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女兒美不美~~~」
http://www.china.com.cn/ent/2016-06/20/content_38701798.htm
女兒國王對著大唐御弟這段唱詞在當年可算是撩撥起了無數男女青年心中的愛情火苗,
大家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得一良人,鴛鴦戲水,長相廝守。
一對水中的鴛鴦 來源見水印
在長期觀察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對鴛鴦成雙出入通常發生在求偶交配階段,像是熱戀中的情侶。
但從來只見鴛鴦媽媽帶著出巢的孩子出門找吃的,可見起碼孩子不是夫妻共同撫養。
那麼實際情況就是,雄鴛鴦在雌鳥開始孵卵之後就會躲進灌木叢換掉繁殖羽(長得太好看容易被天敵吃掉),從此再也不見;而雌鳥則自行找個老樹洞築巢,拔自己的毛做鋪墊,期間還得自己覓食。
雄鴛鴦在同一個繁殖季內確實不會再與其他雌鳥交配,但明年可就說不準了。鴛鴦的求偶是多男追一女模式,雌鴛鴦會接受眾多競爭者中勝利的傢伙,而且明年繁殖季會換人。
上世紀管控不嚴的時期,有護林員曾經測試過: 用獵槍打下其中一隻鳥,剩下的一方並沒有傷心難過,絕食而亡,而是立馬找了新伴侶。
鴛鴦對愛情忠貞不一的現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鳥類對待愛情的態度很多元,渣男渣女遍地開花,模範夫妻也不少
我們先從鳥界渣男看起:
渣男本渣 雄性艾草松雞 http://www.sohu.com/a/359982098_100205708
這是北美洲最大的松雞。男生長著兩個「大胸」,雌性卻沒有胸。頸部有兩個黃色的囊,在求偶季節會充氣以吸引異性。
選我選我我胸大! https://www.zzlz.net/archives/27757.html
它們會把胸前的囊玩命地甩給異性和競爭對手看,以求爭取到繁殖的機會。
體型較小,不那麼花哨的是雌性艾草松雞
為了保證自己基因最大限度的延續,雄性不會孵蛋,交配結束後會去撩其他小姐姐。
而此時的雌鳥則獨自找地方孵蛋。
下面這三個小圓球來自吸蜜鳥總科、細尾鷯鶯科,是澳大利亞的特產。
baike.baidu.com
細尾鷯鶯科的鳥類在交配結束後,雄鳥一般會直接離開。但也有部分案例是夫妻共同撫養後代。
最好玩的是,問題從一開始就遺留了下來,為了提高受孕機率,鳥媽媽是不會只跟一隻雄鳥交配的!!
因此細尾鷯鶯從小就確定不了它們的爸爸是誰。
那個幫忙坐窩還捉蟲給孩子吃的男人,他自己都搞不清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骨肉。
研究表明同一個屬的親戚紫冠細尾鷯鶯(M. coronatus)會比其他表親要恪守道德一些。
http://www.wxuse.com/thread-19610-1-1.html
這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南亞,近年遷入我國的大型水鳥。體長可達80多釐米,雙翅展開時有150多釐米。白色的體羽配以黑色的飛羽和尾羽,再加上粉紅色的長腳,顯得既壯實又美麗。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一對合不攏的大嘴,就像夾核桃的鉗子一樣,幫助它們撬開蚌類的殼。
(感興趣的夥伴可以點進我主頁看6月1號那天的圖文)
南春西汀攝 保留所有權利
鸛科的鳥類通常都遵循一夫一妻的繁殖模式,但鉗嘴鸛是個特例,它們中間存在3隻或4隻同住一個巢的現象。 這種情況被認為是種類爭鬥(intraspecific attack)的結果
鉗嘴鸛會在繁殖期提前在樹上佔好位置,然後成對建巢。
然而總有晚到的單身漢佔不到位子,聰明的它們選擇武力搶佔別人的家和老婆。
通常是一對鸛或好幾隻鸛與主人混戰,在一番打鬥之後,勝出的雄鳥擁有了所有雌鳥。這種組合家庭通常以一夫多妻為主,偶爾會有兩隻雄鳥同時在一個巢內。家庭成員之間驚人的和諧相處,爭鬥比單獨一對時少了很多。
在樹巢裡孵蛋的雌鳥 https://www.alamy.com/stock-photo/black-stork-wings.html
學者們對比了印度西德裡棲息地內,組合家庭Polygamous和一夫一妻家庭Monogamous在五年之間四個方面的數據. 最終發現組合家庭的孩子孵化率提高了、成熟長羽的比例提高了、被其他單身漢襲擊丟失幼崽的比例下降了、長出羽毛的質量提高了。
總結起來就是:多個爸媽,輪班找食,還能聯手打跑壞人;孩子營養充足、不受欺負、茁壯成長!!
Pal, B. (1995).
有沒有真正忠貞不渝的鳥類呢? 當然有!
比如, 鴛鴦的鴨科親戚赤麻鴨Tadorna ferruginea
雄鳥在孵化和育雛期間會充當保鏢的角色,主要表現為在巢穴周圍警戒、出門覓食時陪伴、遇到入侵者的時候會忽然飛出恐嚇對方。而且通常不會更換伴侶
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5028296.html
愛情神話也存在於白鸛Ciconia ciconia中,無論是歐洲的歐洲白鸛還是國內的東方白鸛,都只認可一個伴侶,還會結伴回到去年的舊巢,重複生命的輪迴。
最後想提一下,鳥類繁殖一直是很值得研究的領域,有很多有趣的現象。無論一妻一夫還是多人結伴,都是鳥類適應生存環境的方式。
人會對這些感興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中存在思想和道德約束,觀察自然的時候很容易就把人類情感中的元素融進了動物行為。
既然渣也渣不過鳥,不如好好想想生而為人如何控制自己內心的野獸吧。
ALl, S., AND S. D. RIPLEY. 1968.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vol. 1. Oxford Univ. Press, Bombay.
COULTER, M. C., S. BALZANO, R. E. JOHNSON, C. E. KING, AND P. W. SHANNON (EDs.). 1989. Conservation and captive management of storks.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t the 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39;s Island, Georgia, USA.
Pal, B. (1995). Polygyny in the Asian Openbill (Anastomus oscitans). The Auk, 112(1), pp.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