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全是皇帝嬪妃,太醫卻可以隨意出入,為什麼皇帝不提防

2021-01-10 通解文史

自從階級社會建立開始,古代的皇帝身旁就擁有大量專業伺候他的人,這其中有婢女也有宦官。

婢女的崗位職責是給皇帝端茶遞水,服侍生活起居,有時被君王看上了誰,還將會把他提拔為妃子。

但是婢女也不是啥事都會幹的,例如一些重力氣活,或是替皇帝與重臣帶話的工作,就不宜婢女去做,這個時候宦官就出場了。

宦官也是一種官銜,簡言之便是皇宮中的男服務員。可是有一個很現實的難題,宦官的工作場所是在內宮,也就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這就難免常常會觸碰到后妃,因此從漢朝開始,宦官就全部改成閹人了(之後宦官徹底相當於太監),那樣做也是防止出現穢亂後宮的事。

有一種說法便是:皇帝後宮,除開皇上以外,沒有第二個男人。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除開皇上外,後宮中還會有別的男人,這種人便是太醫。而且太醫肯定不是太監。

皇上為了避免後宮發生齷齪事,避免除自己以外的第二個男人出入,那為何太醫們出入後宮,皇上卻從來不擔憂呢?原因只不過是3點。

1、太醫們普遍年紀很大,並且全是全國各地引薦而成。

太醫是立即為皇上、后妃及其王爺重臣服務,因此她們全是由全國各地保舉的具備濃厚的基礎理論和社會經驗的人。

正因為這般,進到太醫院的太醫們普遍年紀偏大,並且經歷了逐層政審,如果出現一點錯漏,保舉的官吏可就擔負法律責任了。

這兒就順便表述下了,太醫歸屬於受人尊重的專業技術人員,鬮割對她們而言是一種侮辱,一旦實施,就沒有人想要進到太醫院了,更何況太醫們年紀稍大已不宜鬮割。

2、太醫們看病時二十四小時有太監隨同。

太醫院裡專業承擔給後宮看病的稱為給事內廷,每天晚上都是在各宮內的外班房值勤。

碰到后妃必須醫治,會最先口頭傳喚御藥店太監,由她們領著太醫進到后妃寢殿,醫治全過程都是由太監隨同監控。

就算是做好藥了,也得一分為二,主治、院判(校長)、太監都嘗到沒事兒,才可以給后妃服食。

並且太醫把脈也是不可以直接接觸后妃的,許多情況下還得小心翼翼地跪請,一旦有不禮貌個人行為,周圍的婢女太監可都看見了。

3、太醫看病壓力好大,壓根無暇考慮到別的。

《甄嬛傳》中有一位姓溫的太醫給雍正皇帝戴了綠帽,但在真正的歷史之中是絕對沒有機會的,除開所述2個緣故外,也有個緣故便是太醫看病時的工作壓力十分大。

怎麼回事?古時候皇宮太醫看病,以取消主導,也就是務必短期內看到功效。

並且皇上還繼續等待看方子,例如乾隆皇帝就曾下旨督促「趕快得治」。

中醫學服藥,功效原本便是個由淺入深的全過程,可是太醫們卻得追求完美成效,短期內不奏效,輕則受苛求,重則就需要懲辦了。

許多太醫在醫治時全是膽戰心驚的,哪裡有時間想其他事兒。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享有的待遇是全國最高的,除了居住的地方很奢華外,吃穿都很講究,最重要的是,這些皇帝不僅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甚至還有後宮嬪妃,令許多男人特別羨慕。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後宮嬪妃不想讓皇帝翻牌子,她們會怎麼做?清朝的做法最簡單粗暴
    但各位別忘了,後宮嬪妃終究是女子。所以,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是不方便的。這時候如果見了紅,那是相當不吉利的!據史料記載,宋太祖趙匡胤那會兒就出了這麼一件事,說皇帝一時興起,導致某個妃子見了紅。司天監(明後期才改稱欽天監)就上奏,說最近東京周邊發生旱災,應該與此事有關。趙匡胤大怒,處死了那個妃子,並沐浴齋戒7日,方才了解了此事。
  • 清朝嬪妃為什麼穿花盆底鞋?為了方便皇帝,還為了預防此事發生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古代風俗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各位,清朝嬪妃喜歡穿「花盆底鞋」。所謂「花盆底鞋」,可以理解成鞋子下邊有著一個類似花瓶的東西,高度大約8——15釐米。「花瓶」位於鞋子的中心。
  • 裡頭的貓膩皇帝不清楚,後宮妃子可是很清楚!
    這問題,你問小編小編是知道的,而估計古代皇帝都不明白裡頭的奧秘,而後宮妃子卻明白的很!其實,這機構是專門管理後宮的事務,當時這敬事房是隸屬於內務府的,在敬事房的人員都是太監,對於太監們來說,這可是一份肥差。其實,敬事房主要就是管理皇后、嬪妃們給皇帝侍寢的,也就是所謂"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說的就是他們。
  • 後宮嬪妃人數太多,皇帝怎麼應付,明朝朱元璋是這樣做的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是有著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對新朝代進行一個系統的規定,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後世皇帝的典範。在後宮嬪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開國沒有多久就下令讓儒臣制定了詳細的規定,採用東漢時期的《女誡》對後宮妃子進行制度上的規定。
  • 《後宮如懿傳》:後宮中最狠的人,不是皇后,而是皇帝!
    《後宮如懿傳》這本書,看似是寫後宮妃嬪之間的爭鬥,但又何嘗不是寫皇帝與妃嬪之間的較量呢?希望自己的嫡子繼承皇位,一直是乾隆皇帝心底的一個願望,這個願望的實現也可以圓了他不是嫡子卻繼承了皇位的遺憾。但是看到後來,我才看到一個一直被人忽視的角色,他儒雅、多情、又富有風度,本來他是最不應該被懷疑的人。但是,這位深藏在後宮紛紛擾擾中的人,才是一個最狠心的人。他就是乾隆皇帝:弘曆。為什麼說,皇帝弘曆才是那個最狠心的人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 乾隆皇帝後宮嬪妃、子嗣眾多,為什麼還能那麼長壽呢?
    乾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家政局穩定、社會繁榮,他沒有像其他皇帝那樣,遇到那麼多糟心的事,這可能這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乾隆能夠長壽應該還有其他因素。「文藝範」的乾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對建康大有益處乾隆愛好廣泛,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吟詩作對、戲曲茶藝無所不會,在他的一生之中留下詩詞有4萬多首,可以說是非常高產的詩人,產量能超過他的詩人不多,咱們暫且不說這些詩的水平怎麼樣,他那種見人、見物就發感慨的激情勁,就值得我們學習,這總比整天鬱鬱寡歡、杞人憂天的好吧?
  • 古代皇帝死後,新皇帝如何對待後宮小媽?方法確實讓人接受不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軍哥說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方便皇帝
    近幾年清宮劇的熱播,也很多觀眾了解到清朝的禮儀與習俗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朝後宮嬪妃的髮型服飾乃至鞋子都非常特別,尤其是後宮娘娘們都穿著花盆底鞋,顯得身材高挑,走路的時候必須有人攙扶,看起來尊貴又嫵媚,其實她們穿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方便皇帝。
  • 除了伺候皇帝,清朝後宮妃子的生活就只有宮鬥了嗎?
    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觸,追劇一時爽,一直追劇一時爽;但是相信有不少宮鬥劇迷都會感到疑惑,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除了伺候皇上,就只有勾心鬥角了嗎?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五更即起中國歷史延伸至清朝,各種制度已然趨於成熟、刻板。大臣們早在凌晨3點就會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皇帝大概凌晨四點起床準備開會,妃子們作為枕邊人,自然也不敢、更不會想著睡到日上三竿。
  • 先皇駕崩,新皇帝處置小媽的三種方法,第二種嬪妃都很嚮往!
    古代的帝王都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除了財富權利與宮殿之外,最能展示皇帝權威的便是後宮的女人。
  • 清朝後宮女子,為什麼脖子上都要圍一條白布?必要時方便了皇帝
    清宮劇中,時常能看見後宮中的女性的服飾上有一條白布,那是何物?有什麼作用?電視劇《甄嬛傳》中稱這條白布為「龍華」,事實上它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領巾」,通常指系在脖子上的絲棉織物,古代也指婦女的披巾。滿族的傳統服飾中,是沒有領子的,或者說衣領是分開的男女裝都是如此。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大家應該都看過清宮電視劇吧,裡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服飾了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討論為什麼清朝的嬪妃要穿「花盆底」鞋 清朝的禮儀服裝很有特色。除了嬪妃頭上的旗頭外,宮鬥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腳上的「花盆底鞋」。
  • 奇葩皇帝朱厚熜:廣納後宮卻不寵幸,自己差點被宮女勒死在床上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高無上,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督,歷朝歷代的皇帝或多或少的都做過荒唐的事情。其中明朝的皇帝尤為突出,誕生了很多奇葩,比如沉迷鬥蛐蛐的宣宗朱瞻基;喜歡把女人和豹子關在一起的武宗朱厚照;三十年不上朝的神宗朱翊鈞;醉心木匠事業的熹宗朱由校。
  • 古代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何用?主要為了讓皇帝方便
    從清宮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後宮們白色上都掛有「白布條」。白色為其喜愛的顏色,這樣的使用方法可以理解,但她們也可以不用掛這東西。那麼她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清朝後宮的穿著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第1個時期是未入主中原之前。
  • 後宮佳麗三千,皇帝卻是個『斷袖』,網友:可惜了
    現如今,人民群眾們對於所謂的『斷袖』是越來越包容了,在很多國家,斷袖也是合法的,是可以婚姻名正言順的接受別人的祝福的。很多人不必因為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而苦惱了。然而,這種情況,在中國,尤其是老一輩的思想還是無法接受的。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很重要的用處
    相信看過清宮劇的觀眾都知道,滿清貴族女子都會穿著高高的花盆底鞋,尤其是後宮的妃嬪們所穿的花盆底鞋不僅樣式和材質不同,高度也會有所差別,這種花盆底鞋和我國古代歷朝歷代女子所穿的鞋子都不同,其實清朝的嬪妃之所以會穿著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也是她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 清朝嬪妃愛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特別的用處
    清朝的嬪妃穿衣和打扮與歷朝歷代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嬪妃們都要穿著鞋跟非常高的花盆底鞋,這種鞋子雖然和高跟鞋類似,但是鞋跟是在中間,而且高度一般在八公分到十五公分之間,其實穿起來還是非常難掌握平衡的。最初穿花盆底鞋主要就是為了美觀和不弄髒衣服,後來人們發現女子穿著花盆底鞋走路的時候似弱柳扶風,看起來非常婀娜窈窕,便以此為美,女子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楚楚動人也都越來越喜歡穿花盆底鞋,而且這也成了身份的象徵。
  • 無巧不成書,後宮妃子的一次例假,竟成就了一代皇帝
    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更別提各朝各代的皇宮裡的鬥爭了,有時候皇室的鬥爭比普通老百姓要來的殘忍的多,這些在平常的電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尤其是後宮的嬪妃們爭寵,也是用盡一切手段。如果不用盡全力,稍有不慎就會被淘汰,淘汰之後就會被人踩在腳下。
  • 後宮嬪妃戰鬥值:慧貴妃墊底,海蘭排第四,此人是第一
    說起來《如懿傳》中的後宮嬪妃戰鬥值要比《延禧攻略》中的嬪妃戰鬥值要強,也更顯得聰明。 在《如懿傳》的後宮嬪妃戰鬥值中,慧貴妃的戰鬥值墊底,雖然她是反派,但卻蠢萌的讓人恨不起來,甚至她下線時觀眾還大呼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