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2021-01-15 中國網

  近日,一篇發表在某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引發關注。論文中稱,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

  不僅白鱘,更多長江水生生物面臨可能滅絕的危險境地。2020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下稱「長江辦」)在武漢組織召開了一場「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上述論文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會上介紹,長江有448種魚類,但近兩年沒有採集到相關數據的魚類達到134種,接近長江魚類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中華鱘自2013年自然繁殖首次中斷以後,自然繁殖趨勢由連續變成偶發,長江鱘野生種群幾乎絕跡。

  因此,危起偉呼籲要關注和保護已經中斷正常自然繁殖的長江魚類,「白鱘已經沒了。保護其他極度瀕危魚類要越快越好,不然就錯過機會了。」在會上,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下稱「長江委」)、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下稱「長江局」)等國家相關部委的長江流域機構負責人均表態要保護好長江水生態系統,為長江魚類創造適宜的繁衍生息環境。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

  將保護效果作為重要指標考核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是負責我國黃河流域以南相關流域、重要水域和邊境水域的漁政管理、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等工作的國家職能管理部門。在會上,長江辦馬毅主任表示,對以中華鱘、白暨豚等珍稀物種為代表的長江水生生物進行保護,是長江水域生態保護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和生命力的最直觀指標之一。

  「長江病了」是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體系建設,全面分析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各類因素,進而提出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具體措施,將旗艦物種的保護工作和保護效果作為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督促地方政府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完善保護制度、推進長江禁捕、構建保護網絡、嚴格執法監管、擴大宣傳影響。

  同時,農業農村部也將聯合有關部門對長江水生生物生存環境開展系統性的修復工作。首先是穩步推進長江禁捕工作,確保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工作按期實現,確保長江常年禁捕後的漁政管理工作執行到位。其次,全面落實「實施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等相關拯救行動計劃。此外,還將繼續開展小水電清理、整治工作,探索實施小水電退出工程的示範項目,綜合利用江湖連通生態流量、「過魚」設施等措施,基於「四大家魚」繁殖、中華鱘產卵、江豚枯水期保護等水源水量要求,開展梯級水電站聯合生態調度以確保水生生物的用水需求。

  水利部長江委:

  維繫好魚類生存的物理生境

  長江委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按照法律法規和水利部授權,在長江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內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責,是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長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他們將重點做好如下六項工作:

  第一,管好盛水的盆,維繫好魚類生存的物理生境。形態多樣的河道、岸線生境是魚類棲息、索餌的重要場所,長江委將加強河道保護、加強採砂管理、規範岸線開發利用,為魚類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生境條件。

  第二,做好生態流量保障與生態調度工作。魚類的發育和繁殖所需的水文條件至關重要,是魚類種群維持的基礎。長江委將以珍稀特有魚類為重點,強化水資源管理,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和水位。充分發揮工程改善生態的作用,實施生態調度,通過水量調度、人造洪峰,滿足魚類的自然繁殖需求。

  第三,開展江湖生物通道恢復試點工作。結合水利部門正在實施的水系連通工程,開展江湖阻隔生物洄遊通道恢復的試點,在充分論證江湖生物通道恢復的必要性與恢復目標、措施方案的可行性(同時考慮防洪、水質、血防、泥沙等因素)基礎上,實施閘門季節性開啟、灌江納苗、或建設過魚設施。

  第四,繼續開展涉水工程的過魚設施建設和魚類增殖放流工作。開展涉水工程對魚類資源的影響研究,明晰保護對象,開展過魚設施和魚類增殖站設計、建設、運行和效果評估工作,促進工程影響魚類資源恢復。

  第五,做好長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活體庫與基因庫建設工作。一是運營好已建珍稀特有水生生物資源庫(活體庫),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二是紮實開展水生生物遺傳資源保存。2020年「三峽工程影響水域重要水生生物遺傳資源保存庫基因庫」已得到水利部財政經費的支持,長江委將從活體、組織、細胞、精子、DNA等多個層次保存長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遺傳資源。

  第六,加強魚類及水生態保護基礎性工作。一是加強監測。水生態監測是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長江委正在建設流域水生態、水環境監測中心,加快流域水生態監測站網建設。二是加強長江水生態重大問題研究。注重頂層設計,重點開展水工程生態學效應基礎理論研究,重要棲息地保護與生物通道修復、過魚設施建設、生態流量保障與生態調度等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為長江大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生態環境部長江局:

  從生態系統高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

  長江局是生態環境部2019年5月17日掛牌設立的派出機構,負責長江入海斷面以上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方面的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長江局副局長吳國平在研討會上表示,長江局將開展的第一項工作是,進一步推動建設長江流域的自然保護區工作,正在考慮將保護區的建設納入「十四五」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去。

  第二,啟動編制「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工作。這一規劃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包括水環境,還有水資源、水生態,實現「三水」統籌。

  第三,生態環境部正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法規的起草工作,將從國家層面推動一部行政法規的出臺,通過法律手段規範流域的統一監測。

  第四,加強流域統一監管。長江局的全稱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即具有「監管」職責,生態環境部將長江流域涉水工程的環評相關事中事後監管都授權給了長江局。下一步,長江局將把長江流域涉水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特別是水生物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一個系統的檢查,對保護區的建設情況、措施落實的效果等予以評估。

  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變化後白鱘及很多同類的數量都極速下降致使白鱘在魚類進化研究上顯得極為珍貴隸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中外生物學家心裡的稀世珍寶!早在十年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組織IUCN就對長江白鱘下了「極危」的物種瀕危等級評估!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員搶救瀕危物種白鱘。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復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是什麼導致了白鱘的滅絕?  白鱘的滅絕人為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為曾經的水產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了,它一直被過度捕撈食用。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以後,白鱘的數量就已經明顯減少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成友此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早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頒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白鱘的保護級別就被列為「極危」。  為了尋找白鱘的蹤跡,危起偉研究團隊在長江流域進行了全流域捕撈調查。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2003年至今沒有發現白鱘這篇名為《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滅絕:保護瀕危動物的經驗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在論文中稱,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應該早一點公布這個消息。」危起偉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解釋,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自然壽命期限,其間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物種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記者獲悉,事實上,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和長江鱘還好嗎?
    2020年初,白鱘被宣布滅絕,這一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長江生態及長江珍稀物種的高度關注。但可悲的是,許多社會公眾都表示,在看到白鱘滅絕的報導之前並不認識白鱘。更有甚者,在一些白鱘滅絕的新聞報導中,白鱘的圖片被錯配成了匙吻鱘。公眾對白鱘認知的匱乏說明白鱘的相關介紹沒有被廣泛傳播,白鱘滅絕的過程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讓危起偉擔憂的是,這次調查不僅沒能發現一個白鱘樣本,也沒能發現過去有記錄的140種魚類,其中60%是瀕危物種。「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危起偉和張輝都參加了那次評估會。「大家尊重IUCN的評估模型和專家,但這一結果讓人心情沉重。」危起偉說。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長江白鱘的告白小片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遺憾的是再沒發現白鱘。長江水生生物多樣,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鱘已經滅絕。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2018年,團隊又主要在長江65個監測點及其附近展開調查。此外,團隊還搜集了所有關於白鱘的目擊報告,包括論文、書籍、報告、新聞報導等,以及近幾十年來科研機構保留的未發表的白鱘相關數據。綜合這些信息,根據模型,團隊計算出白鱘應該在2005年到2010年就已經滅絕。危起偉說,一個種群,沒有自然繁殖,又已經過了其正常壽命期限,其間沒有任何個體被發現,即可以認定物種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別了,長江白鱘
    根據這些科學家多年研究的結果,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在2005-2010年之間。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宣布長江白鱘滅絕,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它仍被列為「極危」等級。  過去,白鱘在長江流域尋常可見。危起偉團隊的調研顯示,20世紀70年代前後,白鱘的年捕撈量約為25噸。人們捕獲的白鱘體長大多2-3米,體重約150公斤。那時白鱘不是保護動物,捕撈後大多食用。1983年,白鱘被國務院通令列為要求嚴格保護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嚴禁捕撈。  滾滾長江東逝水,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白鱘橫行無阻,被稱為「水中老虎」。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說起渡渡鳥滅絕,或許我們依然體會不到這種痛,因為就算當年渡渡鳥真的「死透」了的時候,似乎也沒人在意。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物種滅絕,長江白鱘的滅絕呢?是否提到長江白鱘,它的滅絕,終於能感受到了一絲的遺憾和惋惜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揚州這個地方還存有它的珍貴標本
    交匯點訊 近日,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水中大熊貓」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1月7日,交匯點記者從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了解到,該院標本館內還存有一隻保存了將近40年的白鱘幼體標本。這隻白鱘幼體標本並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