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高校應屆生如何通過985和211高校校招拿到offer?機會很大

2020-12-05 丁香學姐

2020春季校園招聘已經拉開序幕!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少企業推遲了這次招聘,不過幸運的是,已經開始春招的企業多數採取了遠程面試的形式,這也極大方便了學生。當然2020年春招最發愁的並不是985和211高校的學生,而是二本高校的學生。因為985和211高校的學生,一方面保研率比較高,不少學生已經拿到了保研的機會,另一部分考研的,不少是考本校研究生,因為地理優勢也不用太擔心。而參加校招的學生,多數在年輕已經拿到了offer。在985和211高校裡,參加春季校園招聘的學生並不是很多。

校招

01二本應屆生現狀

最發愁的應該是二本高校的學生。據丁香學姐了解,不少二本高校多數會在大四上半年安排比較多的課程,這讓不少學生錯過的秋季校園招聘。還有不少本科生,大四上半年選擇了考研和考公務員,所以錯過了秋季校園招聘。丁香學姐諮詢了下曲阜師範大學某幾個班的同學,結果每個班級秋季找工作的只有幾個人了,多數都在考研。而到了春季,有很多人考不上研究生,只能參加春季校園招聘來找工作了。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去985,211高校的企業質量高,數量也多,而去二本高校的企業質量和數量差了很多,尤其是非工科類的二本高校,不少培訓機構以校招的幌子去騙學生。而一些學生求職心切,著急籤約就落入了這些培訓機構的圈套。所以說不少二本高校的學生想去985和211高校參加校園招聘,但是不少二本學生心裡犯嘀咕:「985,211高校的學生那麼優秀!我們二本高校的學生去參加他們的招聘會,被企業錄用的機會大嗎?

校招

02為什麼企業願意去985和211高校招聘

首先,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家就會心裡有底了!在10年前,有一家企業去東北哈爾濱某二本高校參加校園招聘會。因為這家企業知名度並不是很大,他們也不敢要哈爾濱兩所知名高校的學生:「自認為實力不夠強,要不起」。但是在召開專場招聘會那一天,令人尷尬的是,這所二本高校的學生也沒來幾個,因為他們都去當地兩所知名高校參加招聘會去了。

第二年,這家企業換了一個策略,在哈爾濱只去兩所知名召開招聘會。這一年專場招聘會,人氣爆滿,整個教室擠不下,很多學生甚至坐到了講臺下面的地上。然而,這家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發現,80%以上的簡歷來自於自己去年去的那所二本高校,也是自己的目標院校,而知名高校的學生沒投遞多少,因為這家企業的實力和名氣的確不大。到去年秋季,這家企業仍舊年年去哈爾濱兩大名校招聘,而招的學生還是那所二本高校的。

通過這個事情,我們會發現,去985和211高校招聘的企業,不一定都是非得招這個學校的學生,不少企業也是想通過學校來抬高自己的身價。一家企業去三本或者專科院校招聘,不用說,在很多人心目中,多數人就認為這個企業實力肯定不強。如果一家企業去985高校招聘,那實力不用說了,這就是一種品牌效應。

而且985和211高校學生,實際找工作的學生並不多,企業招聘崗位數量遠遠大於求職者的數量,也就是供大於求。而對於二本高校來說,往往求職人數量大於企業崗位的數量。但是企業也會對hr有考核要求,如果去了很多家企業,這企業卻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這也會影響到hr的績效。往往在招聘的最後,hr為了完成績效,要求不再那麼嚴格,幾乎差不多符合要求,企業就會給發offer。

校招

03怎麼才能拿到985和211高校校招offer呢?

既然說到二本學生參加985和211高校的校招沒問題,也能夠拿到不錯的Offer,那麼怎麼才能夠拿到呢?

首先學生一定要低調,說話謙虛,表現出極高的素質。既然去參加別人高校的校園招聘,就要遵循人家學校的標準。因為出去了就是代表了自己的學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如果有一點做得很差,就會在面試官面前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抹黑的是自己高校。雖然對自己找工作可能影響很小,但是會堵住自己師弟師妹的道路。在這裡我講一個真實的事情,有一家企業在哈爾濱某985高校招聘,某二本高校學生也參加了應聘,沒想到進入終面的時候,面試官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只要XX高校的學生」。這名二本學生很窩火,當場發飆怒罵面試官並拍桌子:「不要我們學校的,你不早說,浪費我這麼長時間,我跟他們差在哪裡?不就是學歷嗎?」。這讓面試官很沒面子,真是放下狠話:「以後再也不來XX學校招聘了。」

其次,不要正面給985和211高校的學生競爭,除非你特別優秀。知名的企業,誰都想去,但是競爭太激烈了,比如說華為、阿里巴巴。這些企業光985和211高校的競爭就很激烈,別說普通二本高校學生了,所以要儘量避開這樣的企業,找985和211高校學生不太願意競爭,又非常適合自己的企業,這樣成功率也高。

第三,一定要好好準備自己的簡歷,不要追求太花哨,一定要內容充實。我見過一些學生,為了讓自己的簡歷好看,附上自己的生活照,甚至列印成彩色硬紙版,並且塑封上,成本特別高,都不捨得給面試官留一份簡歷。畢竟企業多數是招聘有實力的人,並不是故弄玄虛的人,所以簡歷上一定要寫出自己擅長的和性格特點,抓住面試官的心理。

最後,申請崗位的時候不要只投幾家,一定要海量投遞簡歷。因為投遞簡歷的人實在太多了,你只投遞幾家,都不知道面試官看沒看你的簡歷。所以多投遞,命中率才能高。

最後丁香學姐建議:二本高校的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參加985和211高校的招聘會,如果想回老家,學校又在異地的,儘早直接回到自己本省的知名高校參加招聘會,畢竟不少本省知名企業不願意出省招聘,只要踏實,有水平,一定會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工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好多985和211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
    最近有學生在社交平臺提問了一個問題,引發同學們熱議:某211學校獎學金獲得者,拿了各種比賽獎項,卻沒有考過一眾雙非跨考學生,故而作問:為什麼好多985,211的學生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情況一:很多985,211的同學被保研了眾所周知,考研成功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為保研成功,二為考研成功。985,211高校的推免生比例,即保研率( 保研率=推免人數/學生總數)很高。一般來說,保研名額是教育部按需求計劃分配到每個學校的,按照應屆本科生人數的15%上下確定具體名額。
  • 名字很硬核的大學,聽著像985高校,其實都是剛改名的二本
    這幾年,國內的高校熱衷於改名,原本實力很普通的高校改名後,這個校名立馬變得高大上了起來,為什麼要改名呢?自然地需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招生的時候可以招到更好的學生,說起改名後的學校名字最為生硬的學校,那就是屬於這三所大學。
  • 7所背景深厚的二本院校,錄取分數線不高,考上有機會拿到鐵飯碗
    高中生通過高考,進入名校,畢業之後好就業。所有學生都想進入名校,像985,211高校,就因為名校的就業率高,教育資源以及教育設施都是最好的,可以得到最優質的的教育。
  • 我,一個要去周邊985,211高校蹭人家校園招聘會的迷茫的二本學生
    我是一個要去周邊985,211高校蹭人家校園招聘會的無助的二本學生大學開學已經快一個多月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剛來學校不夠一周,許多同學曾經的美好大學生活夢就破碎了。食堂永遠只有那幾個菜,永遠要走在擁擠的人群中,上著200人的大課,回到狹小陰暗的宿舍,忍受著夏天38度的高溫,最後只能換來一個二本的學歷,有什麼用呢?
  • 普通二本考研考上985、211學校的難度多大?
    由於不少省份都逐漸開始取消錄取批次線,所以二本的提法有些不準確,下面都以「地方院校」的提法代替之。那麼,地方院校考上985/211大學的難度到底有多大?武漢大學不僅是985,而且是排名比較靠前的老牌重點985大學,是當之無愧的名校。那麼,其研究生生源質量如何呢?
  • 應屆生找工作,一定要抓住校招機會,錯過可能會後悔
    但是,每年會有大批企業來學校招聘,供給應屆生很多選擇機會,各種專業的公司會去學院做講座,學生們結合實際情況當場投遞簡歷,公司負責人把簡歷收集起來,回公司以後,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一一刪選,符合情況的會及時聯繫。校招被選中的機會很大,可能有些同學擔心自己的專業排名不靠前,成績雖然重要,但是公司更看重個人能力,所以願意選擇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培養。
  • 曝:碧桂園2019春招開啟!年薪高達40W+?戰略轉型、偏愛應屆生,地產offer怎麼拿?
    晉升空間如何? 2  高年薪的碧桂園offer怎麼拿? - 2019碧桂園春招特點?淘汰率怎樣?- 每一個求職環節應該怎麼準備?有哪些坑?- 對於留學生而言,求職碧桂園有什麼優劣勢?- 除了校招,還有哪些途徑進入碧桂園?
  •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區別在哪?為什麼都說校招很重要?
    答主在大四的時候是參加了校招的,本科一批,學校是省內重點,但非985或者211名校。當時秋招和春招均有參加,但是不多,也拿到了一些名企offer,比如全國性的蘇寧,地方性的石藥等。社招的話也有參與,也拿到了上市公司的offer。所以,都有過感受,聊下看法。
  • 985和211已被取消?教育部:統籌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提起大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985、211,如果是自己孩子考大學,千方百計想方設法也想上一個985,或者211。在老百姓心裡,只有985和211才是重點大學,孩子上了這樣的大學前途一片光明,而上普通大學就業會比重點大學難一些。
  • 考研:二本、三本同學考985、211大學,難度大嗎?碩士學姐告訴你
    前段時間在社交網絡上看到一個學妹留言說:說自己高考考的很不理想,只讀了一個普通的二本,想考研,目標是211類院校。但是之前看到有一種說法是說大多數985/211高校,更青睞於保研的學生,對於二本和三本考研的大學生,卻極為歧視,真的是這樣嗎?不知道難度有多大?
  • 高考分數壓線,211高校專業自由,985高校只能服從調劑,怎麼選
    而這個過程中,難免就會有部分學生遇到一個問題,即分數夠得上985高校,可是剛剛壓線,如果日後高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應該選龍頭211高校還是末流985高校?選擇龍頭211高校,可以專業自由選擇;選擇末流985高校,大概率只能服從調劑。
  • 不是985大學,並非211高校,河南大學何時能找回曾經的榮耀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的話,似乎有些吹牛了,畢竟如今的河南大學既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並非是211工程高校。不過,據悉,在1944年,在當時的高校評估中, 河大獲得全國國立大學第三名。 然而在1934年,河南大學土木工程系併入到了天津北洋大學(如今的天津大學,屬於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1938年,河南大學畜牧系參與了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後更名西北農業大學,併入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可見,河南大學的師資拆分去向不錯,也算是「嫁給」了到高校「豪門」。
  • 985大學、211大學和雙一流大學的關係,人們所說的雙非是什麼意思
    目前國內高校主要劃分為:「985」、「211」、「雙一流」、普通一本、普通二本、大專。平時人們所說的雙非應該是指非「985」、「211」高校,但是目前又加上了「雙一流」,其實不難發現所有的「985」高校一定都是雙一流高校,部分「211」高校屬於雙一流高校,也就是說現在「雙一流高校」的含金量更高。
  • 前程無憂在中國高校開啟「51校招集市」活動,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為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助力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由前程無憂組織和發起的「51校招集市」活動正式啟動。「51校招集市」活動緊扣《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活動的通知》,以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為中心,通過組團招聘的模式,提升畢業生與企業面對面的機會和效率。
  • 普通二本大學英語四級的通過率有多高?大學生越努力,越容易通過
    曾有人做過統計:985高校的大學生英語四級的通過率接近八成,211高校的大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接近七成,而「雙非大學」(非985、非211,含普通一本、二本大學)的大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只有45.8%,按照這種情況,錯開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大學生的英語四級通過率應該更低一些,估計在三成左右吧。
  • 985、211、雙一流哪個好?他們就業也受歧視?
    985的碰到清北復交的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85的,211的在一堆985裡面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雙非的到了讀研階段也是會存在一點點被輕視的。我在碩士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深有體會。1.聯想校招。其他人均985,大家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是可勁牛X了,什麼每年都拿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什麼交換出國留學經歷,什麼挑戰杯比賽一等獎,什麼大廠實習經歷(雖然不乏裝X成分)。我一個來自普通985的小碩,心裡感覺還沒開口就被虐成渣渣,還要表面風輕雲淡、微笑地裝完自己的X。這種大公司總部面試,211都是渣渣,雙非不存在,二本面試都不能進,三本可能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
  • 車輛工程二本考生,2020考研選這些院校,就業有保障,考研黨收藏
    但目前不要說二本的本科生,即使是一本211院校畢業生想進知名的車企難度都很大,二本考生加入本科畢業直接就業的話,只能做汽車維修工了,參與汽車製造的話,只能是汽車生產線的流水作業的工人,如果想成為汽車設計師或者車企裡面的高級技術人員的話,作為二本車輛工程的本科生,最好選擇報考一所實力強的車輛工程院校進行深造,碩士畢業在找工作的話,就會更具優勢了。
  • 原司法部5所直屬高校,全部是立格聯盟成員,2所211高校!
    司法部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曾經下屬有5所高校,其中有2所還是211高校,入選了985優勢學科平臺高校,所以又被稱為小985高校,這2所高校就是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西南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是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建高校,新中國最早的政法類高校,被譽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西南聯大。
  • 重磅| 2020國泰君安/中信/安信等券商校招:國內外Target School...
    但是每個崗位放出來的名額很少,而且大部分hc都會被給寒暑假實習生Return offer佔了,給應屆生的機會就更少,大概率情況就是「網申=結束」。國內金融行業最青睞的4所高校——北清復交依然不變,而上財作為一家985、211大學緊隨其後,向金融業輸送高端人才的數量非常多。
  • 985、211、雙一流,你更認可哪類高校?不妨先搞清這幾個概念
    一、985工程院校1999年,我國教育部為建造一批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啟動了985工程 ,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實施,後來逐漸增加至39所高校。其建設資金由相關部門、地方和企業共同籌集。985工程院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體,承擔了全國40%的「973計劃」,和近50%的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50%以上的國家實驗室都以985工程高校作為第一依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