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近親黑猩猩不會大聲哭鬧,為啥人類嬰兒的哭聲這麼大?

2020-11-22 騰訊網

文|福林媽咪

上大學那會兒,一年坐六七次火車,在火車上,最怕的就是遇到寶寶哭鬧。

那種殺傷力真的太大了。

他們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感覺「嚎啕大哭」這個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造的。

明明那麼小隻的身體,為什麼能製造出那麼大聲,那麼讓人煩躁的聲音?

前不久,我們家果妹兒因為玩紙,被紙割傷了手,哭的那叫一個慘,讓我安慰了好半天。

福林本來在自己的房間看書,被打擾到了就直接跑來客廳查看情況,對著果妹兒的指頭猛吹氣,跟我一起安慰果妹兒。

等果妹兒安靜下來不哭了,福林問道:「媽媽,黑猩猩不是人類的近親嗎?為什麼黑猩猩寶寶就不會哭,妹妹卻哭的這麼大聲?」

嗯???黑猩猩寶寶不會哭???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怎麼想過啊,我讚嘆福林的思考能力的同時,也慶幸我兒子又開始給我提供寫作方向了。

接下來,我就和他一起查資料,一起尋找答案。

又結合了一些嬰兒發育規律之後,我找到了幾種較為科學的說法,整合在一起,就得出了為什麼人類嬰兒會哭的這麼大聲的原因。

新生兒第一聲啼哭,不見得是真的哭

關於這個,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講過,今天就結合這個問題再分析一下。

胎兒的生長環境,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在準媽媽的子宮裡,空間比較狹窄,所以寶寶的肺部也是被擠壓著的。

●寶寶周圍都是羊水,所以寶寶不需要用肺部呼吸,都是通過胎盤和臍帶跟媽媽建立連接,從媽媽的血液裡獲得氧氣和營養。

當寶寶出生之後,通過產道的擠壓,將肺部充斥的液體擠出,在完全離開母體後,在醫生的輔助下,寶寶的氣道被打通,氣體湧進寶寶的肺部,同時衝擊著寶寶的聲帶,所以寶寶就會有哭的聲音。

而這第一聲啼哭,也標誌著寶寶能夠自主用肺進行呼吸了。

再之後的哭,通常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讓寶寶受到驚嚇造成的。

人類已經進化到沒有天敵了,所以可以哭得肆無忌憚

人類已經處在食物鏈的頂端,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點。

但是咱們可以看看整個食物鏈,重點分析一下階級對物種的進化帶來何種影響。

食草動物,他們多數情況下都是靜靜吃草,但是他們為了不被食肉動物捕獵,出生後,短時間內就必須要站立起來。

看過《動物世界》或者《人與自然》的話,應該會看到這樣的鏡頭,獅群或者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總是會盯住食草動物的幼崽,一有機會就下手。之前也看過小角馬剛出生,角馬媽媽就在一旁等著小角馬站起來,而一旁的獅群正「獅視眈眈」的盯著它。

小角馬半天站不起來,獅群就撲了過來,而角馬媽媽打不過,不得不捨棄自己的幼崽。

但是再看看貓科動物的幼崽,比如家裡的寵物貓幼崽,出生兩周左右才會睜開眼睛。

所以,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越低端的動物幼崽,越要更「自強不息」,而越高端的動物幼崽,出生後面臨的危險就相對少一些。

至於人類,6個月才會坐,8個月才能判斷出親人的具體長相,開始認人,1歲才會走路。而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除了嘴之外,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手,可是,人類嬰兒到了4歲都還系不好鞋帶,手部的靈活度還遠遠不夠。

我們是食物鏈頂端,所以我們的危機感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放肆哭,不怕被天敵抓走吃掉,因為沒有天敵。

人類的進化,迫使嬰兒要學會哭

還是《動物世界》或《人與自然》中看到的,目黑猩猩不管是走去哪裡,黑猩猩幼崽時常都是「掛」在媽媽身上的。

它們抓著媽媽身上的毛髮,仿佛長在媽媽身上一樣。母猩猩完全可以一邊自己找吃的,一邊不耽誤小黑猩猩吃奶。

其實「自掛」這個本領,新生兒是有的。

新生兒雖然看上去柔柔弱弱的,但是他們其實很有力量,主要體現在抓握能力。

這是一種自帶的反射行為,被稱為握持反射。

相信不少寶媽看過那張,新生寶寶死死抓住助產士的衣服帶子的圖片。

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這個,剪臍帶的時候,寶寶死命地抓著剪刀不放。

他們在剛出生的時候,抓握非常有力,只要將你的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你就能感受到寶寶有力的抓握。如果你找一根結實且不是很粗的棍子讓新生兒抓,你提起棍子時,他們的力幾乎可以支撐將自己的整個身體吊起來。(請不要輕易嘗試哦)

但是這種本領對於已經進化了的人類來說,已經不是很必要了。

從猿猴進化到直立行走,離地距離變高,雖然類人猿個頭並不高,但對幼崽來說,因為重力而跌落還是很危險的,所以,外出覓食時,媽媽就會把幼崽放在一邊

而且從開始穿衣服那一刻,人類的毛髮逐漸減少,身上已經沒有多少毛髮可以供幼崽抓了。

因此,在媽媽行動時,幼崽就不得不被放在一邊。

那麼與媽媽分離的幼崽又不能自理,不能像黑猩猩那樣想吃奶就吃奶,想要抱就能被抱住,因此只能通過哭鬧聲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所以「自掛」這種本能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被逐漸淘汰掉了,不是那麼必須了,所以寶寶也就只有出生後的幾天內存在這種本能,過後就消失了。

而寶寶的哭聲反而比「自掛」本能更重要了。

當然了,除了寶寶自己哭鬧還不能和媽媽很好的互動的,因此,在進化中,媽媽們也會因為寶寶的哭聲而引起一些反應。

寶寶一哭,有些寶媽會感覺奶水溢出,這就是一種反射,因此,寶寶哭鬧後,有些媽媽馬上跑去抱一抱、餵奶,這純粹是一種本能。

所以,嬰兒的哭聲,可以說是雙方協同演化的結果。

而這當中,也有適者生存的規律。

哭聲小,不夠大的嬰兒,在需要幫助時,沒法喚醒正在睡覺的父母,因而被淘汰;

而對嬰兒哭聲漠不關心的父母,在嬰兒哭鬧的時候,不及時提供幫助,因而失去後代,基因也沒有遺傳下來。

所以,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但是也在告訴寶媽們,寶寶哭了,要及時給予回應。

而對於「哭聲免疫法」這樣的育兒謬論,寶媽還是應該相信自己的本能。

在孩子不具備自理能力前,哭了抱,哭了及時查看需求,是必須的,這不光是幫助寶寶在生理上得到需求,同樣能在心理上給予幫助。

因為,只有在嬰兒時期需求都被父母滿足的孩子,在以後才能更加的獨立堅強、求知慾和自信心爆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人類嬰兒哭得這麼大聲?古時候難道不怕引來捕食者嗎?
    人類寶寶天生就很可愛,以至於我們很難討厭他們,但寶寶的有些行為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糟心,比如哭聲。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很難抵禦寶寶的哭聲,因為它會激活成年人大腦中對注意力和同理心的管理區域,這讓我們很難置之不理。大聲哭泣可以算是寶寶吸引大人注意的方式,並引導大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安全、食物和安慰,可以說「哭」是寶寶生存所必須的。
  • 黑猩猩為何不會說話?把黑猩猩和人養在一起,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人類進化至今,擁有了許多其他動物不曾擁有的技能,比如語言交流。然而,連鸚鵡都能簡單地模仿幾句人類語言,為何作為人類近親的黑猩猩卻幾乎說不出像樣的話語?同樣的問題也曾引起過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為了培養黑猩猩的語言能力,將猩猩當人養了數十年。
  • 那個與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的黑猩猩,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樣了?
    黑猩猩與人類嬰兒共同長大實驗。國外有位科學家獨闢蹊徑,決定走非常規的道路,探索黑猩猩和人類一起生活,最後是嬰兒受黑猩猩影響變成猩猩,還是猩猩受人類的影響變為人類,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這位科學家不禁用自己的孩子去冒險。
  • 嬰兒飛機上哭鬧媽媽被埋怨:我帶娃出個門,就欠了全世界嗎?
    前幾天,一段 #幼童飛機上哭鬧,孩子母親和鄰座男子爭吵# 的視頻引起了網絡熱議。根據曝光的信息,事情發生在一架飛往上海的航班上,由於一個孩子一直在大聲哭鬧,男乘客嫌太吵與孩子母親發生爭執。被錄製下來的這段 1 分多鐘的視頻裡,孩子母親和男子的情緒顯然已經到了高點,他們對著彼此大聲對吼「你有本事下去、坐什麼飛機!」
  •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研究發現:黑猩猩和母親關係非同一般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 提到黑猩猩,很多人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它們曾經在遠古時期,和人類的祖先擁有著同一個祖先 同時,研究者也發現,黑猩猩和人類一樣,也都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而且它們也是非常聰明的,曾經也有科學家進行過實驗,結果發現幼兒黑猩猩和人類幼兒放在一起培育的時候,幼兒黑猩猩竟然要比人類幼兒學習能力更強
  •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研究發現:黑猩猩和母親關係非同一般
    人類近親也是「媽寶男」提到黑猩猩,很多人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它們曾經在遠古時期,和人類的祖先擁有著同一個祖先,只不過後來伴隨著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人類的祖先選擇來到陸地,尋找新的生活方式,但是黑猩猩的祖先卻仍然生活在樹上,才會在「進化樹」上越來越遠,最終變成了截然不同的物種。
  • 人類嬰兒呼呼大睡,動物幼崽卻能跑能跳,為啥二者差這麼多?
    反觀人類嬰兒,半歲才能翻身,12個月左右才能爬,吃飯睡覺都要大人幫忙。為何人類和動物的幼崽差距會這麼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理限制。科學家認為,嬰兒要在腹中懷上18到21個月左右,才能達到黑猩猩幼仔出生時的成熟度。那為什麼人類不能懷孕久一點再生產呢?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哭聲的正確解讀,你了解嗎
    嬰兒的哭聲也可以算是他們的第一種語言。編 輯:柔山成年人哭可能是情緒不好、心情低落、壓力大、悲傷、感動時也會落淚,而很多成年人會將嬰兒的第一聲「哭」,也認作是情緒的表達。還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而不是笑呢?讓我們一起往下找到問題的答案吧。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寶寶夜裡哭鬧的原因」嬰兒夜間哭鬧是受了驚嚇?別讓無知害了寶寶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伴隨著哭鬧闖禍,在想要玩火的時候也常被大人說小心晚上做噩夢。孩子們莫名其妙就會對火產生一些敬畏感,儘管他們並不清楚玩火和噩夢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聯想起嬰兒夜間忽然的哭鬧,時常被大人理解成被嚇到了,這何嘗不是一種由於無知才形成的某種神秘和敬畏感呢?
  • 黑猩猩與人類嬰兒一同長大,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變成什麼樣了
    但是在當時也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後天環境的影響對於人類的發展同樣重要,這其中包括溫思羅普·凱洛格,他是一位比較心理學專家。他當時甚至想把一個智商正常的嬰兒扔到荒郊野嶺,觀察研究嬰兒的成長。當時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成功。
  • 寶寶哭鬧不外乎這6種原因,「哭聲」辨別法教你輕鬆安撫寶寶!
    並且哭鬧大都是不愉快時的聲音,寶寶是以哭聲來告訴媽媽,自己的不愉快、疼痛、飢餓、尿布潮溼、衣被過熱等,有時也是表示自己的生氣和撒嬌……因此,哭鬧不單單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寶寶逐漸地形成了傳達自己內心想法的一種手段或方式。1、 我餓了飢餓是新生兒哭鬧最常見的原因,寶寶越小,哭鬧越有可能是肚子餓了。哭聲辨別:哭聲短而有力,較有規律。
  • 嬰兒監視器:看護寶寶的「第三隻眼」 哭聲畫面全監控
    功能最簡單的是不提供圖像,只有聲音監控的,這一類能在孩子哭鬧等時候向家長端報警;第二類是通過嬰兒端實時拍攝,並將圖像傳遞到父母端的顯示屏上;第三類還能將監視畫面發送到監護人手機APP上,實現上班等外出時段的遠程監控。2、價格:從百元左右到兩三千元的產品都有,選購時弄清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 愛滋病源自非洲黑猩猩及大猩猩,它們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科學家確認,人類的HIV,全部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毒株,此前已證實來自於黑猩猩,而較為罕見的O和P毒株,則是來自於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從20世紀八十年代首次發現人類感染愛滋病病毒,到現在,已經感染了超過7000多萬人。
  • 垃圾桶傳來哭聲!一嬰兒「冬至」被遺棄在韶關高速旁,誰這麼狠心
    2020-12-22 18:03:52 來源: 韶關圈子 舉報   冬至大如年
  • 初生嬰兒的冬季護理指南,一篇文解決新手母親養育難題
    新生兒睡眠問題對嬰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影響嬰兒的生長和發育。一般而言,嬰兒在晚上10點至凌晨2點的睡眠狀態下會分泌生長激素,而在晚上9點至凌晨3點的睡眠狀態下會分泌褪黑激素,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因此應在寶寶出生後給予幫助,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 這隻黑猩猩,從小與人類一起長大,認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麼樣了?
    當然達爾文進化論告訴我們的可不僅僅只有這8個字,還有就是人類是從類人猿所進化而來的。在很久之前,人類和現在被鎖在動物園裡的黑猩猩有著共同的祖先。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在印象當中,黑猩猩不過是在動物園裡供人觀賞的一種動物而已,但其實在科學上黑猩猩和人類是親緣關係最近的,和人類的DNA有95%的相似度,在整個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大約在500~6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和黑猩猩,才正式的分家,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進化道路,而人類的祖先則進化成為了人類,黑猩猩則在大約300萬年前演化成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 孩子的哭聲 不能用來訓練!
    來源:新浪財經3個月女嬰趴睡窒息|張思萊:孩子的哭聲,不能用來訓練!汕頭的一位媽媽,花6000塊錢去「學習」,本來想提高自己的育兒技能,結果卻直播了自己用新技能導致3個月女兒窒息的全過程。這個趴睡訓練至嬰兒窒息事件曾傳遍網絡。
  • 為什麼孩子一哭鬧,父母容易煩躁?進化心理學的秘密
    這是人類父母面對小朋友哭鬧時的普遍心理現象。在這方面,進化心理學的解釋更直接。英國科學家Morten 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能給人類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聲能讓他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 當初,跟嬰兒生活9個月,把自己當人類的黑猩猩,最後它結局如何
    於是將黑猩猩與嬰兒一同撫養9個月,它將自己當人類,可是現在這隻黑猩猩和那個嬰兒怎麼樣呢?心理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一直致力於研究人類的獨特之處。苦於沒有自願將孩子提供給他進行實驗的對象,他的研究一直處於理論階段,並沒有實際上的實驗結果的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