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在說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的教育培養,才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教育孩子自古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不細心、不注意觀察,就有可能讓孩子走錯路,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重點是男孩子,天生就叛逆頑皮的「搗蛋鬼」,假如不去好好正確的引導教育,誰也不知道長大後會惹出多大的麻煩事。
家有男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李玫瑾曾說:養男孩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時間再晚也不能晚於六歲。
有一回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聽完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三到六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重點是養男孩子的家庭,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後的狀態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 ,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訓練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才會有出息。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規律,孩子的性格養成不能晚於六歲。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以後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們常說的「三歲魔鬼期」其實正是寶寶自我意識覺醒的原因。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能決定寶寶將來的性格發育。
假如晚於六歲這個時期,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後再想挽救就會比較困難。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家有男孩的父母,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教會孩子『四個技能』,學會這四個技能,孩子的路走不偏。」
李玫瑾坦言:有男孩的家庭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將來的路走不偏。
1、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快,人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排解生活壓力的時間都會比較緊張,不久前在網上發布了一個消息,說是有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原因是不能化解內心的挫折,自己沒有及時排解,想不通就從教學樓上跳下來結束了自己生命。
實在是太可惜了,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任何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長們除了對這個年輕孩子的惋惜,更多人表達的是對現在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擔憂。
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事業、婚姻、家庭都有可能讓孩子在一時激動下走上不歸路,這就需要父母提前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訓練。
抗挫折能力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一部分,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六歲之前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培養孩子和人交往的能力
家長們對於孩子該不該送幼兒園這個問題有些糾結,糾結在幼兒園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到底該不該把孩子送去幼兒園。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應該,而且是一定要送去。
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孩子可以得到學習,最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儘可能地接觸社會,學會和人交往,這種能力的培養訓練是孩子進入社會的基礎。
3、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男孩和女孩不一樣,男孩是將來的一家之主,不能只做一個單方面的信息接收者。要求男孩一定要具有表達能力。不懂表達的男孩,大部分的內心是自卑、怯懦的。這類性格在家裡還好,步入社會中,不會表達的男孩子很容易受到社會的排擠。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帶著孩子多參加活動,嘗試著讓孩子與別人交流對話,在一些日常的交流溝通中,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孩子才會更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更快更好地去適應社會。
4、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瓦特·米歇爾心理學家在1960年進行了著名的「軟糖實驗」,實驗得出結論,那些情商高的,控制力比較強的孩子,以後的成績也會比平常人好許多。
有專家表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是會通過管理自己的情緒,實現自己更長遠的目標。
六歲之前就是對這種情緒控制得最好訓練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寶寶會進入到「3歲魔鬼期」,情緒會出現時而暴躁時而安靜,在這個時候沒有學會情緒管理,孩子會很容易被情緒主導,最後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變成一個易怒易暴,自私的人自管自己利益的人。
家長們可以先擴充男孩的情緒認知,藉助一些情緒管理、社交情商繪本,提升男孩的情緒管理能力。
這套《情緒管理情商培養能力訓練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高情商、表達力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每本書上還帶有寫給家長的話,從科學的角度為家長分析孩子出現壞的語言習慣的原因、過程及改善方法,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孩子進步,家長也懂道理。
10冊不過是59.9元,平均一本不到8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表達,養成高情商。
所以在孩子六歲之前一定要學會四種能力,也就是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四種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人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這四種能力,特別是養男孩的家庭,具備以上四種能力才會適應於社會的發展,成為未來家庭的一家之主,有擔當,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