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家的時候,聽我媽媽說起自己少女時代的事,驚嘆於這個經常嘮嘮叨叨、不讓我們做這個、不讓我們幹那個的老媽,在小時候居然是村裡有名的孩子王。
她說小時候家裡窮,每次到放假的時候,一大清早就會帶著一幫小夥伴,騎著自行車去幾十公裡之外的小縣城賣菜,賣到的錢會存起來買女生喜歡的小玩意;每次村裡來人放電影的時候,她們還會跟著放映員各個村莊的跑,把電影看完一遍又一遍;甚至還會幻想某一天會有一個白馬王子來接自己………
原來我媽媽曾經也是一個調皮、浪漫又愛幻想的小姑娘,就和學生時代時的自己一樣。
最近帶著小勳看了一套漫畫,叫做《櫻桃日記》,是由法國的若裡斯·尚布蘭和奧雷莉·內雷合著的,這套漫畫後來成為了他倆最著名的作品。《櫻桃日記》暢銷十餘個國家,在法國更是長居青少年漫畫排行榜前列,收穫了無數大小讀者,獲得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傑出青少年漫畫獎」等重量級獎項。
漫畫講的是一個喜歡寫小說、愛探尋秘密,又有極強好奇心的女孩——小櫻桃的故事。小櫻桃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小說家,她會幻想小鎮上的居民是「退役軍人」、「特工」等人物,想像他們以前的生活、以前的秘密,她認為每個人心底都藏著秘密,正是這些秘密決定了每個人最終會成為怎樣的人。
而小櫻桃的媽媽卻十分不理解她的愛好,甚至反對她和同樣是小說愛好者的鄰居太太交往。因此,每次小櫻桃想要出去探尋秘密時,都不得不喊自己的好朋友幫自己圓謊。
這套漫畫與其說是一部情節曲折、懸念重重的探秘故事,不如說一部飽含親情、友情的成長故事:
1、它通過小櫻桃開動腦筋為他人解開心結的故事,呈現了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曆程,讓讀者看到友誼、親情和善意的力量。
2、它用小櫻桃寫日記的方式,告訴小朋友們寫作並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日記中的文字、塗鴉、照片和剪報等等,好看又好玩,讓人讀了也有自己拿筆寫起來的衝動。
3、故事裡的小櫻桃和她的朋友們,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快樂又充實地長大,她們的故事也許可以感召小朋友們像她們一樣,去發現自己的愛好,追逐美好的夢想。
這是這套漫畫書對孩子的意義。而對於我來說,我看完這套漫畫第一想到的就是我的媽媽和我的孩子。
我想起了媽媽那些值得回憶的兒時往事,就和小櫻桃的媽媽一樣,不管她如何不理解女兒的愛好,但這都不影響她曾經也是一個小姑娘的事實。
我自己青春期的時候也和小櫻桃一樣,跟媽媽的關係並不好,總是和媽媽爭吵,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我在想,那我媽媽青春期的時候呢?是不是也討厭死了外婆的嘮叨、不信任和一副「我說得都對」的說話的口氣。
我也想起了正處於孩童時期的小勳,小勳的童年是快樂的嗎?我是不是偶爾也會像小櫻桃的媽媽一樣多疑又固執而不自知呢?我有沒有理解孩子的天真爛漫,尊重孩子的愛幻想和好奇心呢?
很多時候,我們活著活著,就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小孩。
我們的童年是在抓螃蟹、釣龍蝦、踢毽子、玩跳繩中度過的,每天放學之後有大把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時候的我們每天都無憂無慮,過著簡單又幸福的生活,老師偶爾的責罵,也總是被課間跳皮筋的快樂衝散得煙消雲散。
那現在的孩子呢?
一、重壓之下的孩子
自從孩子上小學後,受現代整體學習環境影響的我們,只能緊緊地繃起一根弦,把孩子的成績排在了第一位。我們已經快要忘記孩子的快樂、愛好和夢想,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催促、責備、甚至貶低他們,重壓之下的孩子和父母也總是在情緒崩潰的邊緣。
看幾天看到知乎上面有一個高熱度話題: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時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題主列了很多女兒寫作業時的缺點,也說了很多的對策,可女兒每次都情緒特別激烈,總是又哭又鬧,還說要自殺。
我現在一聽到「自殺」這個詞,腦子出現的全都是有關於學生的,今天這個新聞說某某學生挨批評跳樓自殺,明天說那個學生不堪重壓跳樓自殺。《中國青年報》曾經公開過一組數據,中國是世界兒童自殺第一大國,每年約有10萬兒童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這個數據是幾年前的,現在可能更多。
二、越減越負的孩子
1964年2月,北京一位中學校長給上級寫信,建議為中小學生「減負」,從那時起,就有了減負一說。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減負令」也一直層出不窮。
2000年,教育部推出「減負7條」、2013年教育部又推出「減負10條」、2019年,教育部出臺「減負30條」。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孩子的作業越來越多,學業越來越重。
前幾天和老師聊天我才知道,原來小勳他們學校才一年級就已經沒有副課一說。一個星期除了一節音樂課和體育課,其餘全部是語文和數學。我們初高中才會出現的「體育老師有點事,這節課上數學」的情景,小勳一年級就開始體會了。
所以我很能理解《櫻桃日記》中的小櫻桃,她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平時學習任務重,所以她的業餘時間一定要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這樣做會遭到媽媽的反對。
孩子能利用業餘時間來自我調節,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作為父母,我們改變不了現在的學習環境,也不敢遵循完全的「快樂教育」,那是不是可以做到多理解、信任孩子一點。因為《櫻桃日記》每個故事的結局都驗證了,小櫻桃和媽媽之間的矛盾只是缺少溝通和信任。
每天帶著孩子雞飛狗跳地寫作業、責備孩子做事拖拉的我們,有多久沒聽到孩子手舞足蹈地和你說自己天真的夢想了?
又有多久沒有看到孩子發自內心、沒有學習負擔、不用考慮作業完成度的哈哈大笑了?
我們還記得自己兒時的快樂嗎?又記得當成對孩子的願望只是「健康、快樂地長大」嗎?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偶爾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吧。就像小櫻桃的媽媽一樣,看到兒時的動物園被小櫻桃和夥伴們修復好的時候,思緒也飄回到童年,想起了孩童時的快樂。這樣也許你看到孩子不認真、磨磨蹭蹭和頂嘴的時候,也能變得寬容一點,變得可以理解孩子的憤怒和悲傷,因為孩童時的你也是如此呀。
那麼,下一次
1、當孩子做錯題,用一雙無辜的眼睛看著你時
2、當孩子說,今天是周末,讓我熬夜打一次遊戲時
3、當孩子放學路上看到一隻流浪狗或漂亮的小花,想多停留一會時
4、當你一直責備孩子,孩子和你頂嘴時
5、當孩子想要有自己的小秘密,鎖起自己的抽屜時
……
我們就慢下來,理解孩子、抱抱孩子吧。
學習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偶爾松一下弦,沒關係的。就像《櫻桃日記》裡的小櫻桃,她利用假期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最終的主線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櫻桃日記》這套漫畫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理解了媽媽的嘮叨;釋然了青春期時和媽媽的矛盾;懂得了教育孩子時「換位思考」的真正意義;也警醒了自己不要變成曾經最討厭的家長模樣。
陪伴孩子的日子裡,有幸福的時候,也會有憤怒的時刻,當你覺得看孩子不順眼時,記得問一下自己:我從前也是一個孩子啊,我當孩子時,想要我的媽媽怎麼樣對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