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花和尚」8年幫助300名婦女,卻被寺院除名,博施濟眾有錯?

2021-01-16 長葶古巷

我的外婆是一位虔誠的佛教教徒,在我兒時的記憶裡,她從不殺生,從不吃葷,每年除夕的年夜飯開飯之時,她都要我們圍坐在飯桌旁等她念經供奉完香火之後再開吃。

她總說一句話"佛是眾生,眾生是佛",可我從來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每次來到寺院上香都可以看見穿著灰袍的僧人們,他們總是謙卑地低著頭,面容淡然,心無旁騖地從人群中走過,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般"清心寡欲"。

但"世間萬物皆有另類",江蘇南通市就有這麼一個頂著"花和尚"頭銜的出家人,他的事跡在當地甚至是全國都相當有名,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法號叫"道祿"的和尚。

看破紅塵,皈依佛門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寫了一首《出家詩》,其中"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這兩句道出了世俗之人看破紅塵想要遁入空門的心境。

在當代社會也不乏有很多因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出家的人,這位"道祿"和尚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名叫做吳兵,曾是一名事業有成的商人,家財萬貫的他卻情場失意。他有兩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

情路坎坷的他看透了世事變化的無常之後,選擇在37歲這一年放棄他熱愛的事業,安頓好了兩個孩子之後來到南通市的普賢寺出家了,改名為"道祿"。

道祿和尚在這裡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靜和安寧。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從他現在的面相和穿著來看,根本無法把他與之前那個在商場裡縱橫多年的吳兵聯繫在一起。

他的言談舉止透露出他對佛的虔誠,有一顆對人和事都懷著慈悲和憐憫的心。

也許不平凡的人註定要做不平凡的事。已經遠離花花世界的道祿和尚又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再一次打破了現在只有青燈黃卷的生活。

行善施恩,卻遭非議

有一天傍晚,道祿像往常一樣準備關寺門休息,卻看見一個女人在佛像前徘徊不願離去。詢問了其原因之後,道祿了解到她是為了自己沒出世的孩子而來禱告的,因為心裡的內疚和罪惡感無法消散。

道祿聽了這位女子的遭遇後,聯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尤其是第一個孩子是和自己有近親關係的妻子所生,當初是如何擔驚受怕,害怕女兒的健康出現狀況。

好在幸運之神眷顧,女兒並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身為一位父親的他多少能體會這種骨肉分離的感覺。這些有機會降臨卻無機會來人世間看一眼的孩子有什麼罪呢?

因為大人的過失而被剝奪了生命,同樣的,這些因難以啟齒的原由不得已放棄孩子的女人們也值得同情。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發現來寺裡請願的很多女人都是為了相同的原因而來之後,他決定要為她們做些什麼,決定將那些從佛經中領略到的慈悲精神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

他要幫助這些可憐的女人們,讓那些本無一線生機的孩子們順利出生。從那之後,道祿就開始收留這些懷有身孕卻有苦難言的女人們,給她們安心落腳之地,還用自己的積蓄為她們提供生活保障用品。

但是他的善心之舉並沒有獲得別人的讚揚和認可,反而遭來了白眼和唾罵。因為他的和尚身份,本該是與世無爭,清心寡欲地修行,卻整天和一幫有孕之身的女人在一起,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鎮上的人開始以"花和尚"之名來稱呼他。

隨著爭議越來越大,寺裡也讓他適可而止。但是道祿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愧於心,他堅定自己的信念,"他人以凡人之心想我,但佛祖一定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最終"不聽勸解"的道祿和尚被普賢寺除了名,趕了出去。

自古以來,流言如虎蜚語可畏。社會的關注和評論撲面而來。道祿和尚也接受了某些電視臺的採訪,他在節目中說"他們說我品行有缺,拐賣人口,誘騙良家婦女,說我侮辱佛門不配為僧",雖寥寥幾句但能感受到他心中的苦楚和艱辛,同時他也表示這件事情會一直堅持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慈悲為懷,終得善果

被趕出寺廟的道祿將自己留給女兒的別墅用來收留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女人,不問出處,不問緣由,為她們提供生活所需,陪她們去醫院產檢,幫忙照顧出世的嬰兒。

有的女人生產之後便將孩子留下遠走他鄉去了,道祿還繼續無怨無悔地撫養著孩子們。這些年他傾盡所有,把無盡的愛和關懷給了這些被遺棄的可憐兒們,教他們做人,教他們行善。

每一次善行都不會被遺忘,每一顆善心都不該被辜負,每一句善言都不該被埋沒。

8年來,道祿前前後後收養了20多個孩子,幫助過300多名婦女。道祿為她們操碎了心,孩子們都漸漸長大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他又千辛萬苦地通過各種方法找尋其父母。

面對如此一心向善的道祿和尚,當初那些嘲諷過他,誹謗過他的人們開始改變對他的看法。

這才是真正的"慈悲為懷",不同於那些偽善的面孔,不同於在寺廟裡只知道敲鐘念佛的僧人。他為了心中的"佛"忍辱負重多年,將助人為樂的小愛變成博施濟眾的大愛。

人生至簡,大愛無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似乎被一種無形的事物所阻隔。我們對於親人的疏遠,對於身邊的困難之人毫不在意。

每每看到書中的或是新聞報導中的好人好事也只是一瞥而過,從未上心。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涼薄。

是我們,把日子過得那樣驚心,把歲月看得那般無常。我們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不敢勸阻不良的行為,不願多言不公的現象,反而還會誤解和詆毀那些出自正義和善良的舉動。

然而總有一些人,他們從事最平凡的工作,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卻做著感動人心的的壯舉。有的用善舉為失明的人做著偏心燈;有的用愛心為失聰的人做著助聽器;有的用善言點醒著誤入歧途的心……

其實是我們自己小看了自己,那些曾經不以為然的行動和話語也許可以拯救人的生命和靈魂。

這個社會還有貧窮還有落後,還有成千上萬的失學兒童,還有許許多多流離失所的流浪之人,正是因為有像道祿和尚這樣好心人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懷,才讓他們也能享受活在這世間的快樂。

相關焦點

  • 江蘇有個「花和尚」,出家8年「生養」22個孩子,人稱和尚爸爸
    ——《增廣賢文》和尚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存在,不問俗事,一心向佛。然而在江蘇南通有一位「花和尚」,出家之後的10年間他養育了20多個子嗣,曾經幫助過300多名女子。乍一看,他似乎品行不夠端正,向佛之心也不夠純粹,但其實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事,他就是道祿和尚。他是吳兵,生活不如意選擇出家2010年之前,道祿還叫吳兵,江蘇南通人。
  • 被逐出佛門的「花和尚」:8年多了22個子女,300多女子都感激他
    通常情況下,講到花和尚,大家都會想到魯智深,但是要知道,魯智深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並非真實存在。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確存在一個「花和尚」。然而,他雖然被稱之為「花和尚」,但其所作所為,竟與魯智深有相同之處。他就是當代花和尚道祿,究竟他做了什麼,讓300多個女子感激他?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道祿出家之前說起。
  • 這個「假和尚」,出家8年,讓200多個女人生下孩子,這是善行,為他鼓掌
    內容來源:圖文綜合自網絡說起「生孩子」這件事兒,這個和尚比女人更熟悉。江蘇南通有一位名叫道祿的和尚,出家8年,先後讓200多個女人,生下了200多個孩子。她們中最大的46歲,最小的16歲;有未婚的學生,也有已婚的婦女。有人調侃他多子多福,有人說他是酒肉和尚。
  • 寺院常住居士眼中的方丈和尚——阿福與大和尚的故事
    夜幕降臨,涼風陣陣,方丈大和尚的丈室裡亮起了燈,胖胖的阿福獨自一人在寺院裡散步,他一拐一拐,晃晃悠悠地走在結冰的路面上,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小企鵝,憨厚可愛。阿福來寺院已經4年多了,他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靜謐當中,忘卻了紅塵的滾滾煩惱。
  • 公案·傳奇:俏娘子計懲花和尚
    從前,有一座寺院,寺院內住著大小兩個和尚,小和尚只有十三四歲,大和尚約有三十歲左右,他雖是出家人,但色心未滅,經常欺辱前來廟中進香的良家女子,人送外號「花和尚」。寺院的大門外,長著兩株千年大柏樹。濃綠的樹葉仿佛是綠色的幕帳,覆蓋著一塊巨大的草坪。每年夏天炎熱的時候,兩個和尚總是坐在草坪上乘涼。草坪外是一望無際的稻田,村中農夫李老三的耕地就在草坪旁邊。
  • 一個和尚的不完美救助:300個女人和孩子
    事實上,這個祖籍江蘇南通的42歲男人的確是一位爸爸,他有一個女兒,是出家前與前妻所生。但他豐富的育兒經驗並非來自照顧自己的孩子。據道祿的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至今的七年間,他陸續救助了超過300位孕婦產子。僅今年的前四個月,就有13名嬰兒在他的見證下出生。「小孩剛出生像個小米老鼠一樣。」
  • 這種動物是個「交際花」卻有著和尚的名,難道是個「花和尚」?
    這種動物真是徒有其名,明明聒噪的不行,不是和這個聊聊天就是和那個去玩耍,每天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交際的。為了方便交際它們把巢都築在彼此附近,每天一出巢就可以遇到彼此,還可以到彼此的巢中聚會。這種動物就是和尚鸚鵡。
  • 這種動物帶著「和尚」的名,卻幹著「交際花」的事
    種動物真是徒有其名,明明聒噪得不行,不是和這個聊聊天就是和那個去玩耍,每天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交際的。為了方便交際它們把巢都築在彼此附近,每天一出巢就可以遇到彼此,還可以到彼此的巢中聚會。這種動物就是和尚鸚鵡。
  • 佛門大電影《獅子吼》首映倒計時:八大寺院參與攝製,近300名僧人...
    一位普通的和尚敢於評判佛學權威的著作,震驚了佛學界。熊十力讀後也盛讚該文「是用心人語,非浮士口氣」。對於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遁入空門,不少文學界的知心朋友如田漢、李焰生等曾為他惋惜,並勸他舍戒還俗。但巨贊法師堅定信念,認為自己對佛教已深有感情,並認為東南亞各國多倌佛教,如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 南通有哪些可以帶走的特產 江蘇南通可以帶走的特產有哪些
    南通可以帶走的特產有秦郵董糖、西亭脆餅、如皋火腿、南通緙絲、嵌桃麻糕、海安糯米陳酒、林梓潮糕、南通藍印花布、南通風箏、通州紅木雕刻。南通特產一:秦郵董糖  秦郵董糖是揚州高郵的傳統名特產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 告別武鬥,怎樣才能當上寺院住持
    事實上,寺院住持的選任自古以來都有規則,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寺院的住持? 東晉以前,寺院住持的選任主要由僧眾推舉,東晉後則改為官府委派或皇帝敕任,自唐宋開始沿襲至元代早中期,住持選任則為僧眾推薦再由官府委任 住持又稱方丈、大和尚等,主宰寺院行政、經濟、宗教生活等一切事物。
  • 古代寺院的傳戒與受戒——王景琳
    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世俗社會進入寺院,過六根清淨的僧團生活,首要的一關,便是必須經過傳戒與受戒。傳戒與受戒構成了寺院生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凡是欲求出家的人,都只有經過傳戒與受戒,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僧人,也才能取得過寺院僧團生活的資格。在這個意義上,世俗所謂「出家」,其核心就是指的受戒。讀過《水滸傳》的人,大概都記得「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
  • 8所中醫藥大學遭除名?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強內涵才是正道
    近日,世界醫學院校名錄(WDMS)將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8所中醫藥大學除名,引發了中醫藥專業學生的憂慮。那麼,世界醫學院校名錄的認證是否權威?對於國內中醫藥院校的發展是否會產生影響?浙江新聞客戶端專訪了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教授。
  • 從藝術角度展示南通的「滄桑巨變」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展在南通...
    /a/20210105/f8017b78266e4f889362e02c8335f66e.shtml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1月5日,新時代·盛世情——2021年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展在南通博物苑開幕
  • 和尚要造反《青雲決》黑熊精不按常理出牌
    黑風嶺風光優美,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黑熊精,又名熊羆怪,修行多年成為精怪,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黑熊精武藝高強,生得十分威猛,烏金鎧甲蹭亮輝煌,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為了維護黑風嶺的和平,這回輪到玩家們出馬了!
  • 延參法師:寺院裡100多個小師父都有微博
    還記得那個說著「繩命,是剁麼的回晃,繩命,是入刺的井猜」的和尚麼?日前延參法師帶著新書來到北京,繼續用著他的方言邊接受採訪邊賣萌。新京報得到機會對延參法師進行了訪談,以下為訪談全文:註:延參法師,字明超,號糊塗山人。1998年,創辦滄州市水月寺。曾著書《苦心菩提》、《問心集》、《水月集》、《念佛集》等。
  • 和尚:新婚是什麼滋味?美女答四字,和尚羞得滿臉通紅
    蘇東坡有一個妹妹,長得既漂亮,又有才華,是古代少有的幾個才女之一。她的哥哥蘇東坡更是才華橫溢,寫出了很多流傳很久的經典詩詞。蘇東坡性格瀟灑、率性,愛好佛學,結交了不少和尚朋友,佛印就是其中一個,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
  • 聊齋故事|瘋和尚與泥金剛
    元代時期,饒州有個著名的寺院叫妙果寺。一百多年來這個寺院一直香火不斷,遠近來燒香、拜佛、還願的人絡繹不絕,寺院裡的和尚最多時達到近兩百人。這個寺院裡出了不少德高望重精通佛理的和尚,但是也出了一個瘋和尚。說起這個瘋和尚來,倒也有他的可愛之處。
  • 最「憋屈」的國寶:感謝那個把我當醃菜缸,醃了300年鹹菜的和尚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中我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王朝王朝更迭,但是就算朝代改變了,但是有些東西仍然在敘說著屬於它自己朝代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一些古董,甚至可稱得上的國寶的古董。但是這些古董,有些流落在海外,有的被人收藏,有的深埋在地下,但是經歷了時間,它們身上的滄桑仍然表現著它們本身的價值。
  • 打拐20年,他時刻守護著婦女兒童回家的路……
    3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00餘人,解救被拐騙拐賣婦女兒童400餘人;建立被拐兒童DNA採集比對綠色通道;牽頭參與的23起成功案例被央視「今日說法」「等著我」欄目錄製播出。打擊人口拐賣,是他的工作,但他從來沒有將它僅僅作為工作來完成,而是帶著為人父母的同理心,用真情真意幫助孩子回家。2009年,為了更好地幫助被拐的孩子尋親,樊勁鬆開創了警方與公益組織合作的先例。截至目前,樊勁松已與打拐志願者一起找回了101個孩子,其中不包括家屬或被拐者直接向警方求助尋親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