臺承臺施工,分別完成下部結構30%、45%。
  • 人在臨死前,真的會出現迴光返照嗎?科學的解釋了解一下
    以前經常聽人家說,人在臨時之前會出迴光返照。就是原本奄奄一息、長臥病榻、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來的病人,一時間突然坐起來,紅光滿面。能跟家人進行正常的溝通,身體上的病痛似乎也消失了,吃喝都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在這時候,家人往往是更傷心的,因為這就是傳說中的迴光返照,不會持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