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後宮嬪妃、子嗣眾多,為什麼還能那麼長壽呢?

2021-01-11 聊坐南書房

乾隆皇帝出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享年89歲;他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基為帝,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在皇帝的位置上他做了60年,接著又當了3年的太上皇。乾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家政局穩定、社會繁榮,他沒有像其他皇帝那樣,遇到那麼多糟心的事,這可能這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乾隆能夠長壽應該還有其他因素。

「文藝範」的乾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對建康大有益處

乾隆愛好廣泛,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吟詩作對、戲曲茶藝無所不會,在他的一生之中留下詩詞有4萬多首,可以說是非常高產的詩人,產量能超過他的詩人不多,咱們暫且不說這些詩的水平怎麼樣,他那種見人、見物就發感慨的激情勁,就值得我們學習,這總比整天鬱鬱寡歡、杞人憂天的好吧?而且他這種勤於用腦的好習慣,對鍛鍊他的大腦有非常大的好處,應該可以避免老年痴呆的發生。

乾隆喜歡書法,而且愛好收藏,他自己也留下了不少的傳世作品。他還有唱戲、茶藝、旅遊等各種愛好,據相關記載,乾隆在他母親八十大壽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的乾隆還親自下場跳舞、唱戲為母親祝壽,可見他的的性格和心態都是非常活潑和年輕的。

乾隆不喜歡飲酒,卻愛飲茶,而且他對飲茶也非常講究,經過多方對比,他認為北京玉泉山的水泡茶最好,所以他要求宮中每天都到玉泉山拉回泉水供他泡茶。對於他喜歡旅遊,那是非常出名的,他六次下江南,五上五臺山、三次登泰山,到避暑山莊有四十八次,看看乾隆這些出遊的頻次就知道他多麼會享受生活了。當然,在這裡咱就不說他出遊是多麼奢侈、浪費了,誰讓人家是皇帝呢?有那個條件呢!

乾隆的生活比較規律,而且非常節制

乾隆皇帝的起居飲食非常有規律,據史料記載,乾隆每天堅持早晨六點起床,七點吃飯,飯後散步,隨後上朝處理政務。他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從來不吃得過飽,其實這個觀念也是我們現代醫學一直提倡的,要吃七分飽。

據記載,乾隆從不抽菸,也很少飲酒,而且他晚上也從不熬夜,這與他父親雍正皇帝不同,乾隆講究勞逸結合,而雍正就只知道工作,最後將自己累死,可能乾隆就是吸取了他爹的經驗教訓吧!

乾隆好色,但絕不貪色,也不縱慾,非常有節制,他更是很少動情,因為動情傷身嘛!他自己就總結過「色勿迷」,因為歷代帝王沉迷女色的非常多,一些皇帝早早就將自己的身體掏空了。乾隆也從歷史上眾多的皇帝身上吸取了不少的經驗教訓。從他的起居飲食習慣看 ,乾隆的這些習慣都與現代的養生觀念差不多,這可能也是他能夠長壽的一個原因。

乾隆自己的養生經

乾隆對於自己能夠長壽也總結了一套經驗。他在晚年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十六個字的養生秘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的「十常」具體是指:「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指:「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我們看乾隆的養生秘訣就是放到現在也是非常的實用,而且基本上都是現代養生中極為推崇的一些方法和觀念。

乾隆在位期間國內局勢穩定,政治相對清明,他所面對的局勢與其他皇帝相比壓力是非常小的,而且他又是九五之尊,數他最大,也沒有人敢給他氣受,他要啥有啥,想幹啥幹啥。所以他活得痛快,心情愉悅,心情好,身體也肯定相應就好。

乾隆皇帝還非常喜歡運動,他一直沒有放棄滿族尚武的傳統,多年來一直堅持到木蘭圍場射獵,帶著皇子、皇孫去感受躍馬疆場的氛圍,這種運動對他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他在年逾八十的時候,還能夠騎馬狩獵,的確身體強健。

另外他還擁有我們現代人所說的長壽基因,他的爺爺康熙皇帝活了69歲,在那個年代也已經是長壽的了。即便乾隆的父親雍正只活了58歲,但也遠遠高於那個年代的人均壽命,而且他應該是丹藥中毒而死,還不是正常死亡。還有一個關鍵人物,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去世,活了86歲,差不多是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皇太后中最長壽的一位了,由此可見,乾隆也是具有長壽的基因的。

乾隆在八十三歲的時候,曾在熱河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英國使臣在日記中記錄:「乾隆皇帝雖已經83歲,但看起來卻像60多歲的人,他精神矍鑠,而且不戴老花鏡,能夠照常讀書寫字。」對於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而且乾隆後宮有眾多的嬪妃,光有記載的后妃就有43位,有皇子17個,女兒10個,而且他在六十五歲的時候,其惇妃還為他生下了最小的十公主,可見乾隆的身體各方面都非常好,就這樣也並沒有影響到乾隆的長壽,說明乾隆對任何事都還是有節制的。

縱觀歷史上的皇帝,長壽的並不多,乾隆不但子嗣眾多而且非常的長壽,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這與他擁有長壽的基因,再加上乾隆注重養生之道,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著極大的關係,這也應該就是乾隆皇帝能夠長壽的主要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風流倜儻,多情才子,細數乾隆皇帝眾多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
    ,長壽,孝順之外,最感興趣的就是他一生當中和眾多嬪妃以及民間女子的愛情故事,乾隆皇帝風流倜儻十分有才氣,風花雪月的人生道路當中不免很多的傳奇故事,其實人們只了解的是乾隆皇帝的表面,其實內在裡乾隆皇帝是用情十分專一的人,尤其是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更是始終如一,鍾情一生,所有的風花雪月故事都是在孝賢純皇后仙逝之後,所以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活也是多面性的,所以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十分豐富多彩。
  • 先皇駕崩,新皇帝處置小媽的三種方法,第二種嬪妃都很嚮往!
    古代的帝王都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除了財富權利與宮殿之外,最能展示皇帝權威的便是後宮的女人。
  • 幸福的乾隆皇帝,後宮妃嬪個個端莊淑美 你都知道誰?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將其欽定為寶親王嫡福晉。乾隆朝權臣富察·傅恆的姐姐,也是乾隆皇帝最為心愛的女人。乾隆十三年,在病痛和喪子之痛的雙重折磨下,不幸薨逝。富察皇后薨逝後,原本鍾情勤政的乾隆皇帝性情大改,從此放縱聲色。乾隆皇帝愛了她一輩子,也想了她一輩子。作為女人,她無疑是成功的,但也是不負責的,將自己的丈夫丟下,傷心一世。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
  • 乾隆第一次強幸令妃時,為什麼會激動地無法自拔,事實很簡單
    在古代的時候,皇家的子嗣向來都是金貴稀少的,如果說子女最多的應該就是乾隆皇帝了,僅僅只是令妃一個人就生下了六個孩子呢!我國古代歷史中,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風流多情的人,不僅僅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對於宮外的一些女子也總是處處留情,可以說他的紅顏知己隨處都是。
  • 古代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何用?主要為了讓皇帝方便
    從清宮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後宮們白色上都掛有「白布條」。白色為其喜愛的顏色,這樣的使用方法可以理解,但她們也可以不用掛這東西。那麼她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清朝後宮的穿著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第1個時期是未入主中原之前。
  • 後宮嬪妃戰鬥值:慧貴妃墊底,海蘭排第四,此人是第一
    一個宮女還能懟天懟地懟皇上,這要是放在《如懿傳》裡早就死好幾回了。說起來《如懿傳》中的後宮嬪妃戰鬥值要比《延禧攻略》中的嬪妃戰鬥值要強,也更顯得聰明。而且慧貴妃其實本性向善,當金玉妍懷孕時,她第一反應確實是想害死這個孩子,可在冷靜之後,卻反醒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變成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從高晞月說出的話中就知道她本性不壞,只是一時被蒙蔽了眼睛。
  • 乾隆去世以後, 嘉慶是如何處理乾隆後宮女人的
    說起後宮的那些事情呀,可謂是現在的大家們都為之感概的,那就是後宮的那些妃子們的一輩子了,小編之所以這樣說,想必大家也是有同感,因為大家都喜歡看後宮爭鬥劇,多多少少都是會對其有所了解的,特別是那些在後宮裡面爭寵,然後下場死的特別慘,最終還是會被大家忘記,再說皇帝的妃子那麼多,又怎麼會有人願意記住一個女人呢,從另一方面也能想得到,皇宮裡的女人數不勝數,皇帝也永遠不缺女人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享有的待遇是全國最高的,除了居住的地方很奢華外,吃穿都很講究,最重要的是,這些皇帝不僅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甚至還有後宮嬪妃,令許多男人特別羨慕。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後宮全是皇帝嬪妃,太醫卻可以隨意出入,為什麼皇帝不提防
    自從階級社會建立開始,古代的皇帝身旁就擁有大量專業伺候他的人,這其中有婢女也有宦官。婢女的崗位職責是給皇帝端茶遞水,服侍生活起居,有時被君王看上了誰,還將會把他提拔為妃子。但是婢女也不是啥事都會幹的,例如一些重力氣活,或是替皇帝與重臣帶話的工作,就不宜婢女去做,這個時候宦官就出場了。宦官也是一種官銜,簡言之便是皇宮中的男服務員。可是有一個很現實的難題,宦官的工作場所是在內宮,也就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這就難免常常會觸碰到后妃,因此從漢朝開始,宦官就全部改成閹人了(之後宦官徹底相當於太監),那樣做也是防止出現穢亂後宮的事。
  • 清朝嬪妃為什麼穿花盆底鞋?為了方便皇帝,還為了預防此事發生
    各位,清朝嬪妃喜歡穿「花盆底鞋」。所謂「花盆底鞋」,可以理解成鞋子下邊有著一個類似花瓶的東西,高度大約8——15釐米。「花瓶」位於鞋子的中心。嬪妃穿花盆底鞋的樣子,和過去北方的踩高蹺情況很類似。並且,「花盆」上,還有各種截然不同的珠寶鑲嵌和紋飾。那麼清朝嬪妃為什麼會穿著出如此特殊的鞋子呢?首先,宮廷嬪妃的旗人裝飾大多寬鬆。
  • 《後宮如懿傳》:後宮中最狠的人,不是皇后,而是皇帝!
    《後宮如懿傳》這本書,看似是寫後宮妃嬪之間的爭鬥,但又何嘗不是寫皇帝與妃嬪之間的較量呢?希望自己的嫡子繼承皇位,一直是乾隆皇帝心底的一個願望,這個願望的實現也可以圓了他不是嫡子卻繼承了皇位的遺憾。但是,這位深藏在後宮紛紛擾擾中的人,才是一個最狠心的人。他就是乾隆皇帝:弘曆。為什麼說,皇帝弘曆才是那個最狠心的人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拋棄親生孩子當玫嬪還是玫貴人時,好不容易生下孩子,沒想到卻是異胎,所有人都以為是不祥之兆,皇后也在皇帝身旁道:「皇上,這是孽障,是不祥的妖物,絕不能留!」
  • 《如懿傳》裡面的甄嬛太后為什麼沒有穿花盆底鞋呢?
    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身為帝王要有很多位妃子來為其傳宗接代,為皇室生下很多的子嗣。一旦自己的所出兒子成為太子之後,那麼自己的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歷代都會有很多妃子費盡心機的去爭奪寵愛上位,以求能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這樣自己以後的生活也衣食無憂了。
  • 延禧攻略:後宮佳麗真正愛皇上的只有她!
    宮鬥劇延禧攻略,非常的好看,裡邊的許多演員也因為此劇而得到超高人氣,大火,延喜攻略的劇情跟以往的宮鬥劇不同,女主角不是認人踩踏的軟弱形象,反而是足智多謀,有手段,敢愛敢恨,有仇必報,這一點給觀眾帶來了驚喜,後宮佳麗三千,有眾多嬪妃,乾隆皇帝的髮妻是富察皇后,富察皇后對乾隆皇帝的感情可謂是真愛,
  • 後宮嬪妃不想讓皇帝翻牌子,她們會怎麼做?清朝的做法最簡單粗暴
    看到標題,我想有小夥伴會碰,說小編你又瞎扯了,哪有古代妃子不想見到皇帝的?你看《甄嬛傳》裡,妃子們變著法兒地往雍正帝跟前湊,那才符合史實麼。再者說了,翻開二十四史,從趙飛燕到楊玉環,誰不是因獲得皇帝的獨寵而享受到榮華富貴的?能被世界上最具權力的男人翻牌子,那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兒啊!
  • 清朝皇帝選妃有什麼標準?第一看品德第二看門第
    在民間傳說中,皇帝後宮有佳麗三千,粉黛如雲。事實上並非如此。特別是到了清朝時期,皇帝後宮的嬪妃幾乎很少美女。有的嬪妃甚至能用「歪瓜裂棗」來形容。為什麼呢?這與清朝皇帝選妃的標準有關。清朝入關以後,建立了從八旗女子裡選秀的制度。
  • 皇帝無子嗣,忠臣將懷孕的妻子獻給皇帝,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故事是:「皇帝無子嗣,忠臣將懷孕的妻子獻給皇帝,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我們都知道,古人十分注重「香火」的傳承,子嗣對於他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然這一點在帝王之家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畢竟帝王家族中有皇位要繼承,所以一般皇帝都很有很多嬪妃和子嗣。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皇帝無法生育,忠臣就將懷有身孕的妻子獻給了皇帝,那麼這個臣子的結局如何呢?
  • 《乾隆王朝》⑧ | 乾隆的家庭悲劇和與兄弟們之間的關係
    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讀到了平回戰爭中著名的黑水營之圍被成功破解前後的故事,還有乾隆在平回戰爭成功後將回部女子納入後宮的故事。同時,還有乾隆的勵精圖治、武功卓著,將清帝國推向全面盛世的局面。那麼,在此之後,在乾隆的身上又將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乾隆四十年,一大批官員遭到懲處,只因一個可有可無的女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后妃眾多,有些人自進宮起,可能一輩子都沒法見到皇帝一面。這些妃子,說起來是皇帝的妃嬪,可實際上在後宮可有可無。一個妃子要是不得寵,就連奴才都敢欺負到她頭上。今天,我們就要來說一位,在後宮算是可有可無的人。不過在乾隆四十年,有一大批官員遭到懲處,卻只因這個可有可無的女人。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一起來了解下。眾所周知,雍正是清朝最為勤勉的皇帝,他即位後,一心將精力放在政事上,不貪圖享樂,也不縱情聲色。因此,雍正的后妃算不上多,子嗣也不算很多。
  • 後宮嬪妃人數太多,皇帝怎麼應付,明朝朱元璋是這樣做的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是有著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對新朝代進行一個系統的規定,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後世皇帝的典範。在後宮嬪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開國沒有多久就下令讓儒臣制定了詳細的規定,採用東漢時期的《女誡》對後宮妃子進行制度上的規定。
  • 裡頭的貓膩皇帝不清楚,後宮妃子可是很清楚!
    我們都知道皇帝不僅僅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可想而知皇帝的生活是多麼愜意的了,那麼這麼複雜的一個後宮若是沒有很好的一個辦理,必定會出問題,那麼這自然是會有專門負責的機構得了,而且我們經常可以在影視劇裡面看到,它就是清朝皇宮裡的機構,敬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