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快樂生活,我們可以不必尋求答案「蔣勳」

2021-01-08 十有八九Lady

生活,還是生存,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題,我們擁有生存的權利,也可以輕鬆實現它,可是有那麼多人都無法體味生活的快樂,很多時候,我見到最多的是無精打採的人,他們上班,他們等待機會,他們努力扮演某個角色……或者在清醒和迷茫當中掙扎,最後被生活的泥沼陷進去。

寫到這裡,似乎註定這是篇沒什麼意思的文章。

那就繼續沒意思下去吧。

我近日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全是由於我自己的愚蠢,或者說人沒法不做點蠢事,這樣的概率發生。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很聰明,至少很理性,可這都是在你做蠢事之前的感受。

你會不會也會覺得自己很蠢?這也往往都是你做了蠢事之後突然發現的,你會想自己怎麼可能做這樣的事,這個事情明顯就不該做,可事實你做了。

我想,我常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後來,我還是沒想明白,如果說我是本來就很蠢,這是很讓我傷心的一個說法,我還是願意相信自己是被蠱惑了,某種東西,類似於『善』的東西,然而它卻是『惡』,但它又不是絕對的『惡』,我被這種東西所蠱惑,現在我把它成為邊界,也把它叫做人的平衡點,甚至關係的平衡點,或者世界的平衡點,很多東西都存在,但是一旦被打破之後,一切都會失衡,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也許我應該舉個例子和你說清楚,我究竟在探討一個什麼東西,但是我還是不想這麼做,如果你現在正煩惱著,也許你還是明白我的話的。

你唄欺騙過嗎?

你後悔著什麼嗎?

那個欺騙你的人,你個讓你後悔的事,不正是你做的決定,給了他們權利,讓他們傷害你嗎?而現在所有心情,不過就是因為平衡點被打破了。

期許被綁架了。

所以,我們一直責怪自己並非對自己建立了很好的認知,其實不然,我們對自己堅守的一切始終懷有固執的堅守,而我們之所以會犯錯、後悔,是因為我們對於外界有太多不懂、不明白、誤解。

我常想為什麼有時候我會熱愛生活,而大多數時候我又厭棄生活?

你會這樣嗎?

我說不準很多人會不會這樣,和我有著一樣的想法,不過這已經夠討厭的了,不知道自己為何存在,不明白為何生活,不明白生活的意義,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事生活,我想大家都不明白,所以有那麼多人都不快樂。

你想要問我嗎?

哈哈……

這真是21世紀最讓人頭疼的事,我們的愛,我們的委屈,我們的歡喜都從何而來,如果我們始終搞不清楚萬物是如何生長,生命是如何延續,四季是如何更迭,一切的無知都將帶著我們踏入另一片黑暗之源。

你喜歡慢生活嗎?你知道生活美在那裡嗎?

大多人的神經都已經變得無比遲鈍,可是情感卻又變得無比敏銳,這樣勢必是要感受更多的痛苦,產生更多的懷疑。

在其中,每個人都盲目,心中有疑問,卻始終無法解答。

我沒有你要的答案,我也在尋找我的答案。

我喜歡蔣勳老師,如果你也在尋找一些靠近心靈,靠近本性,靠近天性的某些存在、有些感覺,真的可以去聽聽蔣勳老師的講壇。他坐在一把高凳上,一隻腳撐著地面,另一隻腳放鬆踩在凳子支架上,慢慢讀詩的樣子,仿佛讓我看到那個答案。

相關焦點

  • 在神的愛中享受「快樂」
    魯益師的著作《小心魔鬼很聰明》一書中,以「老魔頭」和「小鬼頭」來比喻撒旦和它的小囉嘍們,並提到「老魔頭」教導「小鬼頭」如何攔阻人親近神;「小鬼頭」發現它的「宿主」每早就開開心心散步去,盡想些美善的事,到了晚上,這位「宿主」又讀一本好書,書裡儘是美善的意念,「小鬼頭」根本沒辦法吸引它的注意。
  • 微信又「地震式」改版,這次我們該如何「自救」?
    光我們上一篇改版的文章推送以來(4 月 21 日),公眾號就改了: ① 消息區可以查看常讀用戶標籤,後又取消;  ② 打賞之後可以發送悄悄話;  ③ 後臺「單篇群發」頁面的數據維度增加…… 還有專輯功能,我們也被內測到了,並且已經用來做了專欄。
  • 《蔣勳說唐詩宋詞》青少名畫版,讓文學之美照亮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然而,美學大師蔣勳卻說:「唐詩語言和文字都太美了,忘了它其實如此貼近生活。走出書房,走出教科書,在我們的生活中,唐詩無處不在……唐詩語言完美,可以把口語問話入詩。」  如果在學生時代聽過蔣勳先生講唐詩宋詞,怕是會打破原本的認知——那些我們已經爛熟於胸的唐詩宋詞,其實還能離我們更近一些。看過他的《蔣勳說唐詩宋詞》,我們也許就能找到課堂上失去的與詩詞的共鳴。
  • 我們如何在生活美學裡,培養一個寬闊的心胸 ▍蔣勳
    他們的羊肉非常鮮美,剛開始可能我們來自南方較少吃羊肉,所以覺得羊肉也蠻好吃。可是十四天下來,我覺得自己很想變成一頭羊,可以趴到草原去吃草——因為每天的食物完全沒有植物類,一大早起來的早餐就是一大塊羊肉,午餐晚餐也一樣,到最後覺得全身都是羊的味道,然後才感覺到自己在食物的習慣裡,有一種對植物的想念。植物指的是青菜或者豆類,就是你會感覺到植物放在口中咀嚼的快樂。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長投學堂:如何擁有快樂而富足的生活?
    今天,來和長投學堂一起看看,她們面對焦慮,如何作到有條不紊;如何挑戰自己,迎來更好的人生~ 1、從「堅定熱愛」到「斜杠人生」 佘詩曼作為塑造過無數經典熒幕形象、深受大家喜愛的實力演員,在《我和我的生活》中也表示自己曾深陷在年齡焦慮中:
  • 霍夫曼新作「叼塑膠袋的大狐狸」在鹿特丹現身
    知名的大黃鴨作者荷蘭藝術家霍夫曼得新作「Bospolder Fox」已在鹿特丹登場,總長16米的龐大的狐狸嘴裡叼著塑膠袋,立於熙熙攘攘的街口眼望著前方。孩子們可以圍繞狐狸的四隻腳掌遊戲,而狐狸肚子也能為路人遮風蕩雨。
  • 你是我們的主,你是我們的幫助,你的恩典夠我們用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說,這就是我們敬拜中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當我們在在最困難、最痛苦、最危險的時刻,我們有沒有安靜下來禱告?還是怪罪他人、怨天尤人?我們看到大衛在那時刻,他尋求上帝的面,他仔細聆聽、勇敢順服,在眾人的吵鬧、憤怒中顯得安靜、平穩,這就是敬拜的生活。三、緊急事件中的優先順序大衛從尋求上帝中得知可以追趕上亞瑪力人後,立即匆匆帶領六百人的急行軍出發。
  • 在線約會改變了人類的擇偶方式嗎;我們需要「慢下來」而不是「趕著...
    就像自 19 世紀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打破了過去人類歷史上「門當戶對」、「父母指親」的締造婚姻的方式,在 21 世紀,網際網路再次打破了依靠周遭和社交圈層交友的方式,同時新的問題也孕育而生:茫茫「網海」,如何找到那個 ta,又如何讓那個 ta 找到你?在基於網際網路的在線約會上,答案只有一個:數據。
  • 教宗方濟各:願疫情在我們內激發憐憫,敦促我們關懷受苦者
    如此悲慘處境的「意義」或許能「在我們內激發憐憫」,激起「親近、關懷與團結互助的態度和舉動」,如同最近幾個月在羅馬發生的那樣,許多人雖然「默不作聲」,卻在「愛近人的心的驅使之下」,藉由日常工作努力把磨難的重擔減輕到人們可以忍受的程度。教宗方濟各在天主之母節第一晚禱的講道中如此表示。12月31日傍晚5點,這項禮儀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在場眾人詠唱《謝主頌》,為過去的一年感謝天主。
  • 如何才能念佛往生,成就佛道?做到這「三不必」即可!
    所以,不論出家眾還是在家眾,如果沒有發出離心不想解脫,就談不上修行,修行根本沒有上路,甚至可以說,算不上真正的學佛人。那麼佛教這麼多法門中,到底有沒有一個能夠輕輕鬆鬆、安安穩穩一生就能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走之前,有沒有給我們這樣的凡夫另闢蹊徑,留下什麼簡單的成佛秘笈嗎?
  • 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啟學佛之路!
    提到佛法的重要思想「緣起」時,總會說到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學佛過程。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依止遊行僧散若耶出家學道,但仍無法達至解脫,於是他們倆便離開散若耶,在廣大的印度中尋覓。改變舍利弗一生的,就是馬勝比丘對佛陀教法精要的歸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在聽完偈頌的當下證得了法眼淨。而這個偈頌也因明確表達佛陀法身的內涵——緣起,所以又稱法身偈,而為大眾所熟悉。在舍利弗證得阿羅漢之後,不久便得到佛陀賦予智慧第一的讚嘆,但他的智慧第一併沒有一副「我高你低、我聖你凡」的驕慢。
  • 逛遍豆瓣小組,終於讀懂了這屆年輕人的「圈子文化」和「標籤哲學」
    該組組長有言:「雖然我們組名字起成這樣,但是日月可鑑,我們組員三觀都超正的!」這話大概不假,畢竟,這是一個在組規裡明文禁止 P2P 邀請註冊、投資賺錢等高風險理財項目的正經組。開源之外,節流也很重要。「低消費研究所」從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講到日本社會的「極簡主義」、「消費降級」,極力證明「低消費」的合理性和幸福感,並且組員們都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低消費。
  • 為什麼假裝動物,讓我們如此快樂?
    躲進一個不用被「上班」和「成功」束縛的生命體裡,人們又是如何找到了「人間值得」「生活還能這樣可愛的」的樂趣和嚮往,獲得了善意與想像的快樂?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假裝成動物的年輕人。在文末,我們還準備了一份「動物角色入門指南」,去瞧瞧你想扮演的動物,都擁有哪些特質吧~動物園員工組在今年在今年五月時出現,群組介紹是:人類生活太辛苦了,來假裝是小動物放鬆一下好了。
  • 梁靜茹「202020當我們談論愛情」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首演 與觀眾...
    梁靜茹「202020當我們談論愛情」世界巡迴演唱會,26日在臺北小巨蛋浪漫揭曉,相隔5年再攻蛋,「情歌本格派」梁靜茹連換5套華麗秀服,用溫暖療愈、情感豐沛的歌聲,與滿場1萬4000名觀眾一起「談論愛情」,一起走過愛情的「死亡」、「偏執」、「掙扎」,經歷「治療」,獲得「繼續」的「勇氣」。愛的「死亡、偏執、掙扎、治療、繼續、勇氣」是「202020當我們談論愛情」演唱會的6大主題。
  • 「海底奇兵2」七秒鐘的記憶,我只記得遺忘
    然而,多莉的記憶其實是存在的:「向前遊」的信念、鯨魚話、以唱歌來記事、八爪魚有三個心臟等等,過去記憶的片段仍然影響著此刻的多莉。普魯斯特區分「意願記憶」和「非意願記憶」。前者經過理性和意識編碼註冊,卻因此消解了經驗,成為「不真實」的過去;後者保存經驗,卻必須仰仗機遇才可以喚回。
  • 火遍全網的「瘦臉神器」有沒有用?我們實測之後發現……
    比如,這款造型詭異的「神器」——瘦臉繃帶。千萬,不要瞧不起這個平淡的頭套。在電商平臺上,由這個詭異的瘦臉頭套衍生出來的「瘦臉宇宙」,絡繹不絕。有的甚至佔據了全榜月銷榜單 Top 10 的位置。這個東西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牛鬼蛇神的世界。想瘦臉?
  • 我們在尋求什麼,在這個躁動不安的世界
    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曾問過,而且都一直在解答的問題:幸福是個派生物,它是別的東西的副產品我們試圖尋求的是什麼?我們試圖發現的是什麼?是幸福嗎?是在尋求某種滿足,希望從中獲得幸福。幸福和滿足是不同的。滿足也許找得到,但幸福顯然無跡可覓。讀到這裡,我有一些疑惑。在我的認知裡,滿足是可以帶來幸福的,那麼尋求滿足不就是在尋求幸福嗎?
  • 到底我們該如何理解網際網路思維?
    2013年開始「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彙非常受關注,尤其是在傳統行業,「以網際網路思維做XX」這個概念非常受追捧。 一些行業大忽悠,對這個詞真的有非常非常高的提及率,同時言必稱黃太吉煎餅、必稱雕爺牛腩,必稱roseonly,必稱馬佳佳。仿佛找到了開啟金庫的鑰匙,其實這個「網際網路思維」並無太大新意。只是一個新的時髦詞彙。
  • 謝瑞麟史努比系列,給我們帶來最真摯的快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相信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都住了一位承載著童年回憶,童年夢想的卡通人物。而你心目中的它,又會否是充滿快樂的史努比呢?史努比總是擁有無窮無盡的想像力。而一直願意陪著它,跳進著奇妙幻想世界的,是小鳥Woodstock胡士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