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的不完美救助:300個女人和孩子

2021-01-09 新京報官微

在這場沒有前例可遵循的民間救助樣本中,道祿遊走在「道義上獲得支持但無政策支撐」的尷尬夾縫中。

全文7862字,閱讀約需15分鐘

▲4月14日上午,道祿去探訪一名因出水痘被短暫隔離到別處的男孩,這是留在他身邊照顧的幾十名孩子之一。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新京報記者 杜雯雯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劉軍

四月的泉州,夜間最高風力達到六級。海風呼啦掃過高鐵站前的廣場空地,行人的頭髮連同散開的衣角在空中亂舞。

道祿在出站口等人。他1米7幾的個子,長圓臉。寸頭剃得貼近頭皮,露出12個圓點戒疤。除了上衣,褲子和布鞋都是寺廟裡最常見的土黃色。

21時17分,人來了。

道祿脫下灰色的僧袍外套,蓋住一名被環抱的男嬰,護送進路邊等候多時的私家車。孩子一路乖巧,不哭不鬧。偶爾哼唧一聲,道祿便接過他,把孩子的頭貼靠在自己前胸,一邊輕拍後背,嘴裡一邊哄著,「噢,沒事沒事,爸爸在,沒事的。」

這並不是道祿的孩子。十個月前,一名20歲的年輕女孩悄悄產子,把孩子託給廣州某慈善組織的義工短暫代養。根據法律規定,社會福利院只收留孤兒、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以及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生父母無力撫養的需要開具特殊困難證明。

男嬰的母親不符合此條件。她即將成婚,要嫁給另一個不知道她往事的男人,這個兒子是她的秘密。

▲4月14日晚上,道祿和泉州的同門師弟在泉州高鐵站接義工和一名十個月大的男嬰,嬰兒的生母是一名20歲的女孩,並未露面。新京報記者 杜雯雯 攝

4月14日下午,道祿接到廣州義工打來的求助電話,臨時決定從南通飛往福建泉州,安排這名孩子的去處。過去七年,超過三百位孕婦通過各種方式找到道祿,將生下腹中子的希望寄託於他。

這些媽媽大多未婚單身,無力獨自撫養孩子且不被家人接納。她們的孩子被視作人生意外和秘密,普通新生兒擁有家庭的關愛、一紙戶口乃至生父姓氏,在他們身上卻變成奢望。

道祿是當地婦聯、民政、公安等多個部門的常客,但官方也表示很為難,「這是個新生事物,」「很複雜,需要聯動好幾個部門」。

道祿發起的這場民間救助樣本,並無模板案例可遵循,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壓力和質疑。

━━━━━

和尚爸爸

在道祿牽線下,男嬰被暫時寄養在泉州的一戶人家。

安頓下來,道祿就發現,男嬰的屁股和大腿內側起了成片的紅疹。他一邊責怪義工隨身攜帶的尿不溼品牌太差,一邊叫人端來一盆溫水。他蹲坐在藍色的小板凳上,右手託著孩子上身,左手輕輕給孩子屁股澆上水,擦乾後又細細抹上藥膏。

深夜十點半,道祿跑進一家還在營業的便利超市。他從一排貨架上準確挑出十個月的嬰兒要喝的2段奶粉,區分開孩子喝奶和喝水的小瓶子,並且熟知哪個品牌的尿不溼不容易導致孩子皮膚過敏。

▲4月14日晚上十點半,在泉州安置好一名男嬰後,道祿跑到附近一家便利超市買嬰兒用品。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他看起來非常擅長「爸爸」的角色。事實上,這個祖籍江蘇南通的42歲男人的確是一位爸爸,他有一個女兒,是出家前與前妻所生。

但他豐富的育兒經驗並非來自照顧自己的孩子。據道祿的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至今的七年間,他陸續救助了超過300位孕婦產子。僅今年的前四個月,就有13名嬰兒在他的見證下出生。

「小孩剛出生像個小米老鼠一樣。」在面對這些天真稚嫩的孩童時,道祿展現出柔軟的好脾氣,撞痛了「來吹吹」,哭了「來抱抱」。

多數孩子都被生母帶走了,道祿身邊陸續留下了四十來個孩子。他留下生母們的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並與對方籤訂一份書面的監護權委託協議,承諾可以幫忙把孩子養到18歲,這期間如果母親具備條件可隨時把孩子帶走,小孩成長過程中遇到意外、死亡、殘疾等問題,委託人承諾不追究道祿任何責任。

他從不追蹤離開的生母和孩子,只對留在身邊的孩子負責。其中一些孩子就留在道祿的大本營——位於南通如皋老家的一棟3層灰色小樓,這裡被取名為「護生小居」。

房子原本是道祿留給女兒的私宅,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處育兒所:一樓客廳的樓梯轉角處變成了臨時庫房,堆滿紙巾、奶粉、尿不溼;孩子的衣物按照外套、秋衣、褲子被收納疊放在十幾個透明的儲物箱中;臥室、餐桌、茶几上隨處可見兒童讀物和小玩具。

▲這棟三層的灰白色小樓,是道祿原本留給女兒的房子,位於南通的如皋老家,現用作養育救助的孩子們,被稱為護生小居。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日常照顧孩子的是幾個女義工,道祿每周不定時從南通返回如皋老家看望這些孩子。有時,剛踏進房門,活潑點的孩子便會撲到他懷裡要他抱,也會纏著要「爸爸」餵香蕉。

他是這裡最受孩子歡迎的人。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不能養得太嬌氣,也不鼓勵義工投入太多私人情感在某個特定的小孩身上。

出於安全考慮,小孩不能隨意外出遊玩,離開護生小居必須跟道祿匯報,更不允許有人以小孩的名義做廣告或是標榜自己的利益交換。除了廁所和臥室,護生小居的公共區域和大門內外都安裝了攝像頭,24小時記錄著這裡發生的一切。

不少人打聽到道祿身邊這些健康的孩子,通過各種渠道來試探打量,希望能抱養。有想送錢表明心意的,有找熟人打招呼的,還有大哭訴苦的,都被道祿擋了出去,「絕對不行,民間收養是違法的。」

光是4月18日上午,就有兩個家庭跑到道祿居住的地方:一對南通本地的母女。32歲的女兒先後做過四次試管嬰兒,但都由於基因染色體問題無法保住胎兒。另一對是從內蒙古特地飛來的退休老夫婦,想為沒有孩子的女兒抱回一個外姓孩子。

▲4月18日上午,一對南通母女和一對內蒙古飛來的老夫婦前來拜訪道祿,希望能抱養孩子但被道祿勸回。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在來道祿這裡之前,他們也嘗試過其他途徑,例如去福利院諮詢收養。對方告訴他們,光是登記等待的家庭就已經有好幾百號了,除非有嚴重身體缺陷的孩子不大用排隊。

道祿也無能為力,他邊勸訪客邊感嘆,「真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

求助的女人

入佛門之前,道祿便一直對懷孕墮胎這件事抱有反對意見,總覺得「女人要麼別懷孕,懷孕了別墮胎。」

過去,道祿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開過自己的工廠做外貿工藝品,有房有車,生活無憂。前妻懷孕時,他擔心近親婚姻生下的孩子有缺陷,便發願如生下女兒健康無虞便50歲到寺廟出家。

離婚後,他乾脆把出家的計劃提前。「對感情看淡了,覺得沒什麼意思了。」 2010年,他在廈門普光寺剃度,後來把身份證名字從「吳兵」改成法號「道祿」。

救助始於2012年,他在普賢寺看到很多香客前來超度的往生牌位都是寫給自己墮胎的腹中嬰孩,便想做點什麼。最初,他只是從佛家不殺生的角度,幫助少數不想墮胎的女人生產,並臨時代養孩子一段時間。

「第一年救助了8個、10個。」他不缺錢,出家前攢下幾十萬元的積蓄,一個孕婦的生產費用也就幾千元。

但後來,他做的事傳到網上,找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他停不下來了,道祿常年帶著兩部手機,切換著三個微信號,有超過12000個好友,其中20%是找他諮詢過懷孕生子的女人。幾乎每隔兩三分鐘,便會湧入新的來電。相似的開場白重複過無數次,「對的,我是道祿法師,你講......」

女人們認識道祿的方式千差萬別。有人是在朋友圈裡看到10萬+的網絡爆文,有人是從抖音刷到了介紹道祿救助孕婦的小視頻,還有人由學佛的師傅介紹過來。

▲4月14日深夜,一名從廣州北送到泉州的男嬰在護工的陪伴下,被道祿安置到一戶人家。孩子全程不哭不鬧,很懂事。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懷孕五個月的楊琪,第一次見到道祿是在南通的火車站。K字頭火車從西北駛出,全程37小時22分鐘。她唯一的隨身行李是一隻橙色的塑膠袋,兜著兩桶泡麵。

在楊琪的甘肅老家,全村也就幾百口人,算起來都沾親帶故。未婚先孕這樣的「醜聞」,會讓各個版本的流言像滿街飄飛的楊絮,細細碎碎鑽進每戶人家的窗戶。

她本在離家40分鐘車程的火鍋店當傳菜員,擔心全家因此抬不起頭,便跑離家鄉,隱匿到更遠的江蘇。

對這些未婚先孕的女孩來說,有時候,自己的家是回不去的。

小鹿父母離異後各自再婚,發現懷孕時,沒人願意提供居所給這「來路不正」的孩子,連孕婦本人也被冷待。小鹿曾在電話中小聲試探,「媽...我可不可以...去你那兒住?」回復乾脆,「不行。」

她也曾考慮過打掉這個孩子。但網上一個流傳甚廣的視頻讓小鹿猶豫了:有人用兩片剖開的草莓對比演示人流手術對女人子宮的內創傷害,細細的吸管在柔軟的果肉內壁攪動,直至變成稀碎的果泥。「身邊有朋友做過人流,我很害怕。」小鹿說。

孕婦們大多單獨前來,佳佳是個例外。這個因懷孕跟學校告了長病假的女孩,實際上還有半年才達到成年人的法定年齡。大多數時候,她靠坐在母親一旁,低頭刷手機屏幕,全程少言。

她看起來樸實又稚嫩,是那種一見面就會讓人覺得「成績不錯」的乖巧模樣。對年幼的佳佳來說,生下孩子是最好的選擇嗎?

女孩回答不了,這個話題明顯超綱了她當下的人生閱歷。母親說墮胎是罪孽,她不反駁,母親說生下孩子後不能帶在身邊養,她也默許。

起初,孕婦們對道祿的態度是,「有一點不相信」。

一個陌生男人,主動承諾提供往返車費、住院生產和孩子撫養的全部花銷——前提是,只要你不想墮胎願意生下這個孩子——怎麼看都有點新聞裡騙子的意味。

━━━━━

共處原則與底線

道祿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高興時哈哈大笑,生氣了拍桌子紅眼,大嗓門急脾氣,這讓他看起來很不像那種平心靜氣的佛家人。

「隨心所欲、喜怒無常、天馬行空。」這是道祿對自己性格的形容。

但他刻意與前來求助的女人們保持著安全距離,他甚至從不詢問她們的過往私事,「知道得越多心越累。」

他把她們安排在一間間不可對外明說地址的出租房。光是從年初至今,就來來去去超過25個孕婦。但道祿幾乎不到這些出租屋去探望她們,只是按月打錢、按時提供生活物資。他更像個管理企業的CEO,制定下諸多規矩。

▲護生小居內,好心人捐贈的新生兒衣物分門別類放在收納箱中。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孕婦們剛抵達南通,第一條約束便開始生效:懷孕的女子會被送去醫院體檢。一是確保胎兒健康,二是避免傳染病的交叉感染。

有些女人會隱瞞自己的病情。梅毒、B肝查出過幾例,需要送到傳染病醫院的婦產科採取阻斷療法。還有人是稀有的Rh陰性血,生產時醫生也得提前預備。

入住後,她們還要遵守「共處原則」,最重要的是不能惹是生非。關於隱私的要求就更多了:不能私留聯繫方式,在網上購物不能直接送到居住地,可通過寺廟轉遞,不能給外界發定位,不能洩露孕婦和孩子的照片。

這些不近人情的規矩或起因於之前遇到的麻煩。曾經,有孕婦在網上買了包裹送到房門口,快遞小哥透過門縫看到好幾個懷孕的女人,屋裡還傳出新生兒的啼哭,轉身下樓便報了警,懷疑有倒賣嬰兒的利益團夥。儘管後來澄清了事實,但也暴露了救助地點,只能再換新的地方。

有時他也會剔除掉一些不合適的救助對象。

兩年前,蘇州西園寺的義工介紹來一位不到40歲的孕婦。她和前夫離婚不離家,還懷上了同鄉的孩子,送到道祿這兒時已有六個月身孕。

同鄉月薪十多萬,女人要他每年付百八十萬的撫養費。她跟前夫在電話裡商量怎麼跟同鄉開口要錢,被道祿偶然發現,一氣之下攆走了。

「這種情況不救助,不助長社會歪風邪氣」,道祿說,女人來的時候他就看著「眼神不對」。

還有個叫小陳的女人,騙道祿說父母雙亡,獨自在上海打工。信用卡欠了四萬塊,還跟義工打聽肚子裡的孩子生下來能不能賣掉。

她犯了被救助者的大忌:試圖用孩子換錢。道祿甩給她1000塊路費,也打發走了。

━━━━━

「我不救助,就沒人懷孕,沒人墮胎?」

平常時,道祿居住在南通外環北路附近的「萬善寺」,鄰近一片公園綠地。單從外觀看,這裡實際是幾間彩鋼瓦搭建的簡易平房。紅頂黃牆,院裡雜亂堆放著零散物件,零散矗立著幾尊佛像。靠牆的那張黃色長桌右側,是道祿的固定座位,周圍四張木椅子接待過數不清的前來求助的女人。

▲道祿現居住的萬善寺。實際是位於南通崇川區和港閘區交接的一片公園綠地裡,簡易搭建而成的彩鋼瓦房,圖中的客堂為主廳,主要用來接待訪客。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衝著門口的方位,抬頭便能看見懸掛在門梁上的一幅題字,白紙黑墨,還裱上了一圈木框,規規矩矩寫著四個字:一方淨土。

他坐在這裡,算了一筆帳:平均一年下來單個孕婦的開銷在1.2萬元左右,代養的孩子開支在2.5萬至3萬元間,總體費用大約200萬元。

早年間的積蓄已經消耗殆盡,他開始發揮商人的特長。他開發身邊的資源,把茶葉、月餅、芋頭和山楂通通包裝成商品在朋友圈和微店售賣,一年能帶來近百萬的銷售額,這幾乎填補了救助孕婦和養育孩子開支的一半。剩下的部分,靠信眾和好心人的捐贈,便能維持運轉。

他還請了一位財務專業的義工記錄這些捐款的進出帳,每月公開流水。錢的用途也被嚴格限制,捐贈買米的不能用來買油,指定救助的就不能拿去放生。帳戶裡常年存著20萬備用金,不到萬不得已這筆錢是不能動的,就算使用也要幾位群主監理共同點頭才行——聽起來,這幾乎就是現代公司財務管理的翻版。

生意場教給他的靈光和人脈技巧,依然被他靈活運用到現在。

比如,資源是可以盤活利用的。道祿想幫當地的動物保護協會找一個能收養800條流浪狗的基地,要視野開闊遠離居民區。在道祿的牽線下,一個信眾慷慨騰出靠近海邊的幾十畝空地,並答應不收分文免費使用。

▲4月12日下午,道祿和當地一個動物保護組織的人去查看流浪狗收養地。這片靠近海邊的地由道祿的一位佛教信眾提供,承諾免費使用。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道祿身邊還常年跟著四個徒弟,最大的20歲。研習佛法之外,他把那些商業世界的規則也引入對弟子的教養之道。他帶著他們去街上,讓他們觀察商販言行舉止,教他們與對方砍價理論。

「就算弟子要還俗,他們還可以回歸社會自給自足。」道祿是這樣想的。

2017年,他救助孕婦數量達到一個小高峰,這也給他惹來麻煩。

護生小居所在的如皋市政府三部門聯合發布一紙通告:認定其宗教教職人員身份未經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其幫助孕婦撫養嬰幼兒的行為也不符合現行規定。

他的僧籍曾掛在南通的普賢寺,但因收養的事影響寺院聲譽,還引來他和諸多女人生孩子的傳聞。在普賢寺住持的建議下,道祿不得不先行離開寺院。

在政策層面,道祿的行為沒有對應的條款,官方把他認定為非法救助。道祿不服氣,他認為自己養育的並非失去雙親的孤兒,而是母親暫時沒有能力管的孩子,不能與孤兒院的孩子等同。

「護生小居設在我家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那些媽媽好多都是十幾歲的年紀,你讓她們怎麼管?」道祿反駁道。

在民間輿論聲音中,也有人從道德層面批評他是在縱容棄嬰。他答:「到處都是第三者插足、奉子成婚的電視劇,社會缺乏道德教育和性教育,這不是我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我只是幫忙做點事。」

末了,又補上一句,「我不救助,就沒人懷孕,沒人墮胎?」

早幾年,他開著那輛二手白色哈弗跑遍了南通市幾乎所有的醫院,通往婦產科的路是他最熟悉的,他送不同的女人去產檢,在產房外等待生產,給她們祈福祝禱。出生證明上,不止一個孩子登記他為爸爸。

「人家都認識我,後來南通的醫院都接到衛生部門的通知,禁止接收我救助的這些孕婦」,道祿說,三年前有一個宮口開了四指的女孩從醫院被趕出來,臨時轉到一家私立醫院生產。

道祿不得不轉到「地下」。為了不給救助帶來明面上的阻礙,道祿一面應承著當地政府不再救助新的孕婦,但實際以更隱蔽的方式將她們送進一間間產房。

▲護生小居內擺滿了救助孕婦的日常生活用品。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4月15日下午,產婦楊芳要出院了。護士拿著出生證明登記表來到病房,讓她在表格裡寫下孩子父母雙方的名字。

到「父親」那欄時,楊芳停筆愣了一下。她伸手去翻找散落在床上的好幾頁紙,抽出一張男子的身份證複印件,按照上面的姓名填進了表格。

楊芳寫的名字是一位由道祿安排的義工。這些「臨時丈夫」只在女人們生產所需的重要環節出現,比如手術籤字、新生兒出生證明登記。

道祿躲到幕後,招募男義工,將自己的經驗方法傳授給他們,如法炮製。醫院大多數時候不會盤查家屬身份,但道祿還是會提醒義工,要警惕要機敏,就跟打遊擊戰一樣。

比如同一家醫院的婦產科,一個男人最好不要出現超過兩次,以免變成熟臉被盯上;人頭攢動的著名三甲醫院儘量避開,管理寬鬆些的普通醫院婦產科足以;碰到了熟人也要有心理準備,標準回答是來看望照顧家裡剛生孩子的親戚。

但有時,由道祿和義工假扮的「臨時丈夫們」也會遇到尷尬。

生產時媽媽們都赤身裸體,從產房推出來醫生會讓家屬幫忙抱到移動床位,「哎,把你老婆弄出來。」頭幾回手生,有人羞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擱才好。

在病房照顧產婦時,隔壁床的家屬會笑著衝幫忙的男人喊,「哎呀,這小孩跟他爸長得真像!女兒都像爸!」

━━━━━

能力範圍之外

在被救助者眼中,道祿「神通廣大」,但他並非全能,他只能掌控他所管理的範圍空間。

有人在網上截取他的微信頭像,冒充他募集善款,光去年就被道祿逮住四個,隨後是漫長的糾纏,闢謠、舉報、封號。

現在最讓道祿頭疼的,是如何給留在身邊的孩子們上戶口。他曾想把孩子的戶口落到萬善寺的地址,以集體戶的名義。但這塊土地性質複雜還涉及拆遷,短期內無法落實。

道祿撫養的孩子中,有好幾個將在今年秋天讀小學,沒有戶口意味著無法入學。他有些慌了。

他的手機裡存著當地負責戶籍管理的領導電話,他反覆催問多次,也沒得到確切答覆。過去幾年裡,他跑遍了能夠諮詢到的所有部門,沒有誰能解決他的實際問題。

事實上,在這場沒有前例可遵循的民間救助樣本中,道祿遊走在「道義上獲得支持但無政策支撐」的尷尬夾縫中。

▲4月14日早上,丹陽護生小居的義工帶著幾個孩子來和道祿碰面,之後又開車返回。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4月中下旬的一個下午,他又一次跑去當地民政局詢問,一個領導在辦公室接待了他。

道祿在他面前倒了一通苦水,對方也跟他交底,說道祿在做的事是個新生事物,還不普及。按照現行規定,救助婦女兒童要遵循屬地原則,將其送回戶籍所在地的民政或婦聯來解決,否則一旦出了問題責任由誰來擔?

從這一點來說,道祿無疑是幸運的:過去七年的幾百例救助中,由醫生認定的胎兒自身情況不好停胎流產的有幾例,但沒有一個孕婦在道祿的照顧下出事引來醫療意外和麻煩。

領導給他遞上茶水,熱情又耐心,但說到最後他只能建議和尚,「去婦聯問問。」

道祿起身往婦聯的方向走,不過這回連大門都沒進去。

市政府的保安攔下了他,問他具體找誰,道祿答不上來,被支到附近的信訪辦。保安說,「那裡有婦聯的人,有問題去那邊反映。」

道祿又調轉車頭,開進信訪辦的大門。在三樓的一間小屋,道祿把剛才給領導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給兩位值班的中年女士。

兩位女士的工作日常是調解婚姻家庭糾紛,管不了道祿這檔子事。眼看著又沒結果,其中一位抬手往隔壁指了指,說旁邊有位人大的主任,說不定能協調這事。

道祿又跑到隔壁房間,第三次複述了自己的來由。主任聽完撓撓頭,起身說,「唉,這個事情很複雜,需要聯動好幾個部門,估計只有信訪局出面才行。」

他帶著道祿下樓,領著去了一樓的信訪登記室。

填表、登記,再次講明來由。年輕的小夥子在電腦前詳細敲下道祿陳述的需求,最後抬頭告訴他,關於戶口的反映情況會反饋到公安部門,15個工作日內確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60個工作日內給予答覆意見。

走出信訪辦的門口,道祿摸摸頭,又攤攤手,像是戰敗而歸的士兵。

也不都是壞消息。至少在南通之外,道祿有一些支持者。

江蘇省丹陽市的慈善總會在當地成立了一個護生小居的慈善義工隊,幫忙撫養著道祿的7個孩子。孩子的撫養需要經費,一些企業想要資助,但需要開具正規發票,便從丹陽慈善總會的渠道來捐贈,專款專用。

丹陽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吳加瑞說,完全是出於人道主義救助的立場在做這件事,「主要考慮到孩子是無辜的。」

就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道祿思考了很久,倒真琢磨出一個他心裡最理想化的狀態:由政府出面搭建一個平臺,可以和孤兒院對接,保障這些未婚女子的隱私,幫助她們生下健康但無力撫養的孩子,規定生母每年可來探視。同時,對接有撫養孩子需求的家庭,優先照顧失獨和烈士家庭。

救助孕婦、溝通協調、照顧孩子、經營生意,道祿現在的生活已被雜事盤踞,遠離了佛家所謂的六根清淨。他埋怨自己一天到晚被雜事困在小屋子裡出不去。但一壺茶續上,話鋒又轉,「一停(孩子)命沒了,我現在是上山容易下山難,騎虎難下啦。」

一位被道祿救助過的孕婦形容他,「是在和尚框架下做世俗人做的事。」

▲4月14日晚間,道祿在泉州一家願意幫忙照顧孩子的家庭中交代注意事項。新京報記者杜雯雯 攝

在道祿看來,自己應該融入社會而不是脫離社會。他覺得,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觀點也契合了大部分主流家庭的願景。

但有時,他對自己給出的意見正確與否並不自知。有老太太打電話來向他抱怨自己的女兒不願意生育孩子,道祿鼓勵老太太去跟女兒死磕,「外面抱的哪有自己生的好,你去跟她哭跟她鬧,逼一下,無論如何讓她生一個。」

和尚時常處於一種高亢的情緒中。他開著車跟副駕駛坐的人聊天。說著說著,雙手便離開了方向盤比划起來,儘管車速不快,但車身漸漸失控,騎在兩條行車道的白色虛線上。

大約過了十幾秒,車快要駛到紅綠燈處,道祿的雙手又重新抓起方向盤,一把拉回走歪的車頭,回復原位。

有時,他會突然揚起聲調,大罵滿街的無痛人流廣告,說那是縱容社會道德滑坡。冷靜下來又垂眼低嘆,「 這些女孩之前可能是錯了,但法律都有讓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更別說一條人命,是吧。」

(文中楊琪、小鹿、佳佳、楊芳為化名。)

值班編輯 吾彥祖

相關焦點

  • 江蘇有個「花和尚」,出家8年「生養」22個孩子,人稱和尚爸爸
    ——《增廣賢文》和尚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存在,不問俗事,一心向佛。然而在江蘇南通有一位「花和尚」,出家之後的10年間他養育了20多個子嗣,曾經幫助過300多名女子。乍一看,他似乎品行不夠端正,向佛之心也不夠純粹,但其實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事,他就是道祿和尚。他是吳兵,生活不如意選擇出家2010年之前,道祿還叫吳兵,江蘇南通人。
  • 這個「假和尚」,出家8年,讓200多個女人生下孩子,這是善行,為他鼓掌
    內容來源:圖文綜合自網絡說起「生孩子」這件事兒,這個和尚比女人更熟悉。江蘇南通有一位名叫道祿的和尚,出家8年,先後讓200多個女人,生下了200多個孩子。她們中最大的46歲,最小的16歲;有未婚的學生,也有已婚的婦女。有人調侃他多子多福,有人說他是酒肉和尚。
  • 被逐出佛門的「花和尚」:8年多了22個子女,300多女子都感激他
    通常情況下,講到花和尚,大家都會想到魯智深,但是要知道,魯智深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並非真實存在。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確存在一個「花和尚」。然而,他雖然被稱之為「花和尚」,但其所作所為,竟與魯智深有相同之處。他就是當代花和尚道祿,究竟他做了什麼,讓300多個女子感激他?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道祿出家之前說起。
  • 南通「花和尚」8年幫助300名婦女,卻被寺院除名,博施濟眾有錯?
    她總說一句話"佛是眾生,眾生是佛",可我從來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每次來到寺院上香都可以看見穿著灰袍的僧人們,他們總是謙卑地低著頭,面容淡然,心無旁騖地從人群中走過,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般"清心寡欲"。但"世間萬物皆有另類",江蘇南通市就有這麼一個頂著"花和尚"頭銜的出家人,他的事跡在當地甚至是全國都相當有名,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法號叫"道祿"的和尚。
  • 是一個女人和和尚背了鍋?
    起初他所了解到的佛跳牆是清代源於福州,上世紀6、70年代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大為流行,甚至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都用「佛跳牆菜」來招攬顧客。最了不起的是它還作為「國菜」接待過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裡根、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等國家元首,深受讚賞,因而更加聞名於世。
  • 中國女博士後演講惹哭萬人:我為何辭掉高管職位10年救助300多個孩子?
    >無肛手術需要在人體中造一個人造肛門然後用金屬管進行擴肛從最細的管子擴到最粗的管子這個過程芸寶會感到很不舒服徐樸就想了個辦法在她喝奶最放鬆的時候進行擴肛這個過程每天都要進行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 此外,徐樸還要幫芸寶進行爬行、站立、語言訓練對於這個特殊的孩子她和家人傾注了最大的耐心和憐愛導致有時候大女兒都會吃醋:你們是不是只喜歡妹妹不喜歡我了?
  • 為《三個和尚》《舒克和貝塔》配樂,一點兒也不「小兒科」
    原標題:為《三個和尚》《舒克和貝塔》配樂,一點兒也不「小兒科」「經典中國影視音樂集萃」音樂會日前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上海愛樂樂團在藝術總監張藝的執棒下,奏響了著名音樂家金復載的多部美術片和影視劇配樂作品,包括《最後的貴族》《紅河谷》《三個和尚》《雪孩子》《舒克和貝塔》。今年76歲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金復載,曾為百餘部美術片、科教片、故事片及電視劇作曲。
  • 小和尚搶佔童劇舞臺 《三個和尚》《一休》登場
    《三個和尚》的諺語故事、日本漫畫《聰明的一休》都曾是伴隨著眾多70後、80後成長的經典動畫片。本月,這兩部關於「和尚」的故事被改編成兒童劇,不約而同地來到廣州,將先後登陸黃花崗劇院。其中,《聰明的一休》更是多年來首次推出舞臺版,並由中日聯合製作,即將在廣州展開全球首演。
  • 給我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和小狐狸的相遇,各懷心事!
    給我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和小狐狸的相遇,各懷心事!小狐狸外出玩耍時,突然看到一個小帥哥。臥槽,這小帥哥的背影有點可愛,想認識下他,可是不敢向前走出去。怎麼辦?怎麼辦?小和尚總感覺後面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看著他,心想會不會是有什麼怪東西咧?小和尚鼓起勇氣回頭一看!
  • 抖音小和尚下山去化齋是什麼歌? 經典老歌《女人是老虎》與你分享
    經典老歌《女人是老虎》與你分享 抖音最近有一首歌很火,很多網友們都在唱,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小和尚下山去化齋。那麼抖音小和尚下山去化齋是什麼歌?試聽地址是什麼呢?下面就和影視達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抖音小和尚下   原標題:抖音小和尚下山去化齋是什麼歌?
  • 抖音小和尚下山去化齋歌名叫什麼?經典老歌《女人是老虎》你聽過沒?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老和尚跟小和尚說不要相信女人也不要和女人走得太近,小和尚問為什麼,老和尚就說因為女人是老虎。抖音最近有一首歌很火,很多網友們都在唱,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小和尚下山去化齋。那麼抖音小和尚下山去化齋是什麼歌?試聽地址是什麼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揭秘歌曲女人是老虎,背後的佛教故事,小和尚下山去化齋遇到的事
    揭秘歌曲女人是老虎,背後的佛教故事,小和尚下山去化齋遇到的事,歌詞內容為: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走過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為什麼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
  • 27年救5500隻流浪狗,和尚沒空念經,花光積蓄為給它們一個家
    和尚花光積蓄只為送流浪狗出國?有人可能要問為什麼要把流浪狗送出國,國內難道不能生存嗎?原因很簡單,就是人類遠比動物要可怕!這個故事中的和尚雖然沒空念經,但也本著慈悲為懷的宗旨救助那些流浪動物。在距離上海市區50公裡外的一個寺廟裡,那裡沒有念經的聲音,反而充滿了貓貓狗狗的叫喚聲。很多流浪動物生活在這個寺廟裡,因為它們得到了一位善良和尚的救助。他每次看到流浪動物都於心不忍,總是要把它們帶回寺廟收養。隨著他日積月累地救助,他已經救了大概5500隻貓貓狗狗了,這位熱心的和尚就是奉賢報恩寺的住持—智祥。
  • 這種動物是個「交際花」卻有著和尚的名,難道是個「花和尚」?
    而且它們喜歡在地上尋找食物,因為很多花朵、果實都會掉落到地上,在地上尋找食物也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和尚鸚鵡是很大方的鳥類,有時一些雀鳥和它們搶奪食物,它們也不在意,它們會另外找個地方覓食,並不會發生爭鬥。
  • 最「憋屈」的國寶:感謝那個把我當醃菜缸,醃了300年鹹菜的和尚
    但是今天小編跟大家說一個過得十分憋屈的國寶,它沒有經歷過以上那些,因為他被一個和尚拿來當成了醃菜缸,幾百年的時間裡一直被當成是鹹菜缸,,它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玉雕——瀆山大玉海。 但是就是這樣一件國之重器,在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之後,遺落到一處寺廟,一直被和尚當成醃鹹菜的鹹菜缸,整整
  • 和尚鸚鵡的優點和缺點,你知道多少
    稍微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你就會被咬到掛彩,其實它沒有什麼敵意,只是在和你開個玩笑或者喜歡看你被它欺負罷了。嘗試訓練它每天早上的同一時間說同一句話,經過久而久之的練習後,你那個時間點看到它,天資聰穎的它就會雷打不動的衝你說出那就話。而你,是不是有種成就感和小激動呢。
  • 豆瓣8.7《三個和尚》:最深刻的哲理,往往藏在簡單有趣的故事裡
    原本人數的增加,可以帶來更大的方便,挑水任務也可以變得非常簡單,但是因為三個和尚之前不懂得如何合作,才導致沒有水吃的尷尬局面。在一場大火之後,三個和尚才懂得合作和團結的重要性。三個人一起挑水,分擔任務,每個人的任務也變得簡單和容易。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出來的短片,榮獲了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的稱號。
  • 「和尚」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和尚為什麼自稱「老衲」?
    佛教自漢朝從天竺傳入我國後,先後在西域和中原經過逐漸的傳播發展後,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外來宗教。我們常常會把投身於佛教的信徒稱為「僧人」,更通俗的叫法則是「和尚」,那麼,人們為什麼要把僧人稱為「和尚」呢?難道是因為他們剃髮後露出的光頭嗎?
  • 一個女人最好的樣子,是「五毒俱全」
    一個女人,在成為任何人之前,首先要成為她自己。在我看來,一個人女人最好的樣子,就是「五毒俱全」。01獨立的價值觀有句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三觀,從來比五官更重要。《三十而已》中的顧佳,讓無數網友驚呼:「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人妻」。是因為她漂亮嗎?
  • 《三個和尚》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呢?觀音菩薩見了也歡笑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家喻戶曉的國產動漫《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的動畫短篇,短篇由徐景達、馬克宣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製作播出的。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相信大家都能脫口而出的一段話。沒錯,這個故事就是出自這部影片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