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陪讀母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別讓挫敗感毀了你的親子關係

2020-12-04 格林媽媽

父母永遠都最關心孩子的成績,哪怕孩子在其他方面有著很多的閃光點,但是如果學習不好,在父母眼裡也算不上好孩子。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執念,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才會越來越高,他們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卻總是被現實打敗,每天都在上演不陪讀母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的畫面。

有的父母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當年是妥妥的學霸,985、211大學隨便上,可是孩子卻連9–2+3都掰扯不清楚。

有的父母總是控制不住情緒,面對孩子一無所措的小眼神,不是因為心梗去醫院做了支架,就是因為腦出血躺在急診室裡輸液,起因只是輔導孩子作業時受氣太多。

不得不說陪讀真的是一項世界上最艱難的任務之一,不管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是不會做,哪怕父母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永遠都是聽不懂。

於是父母會自我懷疑,是自己講的不夠好嗎?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接受呢?

這種挫敗感自然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不及時進行糾正,很有可能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01挫敗感會嚴重的傷害父母

當孩子在父母身上寄託了越來越多的期待之後,他們所肩負的壓力也就會越來越大。

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擔心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進步沒有幫助,更會擔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學校,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過不上高質量的生活。

有研究顯示,只要家裡有正在上學的孩子,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父母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挫敗感。

由於他們總是把孩子現在的行為和未來的發展自然的聯繫在一起,所以會變得越來越焦慮,這會讓父母自己的身心受到傷害,更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

到底什麼才是挫敗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挫敗感就是人在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最終個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才會產生的心理感受。

這是一種負面的心態,所以父母一定要儘量避免。

02為什麼父母會出現挫敗感?

1、社會中激烈的競爭

現在的孩子在物質生活方面當然是幸福的,但是在精神方面卻會有著更大的壓力,其中一部分壓力源於他們自己的上進心,更多的壓力則是來源於父母。

他們對孩子有了太多的期待,特別是在教育方面更是會傾注所有,如果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期待去發展,那麼父母就會出現挫敗感。

2、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每天不僅要面對孩子,更是要面對做不完的家務,還有自己在單位裡的事情。

而他們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一旦他們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阻礙,便會把這些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當他們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只有冷靜下來才能夠真正的地思考問題。

3、不願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們身邊會出現天才、神童,這當然會讓無數人羨慕,但是作為一名父母,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大部分的孩子都只是平凡的一員,他們並沒有過人的天賦,在很多方面都表現的中規中矩。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平凡之後,第一反應就是無法接受,自然會產生挫敗感。

如果這種挫敗感父母沒有進行掩蓋,那麼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導致孩子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從而產生自我否定。

03如何遠離挫敗感,做到真正的陪伴?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相信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時,不是一邊催一邊罵,就是時不時地刷著手機玩著遊戲。

這樣的陪伴是無效陪伴,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或者是讓孩子反感父母的行為,對於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沒有真正的幫助。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拿起書本。

不要像監工一樣盯著孩子寫作業,而是可以靜靜的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一起學習,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高質量陪伴。

2、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

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教育花費最多的國家,這當然不代表我國的父母最有經濟實力,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很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源於他們自己的焦慮,可是最終卻會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用他們的努力替自己實現願望。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必須首先和孩子一起努力,因為他們是孩子的最大榜樣,他們努力的模樣孩子會看在眼裡。

當父母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孩子其實也會不斷的進步。

3、虛心向孩子學習

孩子都喜歡當小老師,當然他們並不是都能順利的找到學生。

所以父母不妨當孩子的學生,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裡之後,把他們當天所學習到的知識向自己重新闡述一遍,當然不要忘記對孩子表達出崇拜之情,這樣會讓孩子感到驕傲。

所謂教才是最好的學,當孩子在重複他們所學的知識的同時,其實也是對知識加深記憶的一種方式。

這對激發孩子的思維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努力的做到最好。

4、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總是用批判性的目光去對待孩子,一會兒告訴孩子這個字寫錯了,一會告訴孩子那道題計算有誤,不停的發著牢騷,埋怨孩子怎麼這麼粗心這麼笨。

這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負面情緒,甚至開始懼怕學習,從而導致厭學。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用積極歸因失敗能讓孩子更快從失敗中掙脫出來。

父母要學會肯定孩子,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這樣孩子才會積極向前,不懼失敗,因為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相關焦點

  • 萬事興未必家和,母不慈子怎會孝
    但這樣一定會有人吃不上水,那麼水多到吃不完的那個人幫助吃不上水的那個人吃到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所有人都在不同的井裡吃到了水,但是有多有少。那麼這個時候,老人家說我需要吃水,你們兄弟每個月孝敬我一點水。那麼問題又來了,兄弟幾個是一母同生的,是不是應該每個人孝敬的一樣多?那麼水少的人又說,我們家水最少,我們應該按能力孝敬父母,每個人能力有限,好像也不無道理。所以這樣看來,萬事興也不能家和。
  • 全職陪讀奶爸:我不敢放手,只能陪讀
    俗話說,兒大不由娘,更不由爹,現在不正是父慈子孝的好時機嗎?就陪讀來說,我做的並不多,無非生活起居,吃飯穿衣,再加上聊聊學校的閒聞逸事。廚房工作買汰燒(上海話,買菜、洗菜、燒飯的意思)雖非我所好,但我一個理工老爸,在實驗室裡摸爬滾打小十年,早已為廚房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 新加坡陪讀就能拿綠卡!陪讀、工作、身份,一舉多得
    留學家長大部分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不同的地方,見識到不同風景和文化,有國際化的眼界,也不乏不喜歡孩子接受應試教育的家長~有長遠眼界的家長在孩子中小學或者幼兒時期就送出國讀書,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孩子年齡小適應能力更強,二是可以給孩子高中或者大學更多選擇。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下班雞娃(註:給娃「打雞血」,不停讓孩子學習)還不如上班工作,每個晚上,家有學生黨都會上演一部雞飛狗跳家庭倫理武打劇!陪讀誠可貴,親子價更高;若為生命故,兩者皆可拋。爸爸陪讀一樣雞飛狗跳山崩地裂▼叫你「爺叔」好不好陪讀爸爸自暴自棄模式感受一下這排山倒海的憤怒「你想寫幾就寫幾,隨便你寫幾好伐!」
  • 兒逃學母陪讀 聽不懂stand up
    但讓她更為難忘的是,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裡她竟然不敢出門,她的羞澀近乎於一個剛剛走進校門的孩子。學校規定早晨7時40分必須到校,而在陪讀前,老師曾告誡她不許遲到。為此她不得不在早晨6時就起床,然後吃早餐,但還不敢多吃,就害怕上廁所。    在這兩天多的時間裡,王真蓮始終沒有在學校上過廁所,她怕學生笑話她。
  • ...讓愛擲地有聲」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啟動一年 我市上百名陪讀媽媽...
    由於遠離了熟悉的環境,社交圈縮小,陪讀媽媽們急需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為此,自治區婦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阿吉拉沁社區實施「陪伴,讓愛擲地有聲」——陪讀媽媽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項目實施以來,一支由高校教師、學術專家、專業社工、愛心志願者等人員組成的陪讀媽媽社會工作服務志願者團隊,為上百名陪讀媽媽提供了親子互動、家庭教育指導等多元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服務。目前已有上百名陪讀媽媽受益。
  • 美英新加坡的3個真實故事:揭秘「海外陪讀媽媽」這個神秘的群體
    這兒華人少,不像大城市陪讀媽媽們比較多,互相照應,還容易找到華人教會社團。娃小融入快,我一個大人,就算口語在不斷進步,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 丈夫一開始還電話聽我倒苦水,現在都聽厭了,就是應付一下……唉,才一年呢,不過為了娃,我還是得死撐下去。
  • 「我在做作業,媽媽卻在玩手機」,專家:這樣的陪讀不如不要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學校紛紛建議家長陪讀,關於陪讀,每個家長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家長拿著手機陪伴著孩子做作業,而有的家長則拿著一本書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不同的陪讀習慣,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萱萱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媽媽工作比較忙,平時基本上都是自己完成作業。後來,媽媽換了一份工作,可是萱萱卻坦言:「還不如不陪讀呢,我在寫作業,媽媽卻在玩手機。」
  • 呼和浩特:為陪讀媽媽量身定製公益項目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劉惠)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阿吉拉沁社區,有一群陪讀媽媽,他們在社會組織的幫助下,每周固定開展交流、學習、志願服務,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1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陪伴,讓愛擲地有聲」——陪讀媽媽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研討會在呼和浩特舉行,這個為陪讀媽媽們量身定製的公益項目開展以來,已有上百名陪讀媽媽受益。回民區阿吉拉沁社區周邊有呼和浩特市一中、八中等眾多中小學,不少媽媽們為了方便孩子上學,在學校附近租房居住,全身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 新加坡留學「陪讀」政策全解!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在新加坡讀書的話,是可以有家長陪讀的,特別是在新加坡幼兒園。中小學學習的學生,政府為了保障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就給予了海外學生母親或是奶奶、外婆來陪讀的權利但是,陪讀也有陪讀的政策,你知道在新加坡的那些陪讀政策嗎?
  • 用12年時間去賭2%的概率,為孩子放棄工作當陪讀媽媽,到底值得嗎
    可是,並不是所有陪讀媽媽家裡的孩子都能考上清華啊?我家住在一所重點高中附近,在我家附近有很多公寓都租給了一些陪讀的家庭。有時候在超市買菜時,經常會碰上一些陪讀媽媽。通過和她們聊天得知,她們的孩子雖然都在這所重點高中讀書,但是大多數孩子的成績都很一般,甚至有的孩子成績還很差。
  • 一位普通的高三陪讀母親
    大家好,我是曹老么,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三學生的陪讀母親。 離高考還有不到200天,在陪讀這兩年多以來,心情可以說是五味雜陳,一天一個心情,有喜有愁,有苦有甜,有焦慮有煩躁……有時候一想到娃娃,就想到無數陪讀家長的心酸。
  • 陪讀媽媽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我是辭職選擇陪讀的媽媽,雖然我辭掉了在眾人眼裡非常好的工作,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選擇陪讀這條路,其中有所失也必有所得,失去的是那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的是陪讀帶來的成果。我明顯發現自從我陪讀以後,孩子越來越愛學習了,在他內心深處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媽媽是為了什麼,越學就越有興趣學,越學成績就越好,老師也越發喜歡他了,不恥下問一有問題下課就去問老師。
  • 江蘇一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網友哀嘆又反思: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們先從陪讀說起,能夠陪讀的家長,首先來說,出發點是很偉大的,它體現了一個監護人的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它的積極一面值得肯定。 有的孩子脆弱,意志不堅定,迷茫,自制力差,如果有一位家長在身邊,會給他一種無形的力量。
  • 毛坦廠中學最牛陪讀奶奶,7年把3個孫子陪進985
    在陪讀的爺爺奶奶中,劉奶奶算是陪讀家長中的元老了,她一共有3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前幾年大孫子來毛坦廠中學復讀的時候,就是她在陪讀,後來二孫子和外孫子也在毛坦廠中學復讀,劉奶奶前前後後一共陪讀了7年,雖然說她不認識字,但是對於毛坦廠中學裡的管理制度,哪個老師最好,多少分能夠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了如指掌。
  • 陪讀媽媽的分享
    ,想想這馬上都要面臨畢業了,再不抓一抓孩子學習,六年級能考上好的初中嗎?回想孩子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真沒好好抓過孩子學習,不知不覺就到了五年級了,一二三年級總覺得孩子還小,上班又累又壓抑,回家再抓自己孩子學習,一個是自己也沒那麼多精力抓,再一個我會把不好的情緒不自覺的帶給孩子,一急躁就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看見孩子回答不出來或者老有錯別字需要糾正的情況下,就會對孩子發火甚至動手,第二天又特別自責,可能有的人會說這是更年期等等,其實很多家長尤其是做媽媽的通病,就是覺得對自己孩子沒有耐心
  • 「孟母三遷」新解:陪讀不言苦 拳拳父母心(圖)
    陪讀現象出現之日,便是爭議之時。家長陪讀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更紮實地學到知識。儘管陪讀的方法方式不同、效果有差異,但其中體現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陪讀可以說是一種投入,一種責任心。  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們並不願被當作溫室裡嬌嫩的花朵,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不希望來自父母的壓力。  是隱形的翅膀,還是隱形的傷害?
  • 毛坦廠陪讀媽媽的「畢業季」:廣場舞團的告別
    張鈺說,作為農民家庭,陪讀以後,開銷全靠丈夫開公交應付,一年下來,在毛坦廠鎮的房租及生活費即超過6萬元,經濟壓力不小。「唯有拼命讀書,才能讓一大家子走出來。」如其他家庭一樣,她期望孩子改變命運,不再重複自己的路。「你是農村的,唯一的出路肯定是讀書。家長們這樣想,天天給孩子(灌輸)。小孩壓力都大,尤其是復讀生。」
  • 母親辭職陪讀被殺,17歲兒子被抓卻稱不後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有些愛,只有適可而止,才更能推動孩子成長。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特別是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近日,江蘇一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迅速竄上熱搜。在警方的通告中,男孩「不服管教」「爭吵」「發生肢體衝突」這幾個詞語醒目又刺眼。我不後悔:可以不用學習了!這幾年,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關係,因為這些詞語破裂,孩子跟父母之間的矛盾,似乎在每個家庭都發生過。但不管什麼情況下,都不是成為孩子對父母下手的理由。
  • 作為一個母親,陪讀重要還是實現自身價值重要?
    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老師,我覺得需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能簡單地說,是陪讀重要還是工作重要。首先,孩子上初中,是學習打基礎的最關鍵時期,學習對他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事情,學習的好壞,可以說關係到他今後一生的幸福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