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圓枕」治頸椎病,不適合老人
使用「小圓枕」治療頸椎病的原理,是通過在睡姿狀態下墊高頸部,使頭部後仰,頸部前方肌肉以及椎體拉開,頸部後方肌肉放鬆,以圖達到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的目標。
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指出,「小圓枕」的適用人群,是年輕的、經常低頭工作的、排除有頸椎管狹窄情況的人群,該人群採用正確使用方法、短時間使用小圓枕,能對頸椎起到放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療法並不適用於老年人、有多處骨質增生的人或頸椎管狹窄症患者。林定坤強調,無論是先天性還是後天性的頸椎管狹窄,如使用小圓枕,都會加重頸椎管受壓迫的程度,從而加重患病的嚴重程度。因此,購買小圓枕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沒有頸椎管狹窄的情況。
手麻手痛,減輕神經刺激
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類頸椎病,便是「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上肢的放射痛、麻木,老年人群體多見。主要致病因素多來自於頸椎後方結構的增生,導致局部的椎管狹窄或神經根管狹窄。這類人群平素用枕主要根據背部高度來進行判斷,選擇合適高度的枕頭,保持頭頸部的足夠承託力,維持頸椎中立或微向前傾的體位。若發作時,則同樣採用高枕、大角度的方式來改善椎管的容積,並在症狀緩解後逐漸恢復到中立位。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宜用蝶形枕
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治醫師侯宇指出,另一種不算少見的頸椎病類型,發作時表現為頭暈、噁心甚至嘔吐,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胸悶、出冷汗,少數人還會出現視力下降等,稱之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為頸椎外圍交感神經受到不正常刺激導致興奮而引起。
但這一型頸椎病的診斷比較困難,需到神經科、心血管科等科室就診、檢查,以排除顱腦、心血管疾病後,再根據頸椎檢查情況、手診進行判斷確診。
這一型頸椎病的人群確診後用枕建議採用蝶形枕,一方面調整高度、曲度,使得椎間盤壓力得到釋放;另一方面通過「中間低、兩側高」的枕型,對頸椎起到一定的「制動」作用,減少睡眠中頸椎不必要的活動。
挺腰端坐、開肩自我按摩法
侯宇建議,日常生活中,應挺腰端坐,對於久坐的人群來說,挺直腰身,端正坐姿,利用椅子的輔助可以使軀幹處於放鬆狀態,是減少頸肩腰背痛的前提條件。坐著的時候,應儘量使得腰骶部緊靠椅背,多堅持依靠自身力量挺直腰背,累了之後則靠著椅背進行休息。此外,還可以學習「開肩自我按摩法」來緩解頸椎疼痛。
操作方法:單手抬起,手掌摸到頸部後方,拇指與另外四個手指分別搭在頸部的兩側,肘關節打開儘量向後背方向舒展。使用指腹輕柔按摩頸部,至頸部疲勞有所緩解。該方法可自行進行頸部按摩,且與醫者進行按摩的方式幾乎一樣(拇指與四個手指共同按揉),對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所引起的頸部酸脹不適感十分有效。
動作要領:肩膀儘量打開,可左右手交替。
最近,「小圓枕」特別受歡迎,聽說頸椎病患者在睡覺的時候使用,可通過墊高頸部,使頭部後仰,以達到治療頸椎病的效果。但是專家指出,「小圓枕」並不適合所有人。
此外,骨科專家指出,頸椎病的類型各不相同,大家應該學會自我分辨,改善頸椎疼痛症狀的同時合理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