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鑑賞:狠「黃」很暴力

2020-12-03 懷古

此蟋蟀出土於山東寧陽,八月二十五號接到多年朋友撬子手電話叫趕緊去家裡,昨夜逮到一好蟲,興奮之餘趕緊驅車前往,進門就抓緊看此蟲,當時看到一眼相中,收入麾下。此蟲一身白光底色金黃比較養眼,一副幹老紅牙,硬度極高,在事後的競鬥中也充份證明此蟲牙的硬度及蟲的地板老足,秋分過後開始出鬥,共計八路,每一路對手都是場中的公認大兇頭,第一路開毛口被對方紫大頭一嘴震斷左前抱爪,將軍起性還一嘴對方紫大頭原地打轉,其餘七路全部合牙勝出,非常輕鬆,立盆底。目前養老中

相關焦點

  • 蟋蟀——童年的記憶
    (原創)戴新閣 /文不知為什麼,現在蟋蟀越來越少了。記得小時候,每當秋天,山中、叢林裡蟋蟀的叫聲不絕於耳,秋季來臨,小夥伴們就一起去抓土蚱(蟋蟀),抓蟈蟈、撲螞蚱,其中抓蟋蟀、鬥蟋蟀是最為開心的事。那時,大家都想逮一隻兇猛的蟋蟀,戰勝對手讓,凡是有蟋蟀的地方無所不至,山林中、巖石下、牆根草叢中,磚瓦雜石堆裡,到處尋找蟋蟀藏匿的地方,費盡心思去撲捉兇狠能鬥的蟋蟀。
  • 蟋蟀鑑賞:專拔兇頭「正青」
    蟲 主:馬萬群先生 出生地:寧津 釐 碼:590毫克 戰 功:4上 此蟲由南京蟋蟀協會馬先生收於山東寧津,標本式長腳青,牌面一流,周身青光裹體,黃板牙粗厚牙尖內勾,鉗形極佳
  • 蟋蟀鑑賞:極品紅牙大翅
    此蟋蟀是17年潘榮昌先生早秋河南網購蟲。
  • 蟋蟀鑑賞:極品紅牙紫大翅
    此蟋蟀是一七年潘榮昌先生早秋河南網購蟲,一生分量變化不大(40-42點)。力大無窮遇,一般對手推夾勝,只在第4場遇對方3路輕鬆上風的白牙青翅子球夾勝,因踏雲杯後三輪無40以上級別故冷場兩個星期,最終踏雲杯5路獲蟲王獎。養致立冬不退食。
  • 民間故事:蟋蟀鬥公雞
    其中有兩隻公雞,每到秋天裡,聽著蟋蟀叫,就在那裡等著,等蟋蟀出來,一口就吃掉。有兩個老蟋蟀湊在一塊,一個說:「咱子子孫孫叫這兩個東西槽塌不少,咱這個家族沒法生活下去了。咱又不找人家的事,公雞怎麼對咱這樣狠?」這個說:「咱明天逗逗它倆,叫它知道咱得厲害。」
  • 蟋蟀鑑賞:白牙紫翅
    10月初在南京蟋蟀協會字號賽上再次出場,遇到明星蟲,兩口勝出,沒想到在勝了兩場後的第二天,這翅子貼出鈴來了,原來是一隻疏鈴翅子,那這蟲出鬥的時間最少是提早出鬥了10天以上,這是個不小的失誤。
  • 有很多人喜歡鬥蟋蟀,你知道蟋蟀有多少種,產地在哪嗎?
    蟋蟀在古代擁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鬥蟋蟀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是參與其中但是真正了解蟋蟀種類,和產地的卻是少之又少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蟋蟀的種類與產地。我國蟋蟀到底有多少種,歷來各說不一。有的說近代文獻記載一共有64種,有的稱與「七十二地煞」相符為72種,持這種論點的認為按正統的諸色有,五黃、八白、九紫、十三青,為35例,加上異品佳種35例和各種顏色之首的紫黃、天藍青2種共72種,這些大家都知道嗎,原來在文獻中,一個小小的蟋蟀竟然有這麼多種。但是呢但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促織經》記載的能叫上名字的,又能描述出形態顏色或鬥性強弱的就達190多種。
  • 「加菲貓也很黃很暴力?」
    這款軟體旨在為「未成年人」上網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包括過濾非法、色情、暴力等內容。  然而,對國家提供4170萬人民幣,採購供網民免費使用的「綠壩-花季護航」軟體,市民似乎並不買帳,不少網民對此議論紛紛。  體驗  加菲貓「太黃」遭「綠壩」誤殺  張軍在鄭州市一家網絡公司工作,有近3年的網絡從業經驗。對網民熱議的「綠壩門」事件,他頗感興趣。
  • 晚清花梨木蟋蟀探筒一套之蟲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說到鬥蟋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蟋蟀罐,除了蟀蟋罐,人們想不起其他什麼值得收藏的蟲具。其實,像蟋蟀稱,以及過籠、水槽、探筒、罩子、水牌、淨水瓶、竹夾子、蔴刷子、竹製食抹等小雜件,也可以玩出花樣。
  • 就是那一隻蟋蟀!寧陽蟋蟀文化節系列活動已經正式啟動!
    就是那一隻蟋蟀在《豳風·七月》裡唱過在《唐風·蟋蟀》裡唱過在《古詩十九首》裡唱過在花木蘭的詞裡唱過寧陽鬥蟋品種繁多,有青、黃、紫、紅、黑、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載入古譜的名貴品種有:大黑青牙、蟹殼青、青麻頭、鐵頭青背、琥珀青、黑頭金赤、紫黃等。
  • 蟲精蟋蟀之二
    點擊標題下面藍字,輕鬆關注我說說蟋蟀的現狀及戰例。近十年,有好事者從澳洲引進一種「白蟲」取代蟋蟀。這種白蟲乃外國蟋蟀,個頭大,賣相好,牙彎曲如鷹勾,一年四季皆有,這是引進它的最大理由。但它長了一副「白人」模樣。為了改變模樣,將「西洋蟲」變種「中國龍」,有人利用生物育種中「回交」方式,加快新物種培育速度。
  • 這梗很黃很暴力
    這梗很黃很暴力時間:2020-09-30 15:16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秋茶諧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很黃很暴力 火遍全網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梗,差不多也到了尾聲了,因為秋茶諧音梗的爆出,已經有很多小夥伴意識到這個梗不斷亂發了,秀恩愛沒秀到,反而被誤會就不好了,現在則成了大家閉口不談的破梗!
  • 鬥蟋蟀以外的事兒
    我們那時並不知道可以像北方人那樣好鬥,鬥草、鬥雞、鬥蟋蟀。此等遊戲皆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我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不能奢望有此雅興。當翻開草叢、菜葉,發現蟋蟀的蹤跡,趕快用手去捂住它,要小心翼翼地捂好,並騰出一隻手來捉住它。捂住蟋蟀的手的拇指和中指稍稍露出一條縫,方便觀察,慢慢張開捂住的手,再迅速捉住它。為防止其逃跑,捉住後就將其後腿卸掉。卸下的腿扔在地上,成了螞蟻的美餐。
  • 黃鈴蟋蟀!
    黃飛蛛養至秋分後,翅色轉烏金,飛翅蹬落,一身炭黑定為:黑黃。10月3日,天津中場毛口出鬥,正配4個老工人共捧一條中色路的紅牙紫翅,花面近兩組,兩蟲照面速度極快就是「嚓」的一聲,黃飛蛛雙須探尋,紫翅已貼柵邊,雙牙劈開合不攏,勝負已判。10月7日,塘沽硬場,遇名將大頭白黃超大板斧白牙,兩組餘,吃夾還夾,白黃口內不敵黑黃,吃痛絕芡。
  • 刻骨銘心的蟋蟀將軍:白牙紫青
    蟋蟀故事:20多年前的濟南好蟲遍布,尤其是濟南西部更是將軍的重要產地。當時我家就住在濟南西部這片蟋蟀王國的領域裡,並且從小就對玩蟲十分熱愛。1985年我小學畢業,由於沒有假期作業,這年的暑假註定是最輕鬆的。每年暑假都是院子裡的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有蟋蟀玩兒。
  • 蟋蟀能人籌辦蟋蟀大賽(圖)
    蟋蟀,在古書中叫做促織,北方人俗稱蛐蛐。因其能鳴善鬥,且具有勇決勝負的武士風採,被譽為「天下第一蟲」。據記載,「鬥蟋蟀」這項傳統民俗活動,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玩家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年近花甲的趙伯光,是地道的老北京人。打小他就在胡同的犄角旮旯兒逮蟋蟀玩。小學時,他逮了只名為「正青」的蟋蟀,天天拿著去跟街坊小孩的蟋蟀鬥。
  • 小小說:餘財賣蟋蟀
    忽然,一隻蟋蟀蹦入屋內,「蟋蟀入屋主人會富」,餘財默念這句俗語,似乎悟出什麼。第二天,他就上山砍伐毛竹,做成一個個小竹罐。眾人都不知道他要搞什麼玩意兒。很快到了九月份,餘財到後山田野裡捉了許多蟋蟀。蟋蟀在古代被稱為「促織」,在閩南語被叫做「土伯」「土猴」。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人,可能都有吃過它,因為油炸蟋蟀確實是一道美味。村民還以為是要捉來油炸,紛紛建議加什麼調料。
  • 中國民間鬥蛐蛐的歷史和蟋蟀文化
    鬥蟋蟀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清代時,活動益發講究,先蟋蟀要求無「四病」(仰頭、卷鬚、練牙、踢腿)外觀顏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 在兩千五百年前經孔子刪定的《詩經》中,就有《蟋蟀》之篇。
  • 畫中蟋蟀嚇跑真蟋蟀——寧津蟋蟀的神奇傳說
    當時的滿旗子弟於皇宮內外盛行鬥蟋蟀。踏進皇宮,便能聽到此起彼伏的蛐蛐兒鳴唱。皇帝的好惡,永遠是臣子們最關心的事情,既然時興鬥蟋蟀,那就畫幅咱寧津的特產「蟋蟀圖」吧。吳潯源不顧年老體衰打點行裝,拿起畫筆來到素有「蟋蟀之鄉」的寧津縣尤集陳莊村。他來到了三代捕捉蟋蟀的高手陳恩堂家。
  • 蟋蟀吃什麼 蟋蟀吃什麼東西
    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今至少有1.4億年的歷史。在每年的夏天,我們經常會聽到蟋蟀的鳴叫。夜晚蟋蟀響亮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很多小夥伴在挑選飼養寵物的時候,也會選擇蟋蟀。那麼,問題來了,在飼養的過程中,蟋蟀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