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微弱的光
暖的希望
「半年之前,我讀安徒生的作品,沒有讀懂。半年之後,我重讀,這一次我讀懂了。安徒生很孤獨,強烈的孤獨。」
——列夫·託爾斯泰
1805年,丹麥歐登塞鎮的一座破舊閣樓上,一個O型血、白羊座的小男孩出生了。
他為這個貧苦家庭帶來了快樂和笑聲,是鞋匠父親與傭人母親的第一個孩子,取名為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
他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小男孩就是日後的「現代童話之父」。
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古老的木結構房屋,紅的、黑的磚牆,一棟一棟地排列著。
從城市當中穿流而過的河水兩岸長著許多樹木,紅葉的丹楓,疏疏落落的白樺,長條拂水的垂柳。
一個當地的丹麥人說:安徒生很小的時候,常常跟隨他的母親,到這條小河裡來洗衣服,野天鵝、醜小鴨,都曾喚起他美麗的幻想;樹木、河水,都曾成為他的童話描述的對象。
他曾有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想像:從這條小河挖下去,挖下去,挖得那樣深,挖到地球的另一面,那裡有一個美麗的國度,就是中國。
安徒生整個童年雖然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但他卻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受鞋匠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
不幸的是,在他11歲時父親去世了,主要靠母親給人洗衣服維持生活。後來母親改嫁,14歲的他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
由於各位大師的幫助,以及國外的學習經歷,安徒生在17歲時升入哥本哈根大學。進入大學後,安徒生的文學創作日趨成熟。
他的童話是很多孩子的童年讀物,也被選入了課本中。但是今天我想說說安徒生的另一面。
安徒生一生未結婚。
他不願意去接觸外人,認為自己不僅相貌醜,還窮,十分自卑。
他多次在日記和書信中說過「由於我長得醜並且將永遠貧窮,誰也不會願意嫁給我」「如果我長得漂亮,或者有錢,又有一小間像樣的辦公室,那我就會結婚成家」等意思相同的話。
安徒生的自傳寫於27歲,其中提到「對超過20歲的女孩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厭惡感,和她們在一起,我真的會發抖」應該是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事。
可是成年以後,他潛意識裡那個「一切成年女人的肉體的替代物——可怕的裸體瘋女人」的記憶仍然存在,並且成為他懼怕和任何女人進行肉體接觸的強大的無意識力量。
這才是安徒生戀愛總也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在追求女人的同時,他又總是下意識地躲避女人。
在臨終前不久,安徒生曾對一位年輕作家說:「我為自己的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拒絕了自己的幸福,並且錯過了這樣的一段時間,那時,儘管想像是怎樣有力、如何光輝,它還是應該讓位給現實的。」
就是這位「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70年間,創作了156個童話故事。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熱愛的童話。
歐登塞鎮上有一個公園,裡面有一座為了紀念著名童話大師安徒生而建的銅像。
人們把這小小的公園稱做「安徒生公園」。
希望熱愛童話的人,都能有機會去安徒生公園感受他的童話世界。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被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溫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