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3日,忠縣鐵工廠第一臺「6尺車床」試製成功。縣史志辦 供圖
老照片中,一臺僅兩米長的車床擺放在舊廠房裡。在當年,這臺車床卻是忠縣工業製造業中第一件「高大上」的裝備——1958年12月3日,忠縣鐵工廠第一臺「6尺車床」試製成功,忠縣工業製造從手工向半自動化前進了一大步。
解放前,忠縣金、銀、銅、鐵等金屬手工加工業遍布城鄉,其中鐵器加工尤為普遍。解放後,金屬加工業納入國家統一管理。1952年起,城關、花橋兩個農具加工廠合併為城關農具合作社。1956年,東雲鐵業組併入城關農具合作社,更名為忠縣國營鐵工廠。1958年12月3日,忠縣鐵工廠首臺「6尺車床」試製成功。該廠先後試製出手搖插秧機、腳踏脫粒機、雙鏵犁、吸筒水車等產品共15種。
2000年左右,我縣部分機械製造企業生產的水輪發電機組、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在市內外小有名氣,其中水輪發電機組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炯峰科技運用國內最先進的CNC智能精雕機製作汽車中控顯示屏、手機顯示屏。記者 趙軍 攝
如今,忠縣工業裝備製造已從「6尺車床」走向智能高端裝備製造之路。
近年來,我縣將智能裝備作為四大特色產業集群之一來打造。2018年12月18日,由重慶新潤星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0億元的忠縣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在縣工業園區烏楊新區開建,主要生產製造中大型龍門、鏜床、光機、五金製品等。目前,一期項目年產5000臺數控工具機相關設備正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今年8月建成投產。今年5月31日,總投資62億元的三一綠色智能建築產業園開建,忠縣依託三一集團在裝備製造領域和全產業鏈中的中樞地位優勢,大力助推三峽庫區裝配式建築製造業發展。
新潤星科技的高端裝備、三一綠建的智能建築製造產業、邁威重工的鑿巖機、睿鑫金屬的精密配件和機器人、特瑞鋰電的正負極材料、炯峰科技的3D玻璃、欣業光光電的光學鏡片、天輝能源的鋰電池、南泰電子的電子元件……近年來,眾多企業紛至沓來,高端裝備製造和新能源產業為忠縣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記者 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