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船圍繞大公島三周,科研人員在大公島南部海域見到了三隻扁嘴海雀。 青島觀鳥協會 馬士勝 攝
半島記者 李兵 魏軍 報導
本報1月27日訊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為持續做好本年度的溼地日濱海溼地保護宣傳活動,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於1月25日組織青島觀鳥協會、青島海洋大學等單位海鳥研究人員對大公島近海海域的越冬海鳥資源開展野外監測調查。當日,監測船隻在7級風浪中繞大公島三圈,發現了5隻素有「青島小企鵝」之稱的扁嘴海雀。
本次調查主要是在往年同期調查的基礎上持續監測大公島自然保護區周邊海域越冬海鳥的種群數量、分布及鄰近海域環境情況,掌握大公島近海海域的主要越冬海鳥資源變化情況,從而為大公島自然保護區的鳥類資源保護管理提供數據參考。
此行重點調查的鳥類,是模樣可愛、背黑腹白、形似企鵝的扁嘴海雀,被鳥類愛好者俗稱為「青島小企鵝」。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扁嘴海雀被列為易危種。青島大公島是扁嘴海雀國內為數不多的繁殖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研人員曾在這裡發現了近三百隻。
青島林業部門對在大公島海域的野生鳥類進行了長期的野生鳥類監測環志。經過監測環志,科研人員摸清了扁嘴海雀的生活習性,它們每年2月初來青島海域,2月中旬上島繁殖,3月份是孵化期,4月上旬雛鳥出殼下海,5月上旬離島,6月以後在海島附近海域活動。可後來20年多年的時間裡,科研人員一直難覓「雀影」。直至2011年,科研人員再次在大公島見到了一窩扁嘴海雀。
當天海上風浪最高已達7級,科研人員們在顛簸的船體中努力穩住監測器材,細心地查找「雀影」。時間一點點過去,監測船圍繞大公島已經環行了三周,海面上始終不見扁嘴海雀。就在大家頗感揪心的時候,一位科研人員在大公島南部海域見到了三隻扁嘴海雀,歡呼聲響成一片。
當日,科研人員共發現5隻扁嘴海雀。這種易危鳥類在青島仍有身影,為科學研究增添了重要資料。
■連結 扁嘴海雀獨戀大公島
科研人員發現,大公島植被較少,花崗巖石質的峭壁陡立,峭壁中的天然洞穴成為扁嘴海雀最理想的家,加上周邊海域食料豐富,扁嘴海雀喜歡上了海上覓食、洞穴睡覺的「青島時光」。青島也成為這種鳥類在全國罕有的繁殖地。
科研人員建議,應該針對扁嘴海雀的生活習性,在大公島上人工為扁嘴海雀搭建鳥巢,制定針對扁嘴海雀的保護計劃,繼續扁嘴海雀的「青島好時光」。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