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要教會他4種本事,最好不要晚於6歲

2020-12-05 家有淘氣鬼開課了

有句俗語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在說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的教育培養,才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教育孩子自古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不細心、不注意觀察,就有可能讓孩子走錯路,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重點是男孩子,天生就叛逆頑皮的「搗蛋鬼」,假如不去好好正確的引導教育,誰也不知道長大後會惹出多大的麻煩事。

家有男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李玫瑾曾說:養男孩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時間再晚也不能晚於六歲。

有一回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聽完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三到六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重點是養男孩子的家庭,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後的狀態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 ,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訓練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才會有出息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規律,孩子的性格養成不能晚於六歲。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以後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們常說的「三歲魔鬼期」其實正是寶寶自我意識覺醒的原因。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能決定寶寶將來的性格發育

假如晚於六歲這個時期,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後再想挽救就會比較困難。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家有男孩的父母,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教會孩子『四個技能』,學會這四個技能,孩子的路走不偏。」

李玫瑾坦言:有男孩的家庭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將來的路走不偏。

1、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快,人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排解生活壓力的時間都會比較緊張,不久前在網上發布了一個消息,說是有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原因是不能化解內心的挫折,自己沒有及時排解,想不通就從教學樓上跳下來結束了自己生命。

實在是太可惜了,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任何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長們除了對這個年輕孩子的惋惜,更多人表達的是對現在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擔憂。

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事業、婚姻、家庭都有可能讓孩子在一時激動下走上不歸路,這就需要父母提前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訓練。

抗挫折能力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一部分,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六歲之前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培養孩子和人交往的能力

家長們對於孩子該不該送幼兒園這個問題有些糾結,糾結在幼兒園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到底該不該把孩子送去幼兒園。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應該,而且是一定要送去。

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孩子可以得到學習,最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儘可能地接觸社會,學會和人交往,這種能力的培養訓練是孩子進入社會的基礎。

3、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男孩和女孩不一樣,男孩是將來的一家之主,不能只做一個單方面的信息接收者。要求男孩一定要具有表達能力不懂表達的男孩,大部分的內心是自卑、怯懦的。這類性格在家裡還好,步入社會中,不會表達的男孩子很容易受到社會的排擠。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帶著孩子多參加活動,嘗試著讓孩子與別人交流對話,在一些日常的交流溝通中,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孩子才會更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更快更好地去適應社會

4、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瓦特·米歇爾心理學家在1960年進行了著名的「軟糖實驗」,實驗得出結論,那些情商高的,控制力比較強的孩子,以後的成績也會比平常人好許多。

有專家表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是會通過管理自己的情緒,實現自己更長遠的目標。

六歲之前就是對這種情緒控制得最好訓練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寶寶會進入到「3歲魔鬼期」,情緒會出現時而暴躁時而安靜,在這個時候沒有學會情緒管理,孩子會很容易被情緒主導,最後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變成一個易怒易暴,自私的人自管自己利益的人。

家長們可以先擴充男孩的情緒認知,藉助一些情緒管理、社交情商繪本,提升男孩的情緒管理能力。

這套《情緒管理情商培養能力訓練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高情商、表達力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每本書上還帶有寫給家長的話,從科學的角度為家長分析孩子出現壞的語言習慣的原因、過程及改善方法,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孩子進步,家長也懂道理。

10冊不過是59.9元,平均一本不到8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表達,養成高情商。

所以在孩子六歲之前一定要學會四種能力,也就是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四種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人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這四種能力,特別是養男孩的家庭,具備以上四種能力才會適應於社會的發展,成為未來家庭的一家之主,有擔當,有實力。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家有男孩,要教會他4種能力,最好不要晚於6歲
    尤其是家中有天性調皮好動的男孩子,平日裡在家囂張跋扈慣了,父母長輩都讓著他,但是出了家門,外人可就不一定能讓著熊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惹出麻煩。養兒育女,要根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別,因材施教。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在育兒方式上要用對專門的育兒方法。李玫瑾教授:家裡有男孩,在他6歲前,一定要教會他「四種能力」!
  • 李玫瑾:家裡有男孩,家長教會他這「4種能力」,最好不晚於6歲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優秀的孩子,但是培養孩子並不是一件紙上談兵就能解決的事情,要結合現實生活當中的舉措,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成為健康且優秀的孩子。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孩子,想法多樣的同時還會出現各種調皮的行為,因此在此之前,家長就要對孩子有相應的措施。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們要及時糾正!好的孩子,最能體現出父母的素質和教養,因此中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如果你家寶寶有,一定要及時糾正。一、吃飯時大聲喧譁吃飯的時候要安靜,一直是從小長輩們教育我們的基本素質,像我家的果兒,小時候吃飯總喜歡大聲說話,有次還將飯粒噴出來了,讓我和果兒爸十分頭疼。
  • 李玫瑾教授:孩子12歲前要立規矩,「該打就打」!不然以後不好管
    李玫瑾教授:孩子12歲前要立規矩,「該打就打」!不然以後不好管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多在12歲至18歲前後。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並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吃飯的時候由於小男孩夠不到喜歡吃的菜,他就直接站在了凳子上,拿著筷子在盤子中亂攪和,最後弄得旁邊都是,別人都沒法下筷了。奶奶看到了之後,不僅沒有及時的管教,反而將桌子上的蝦都擺到了孩子面前,因為周圍都是人,客人也就笑笑就繼續吃了。
  • 李玫瑾:有男孩子的家庭,家長要「捨得」這3件事,以後才有本事
    相信屏幕前的很多人都知道賈寶玉,生活在富足家庭中的他幾乎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而在性格上卻有一點點和女孩子一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從小就生活在女生堆裡。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歲時,家長要在誘惑訓練中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身體力行地示範給孩子如何與他人分享; 六歲時,孩子要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坑娃
    因為大部分五歲以內的孩子,或許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喜歡什麼。幾乎都是家長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孩子報興趣班。這麼盲目的給孩子報興趣班報對了對孩子有益,但要是報錯了,不僅對孩子無用還多浪費錢,而且對孩子本身也有不小的影響。家長都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究竟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對孩子有什麼用處?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看別人家孩子會的也想讓自己孩子也會。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 李玫瑾建議: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一門心思就是不想上學了,怎麼勸說和鼓勵都不管用,這個問題克難住了不少的家長,有著多年教育經驗的李玫瑾教授就給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孩子不想上學,帶他去四個地方看一看,比說教管用多了。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不想學習,每次勸他的時候,開始還有點用,可是只有3分鐘熱度!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而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他的視覺、聽覺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明顯偏低。4. 後期的環境也會對智商產生影響:如棄嬰或者是孤兒院的孩子,得不到母愛和良好的教育,這類孩子3歲時的平均智商為60.5,處於良好生長環境中的孩子同齡孩子平均水平則為91.8。睡眠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說下孩子的睡眠。
  • 李玫瑾:養女要「三避」,養兒有「三忌」!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提出: 養育女孩要有「三避」,養育男孩要有「三忌」。 曾有新聞報導,一位90後爸爸帶著4歲女兒通過71天的旅行,一路走走停停,走過全程4000多公裡的路程來到了拉薩。
  • 家裡有個男孩,按照下面方法養育,準不會出錯!
    談論一個每個家庭都無法迴避的話題,那就是教育。特別是作為年輕一代的父母,孩子的教育成了重心。同時,受老年人和現代教育的影響,他們往往會感到左右矛盾。「窮人養孩子,富人養女兒」,這讓很多人矛盾。兒子怎麼會窮?對兒子太嚴格會影響親子關係嗎?有了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看育兒專家李玫瑾的巧妙方法。
  • 李玫瑾建議:堅持五項原則,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女兒,讓孩子有擔當
    那麼,李玫瑾教授建議:堅持以下五個原則,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女兒,讓孩子有擔當。雖然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女孩子是要富養一些才能出落成大家閨秀,但是這並不代表女兒可以從小就嬌生慣養,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後也改變不了習慣於依賴他人生存的性格,他們往往不思進取,總是要靠著別人養活。
  • 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後拋屍!別讓孩子變成魔鬼
    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強姦未遂,殺害10歲女孩後拋屍;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持刀將親生母親殺害;2012年,廣西河池13歲女孩因嫉妒同學比自己漂亮,將其約到家中,殺人碎屍。……一樁樁十幾歲孩子犯下的滔天罪行,讓人背脊發涼: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有教養的孩子到哪裡都吃香,沒有素質的孩子學歷再高也很難出人頭地,要判斷孩子有沒有教養,可以從吃飯時的表現中發現。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這3種吃飯表現影響孩子的未來:1、不講究衛生在我國的傳統禮儀裡,餐桌禮儀一直深受重視,但它不僅僅是我們了解的「食不言」。
  • 李玫瑾:當寶貝有這4個行為,要嚴格管教!長大了就管不住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玫瑾教授,她是一個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專輯啊,並且在她談及的一些,父母育兒的弊端的時候,不少父母都非常的認同。她曾經提到過一個觀點,就是人在年輕的時候,多吃一些苦頭,承受的能力也就會更好。尤其是對於家裡有男孩兒的,就更加不能對寶貝百依百順了,對於男孩兒的教育,更是要嚴格。
  • 醫生建議不可晚於這個時間,父母要長心
    以至於現在她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大家都有點「嫌棄」他,原因就是其他同齡小朋友大小便的時候都是去衛生間,可是小外甥卻還沒有如廁排便的意識,有時小便的時候更是各種隨意。關於小寶寶什麼時候應該穿小內褲這件事,穀雨老師專門諮詢過醫生,醫生的建議是這樣的:最合適的時間是在寶寶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的時候,基本就是在孩子18個月齡到24個月齡之間,這時候就要給寶寶穿小內褲,晚於這個時間各方面的危害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女寶寶。
  • 孩子身上這4個「臭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建議父母不要瞎管教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寶寶是一個聰明、省事的孩子,但在育兒的道路中,孩子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臭毛病」,讓父母們頭痛,想要將孩子的這種「臭毛病」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