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繼承之前數十年的工作積累並不斷開拓進取,中國綠髮會不斷在生物多樣性、綠色發展領域開拓創新,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前進,並通過樹立典型案例等,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深入問題機理、拓寬國際發言渠道。現將2020年中國綠髮會重點事跡介紹如下:
一、加強生態環境法制保障,用典型案例保障生態文明建設1. 推動立法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綠髮會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修改提出建議,並被採納吸收;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促成全國人大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列入計劃等。
2. 建言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開展野生動物專項督察獲同意
新冠疫情發生後,針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中國綠髮會致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建議開展野生動物專項督察。建議獲採納,今年8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正式進駐國家林草局,開展野生動物專項督察。
3. 創新開展環境公益訴訟
中國綠髮會創新拓展環境公益訴訟範圍,其中訴深圳速美公司、浙江淘寶網大氣汙染案被評為「十大影響性訴訟」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提起的控煙環境公益訴訟,是國內首例室內公共場所控煙第一案,為室內公共場所成為《環境保護法》規制的範圍做出有益嘗試;對穿山甲生態價值損害提起公益訴訟,已獲得海南法院立案;針對非法電擊蚯蚓提起公益訴訟,這是保護普通野生動物的公益訴訟第一案;對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尾礦洩漏汙染環境提起公益訴訟,該案是近20年最大的尾礦汙染事件。
二、發揮抗疫精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迅速、科學、有效抗擊疫情,在黨委黨支部領導下,中國綠髮會成立抗「疫」工作組,全面指導防護物資採購、公益募捐、建言獻策、科普宣傳、國際援助與交流、服務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
1. 綠會組織共同抗疫,大年三十首批物資進入湖北
2020年1月底至2020年4月,中國綠髮會募捐資金301萬,物資66萬件,共計向國內湖北、福建、貴州、湖南、浙江、安徽、河南、四川、廣東等省市的100多家抗疫定點醫院、慈善組織等進行了捐贈,包括60萬口罩、1.6萬隔離衣、3輛醫療垃圾運輸車以及其他物資若干。
2.抗疫無國界,幫助義大利少年歸國
在武漢疫情封鎖期間,一位加拿大少年因為發燒被滯留。中國綠髮會在接到求助電話後,立即開展救援。隨後在綠會和義大利使館的共同幫助下,少年順利回國。義大利重要媒體《晚郵報》獲悉此事後,對整個救助故事進行了詳細報導並稱中國綠髮會為「封城中的天使」。義大利駐中國大使特別打電話向中國綠髮會致謝並發來感謝信函。
3.發起中歐抗疫「綠絲帶」行動
中國綠髮會聯合光華設計基金會、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等發起「綠絲帶」行動,向義大利捐贈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檢測儀等物資,義大利、央視等媒體對此事進行報導。
4.聯合強生跨國硬核捐贈
中國綠髮會協作強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對外友協,通過全球採購和物流資源,緊急調運一批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防護用品,包括:45萬餘個防護口罩,9萬餘套防護服,9萬餘個護目鏡,總價值超過690萬元人民幣。物資最終由中國綠髮會運往湖北、浙江、廣東等多家省市防控疫情定點醫院。
5. 綠會抗疫工作組助力復工復產,實現疫情和經濟雙拐點
疫情期間交通受阻,導致新疆、雲南、四川等多地的蜂農無法轉場、蜜蜂成批困在籠中奄奄待斃。綠會抗疫工作組在5天時間內,向各地區抗疫指揮部和農業部門、農業農村部發出協調信函40餘封、電話上百個,並特别致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反映新疆、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市反映的蜂農轉場問題。結果反響良好,最終在綠會和各方共同幫助下,1000多戶蜂農成功轉場。
三、強調近自然的救護與野外放歸,深入推進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中國綠髮會始終深度開展的一項工作。2020年,推動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到一級,推動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協助金華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成功野放穿山甲「麗金」;北海獅「小偉」出現在遼寧丹東,綠會救助組迅速開展工作。
四、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制定,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研究制訂生物多樣性系列團體標準。連續發布《綠色會議標準》《綠色學校評價標準》《自然攝影倫理規範》《小型鯨目類動物屍檢和標本採集標準》《良食準則》等。截止目前,綠會已完成11個團體標準的制訂與發布。
五、重點關注西北地區生態安全,開展羅布泊生態科考地處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歷史上曾是一處碧波萬頃的內陸湖泊,後經歷地理氣候的急劇變化以及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羅布泊最終在上世紀50-60年代後徹底乾涸,變成一片風沙肆虐的「死亡之海」。
(圖片來源:綠會)
2020年7月上旬,為系統了解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現狀、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氣候暖溼化背景下可能發生的生態變化及趨勢,中國綠髮會決定開展為期十年的羅布泊科學考察,計劃全面考察並記錄羅布泊地區的基因、物種、生態系統變化及現狀,以探索該區域生態演替的規律、以及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以此為未來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和重大工程決策等提供科學支撐。目前,在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指導下,2020年9月已經完成了首期調查觀測,並形成了首份調查報告。
整理/Talina 審/Sky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