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是一位虔誠的佛教教徒,在我兒時的記憶裡,她從不殺生,從不吃葷,每年除夕的年夜飯開飯之時,她都要我們圍坐在飯桌旁等她念經供奉完香火之後再開吃。
她總說一句話"佛是眾生,眾生是佛",可我從來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每次來到寺院上香都可以看見穿著灰袍的僧人們,他們總是謙卑地低著頭,面容淡然,心無旁騖地從人群中走過,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般"清心寡欲"。
但"世間萬物皆有另類",江蘇南通市就有這麼一個頂著"花和尚"頭銜的出家人,他的事跡在當地甚至是全國都相當有名,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法號叫"道祿"的和尚。
看破紅塵,皈依佛門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寫了一首《出家詩》,其中"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這兩句道出了世俗之人看破紅塵想要遁入空門的心境。
在當代社會也不乏有很多因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出家的人,這位"道祿"和尚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名叫做吳兵,曾是一名事業有成的商人,家財萬貫的他卻情場失意。他有兩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
情路坎坷的他看透了世事變化的無常之後,選擇在37歲這一年放棄他熱愛的事業,安頓好了兩個孩子之後來到南通市的普賢寺出家了,改名為"道祿"。
道祿和尚在這裡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靜和安寧。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從他現在的面相和穿著來看,根本無法把他與之前那個在商場裡縱橫多年的吳兵聯繫在一起。
他的言談舉止透露出他對佛的虔誠,有一顆對人和事都懷著慈悲和憐憫的心。
也許不平凡的人註定要做不平凡的事。已經遠離花花世界的道祿和尚又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再一次打破了現在只有青燈黃卷的生活。
行善施恩,卻遭非議
有一天傍晚,道祿像往常一樣準備關寺門休息,卻看見一個女人在佛像前徘徊不願離去。詢問了其原因之後,道祿了解到她是為了自己沒出世的孩子而來禱告的,因為心裡的內疚和罪惡感無法消散。
道祿聽了這位女子的遭遇後,聯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尤其是第一個孩子是和自己有近親關係的妻子所生,當初是如何擔驚受怕,害怕女兒的健康出現狀況。
好在幸運之神眷顧,女兒並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身為一位父親的他多少能體會這種骨肉分離的感覺。這些有機會降臨卻無機會來人世間看一眼的孩子有什麼罪呢?
因為大人的過失而被剝奪了生命,同樣的,這些因難以啟齒的原由不得已放棄孩子的女人們也值得同情。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發現來寺裡請願的很多女人都是為了相同的原因而來之後,他決定要為她們做些什麼,決定將那些從佛經中領略到的慈悲精神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
他要幫助這些可憐的女人們,讓那些本無一線生機的孩子們順利出生。從那之後,道祿就開始收留這些懷有身孕卻有苦難言的女人們,給她們安心落腳之地,還用自己的積蓄為她們提供生活保障用品。
但是他的善心之舉並沒有獲得別人的讚揚和認可,反而遭來了白眼和唾罵。因為他的和尚身份,本該是與世無爭,清心寡欲地修行,卻整天和一幫有孕之身的女人在一起,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鎮上的人開始以"花和尚"之名來稱呼他。
隨著爭議越來越大,寺裡也讓他適可而止。但是道祿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愧於心,他堅定自己的信念,"他人以凡人之心想我,但佛祖一定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最終"不聽勸解"的道祿和尚被普賢寺除了名,趕了出去。
自古以來,流言如虎蜚語可畏。社會的關注和評論撲面而來。道祿和尚也接受了某些電視臺的採訪,他在節目中說"他們說我品行有缺,拐賣人口,誘騙良家婦女,說我侮辱佛門不配為僧",雖寥寥幾句但能感受到他心中的苦楚和艱辛,同時他也表示這件事情會一直堅持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慈悲為懷,終得善果
被趕出寺廟的道祿將自己留給女兒的別墅用來收留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女人,不問出處,不問緣由,為她們提供生活所需,陪她們去醫院產檢,幫忙照顧出世的嬰兒。
有的女人生產之後便將孩子留下遠走他鄉去了,道祿還繼續無怨無悔地撫養著孩子們。這些年他傾盡所有,把無盡的愛和關懷給了這些被遺棄的可憐兒們,教他們做人,教他們行善。
每一次善行都不會被遺忘,每一顆善心都不該被辜負,每一句善言都不該被埋沒。
8年來,道祿前前後後收養了20多個孩子,幫助過300多名婦女。道祿為她們操碎了心,孩子們都漸漸長大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他又千辛萬苦地通過各種方法找尋其父母。
面對如此一心向善的道祿和尚,當初那些嘲諷過他,誹謗過他的人們開始改變對他的看法。
這才是真正的"慈悲為懷",不同於那些偽善的面孔,不同於在寺廟裡只知道敲鐘念佛的僧人。他為了心中的"佛"忍辱負重多年,將助人為樂的小愛變成博施濟眾的大愛。
人生至簡,大愛無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似乎被一種無形的事物所阻隔。我們對於親人的疏遠,對於身邊的困難之人毫不在意。
每每看到書中的或是新聞報導中的好人好事也只是一瞥而過,從未上心。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涼薄。
是我們,把日子過得那樣驚心,把歲月看得那般無常。我們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不敢勸阻不良的行為,不願多言不公的現象,反而還會誤解和詆毀那些出自正義和善良的舉動。
然而總有一些人,他們從事最平凡的工作,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卻做著感動人心的的壯舉。有的用善舉為失明的人做著偏心燈;有的用愛心為失聰的人做著助聽器;有的用善言點醒著誤入歧途的心……
其實是我們自己小看了自己,那些曾經不以為然的行動和話語也許可以拯救人的生命和靈魂。
這個社會還有貧窮還有落後,還有成千上萬的失學兒童,還有許許多多流離失所的流浪之人,正是因為有像道祿和尚這樣好心人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懷,才讓他們也能享受活在這世間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