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也11日訊,買一套房,24小時開著空調,專門用來養貓,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然而6月9日,面對鄰居投訴養貓擾民,東西湖區一小區內養了7隻貓的主人稱:這是自己的權利。
家住吳家山二雅路天合新界小區的夏先生稱,他家住6棟2407室,同樓層總共有7戶人家。3個月前,一戶鄰居在屋內養起了「狐狸」。「這戶人在房間裡擺了幾個大籠子,養了多隻『狐狸』,他們買來高檔飼料和礦泉水餵養,每天餵完了就走,房裡並不住人……」夏先生說,只要鄰居家開門,樓道內就很大的騷氣。
9日上午,記者趕到夏家所在的樓層,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鄰居也表示,所在樓層確實有人養「狐狸」,導致氣味很大。「我沒親眼目睹,但聽物業打掃衛生的保潔阿姨說過。」這位鄰居表示,養「狐狸」的這間房,和他家差不多面積,大約40平米左右,去年才被轉賣給現在的主人。
小區物業李經理介紹,這戶人家姓趙,居民確實反映強烈,物業也多次和其聯繫要求「注意點」,但對方說這是自己的房子,想怎麼住是自己的權利。
記者撥通這戶人家在物業登記的手機號。一男一女先後接聽了電話,女子稱她家並未養狐狸,僅養了六七隻貓。至於鄰居口中所謂的「狐狸」,其實是一種叫「布偶」的貓,主要是為了參加貓展。這種外觀像狐狸的貓很名貴,每隻價值三四萬元。
女子表示,為讓每一隻貓保持良好狀態,她一個大籠子只放一隻貓。白天她租住在附近,早晚去房子打理兩次。如自己沒有空,會請專人來餵養,還給貓買了保險。這種貓很怕熱,為防止掉毛,平時屋內都是24小時開空調;氣味方面,還用了空氣淨化器。
「我家的貓平時沒有任何叫聲,很乖的。」男子稱:「這些人投訴,根本就是找歪。」「在自家關門養貓,不影響他人,即便有氣味,也是在房間內。」女子稱,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不讓養幾隻,「我有這錢,我就買(房子)給貓住。」
東西湖區城管委執法大隊的林姓負責人稱,依據《武漢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管的職責範圍,是督促居民不得在居民區養家禽,但「狐狸」和貓、狗之類的動物,不在城管管理範圍。
「他自己買的房子,每天去喂,不吵不鬧,我們也不好管,」社區胡警官表示,「居民養貓,對於數量,目前並無法律明文規定,不過小區買房原則上應是住人,飼養寵物也要適量。回頭將擇日上門調查,再次調解此事。」(記者尹勤兵)
(原標題:居民樓買房養貓引爭議 貓主人:這是自己的權利)
相關新聞:七旬老人收養40隻流浪貓狗 擾民遭鄰居投訴現代快報訊(記者 仲茜 / 文 施向揮 / 攝)南京鼓樓區熱河南路 3 號小區大院裡,有一個流浪貓狗聚集地,數量最多時達 40 只,因其帶來環境衛生問題、噪音擾民問題,多次被周邊小區居民投訴。如何清除這個流浪貓狗聚集地,負責轄區管理的熱河南路街道城管執法中隊的隊員們,為此大傷腦筋。
經過走訪調查,這個流浪貓狗集聚地位於小區最西邊一樓住戶俞奶奶家的院子旁。今年 70 歲的俞奶奶是一位熱心腸,自己也愛養貓養狗,十多年前,她家就養了五六隻貓,一條狗。後來,附近有居民陸續送來小貓小狗,俞奶奶不忍心,便接收下來,在自家院門旁邊,搭起了小棚子,在裡面為小貓小狗搭建了不少小窩。" 有的是遺棄的,有的是瘸腿的、獨眼的,還有的是剛生下來一點小的,送過來我要是不收下,那些小貓小狗可能就沒命了。" 俞奶奶介紹說,10 多年來,一共收留過五六十隻流浪貓狗,自己花費在救助小動物方面已過萬元。對於居民反映的成群貓狗影響小區環境衛生等問題,俞奶奶也心知肚明,但也十分無奈。" 我一個人也沒法清理,這麼多隻貓狗,要怎麼辦。"
了幫助俞奶奶解決問題,也儘快解決 12345 群眾投訴工單,一個月前,熱河南路街道城管科就介入,一方面聯繫愛心人士領養,一方面幫助俞奶奶將貓狗妥善轉移。街道城管執法中隊中隊長呂江智介紹說,一部分放養在小桃園公園附近,還有一部分轉移至即將拆遷的老房子裡,由愛心組織聯繫了安徽一戶收養小動物之家,過兩天就將有專車接往安徽。" 老兩口身體都不大好,相互照顧都困難,現在老爺子又患尿毒症,家庭經濟負擔又重,更不適宜養貓狗,所以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讓群眾滿意。"8 月 11 日上午,在送掉最後兩隻小貓後,街道城管執法隊員對俞奶奶家院子外違建、寵物籠進行了拆除、清理,一舉解決了長期困擾小區居民的流浪貓狗集聚難題。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閩南網 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