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不想上班怎麼辦,從心底裡不想工作,任何工作都不想,現在辭掉工作開店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給人的感覺就是,但凡有點能力、資本和膽量的,都想做生意單幹,沒人願意一輩子上班給別人打工。
有開店的朋友放言道:「萬一成功,那就是賺了,就算是失敗,學到的東西也比上班多。」那到底是上班好還是做生意好呢?今天就從下面幾個方面說一下吧!
從回報來說,做生意更掙錢
有句話說得好:「年入50w的高管,就是上班族的大佬;而年入50w的老闆,只能算老闆圈的小弟。」同樣是年入50w,為什麼在圈子裡的地位會差這麼多?因為賺錢的本質不一樣。
上班打工,不管做的是什麼,領的是死工資,只會有點股權和分紅,說到底還是靠勞動力和時間吃飯;而自己做生意,無論生意大小,都是一個積累資本的過程,這個資本不只是錢,還有人、關係、渠道……可以說,幫你賺錢的不是勞動力,而是資本。
因此單純從高回報的角度講,做生意的人是可以碾壓上班族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忽視。每行其實都有二八定律,雖說整體來看做生意的比上班族收入更多,但真靠做生意賺到大錢的,也就佔總數20個百分點,所以還需要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
從風險角度,做生意風險更大
這個應該不用多說,高回報自然對應著高風險。
做生意雖然賺得多,但是顧慮的也多,身價再高的大老闆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經營著,一不小心趕上個天災人,禍,分分鐘回到解放前。比如這次的疫情,導致很多店鋪不能開門營業,光是店小二從家到地鐵10分鐘的路程內,就有5家店貼了轉讓......
而上班是個確定性很高的行為。穩定的薪資,穩定的能力水平,穩定的作息。這屬於低風險套利。雖說也有失業風險,但失業了可以再找工作,而做生意失敗了說不定就是傾家蕩產。
從培養能力來看,做生意也更勝一籌
小王畢業後就進了某家公司擔任銷售員,2年下來,除了銷售技巧、談判技巧還有銀行卡的存款外,幾乎沒有積累到任何東西。專業技能,沒有;客戶資源,不多;個人品牌,更是沒有。
後來他辭職開了家快印店,從選址裝修、報稅營銷到製圖操作事事親力親為。剛開始,他的店在居民區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這樣的選址,雖然生意小,人流低,但是成本低,通過自己去辦公區掃樓和熟客介紹的生意,基本上也能維持初期的經營。
而且低成本的運營,給了他更多時間去完善自己的團隊,摸索制度和招聘這些他原本不熟悉的領域,逐漸在店裡建立起一套他認可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文化氛圍。
又過了一年,他搬出了偏僻的小地方,在一家大型寫字樓下租了一個旺鋪,雖然挫折也不少,但是生意卻是肉眼可見的變好。幾年的學習、沉澱和試錯,讓以「外行」姿態入行的小王收穫良多。
小結
上班好還是做生意好?其實這是個偽命題。每個人對於好的理解不同,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很難比較。做生意的風險和機遇都遠遠大於上班,如果你資金富足,能力尚可,那試試無妨,但一定要給自己留好退路。
在此提示各位,創業就能發大財的雞湯話儘量少聽,「上班太累,開個店吧」的逃避想法也儘早放棄。創業開店一定要有資金、有目標、有初衷、有韌性,啥都沒有整天做發財的白日夢,我勸你還是趁早踏踏實實上班打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