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飛一隻灰樹鵲,喜刷武漢新記錄

2021-01-20 武漢觀鳥

武漢鳥類新記錄 第414種

灰樹鵲 Dendrocitta formosae

2019年11月16日,鳥友肖利在馬鞍山森林公園觀測到一隻灰樹鵲,經認定,為武漢第414個鳥類新記錄。

喜歡觀鳥的我,只在周末有時間到附近的公園、植物園等地去觀鳥。前兩天,武漢觀鳥會的老師在馬鞍山森林公園發現了一群黃雀,得知這個消息我很是興奮,心裡念念叨叨:快到周末快到周末……!


11月16日星期六,天氣極好,一個人獨自觀鳥,樂得逍遙自在,我特別喜歡這感覺。到達目的地已是9點多了,沿著土路往裡走,路兩邊樹木稀疏,松鴉首先進入視野,站在樹杈上觀望;山斑鳩落在另一個樹杈上,警惕地環視四周;不遠處,幾隻樹鷚也四處飛散,我的到來打擾了它們。

樹鷚


這時白頭鵯的叫聲來把我帶到一片竹林地,林下的灌木叢中傳來chett…chett的聲音,有鳥兒迅速的在灌木叢裡竄來竄去,只聞其聲,不見其蹤,沒法看清它面孔,柳鶯?樹鶯?只好靜靜的蹲守,看看是哪種鶯。

 

黃喉鵐、小鵐從旁飛過,黃喉鵐落在旁邊的小樹上,髮型總是那麼酷,頭部羽色鮮亮,看起來總是那麼雄糾糾氣昂昂的。等了一會,灌木叢裡沒了動靜,只好起身轉出來。


這時,伴隨著標誌性的叫聲,一群紅嘴藍鵲從頭頂上空飛過,可能是家長帶領著十二、三隻的大家族迅速通過這片空地,其中有三隻停歇在遠處的樹梢上,然而目測停在樹梢上的那隻沒有紅嘴藍鵲那長長的尾巴,略顯奇怪,當時以為是紅嘴藍鵲的亞成體,距離有些遠,我隨手拍了幾張,逆光下拍攝照片有些暗,沒來得及仔細辨認,鳥兒片刻飛向遠方。

 

當時也沒在意,回到家整理照片時才發現這可不是紅嘴藍鵲,褐色的背部,灰色的頸部和下體,臀部棕色,飛羽有白色的斑,經過上網查找資料,初步確認為灰樹鵲。為了得到更專業的確認,我把拍到照片發給了武漢觀鳥會的顏軍會長,得到了肯定的結果,不僅如此,此次在馬鞍山森林公園裡發現的灰樹鵲還是武漢鳥類新記錄,遺憾的是沒有留下更好的影像記錄。這也是今後觀鳥中要注意的細節,不能錯過你看到的不確定的鳥,做好影像和文字記錄非常重要。


有感此次觀鳥帶來的驚喜:

獨自鞍山尋黃雀,其聲其影未謀面。

忽飛一隻灰樹鵲,喜刷武漢新記錄。

相關焦點

  • 這是灰樹鵲嗎?
    在石磧村的灌木林裡老遠飛過來幾隻比較大的鳥,用相機拉近一拍,還挺漂亮。我就把圖片發給了安徽大學鳥類專家,問他是什麼鳥。
  • 新紀錄!灰樹鵲首現太平山,青島鳥類數量達到432種
    灰樹鵲。薛琳 攝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5月24日下午,青島太平山,四隻灰樹鵲在樹林中跳躍覓食,這是青島首次記錄到此種鳥類,青島鳥類數量增加到432種。灰樹鵲。薛琳 攝灰樹鵲(Dendrocitta formosae)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多為31-39釐米。主要特徵:頭、面、喉是黑色,其餘部位灰褐色。腰部有白斑很明顯。翅膀藍黑色有白斑,尾黑色,腹部慄色。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據資料記載,灰樹鵲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和我國南方,離青島最近的分布記錄是在江蘇徐州。看來鳥兒北擴的進度是越發迅速,越發廣泛。灰樹鵲。
  • 洞庭湖新發現灰樹鵲、赤紅山椒鳥和灰喉山椒鳥等4種越冬候鳥
    洞庭湖新發現灰樹鵲、赤紅山椒鳥和灰喉山椒鳥等4種越冬候鳥 2018-12-11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樹縫裡窺見一隻灰樹鵲
    灰樹鵲(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中型鳥類,體長多為31~39釐米。頭頂至後枕灰色,其餘頭部以及頦與喉黑色。背、肩棕褐或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白色或白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尾黑色,中央尾羽灰色。胸、腹灰色,尾下覆羽慄色。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中國還未見有與之相似的種類。
  • 甌之鳥|文成發現浙江鳥類新記錄——灰喉針尾雨燕
    2017年10月6日,溫州鳥人陳光輝、林建波、王小寧和林鉉童在溫州文成發現浙江新記錄——灰喉針尾雨燕,這也是溫州今年的第二筆浙江省鳥類新記錄。以下是發現者陳光輝和王小寧的觀鳥記錄,與各位鳥友分享。陳光輝觀鳥日記:灰喉針尾雨燕,溫州今年的第二筆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 省鳥喜鵲與 森林衛士灰喜鵲(下)
    稍有異感即發出驚叫,聯袂遠飛。繁殖期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8月,每窩生4~8個卵,卵呈藍綠色,雜以褐色細斑。繁殖期間交配頻繁,異常親熱,孵卵的任務由雌鵲承擔。經過半個月的孵化,雛鵲相繼出殼。此時雄鵲每天要外出覓食30多次,並與雌鵲輪流護雛。  據說鵲巢與鵲糞均可入藥,前者能治癲狂蠱毒和小便不禁,後者可醫瘡癤。
  • 灰冠鶲鶯現身武漢 鳥類分布名錄又添新成員
    武漢市解放公園內的灰冠鶲鶯(王雪峰 攝)人民網武漢4月20日電 近期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大量候鳥在武漢過境。4月19日,有市民在武漢解放公園內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
  • 「詩詞鑑賞」今日喜時聞喜鵲,古詩詞裡的喜鵲,給你帶來好運!
    清代陳世熙在《開元天寶遺事》也提到:「時人之家,聞鵲聲,皆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關於喜鵲的詩詞,並流傳於世。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喜鵲宋-周南簷牙喚起前時夢,遠信憑君便有期。歲暮柴門令事少,寒暄音問不須知。題喜鵲棲樹宋-趙琥梳翎刷羽立高柯,不落人間小風羅。
  • 鵲鬧喜到——喜鵲——民間最鍾愛的鳥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畫鵲兆喜的風俗(如圖),最為人熟知的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另如:兩隻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對望叫「歡天喜地」。左圖:喜在眼前,諧「錢」 右圖:喜上梅梢,諧「眉」帶「鵲」字的成語也有很多
  • 臺一小學砍伐20棵樹 被質疑破壞臺灣藍鵲生態
    引發保育團體質疑破壞保育類臺灣藍鵲棲地。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石碇區永定小學位處偏遠山區,環境未受人為汙染,保育類的臺灣藍鵲經常飛入校園的青楓樹休息。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22日電 臺灣新北市石碇區永定小學日前將校園前後的20多棵黑板樹和垂榕攔腰鋸斷,引發部分學生、家長以及保育人士質疑,校方此舉破壞臺灣的保育鳥類「臺灣藍鵲」棲地環境,為生態教育做了不良示範。
  • 武漢解放公園觀測到灰冠鶲鶯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20日訊(通訊員王雪峰 趙琴 記者楊曉雨)近期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大量候鳥在武漢過境。4月19日,資深觀鳥愛好者雷進宇在地處鬧市的解放公園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
  • 習馬會,臺灣藍鵲人氣爆棚
    來湊個熱鬧,從這個臺灣的形象大使聊開來。 這是網傳馬英九送給習近平手工瓷器禮品。實際送的禮品長什麼樣,習贈馬什麼神秘禮物,習馬會已經結束,正式消息遲遲沒有出爐。 藍鵲與藍營共一個藍字,瓷器英文又稱China,引起人們無限遐想。2007年,臺灣藍鵲以52萬票在網絡「國鳥選拔」中拔得頭籌。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紅嘴藍鵲
    一種體態美麗的籠鳥,雌雄羽色相似,體背藍紫色;尾羽欣長,尤以中央兩枚更加突出,儀態莊重,雍容華貴,又有長尾藍鵲之稱。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下體白色。
  • 黃山體態最美的鳥類:紅嘴藍鵲(圖)
    中國網3月27日訊 到過黃山的人,常能在空中、林間或路上看到一種嘴腳紅、尾羽長的鳥,這種鳥名叫「紅嘴藍鵲」,是黃山風景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態最美的鳥類。 紅嘴藍鵲又名赤尾山鴉、長尾山鵲,是鵲類中個頭最大、尾巴最長、羽色最美的一種,與臺灣藍鵲極為相似。體長54-65釐米。
  • 冬季到武漢來看鳥!五大觀鳥地,賞萬鳥齊飛
    >▎沉湖灰鶴 圖片來源府河觀鳥「百湖之市」的武漢,溼地資源豐富。寬闊的水域和大片的植被,吸引了大批鳥類在此越冬。>▎候鳥部隊飛抵武漢府河溼地 彭年 攝12月的武漢正式開啟觀鳥季。煙波浩淼的溼地風光,密密麻麻、此起彼伏的水鳥翔集,鳥類數量數以萬計,蔚為壯觀。
  • 愛嬌藍鵲點朱唇,桑梓梢頭會鳥神」 --紅嘴藍鵲
    當時有五六隻紅嘴藍鵲正小憩在兩株樹的樹梢上。四年前曾在安徽寧國第一次見過這種鳥,而在慈谿與這體態美麗、稱之「偶見種」的紅嘴藍鵲,還是第一次「相會」。紅嘴藍鵲性喜群棲,經常成對或成3至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性活潑而嘈雜,常在枝間跳上跳下或在樹間飛來飛去,飛翔時多呈滑翔姿勢,從山上滑到山下,從樹上滑到樹下,或從一棵樹滑向另一棵樹,縱跳前進。
  • 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新發現4種候鳥
    新華社長沙12月8日電(記者周楠)寒冬已至,候鳥南飛。作為我國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洞庭湖正迎來越來越多越冬候鳥。記者7日從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在最近的觀測中,新發現了灰樹鵲、赤紅山椒鳥、灰喉山椒鳥、黑頭蠟嘴雀4種候鳥的分布新記錄。
  • 冬季到武漢來看鳥!五大觀鳥地賞鳥指南
    12月的武漢正式開啟觀鳥季。煙波浩淼的溼地風光,密密麻麻、此起彼伏的水鳥翔集,鳥類數量數以萬計,蔚為壯觀。  冬季到武漢來看鳥吧!  小編專程請教武漢市觀鳥協會,聯手為你整理了最新版武漢觀鳥的5大去處。趕緊收藏吧。  沉湖是湖北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2013年10月被國際溼地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 十年一見的大濱鷸,隔年相遇的日本鷹鴞,在武漢,你能邂逅哪些鳥?
    沉湖一片藕塘中的大濱鷸 楊睿攝19日,對武漢市觀鳥協會來說,是喜獲豐收的日子:上午在沉湖發現了一隻大濱鷸,在武昌江灘巧遇一隻日本鷹鴞。武昌月亮灣,偶遇日本鷹鴞 雷進宇攝「太難得!」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翻閱記錄發現,大濱鷸上次有記錄是在2010年,上次遇見日本鷹鴞是在前年。時值遷徙季,往北回遷的鳥兒正在江城大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