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四中的學生們在草地上察看紅火蟻巢穴 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4日消息(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把殺蟻餌劑均勻撒在蟻巢周圍和蟻丘頂部,工蟻會將餌劑搬回蟻巢,通過工蟻使藥物傳遞,最終毒殺全巢。」6月4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下稱環植所)副研究員張方平、韓冬銀等植保專家,前往海口市第四中學高中部,對該校操場草坪內發現的紅火蟻巢穴進行藥物除害預防處理。
環植所工作人員在面積約5畝的操場草坪上仔細搜尋,對發現的30多個紅火蟻巢穴留下上警示標記,並進行了施藥處理。同時,還對該校生物興趣社團的學生們進行了紅火蟻防控常識現場培訓,發放了一批紅火蟻防控常識掛圖。
「紅火蟻食性雜,既可捕食剛孵化的小鳥、節肢動物等小動物,還會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影響作物的生長與收成;紅火蟻損壞基礎設施,可危害供電設備、電信設施和堤壩;紅火蟻會傷人,人體被叮咬後會出現紅腫、膿包,且過敏人群有過敏反應。但是只要認識紅火蟻,共同防治紅火蟻,紅火蟻不可怕。」韓冬銀介紹,紅火蟻是一種外來入侵有害生物,原產於南美洲,現已分布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於2004年首次發現紅火蟻,目前分布已擴大到廣東、廣西、湖南等地,在海南於2012年首次發現,目前已在多個市縣發現危害。
被撒了餌劑的紅火蟻巢穴 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攝
如何識別紅火蟻?
對紅火蟻有研究的韓冬銀告訴記者,紅火蟻和普通螞蟻大小、體型相似,市民很難從紅火蟻的形態特徵分辨它們,市民可以從三點判斷 是否紅火蟻:一是,紅火蟻的蟻巢與普通螞蟻的蟻巢有明顯的區別。由於紅火蟻喜歡在人類生活垃圾較多的地方築巢,比如草坪、綠化帶、 農田、果園、荒地、牧場和花木場等場所,紅火蟻蟻巢呈土堆狀或呈沙堆狀隆起,高約10-30釐米,基部直徑30-50釐米,而普通螞蟻的蟻巢均較小且不高。二是,如果蟻巢外面有工蟻活動,可通過觀察螞蟻顏色初步判斷,紅火蟻在陽光下為亮棕紅色。三是,當蟻巢受到幹擾時,紅火蟻有迅速出巢攻擊入侵者的行為,可以用棍子迅速插入蟻丘,觀察其攻擊性。
紅火蟻和普通螞蟻一樣屬社會性昆蟲,一個蟻巢就有一窩紅火蟻,一窩紅火蟻裡有蟻后、有翅繁殖蟻、兵蟻、工蟻等分工明顯的蟻類。 工蟻的數量是最多的,一窩紅火蟻可以有20萬至40萬隻工蟻,而有翅型的繁殖雄蟻和雌蟻僅有幾百隻,蟻后就更少,有1隻或幾隻。
韓冬銀副研究員正在有目的播撒餌劑 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攝
紅火蟻傷人後怎麼處理?
韓冬銀告誡市民,如果不慎被紅火蟻叮咬,一般可先對被叮咬部位進行冰敷處理,並用肥皂水清洗,然後塗抹氟輕鬆軟膏、皮炎平軟膏 等,同時避免抓傷患部,防止傷口繼發感染。個別過敏體質者對紅火蟻毒液有過敏反應,被叮咬後可能出現發熱、頭暈甚至休克症狀,因此出現過敏反應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張方平副研究員在給海口四中高中部的學生們普及防治紅火蟻知識 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攝
紅火蟻可以控制和撲滅
據介紹,紅火蟻可以通過自身爬行、短距離飛行和隨水流等途逕自然擴散,但主要還是通過受蟻巢汙染的垃圾、盆栽植物等含有土壤的園藝植物、草皮、堆肥、農耕機具設備等人為遠距離傳播。因此對調運植物進行植物檢疫是防止紅火蟻等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擴散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農業部門已經基本掌握了紅火蟻的防控技術,通常採用餌劑毒殺和粉劑滅巢相結合的防治辦法,來剷除紅火蟻蟻巢。在春、夏、秋溼度比較高的時候,紅火蟻活動能力強,餌劑毒殺的辦法效果較好。在冬季溫度較低、紅火蟻活動較弱或基本不活動的時期,粉劑滅巢效果較好。另外,市民要注意公共衛生,不要亂丟垃圾,減少紅火蟻食源,及時清理環境、剷除紅火蟻滋生地,也是有效控制紅火蟻危害和傳播的重要措施。
責任編輯:郭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