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影視的崛起與沒落,與邵氏抗衡十幾年,終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

2020-12-03 新鷹娛樂

80-9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創作了不少經典的佳片,現在回看都感覺非常的有味道。而在這麼多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由一個電影公司製作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嘉禾」。

「Golden Harvest」這個畫面想必許多人都比較的熟悉,這是電影公司嘉禾獨有的標識。巔峰時期的嘉禾,是唯一一位能夠和邵氏電影相抗衡的存在,兩家的恩恩怨怨長達幾十年。

奈何,最後嘉禾還是沒有逃過衰敗的結局,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下。

1958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影業」,當時在全國各地搜尋有實力的導演、演員等,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梁風等人就是這個時候進去的。

50-60年代,邵氏影業可以說把持著香港的影視行業,賺了不少的錢,堪稱是香港的唯一的一個大佬。不過,在60年代末期,邵氏兄弟感覺電影已經到了一個頂峰,電視劇的市場則更大了,與之他們將更多的資源向電視劇傾斜。

這樣一番操作也締造了不少的佳片、明星,但是,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梁風一群元老卻不願意了,四人在1970年的時候脫離了邵氏,建立了嘉禾影業。

嘉禾影業的地址選在了國泰片場舊址,即是斧山道,誰都沒有想到它未來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嘉禾」的成功不是一個人帶起來的,而是由一群人帶起來的,第一個加盟嘉禾的便是李小龍。1970年,李小龍在美國的事業不順利,隨後便回到了香港發展,也不算是太紅吧。

當時,他首先去找的邵氏影業,但是邵逸夫卻不怎麼待見他,片酬2000美元與李小龍的10000相差很多,還需要籤訂合約(相當於綁死了)。

對於這種條件,李小龍自然是不會答應的。此時,嘉禾的鄒文懷立刻來遊說李小龍,他提出了7500美元的報酬,同時還外加電影票房的分紅。

對於鄒文懷的條件,李小龍很快就答應了下來,開始與嘉禾合作拍攝電影,果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雙方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叫做《唐山大兄》,該片一上映便狂買了350萬的票房,一舉刷新了香港的票房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唐山大兄》的導演叫做羅維,因為在拍攝的過程中,與李小龍的性情不合,兩人鬧掰。

再加上鄒文懷與羅維的前期有染,一氣之下羅維走了,後期還挖掘了成龍。與羅維分開之後,李小龍自導自演了許多電影,《精武門》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在香港本地大賣票房,在國外也收益良多,也幫李小龍打開了日本、美國的市場。

李小龍的大火,也幫助嘉禾氣勢如虹,在香港正式佔據了一席之地,邵逸夫對當年的決定也非常後悔。

可惜的是,1973年,李小龍去女明星丁佩家中玩耍,結果一睡不起。對於李小龍的去世,很多人將它視為一個謎,其實如果不是正常去世,那就是動了別人的「奶酪」。

李小龍的去世給嘉禾的打擊非常大,畢竟是「扛把子」的演員。好在1974年「許氏兄弟」加盟嘉禾,這才讓嘉禾緩過來一口氣。「許氏兄弟」分別是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傑,除了許冠武是做幕後的之外,其餘三兄弟都是影壇的明星。

許冠文是搞笑片,許冠英是殭屍片,許冠傑走紅的則是「最佳拍檔」,更甚至還開創了「粵語音樂」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許氏兄弟加盟嘉禾與李小龍的情況很相似,都是邵氏電影不要、嘉禾撿漏。

許冠文是「許氏兄弟」的老大哥,原本他拿著《鬼馬雙星》的劇本去談合作,卻遭到了邵逸夫的抵制。隨後,許冠文便帶著劇本投靠了嘉禾,該片上映後大賣600萬票房,又再度刷新了票房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時嘉禾推出了一套「獨立製片人制度」,為後來嘉禾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獨立製片人制度」簡單的說支持導演和演員成立衛星公司,然後嘉禾可以投資,一塊共同搞電影。

這與邵氏影業的「籤約制」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演員的積極性。畢竟別人投資,自己只需要出力就行了,賺了大家一起分錢,不賺自己也不會虧太多。這套體系制度和現在的「母公司—子公司」差不多,對於剛成立公司的發展、擴張非常有利。

由此,一批又一批的電影演員投向嘉禾,洪金寶、吳宇森等大牌導演都是這個時候來的,洪家班、成家班都是這樣來的。吳宇森在香港是非常有名的導演,大導演徐克都得稱呼他為一聲前輩,《英雄本色》就是他導演的作品之一。

在嘉禾的日子裡,他不僅打破了東南亞的票房記錄,而且還打入了日本的這個大市場。在他的那個時期,嘉禾成為了全球最大華語電影製作公司。

洪金寶也是在70年代末期加盟嘉禾的,比吳宇森晚幾年,他開創了「諧趣功夫片」的先河。甚至最早期的「殭屍片」《鬼打鬼》、《人嚇人》就是他搞得,驚恐中又不缺乏搞笑的元素。

嘉禾迎來另一個巔峰則是成龍的到來,前面咱們提到過,羅維與李小龍決裂後,發掘出了成龍。奈何,羅維不太會用成龍,一直生搬硬套李小龍,結果將成龍搞的「啥也不是」。

後來,大導演吳思遠花了5萬元從羅維手中租借了成龍,先後拍攝了《醉拳》和《蛇形刁手》,兩部片子大賣,更是刷新了香港的票房。

當時,嘉禾老闆之一的何冠昌,更是帶著錢直接去籤約成龍。或許是為了報答羅維,面對480萬的籤約金,成龍居然拒絕了。要知道當時羅維只給成龍3000的月薪,還有極少的片酬。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直接造成了羅維、成龍的決裂。當時,羅維為了「捆綁」成龍,直接將違約金「十萬」加了一撇變成了「千萬」。這件事情被陳自強知道了,他願意為成龍作證,結果擅該的合約作廢、成龍選擇了嘉禾。

在嘉禾中,成龍受到了極高的待遇,可以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直白的說就是「嘉禾出錢、你去玩吧」!據說,他還認了何冠昌做乾爹。

同時,成龍也沒有辜負何冠昌的重託,在嘉禾的贊助下,洪金寶、元彪等師兄弟的幫助下,拍攝了像《A計劃》系列、《快餐車》、《醉拳2》等,不斷地刷新著香港的票房,被打上了「兩成一周」的標籤。

更厲害的是,《警察故事》系列、《尖峰時刻》系列,也讓成龍打進了好萊塢,成為第二個真正打進好萊塢的電影演員,甚至還拿到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80年代末期,是成龍高產、當紅的年代,那個時候邵氏影業的電影萎靡,反觀嘉禾形式則一片大好。而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獨立製片人制度」,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創業平臺,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色彩。

隨著嘉禾的勢頭飆升,鄒文懷、何冠昌等人試圖打入過好萊塢。1990年,購買了《忍著神龜》的改編權,不僅在香港大賣,在美國票房也是亮眼,當年全球票房拍第三。

1994年是嘉禾最輝煌的一年,他在香港上市了,鄒文懷一個人的身家就高達6億港元。可想而知,整個嘉禾影業的市值值多少錢。

奈何,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迎來衰退期,何冠昌也去世了,嘉禾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娛樂違規被停牌、電影停止巨額虧損,與此同時,嘉禾原來的斧山道片場則被政府收回,競標新地點也被邵氏影業「狙擊」了。

當時,有不少人盯住嘉禾這塊肥肉,想要收購它。據說,鄒文懷找到了李嘉誠幫忙,才勉強保住了「嘉禾」這塊招牌。

此後,嘉禾為了迎合新的市場變革,減少了電影的製作數量,提高了電影的製作質量。 《千機變》、《無間道III》、《頭文字D》、《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及《門徒》等,一大批經典的電影問世。

然而,何冠昌畢竟去世了,其它的一群元老也老了,嘉禾相當於後繼無人,沒有一個人能挑得起這麼大的擔子。雖然一度有復甦的跡象,但也無法重複當年的輝煌了,慢慢地又消沉了下去。同時,成龍離開了嘉禾,開始闖蕩自己的事業。

終於,2007年已經老得不行的鄒文懷,將「嘉禾」賣給了「橙天娛樂」,一代影壇界的「大佬」就這樣謝幕了。據統計,當時的嘉禾亞洲影院網路包括33個影城,合共260個影院,這樣大的體量足以傲視任何一個電影公司。

回想當年的「新藝城」,巔峰時期的它有著黃百鳴、麥嘉尚、曾志偉、徐克等人坐鎮,也迎來了黃金十年的發展。在那個時候,除了邵氏電影、嘉禾影業之外,第三名就是它了,然而到最後還是被收購了。

如今的嘉禾影業又何嘗不是在重複「新藝城」的老路呢。巔峰時期的嘉禾足以和邵氏影業抗衡,然而今天卻連點渣都沒剩下,被橙天娛樂收購後,名字還被改了「橙天嘉禾」,讓人有點唏噓。

其實,無論是好萊塢的大型製片廠,還是香港的大型電影廠,如果沒有好的經營都會面臨著困局。嘉禾走到今天這一步,一方面是沒有好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就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製作了那麼多的「爛片」,你不虧損誰虧損。

不管怎麼說「Golden Harvest」(嘉禾)差不多影響了兩代人的記憶,即使現在已經不在了,但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對於嘉禾的衰落,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邵氏電影(TVB)比嘉禾存在的時間更長,為何能夠持續至今呢?

相關焦點

  • 一部電影虧損1.5億,嘉禾此後一蹶不振,主演成龍該不該背這個鍋?
    就連導演唐季禮都感嘆嘉禾是許多電影人的出身地,也有不少知名影星曾在嘉禾打過零工。可到了21世紀,一代電影帝國日漸沒落,在拍完賀歲片《超人》後就沒有再開戲。武打巨星成龍,儘管叫座但也面臨過虧損在成龍和老東家羅維影視鬧掰之後,他的何去何從成了那段時間眾人關注的焦點。在邵氏和嘉禾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時,成龍選擇了報價420萬的嘉禾。
  • 來自椰子蟹的哭訴:不就上岸吃個飯,至於把我吃得連渣都不剩嗎?
    來自椰子蟹的哭訴:不就上岸吃個飯,至於把我吃得連渣都不剩嗎?椰子蟹是眾多螃蟹裡面比較受大家喜歡的一種螃蟹,很多人喜歡吃椰子蟹,主要是因為椰子蟹的肉有一種椰子的香甜味道。因為椰子蟹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椰子,它們經常會悄悄爬上岸。
  • 大連的廚師有絕招,紅燒安康魚,好吃得連渣都不剩,什麼絕招呢?
    2008年,我和老婆去大連參加一親戚兒子的婚禮, 婚禮結束後,我們在大連玩了幾天。一天早上,親戚跟我們說:「旅順口有一個很大的影視基地,下午我領你們去那兒玩,闖關東就是在那裡拍的,趕巧還能遇見正在拍的電影、電視劇。
  • 橙天娛樂入主香港嘉禾 亞洲電影傳奇注入新血液
    收購股票完成後,嘉禾董事局主席將由橙天娛樂董事長伍克波先生出任,橙天娛樂同時派出5位董事。  橙天方面表示:嘉禾是華語電影的傳奇,橙天是年輕的娛樂企業,希望未來能夠在嘉禾這個大平臺上注入橙天的新思路,共同打造華語電影新時代的新傳奇。  橙天娛樂董事長伍克波先生說:「嘉禾在香港發展娛樂事業三十多年,是香港電影業的翹楚。
  • 1976年,向華強為了保住丁佩,不惜得罪李小龍的影迷也堅持要娶她
    眼看追回無望,就想回美國,可是連護照都被嘉禾扣下,「軟禁」了起來。 有些一些黑道背景,又是富藝電影製作公司老闆的蔡子明,很欣賞李連杰,於是出面幫他出謀劃策。李連杰拍《男兒當自強》拍到一半時,公然擺拍,蔡子明還把李連杰給藏起來,讓嘉禾干著急去。
  • 電影王國崛起,香港影業的熠熠光輝,邵氏電影的那些「金字招牌」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獨霸香港。邵逸夫捧紅了眾多女星,也正是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這個美麗的電影王國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用自己的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地區。
  • 他是富二代公子哥,卻給沈騰當了十幾年的陪襯,今終成影帝仍低調
    他是富二代公子哥,卻給沈騰當了十幾年的陪襯,今終成影帝仍低調現在很多人在不開心的時候都會選擇看喜劇來修復自己的心情,而說到在演藝圈內的喜劇演員其實有很多。比如說周星馳、黃渤和趙本山,而說到喜劇演員團隊那就不得不說一下當初響徹圈內的開心麻花。
  • 我們的青春回憶,興盛半個世紀的香港電影是如何輝煌和沒落的?上
    2014年1月7日,茶壽老人邵逸夫(1907-2014)在家中離世,享年107歲。這位「影視帝國教父」是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和見證人。從1925年參與創辦上海的「天一影片」到1958年成立香港的「邵氏兄弟」,他漫長的一生,經歷了電影各個時代的演變,從默片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
  • 連胡定欣都要離開TVB了,TVB真的走向沒落了?
    前幾天,傳出了胡定欣要離開TVB的消息,一時之間,不得不讓人感慨的就是TVB似乎真的要走向沒落了,越來越多的藝人出走。而傳出胡定欣要離開TVB的消息沒過多久之後,又傳出來TVB「金牌綠葉」曾偉權因肺癌過世的消息。
  • 胡定欣發文離開TVB,正式加入邵氏影業,網友表示很可惜
    胡定欣在TVB待了近二十年,她的青春都貢獻給了TVB,本以為獲得兩屆視後的她會在TVB繼續發展,但是胡定欣這個長文讓很多網友心碎。畢竟這幾年的TVB出走的藝人已經很多了,鍾嘉欣、胡杏兒、徐子珊等等,現在就剩下寥寥幾個實力派,誰知胡定欣還是要出走。
  • 文化輿情第065期 邵逸夫辭世 邵氏精神何去何從-文化產業頻道-中國...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卓伯棠認為,邵逸夫在1980年擔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後,亦以同樣的方法令全世界的華人看到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目,又指若然沒有邵逸夫,香港的電影及電視業都會失色不少。    「我生產電影,就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和願望。核心觀眾就是中國人。這些觀眾都喜歡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愛情故事……他們懷念祖國大陸,也懷念自己的文化傳統。」
  • 成龍與嘉禾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本是動作經典,卻因刪減備受爭議
    隨著業績的下滑、股價的下跌,香港富商林建嶽,打算藉機收購嘉禾。林建嶽和他背後的「林氏家族」,對於香港的娛樂產業,可謂是鍾情已久。林建嶽的父親林百欣,是香港的「服裝大王」。80年代隨著香港娛樂業的快速發展,林百欣有意進軍影視產業,並在1988年收購了「亞視」的股份,開始與「TVB」同臺對壘。
  • 貓撲的沒落,是貼吧的崛起,還是用戶的不挽留?
    文/永恆早在07 08年,曾經火爆一時,於天涯並駕齊驅的貓撲現已沒落在大眾的視野當中。版面風格太「獨特」貓撲的版面風格相信各位都是深有體會,它的獨特在於它的內容偏右,左邊是一些帖子的欄目,整個版面夾雜著廣告和一些推薦的帖子顯得非常的不對稱,讓人眼花繚亂。相對於百度貼吧來說,百度貼吧的簡潔、清爽風格更能讓大家喜愛。
  • 神奇寶貝:鐵頭娃小智的四次死亡經歷,最後一次渣都不剩!
    小智在自己的神奇寶貝大師之路已經斷斷續續旅行了二十多年,在這些年裡,小智也經常陷入到非常危險的境地之中。因為小智非常頭鐵,所以經常被人戲稱為「鐵頭娃」,憑藉著強大的主角光環才能存活至今。頭鐵的小智也擁有四次差點領便當的經歷,最後一次甚至連渣都不剩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骨靈塔在初代的時候,小智為了挑戰超能道館,所以來到了骨靈塔捕捉幽靈系的神奇寶貝。但是在過程中卻遇到了一隻喜歡搞惡作劇的鬼斯通,而這隻鬼斯通也直接把小智和皮卡丘的靈魂拉了出來。
  • 影視武打班找哪家_一鳴特技自主研發
    影視武打班找哪家,一鳴特技自主研發,基地訓練場館齊全,訓練設施完善,教學團隊由經驗豐富的動作導演和特技指導組成,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會對每一位學員進行全方位的武打特技培訓,力求使所有的來到這裡的學員都能夠有效掌握影視武打的設計、指導、表演三位一體的職業技能,為接下來走進影視圈,成就自己的夢想,奠堅實的基礎。
  • 三起三落的錢小豪:邵氏電影下坡路的小生,有顏值有演技卻不火
    20世紀80年代,香港湧現出一批高質量的電影小生,錢小豪便是其中一員,1963年出生的他,如今已57歲,對於16歲就進入邵氏訓練班的豪哥來說,已經將半生時間投入到演藝圈,只是世界往往充滿奇妙,強求往往最後會落空,應和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
  • 收購虧損公司天馬影業 鑫科材料變身沃太影視兩難
    以12月21日天馬影視0.355港元/股的收盤價計算,當日公司收盤後的總市值為9.1億港元。天馬影視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899萬港元、518萬港元和-8415萬港元。
  •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林正英經典靈幻影視集錦,有英叔在沒帶怕的
    大家都叫林正英叫英叔,林正英十多歲就進入了邵氏公司當武術指導和替身,1971年由李小龍親自邀請擔任著名的《唐山大兄》的副武術指導,同時還出演了角色,這是他的電影首秀。在李小龍輝煌的時代,他是《猛龍過江》、《精武門》、《龍爭虎鬥》等的武術指導,並且還扮演角色。李小龍去世後,他擔任洪家班的武術指導,也客串或出演了大量武打片,但是當只覺得機會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