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為推動江西省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創新研究,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1月8日,由省科學院和省生態學會共同主辦的首屆「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學術研討會」在我院順利召開。

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宋德雄出席研討會並致歡迎辭,會議由省科學院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古和今主持。

宋德雄表示,做好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過程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通過與會的專家學者和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的集思廣益,高質量的真知灼見,為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保護髮出強有力的聲音,為新時代我省綠色創新發展、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點燃智慧火花,凝聚強大力量。最後對與會的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長期以來對省科學院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會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員、王克雄研究員,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研究員,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作了「長江豚類和鄱陽湖江豚保護的教訓、進展及展望」、「鄱陽湖江豚智慧保護體系框架」、「中國大鯢保護研究進展」、「鄱陽湖流域瀕危溼地動物保護」學術報告。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兩位專家介紹了長江豚類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重點介紹了鄱陽湖江豚的種群現狀及特點、面臨的問題、相關保護工作等,並對未來的保護工作提出了建議;車靜研究員匯報了中國大鯢資源的現狀、保護措施及基因種群鑑定等,並詳細介紹了在我省靖安、井岡山等地開展的相關工作;戴年華介紹了鄱陽湖水草魚鳥人與湖的生態關係及生態保護需要關注的問題等,重點介紹了近年來白鶴種群在鄱陽湖越冬狀況及團隊工作取得的成效。

省水利廳副廳長、省鄱建辦主任羅傳彬,省科技廳副廳長鄢幫有,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金保等分別就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工作作了精彩發言。

省科學院院長助理楊明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希望此次會議的舉辦,進一步加強省科學院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水生所的全方位合作,推動省科學院在鄱陽湖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研究平臺和人才團隊建設水平上的提升,促進我省珍稀瀕危動物遺傳多樣性保護研究實力。這也是提升江西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科技含金量,支撐鄱陽湖生態工程建設的生態補償措施的關鍵舉措。希望與會各方共同努力,儘快抓落實、早出成果,有效支撐鄱陽湖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努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會前,省政府副省長羅小雲會見了中科院一行專家。

會議期間,宋德雄為王丁、王克雄、車靜三位研究員頒發了江西省科學院「珍稀動物生態與環境毒理創新團隊」首席顧問聘書。「珍稀動物生態與環境毒理創新團隊」是由省科學院生物資源所動物與生態學研究室和省科學院流域所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研究室跨所組建的一支創新團隊。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鄱建辦、省林業局、省水文監測中心、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南昌高投農墾開發公司等相關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省科學院科研開發處、生物資源所和流域生態所的負責人和科研人員等60餘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與會人員還參觀了省科學院創新發展展示中心。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南昌這裡驚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南昌這裡驚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灣裡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確認,這是一隻獼猴,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隻獼猴是不是野生的現在還不能確定。目前,灣裡野生動物保護站發出公告,希望能獲得更多這隻獼猴的線索。
  •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順利召開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順利召開 2020-11-2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動物志編研中期檢查暨學術交流研討會召開
    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執行已近中期。為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近日,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賓館召開了該項目的課題一「中國動物志的編研」中期檢查暨學術交流研討會。
  • 首屆全國中獸醫青年工作者教學及臨床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本網訊 7月28日-29日,首屆全國中獸醫青年工作者教學及臨床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主辦,中國農業大學我校動物醫學院和中獸醫學分會承辦。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副秘書長、我校動物醫學院中獸醫教研室主任範開副教授主持開幕式。
  • 中科院化學與前沿交叉領域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11月9日,中國科學院化學與前沿交叉領域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召開。研討會由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組織,來自中科院化學、材料和生命領域的48個國家和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共190餘人參加會議。  中科院前沿局局長高鴻鈞介紹了召開前沿交叉學術研討會的背景。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舉辦「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
    2020年11月26日,「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30多位醫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就醫藥行業參與野生動物保護這一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 首屆佛教與現代慈善研討會崇恩禪寺召開
    首屆「佛教與現代慈善」研討會在福清市崇恩禪寺召開(圖:覺多)  由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河仁慈善基金會贊助的首屆「佛教與現代慈善」研討會在福建省福清市崇恩禪寺召開。由國務院僑辦國內司副司長王萍、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以及來自臺灣的慈善家、佛教慈善組織、學界精英40多人等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圍繞「兩岸人間佛教與南傳佛教的慈善對話」、「淨化心靈的佛教慈善」及「大都市中的佛教慈善」三個主題開展。
  • 汙染控制化學青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日前,由我校主辦的「2020年汙染控制化學青年學術研討會」召開。中國科學院化學所陳春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郝鄭平教授、上海電力大學李和興教授、清華大學李俊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汪華林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張長斌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張禮知教授、中國石油大學趙震教授等8位專家擔任學術指導,來自全國科研院校的60餘位青年學者參加會議。
  •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作成就令人矚目
    1988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務院批准頒布了《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林業部還依法制定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各地發布了許多地方性配套法規、公布了省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並制定了不少本地實施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使保護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第九屆巢湖·中華有巢氏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10日上午,第九屆巢湖·中華有巢氏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巢湖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恩平主持會議並講話。研討會召開之前,參會人員一同實地考察了建設中的有巢氏文化主題公園。據了解,本次研討會共收到各類專家論文14篇。
  • 江西別稱贛鄱大地,贛江流域經常渴死蛤蟆,鄱陽湖流域經常發大水
    贛地,指的是贛江流域。鄱地,指的是鄱陽湖流域。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是章水的發源地。位於福建與江西交界處的武夷山,是貢水的發源地。章水和貢水,在贛州的章貢區匯合。古人將章貢二字合二為一,將這條河命名為贛水、贛江。贛江發源於贛州,流經吉安、豐城,南昌,最後注入鄱陽湖。贛江全長1300多裡,流域面積包括了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
  • 第18次全國犬業科技學術研討會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舉行
    11月28日—30日,第18次全國犬業科技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犬學分會八屆二次理事會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舉行。夏鹹柱院士在講話中,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肯定了大會在我國犬學工作中發揮的引領作用,並作了題為《提高認識、加強研究,為犬類健康做貢獻》的學術報告。會議期間,大會分別召開了「犬病防治與良種繁育學術研討會」和「犬訓練使用學術研討會」,進行了28場犬業科技學術報告,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張斌、穆洪雲兩位教師應邀作了報告。
  • 40隻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野放
    新華社南昌8月6日電(記者姚子云)近日,江西省林業局將40隻人工繁育的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野放。工作人員對其中10隻河麂進行稱重登記,並安裝衛星跟蹤器,監測河麂野放後的生存狀況。河麂,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行動敏捷,善跳躍,能遊泳,以蘆葦、雜草等植物為食。河麂性格溫順膽小,體毛與枯草顏色極為相似,監測難度較大。
  • 臺灣輔仁大學王初慶教授一行蒞宛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4月22日,首屆國學(漢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陽師範學院舉辦。來自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9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開幕式。臺灣輔仁大學王初慶教授、林葉連教授、孫永忠教授參加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孫永忠教授還主持了下半場研討會。
  • 第四屆兩岸四地現代漢語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大連訊 10月17至18日,由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漢語研究所、兩岸語文詞典大陸編委會和遼寧師範大學主辦,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第四屆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遼師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廳召開。
  • 2020年中國蘭科與蕨類植物保育學術探討會在深圳市成功召開
    11月21日,2020年中國蘭科與蕨類植物保育學術探討會在深圳市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蘭花專業委員會和蕨類植物專業委員會、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中國植物學會蕨類植物專業委員會主辦,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等5家單位為此次會議的承辦單位。
  • 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長治市中醫醫院召開
    11月28日,長治市中醫醫院召開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院領導田建軍、劉忠理、柴益鵬、宗倩倩參加會議。    圖為: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現場  ,逐漸形成了「雜從脾胃、治以調和」的學術思想,並於2018年成立趙永強省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 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近日,一篇發表在某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引發關注。論文中稱,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  不僅白鱘,更多長江水生生物面臨可能滅絕的危險境地。
  • 首屆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國際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 牟勇)近日,「首屆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我市召開,來自美國、德國、韓國以及國內眾多骨科專家匯聚一堂,研討有關微創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方法。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