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國綠髮會召開工作會議,針對擬籌建「電商環境友好工作委員會」事宜進行了討論和部署。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在此次會上指出,隨著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日益進步、網絡信息發達和物流等越來越便利,電子商務平臺和網絡社交媒體在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獵捕工具、環境友好型產品貿易等環境問題上的影響力日益凸顯,舉足輕重。
以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為例:隨著網絡交易的興起,野生動物網絡非法貿易變得越來越隱蔽,難以跟蹤、監督和查處。在線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推手,而且外界還很難追蹤。比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雖然我國出臺了禁野令,明令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在線銷售野生動物的商家悄然改頭換面,用「暗語」操作;一些鳥市為了躲避嚴格管控,將野鳥交易轉入了地下,在線上就已經交易好了,線下就是取貨而已。更不用說《野保法》明令禁止的多種非法野生動物獵捕工具在網絡上很容易購得,而相關平臺並未履行對於非法交易的監督責任,賣家和買家也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
又如,某電商平臺上公開售賣的「火蓮花」等「年檢神器」,以弄虛作假的方式幫助尾氣不合格的車輛規避汽車尾氣年度檢測,使得原本尾氣超標的車輛得以矇混過關繼續上路,損害環境公共利益和老百姓的健康,也影響了全國大氣汙染防控治理。(拓展閱讀:中國綠髮會訴「淘寶網」非法售賣年檢神器案入選2019年十大影響訴訟)
如何推動電商購物平臺、社交媒體、網絡搜索服務等變得更綠色、更為環境友好?這就今天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尤其是構建負責任的消費環境的重要舉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商和各網絡平臺、社交媒體工具等主動履行環境友好責任就變得非常重要。中國綠髮會電商無野行動組將籌建「電商環境友好工作委員會」,並廣泛邀請包括電商平臺、網絡公司、環保組織、公眾、學者專家、立法者、徵信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參與,推動建立我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電商和網絡生態。
文/Littlejane 核/Yvonne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