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蘭當中有些品種,開花有一團球狀,有如花團錦簇,相當美麗,你可以看到白的、粉紅、紫紅,小花朵長花瓣多朵結成一球球,你可以看到光禿枝幹結成尤如繡球花般的開花狀,它的花壽長至2~3個月,你有當長時間可以欣賞到,下面要介紹其中現在巿面常見品種之一長苞石斛蘭。
在紐幾內亞低地潮溼沼澤地羚羊石斛的家,穿過熱帶雨林向高處走,在2000英尺或9000英尺高的海拔的苔森林,可以發現豐富植物種類和多樣的蘭花,長苞石斛蘭就是在這些地方發現的,最早在1886年由德國植物學家萊興巴赫所命名的,並在園丁紀事中發表,當時命名的學名為」 Dendrobium bracteosum」,種名bracteosum是希臘文苞片和後綴- osus(豐富或顯著的發展)的意思,它分類屬於石斛屬球花節。
在1983年德國植物學家勞舍爾將球花節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屬,而長苞石斛蘭由石斛屬中獨立出來歸於球花屬,其學名為」 Pedilonum bracteosum」並將此分類刊登於 Feddes Repertorium雜誌,但在2003年由蘭學專家Govaerts, R. 將其列入長苞石斛蘭Den. bracteosum的同物異名,而後本來列入球花節的長苞石斛蘭被重分類歸於隱唇節,但目前很資料尚未更新還是沿用球花節這個分類。在演化上球花節、隱唇節和尖舌節這三節是關係密切,其物種大都原生於紐幾內亞,其原生地也是相當接近,在演化上其物種特性是類似而接近植物特性。
球花節其假鱗莖叢生或下垂的附生植物,其有中度分枝蘆葦樣假鱗莖,其在基部具有輕微的腫脹。肉質的莖有許多沿著葉鞘長度的節點。根通常很厚,但可能是柔軟的。花梗最經常出現於較老的無葉莖的節點,突破乾燥的鞘,但它們也可能來自較年輕的葉狀枝條的尖端。短花梗攜帶顏色不同的花朵。特徵是大於背側的側萼片融合在一起形成發育良好的囊袋,長而窄的唇緣融合在柱腳上,形成刺狀的蜜腺。
其花色是相當絢麗奪目,花徑小,花朵數量多而且成簇,花序結成一團如繡球狀,大部分花壽只有數天到半個月,並不長久,只有長苞石斛Den. bracteosum是特例,單朵花長達二、三個月之久,但一年可開花數次。
長苞石斛分布在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和印尼馬魯古省,附生在平地至海拔1200公尺的雨林或紅樹林的樹幹上,它的莖成圓柱狀,長約20~30公分,上著5~6片葉,葉長5~8公分,細長楕圓形,革質,具落葉性,多花性植物,花梗自無葉莖抽出,一花梗可著10~30朵花,種得壯的話,有時一支莖就可開上百朵花,它的花朵嬌小,花徑僅2~2.5公分,有的有香味,有的沒有,花期夏季~冬季,花壽長達60~80天,花色白色、粉紅色到紫紅色都有,而以粉紅色最普遍白色次之,花朵與對比明亮的橙黃色的唇瓣緊緊地簇生在一起整個假鱗莖。喜強光通風高溼。
其種植與一般秋石斛相同可盆植或板植,只是冬季寒冷天氣容易有落葉現象,在冬季沒有明顯休眠情形,所以在秋冬不用節水停施肥,只是澆水和施肥時間延長。在早期長苞石斛是屬於珍稀蘭花,巿場也少見其蹤跡,主要當時紐幾內亞原生種沒有管道可以進口,要透過夏威夷間接進口,現在繁殖技術進步,而人工過度採集,數量減少,已列為保育類植物,現在巿場上看到都經由人工技術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