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江山,是從大明王朝手裡奪得,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

2021-01-10 青輝說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從小學習的歷史教育就告訴我們明朝之後的王朝是清朝,所以說清朝的江山應該是從明朝的手裡繼承而來的,那麼這個說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時的清朝之所以能夠從北方向南進攻,並且用幾年的時間入主中原,一方面因為當時的清朝在北方統一了各部自己的實力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而另外一個方面與明朝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當時的明朝發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幾場影響比較大的戰役,使得明朝的綜合國力走上了一個下坡路。

而如果沒有這些因素的話,以清朝的能力是不太可能擊敗明朝成功的入主中原的。

而至於說後期清朝的江山到底是從大明王朝手裡奪來的?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手裡奪來的?我們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

我們說清朝疆域是繼承的明朝的疆域這個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當時明朝在北方對清朝的作戰之中連連失誤,相當一部分軍隊的戰鬥力確實不如滿清的八旗,這也是一個非常客觀的現實了。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還要注意一下,那就是當清軍真的攻到京城的時候,當時的政權已經不是明朝了,而是在幾十天之前,剛剛攻佔了京城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順王朝當家。而且值得一說的是,當年李自成攻佔了京城之後,為了向天下表明他的大順王朝的理所應當性,對於崇禎皇帝的屍首,還是給予了下葬處理的,雖然規格沒那麼高,但是還是比較有板有眼的。

而當清軍進入京城的時候,他們打敗並消滅掉的也是李自成的軍隊,所以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上來分析清朝應該是打敗了大順王朝接替了統治的核心。

只不過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李自成和他的大順王朝,在真正踏上京城的土地,看到崇禎皇帝的屍首以後,實在是沒有什麼出色的作為了,所以這個大順王朝的存在感其實也是非常低的,對於我們大部分的人來說,只是對於李自成這個人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對於這個所謂的大順王朝,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而筆者個人認為,如果從嚴格的意義上來分析這件事情的話,雖然大順王朝確實是夾在明朝和清朝中間的這麼一個朝代,但是,大順王朝在還處於襁褓期的時候就走向了覆滅,基本上處於一個沒有運轉的朝代,所以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大順王朝只不過是一個名稱而已,而清朝的江山應該是從明王朝手裡奪取的。

相關焦點

  • 大順皇帝李自成的黃粱一夢,稱帝僅一年半載卻身首異處
    前言: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名震各路起義軍的闖王李自成於西安登基稱帝,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自此,李自成正式擺脫了流寇亂賊的身份,以創繼法統的形式開始正面對抗明廷的圍剿與反攻。這一年,是大順皇帝李自成人生中最為光輝的歲月。出身於窮苦貧民之家的他,如今搖身一變卻成為了直接對抗大明王朝的勁敵。
  • 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不是外來政權,它和李自成的大順本質是一樣的
    不過雖然兩個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當然這裡小編不是說這個區別不是民族上的區別,小編這裡要說的是法理上的區別,這就好比我們今天區分一品官老爺和麻雀飛青天這兩個遊戲一個道理。如果網友們看不懂什麼意思的話,小編用比較簡單的說法來說就是:蒙元和滿清是不是外來政權。
  • 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單挑多爾袞,誰厲害?
    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單挑多爾袞,清朝仍然能夠一統天下,只是一統天下的時間會推後一些。清朝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打的大明王朝節節敗退。多爾袞掌權的時候,清朝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山海關一線,進入關內只是時間的問題。
  • 為什麼是清朝而非大順得天下,看李自成與多爾袞的格局就知道了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最終是清朝取代了明朝,然而在當時,清朝取代明朝並非毫無疑問的,相反,這個過程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李自成建立大順朝也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此時大順朝控制的區域包括京城、河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河南和湖廣一部,與清朝、明朝南方殘餘勢力(南明)三分天下,而且大順朝作為一股新興的勢力有著蓬勃向上的朝氣,只要李自成處理得當,南明部分早晚都會歸順大順朝。
  • 李自成首席軍師被俘虜,清軍問他是誰,他說完4個字,馬上就被放
    號稱「闖王」的李自成在明末農民起義中有些許成就,不僅推翻了大明政權,更是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大順政權,年號永昌。當然,李自成能坐上君王的位子,他自己的能力是一方面,另外,他手下也有賢才能人,就像這一位——宋獻策,名如其人,他專門給李自成獻上計謀,是李自成的首席軍師。
  •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在聽到「三足鼎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過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期,而明朝末年大清入關時的局面與此卻頗為相似。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在攻下北京城後,建立大順,並且在倉促之下稱帝。然而,因為李自成所率領的部隊大多都是由百姓組成,沒有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了其在政治上、軍事上犯了許多重大錯誤,其中之一便是吳三桂降清。
  • 《大明王朝1566》宦官成為贏家,閣老鬥嚴嵩,到後來永遠忠於大明
    現在的國產劇,演的是真的好,這幾天被一部《大明王朝1566》刷新了新的自己對國產劇的偏見,就是這一部精彩的國產劇,竟然被冷藏了10年,十年前大明王朝,這部國產劇,曾經在電視臺,播放過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下架,這一冷藏就是10年,這部國產劇一上映,就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9.5
  • 大明王朝的國號不是隨便取的,竟然是與這個宗教有關
    歷史上的王朝總有一個代名詞,就是它們的國號。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滿族人的清朝。每一個國號都代表了那一個時代的記憶。西漢王朝更是奠定了我漢家子弟的名字。那麼作為歷史認同感最強的王朝——大明王朝,它的國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各位看官一看便知。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它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 大明、大清、大順三選一,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降清?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師,大勢已去之下崇禎皇帝選擇煤山自縊,明朝宣告滅亡。此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但最終在吳三桂降清之後塵埃落定,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起碼在李自成攻佔京師之前,吳三桂仍然是忠於大明的。畢竟在這個時候,除了大明朝誰都不可能給予其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遼餉,誰都不可能允許他控制遼東大片的土地和百姓。不客氣地說,此刻的吳三桂即使有野心,也十分有限,他的人生目標頂多像舅舅祖大壽那樣當個有錢的軍閥,如果再長遠一點的話,成為第二個李成梁,雄霸遼東。
  • 李自成為什麼只當了42天的皇帝?這42天中他都在幹什麼?
    確切的說是李自成只在北京做了42天的皇帝,這42天是指李自成佔領明王朝首都北京的日子,因為在此之前李自成已經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並稱帝建國,所以李自成42天皇帝是指的他在佔領北京之後在北京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在北京做了42天皇帝,但卻為此歷經了15年的奮戰別看李自成只在北京做了42天皇帝,但他卻為此付出了15年時間艱苦卓絕的與明朝政府戰鬥。
  • 一代明君:朱佑樘開創弘治中興,給大明王朝打了最後一針強心劑
    一時間,大明王朝權力出現真空,使得瓦剌人大有可乘之機。瓦剌首領綽羅斯·也先親率大軍,挾持人質朱祁鎮揮師南下,意欲一舉攻破北京,侵佔中原。 頓時,明朝一度面臨亡國之危。 好在,明朝京師之內,有著于謙等一眾以家國大義為重的大臣,擁立成王朱祁鈺為景泰帝,並指揮京師禁軍和明朝各地的勤王大軍抵抗瓦剌,打響京師保衛戰,這才將瓦剌擊退。
  • 大明王朝賢后(一)
    大明王朝歷經267年,雖然出過不少昏君,但是所有的皇后均是賢后,從未出現過後親幹政的亂局。
  • 鼠疫帝國:大明王朝的興亡竟全靠病毒幫忙
    在遠東,鼠疫也是大明王朝得以建立的關鍵。席捲全球的黑死病風潮,激起了大規模民變,也為朱家王朝的問鼎江山而掃清了障礙。等到新的帝國進入暮年,潛伏多年的死神又捲土重來,收割當初賜予的正統大位。
  • 這位大明的官員,父兄都是忠烈,而他卻在國破之時投降了敵軍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外有滿清勢力虎視眈眈。在這個危急時刻,崇禎皇帝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大明江山。這個時候有一位熱血青年,多次向崇禎提建議,引起崇禎的重視,特別召見,準備委以重任。不知道此時為時已晚,這位熱血青年還沒有一番作為,李自成就帶兵打進了北京城,而這位熱血青年,也投降了李自成,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熱血青年了。這個官員的名字叫做魏學濂,而說起這個人,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和哥哥。魏學濂的父親是魏大中,是天啟年間,東林黨的一員。天啟年間,朝政大權,都掌握在魏忠賢手中。而魏忠賢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他掌權期間,大肆殘害反對他的人。
  • 萬曆十五年看似平靜,其實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大明朝可圈可點的事件也就是:這一年大明王朝的神宗萬曆皇帝不上朝理政了!而且這一不朝,一下子延續了二十多年。    1587年,大明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了,由張居正倡導的「一條鞭法」改革基本結束,而對於他本人的清算也算是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