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未來圖鑑》解答人機迷思,人工智慧恐將取代人類?

2021-01-10 網易新聞

科幻作品中,人工智慧往往作為反派出現。《復仇者聯盟》中的奧創、《我,機器人》中的NS-5,、《黑客帝國》中的矩陣都是誕生於人類之手,卻想要顛覆世界的智能程序。它們擁有自我意識,卻無法擁有人類情感,只能嚴格按照程序執行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麼,現實世界中,人工智慧是否會迎來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天呢?在優酷攜手現代汽車集團傾力打造的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中,這一近未來迷思得到了科學家的專業解答。

來自霍金的忠告:人工智慧威脅論

在這一集中,《未來圖鑑》主訪人陳銘提到了霍金提出的「人工智慧威脅論」觀點。這一觀點包含了許多種假設,比如人工智慧可能通過核戰爭或生物戰爭摧毀人類。對此,來自阿里巴巴的達摩院智慧城市首席科學家華先勝做出了解釋。

「AI是模擬、延伸和拓展人類的智能,它不具有感情,也不具有創造性。」作為在專業領域裡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華先勝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他認為,人工智慧是在人類賦予的認知範圍內,來替人類解決問題的「輔助者」。它們被設定好的程序束縛起來,通過機械性地運算來學習、模仿人類。

為了印證自己的說法,華先勝以藝術創作為例,對人工智慧的學習軌跡進行了解釋——人工智慧可以把梵谷、畢卡索的作品臨摹的非常好,但它不可能創作出一名畫家。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通過想像力、創造力來進行創作和研發,而人工智慧卻做不到。

那麼為什麼號稱人類最強大腦的霍金所提出的假說,會與國際領頭科學家華先勝的觀點有著如此之大的出入呢?本期《未來圖鑑》也對此進行了解釋,我們所看到的所有人工智慧算法和應用還屬於人工智慧的初步階段,是只在特定領域解決問題的人工智慧。

節目中,主訪人陳銘被華先勝邀請參觀「杭州城市大腦」,可以看到AI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同時「杭州城市大腦」也是目前人工智慧最複雜的案例之一。但是人工智慧雖然具有強大的學習、分析等能力,卻不具備人類感情。而霍金所說的「人類末日」,則是擁有人類情感,能自我思考、創作、研發的人工智慧。目前這種「AI最終形態」只出現在人類的想像中,華先勝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AI是不會具有複雜的人類情感的。

回歸現實,人工智慧對人類帶來的真正衝擊是什麼?

然而現實中,人們卻更關心自己將要切實面對的情況。許多人認為,人工智慧的可怕之處,並非在於它是否會消滅人類,而在於人工智慧正在剝奪人類的工作。來自「俄羅斯矽谷」斯科爾科沃的專家發布的一張職業發展地圖顯示,到2030年將會有57個因為人工智慧而消失職業。

節目中,華先勝也對此做出了解釋。他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職業是必須要被取代的。現如今,煙囪清掃員、電報電話接線員、馬車夫、電梯操作員等職業已經完全消失,這些工作幾乎都被機械所取代。未來社會也將按照這樣的規律發展下去,像高速公路收費員等簡單的腦力勞動崗位,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但是,人工智慧也直接或間接地刺激了更多新職業的誕生。同樣來自斯科爾科沃的報告中提到,到2030年,世界上將有186個新職業誕生。在節目中,華先勝也對此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人類在未知領域探索時,需要人工智慧來解放人類的手腳,讓人類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新的領域中去。在諸多新的領域中,必然會蘊藏著更多的機會。

總體來說,《未來圖鑑》除了科普屬性外,還具備一定的思考性。在已經播出的四集中,《未來圖鑑》分別從病毒、新工業革命、基因改造和人工智慧四個角度發散思維,與觀眾一起探討一些科學與哲學的雙面問題,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引人深思的優質紀錄片作品之一。

作為《未來圖鑑》的出品方,優酷人文同樣具有「引人深思」地平臺屬性。在流量當道的文娛環境中,優酷能為觀眾奉上《未來圖鑑》這樣一道口味清冽的「心靈補劑」,其提升觀眾人文生活水品的精神內核值得肯定。

據了解,《未來圖鑑》的最後一集將於1月11日準時在優酷播出,屆時,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將帶領觀眾一起領略,未來能源危機下的人類末世。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優酷《未來圖鑑》帶來科學家的新思路
    優酷聯合現代汽車集團出品的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帶來了科學家的新思路,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在節目中表示,其實,關於未來,我們還有很多辦法。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能源枯竭,還有伴生問題煤炭作為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禮物,是目前擁有最大自然儲量的資源。我們可以用煤炭來產生電力,用煤炭來取暖、冶金,甚至可以用煤炭來生產水泥。
  • 劉慈欣評人機大戰:「奇點」遠未到來 不用對人工智慧恐慌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的發展,是科幻文學的一大素材。科幻作家對人機大戰以及最終的結局有怎樣的思考和看法呢?在AlphaGO最終4:1戰勝李世石後,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了「科幻大神」、《三體》作者劉慈欣。劉慈欣認為,人工智慧的「奇點」遠未到來。AlphaGO的勝利,跟之前人工智慧的表現,並沒有發生質變。我們人類也沒有必要對人工智慧恐慌。
  • 深度:人機大戰柯潔非敗阿法狗,人工智慧才是第一生產力
    一執黑,一執白,須臾棋盤,天地方圓,縱橫捭闔,波雲詭異,變化萬千,餘韻深遠……奈何,美好景象終歸只停留在想像,人工智慧阿法狗再度強勢來襲,也瞬間引爆輿論關注,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正面迎戰,但兩場「人機大戰」落幕,柯潔無一勝局甚至第二場盤中認輸,唏噓嘆惋盡皆化作一聲長嘆。
  • 人類同傳短時間內無可取代
    人工智慧時代,多少人在為自己的工作即將被人工智慧取代而焦慮?至少對同傳譯者來說,他們短時間內還用不著擔憂。
  • 美國科學家提出AGI概念,將在未來取代AI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學科的核心是有一天我們能夠建造一個像人類一樣聰明的機器。 這種系統通常被稱為人工通用智能系統,即AGI,它是將概念與更廣泛的研究領域區分開來的名稱。 它還清楚地表明,真正的人工智慧擁有廣泛且適應性強的智能。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立了無數系統,這些系統在特定任務中是超人的,但是當涉及到一般腦力時,沒有一個系統可以匹配老鼠。
  • 松鼠AI慄浩洋: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上超越人類
    虎嗅註:人工智慧在未來勢必將取代人類的部分工作——繁瑣的、機械性、重複性的那部分,這是我們的共識。人類一向覺得,如果說我們有比人工智慧「更優越」的地方,那就是人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在虎嗅2018F&M創新節上,乂學教育松鼠AI智適應教育的創始人慄浩洋表達了他的觀點:長則十年,短則五年,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方面超越人類。他表示,在包括知識廣博程度、好奇心,發散思維、邏輯歸納能力在內的四個方面裡,AI都將超越人類的水平。
  • 未來的20年智慧型手機將被取代?馬雲說出根本原因
    未來的20年智慧型手機將被取代?馬雲說出根本原因2019年已經到來,在新年特別節目中,作為百度集團的創始人李彥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未來的20年中,人們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將會越來越低,那麼為什麼李彥宏會認為在未來中,智慧型手機將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呢?
  • 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滅絕-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
    但是如果我們是真的從歷史規律來進行邏輯思考的,我們的結論就應該是未來的幾十年將發生比我們預期的多得多得多得多的變化。同樣的邏輯也表明,如果人類這個地球上最發達的物種能夠越走越快,總有一天,他們會邁出徹底改變「人類是什麼」這一觀點的一大步,就好像自然進化不不斷朝著智能邁步,並且最終邁出一大步產生了人類,從而完全改變了其它所有生物的命運。
  • 人機翻譯對決將在韓上演 未來人工智慧不容小覷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韓聯社2月16日報導,人類翻譯員與人工智慧(AI)翻譯機器的對決將在韓國首爾進行,雖然人類翻譯員佔據明顯優勢,但預計此次活動也將為AI翻譯帶來巨大的宣傳效果。據IT業界16日消息,21日下午2時由國際翻譯協會(IITA)、世宗大學和世宗網絡大學等共同主辦的人類與AI的翻譯對決將在首爾的世宗大學進行。
  • 專家:發展人工智慧有近期、中期和遠期終極危險
    今年3月,谷歌人工智慧阿爾法狗與韓國棋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以人類失敗而告終,也引發了全世界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
  • 未來會失業的十大專業PK未來不可能被取代的10大職業,你認可嗎
    而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善於數據分析將結果量化的一個「行家」。 結論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但任何新興的工具或事物 取代的並非哪個行業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業裡那些依賴單一工具的工作人員。
  • 人工智慧、真菌磚牆、生育海豚——走近夏季達沃斯的未來科技
    本屆論壇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為主題,將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嘉賓在這裡探討科技與未來等話題。記者特意赴現場探訪:有哪些「腦洞大開」的未來科技在等著我們呢?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慧,又將怎樣改變人類的未來生活呢?【人工智慧,是敵是友?】自己製作一個機器人,怎麼樣?
  • 谷歌等巨頭布局手勢識別市場 未來或將取代觸控螢幕
    上周最新披露的一項專利顯示,谷歌正在研究利用空間感知和手勢控制來操控各類設備,以取代觸控螢幕地位。業內認為,手勢識別無疑是VR/AR設備最好的交互方式,目前手勢識別技術在VR上已初步實現。
  • 走向人機協同:算法新聞時代的新聞倫理
    自動寫作技術先驅Narrative Scienc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TO哈蒙德在2011年就曾經預測,在未來的15年內,90%的新聞稿將由計算機算法寫成。算法新聞近年來發展迅猛,顯示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新聞領域的巨大推動力,這也代表了未來新聞生產的趨勢。
  • 2018十大人工智慧經典語錄
    現在大家看到了AI取代工作的可能性,確實如此,AI將會影響並改變某些工作的性質。但也不能忽視由此帶來的積極影響,比如在健康醫療領域,AI能夠輔助醫護人員,進行更高效的護理。AI技術也能在搶險救災這些對於人類來說特別危險的任務中發揮巨大的應用價值。   機器的價值觀是人類價值觀的體現,但目前AI領域裡卻缺乏包容和多樣性。
  • 專家:人工智慧將在2062年趕上人類智能
    【手機中國新聞】周日,在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舉行的「危險思想節」上,該大學的人工智慧科學教授Toby Walsh預測,用不了50年,人工智慧(AI)就將在適應性、創造力和情商方面趕上人類。他認為到2062年人工智慧將趕上人類智能,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專家認為,人工智慧將在2062年趕上人類智能Walsh 出版了一本名為《2062:人工智慧創造的世界》的書。他認為,我們已經面臨著人工智慧的風險,這些風險看起來似乎還只存在於遙遠的未來。
  • 「後人類時代」降臨,人類的未來將導向何處?
    上個世紀50年代原子彈的問世,讓人類對科技第一次產生了畏懼和質疑,層出不窮的反烏託邦作品形成了一個流派,人類意識到了科技是不能帶人類進入美好的時代,反而會引導人類進入絕境,到了世紀末網絡信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高速發展,讓人類對科技再次產生了恐懼,人類既依賴於人造生物的卓越能力,又憂慮他們將人類取而代之,站在「後人類時代」的十字路口,人類對未來陷入了迷茫,所以大量的賽博朋克作品應時代背景湧現
  • 圍棋人機大戰柯潔負給阿法狗,王思聰看不下去了,怒罵!
    5月23日,人機大戰第一局打響。在這一局開局前,普遍被看好的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棋手柯潔暫時負於人工智慧AlphaGo,雙方的第二局將於25日上午10:30分繼續進行。本來勝負皆有定數,然而王思聰的一次微博轉發卻讓這局圍棋比賽變得與眾不同了。
  • 人工智慧在空戰中碾壓人類飛行員,人類飛行員應該怎麼辦?
    作者:雕鴞 人類對於人工智慧(AI)的態度始終是矛盾的。既希望它能夠帶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又害怕有一天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從36年前的《終結者》,到世紀之交的《黑客帝國》,好萊塢電影讓許多人對人工智慧心生畏懼。
  • 世界首次翻譯界人機翻譯對決,比賽結果令人深思
    兩年前,在全球矚目的圍棋人機大戰中,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大獲全勝,攻克了圍棋這一「人類智慧最後一塊高地」。這一結果,出人意料之外,其影響非常深遠,是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高峰對決。去年年初,由國際翻譯協會(IITA)、世宗大學和世宗網絡大學等共同主辦的人類與AI的翻譯對決在韓國首爾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