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手機成為孩子的"掌中寶" 教育部門:不得通過微信等方式布置作業

2020-11-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華聲在線1月9日訊 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政府奮鬥的目標。連日來,「我有『金點子』——2020省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建議徵集」活動不斷升溫。網友們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一一作答,造就一道道網絡參政議政的動人風景。

&nbsp&nbsp&nbsp&nbsp莫讓手機

&nbsp&nbsp&nbsp&nbsp成為孩子們的「掌中寶」

&nbsp&nbsp&nbsp&nbsp網民李義江:當前,一些學校出現了通過手機布置作業,要求孩子們在手機上完成習題的情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但是對正處於身體發育期的孩子們百害無一利,尤其是視力和導致手機「依賴症」方面影響巨大。另外,部分老師還要求家長給孩子們評分試卷,並對是否評分情況通過微信、QQ、APP等途徑進行通報,個人認為這些做法不可取。

&nbsp&nbsp&nbsp&nbsp省教育廳回覆: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減負措施的通知》第九條規定: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教育部等八部門《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根據上述規定,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向學生布置作業,更不得要求學生用手機完成習題。

&nbsp&nbsp&nbsp&nbsp另外,省廳明確規範:批改作業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應有之義,教師對工作要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

&nbsp&nbsp&nbsp&nbsp孩子放學時間

&nbsp&nbsp&nbsp&nbsp儘量與父母下班時間接駁

&nbsp&nbsp&nbsp&nbsp網民王滿生:建議調整小學幼兒園放學時間,儘量與父母下班時間接駁。

&nbsp&nbsp&nbsp&nbsp省教育廳回覆:「當前小學、幼兒園放學時間與家長工作的時間對接不上」實際上就是關於放學後「三點半」問題。省教育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湘教發〔2019〕4號)規定:中小學校內課後服務,是發揮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中小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在規定教學任務之外開展便民服務措施。

&nbsp&nbsp&nbsp&nbsp目前,長沙市等都已經出臺關於校內課後服務的實施文件。從當前校內課後服務進展情況來看,城區中小學基本上正在進行此項服務,這有利於解決放學後「三點半問題」。以後,我們將不斷完善與健全校內課後服務相關制度,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相關焦點

  • 安陽市中小學寒假放假時間確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作業
    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學工作,及早謀劃、科學安排假期工作,教育引導師生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佩戴口罩,自覺做好自身防護,不去中高風險地區。三、保持治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和減輕課業負擔高壓態勢各級各學校要嚴格執行《安陽市教育局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實施方案的通知》(安教基一〔2019〕253號)、《中共安陽市教育局黨組關於規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安教黨〔2020〕73 號)等文件規定,寒假期間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教師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地點違規補課、上新課或開展培訓活動,不得組織
  • 叫停家長批作業能減負?央視網:比拼思維在焦慮就不會消失
    來源: 央視網評「央視網評」微信公號11月28日消息,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通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紙發文,釐清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教育中的邊界,讓這些地區的家長免受「批改作業」之苦,初衷當然是好的,但細想此舉,又顯得有些多餘。
  • 教育...
    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2.如,浙江省教育廳印發《關於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列印作業。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定,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
  • 為了保護視力不布置電子作業,英語該如何學習?
    這個暑假不平靜,關於教育的話題太多了。馬上要開學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改革通知可不少。什麼不能早於8點到校,原則上不布置電子作業等等。引來家長一片不滿。例如:下午三點半放學,家長最早五點下班,六點到家,這樣就要送孩子去晚託班,為減負增加經濟支出;學校不能補課,只能到校外機構補課,又是一大筆經濟支出。現在又將出臺不能布置電子作業,意味著家長又要增加經濟支出去校外補習了。補習啥?英語啊!英語不通過聽讀訓練,那英語就是啞巴英語,就是應試教育下的啞巴英語。
  • 老師在APP上布置作業 三年級娃為刷排名半夜做題
    在溫州讀小學三年級的皮皮(化名),因為學習需要,在媽媽黃女士的手機裡安裝了5個APP學習軟體。有數學速算的,英語配音的,還有語文複習的。這些軟體,都是班上的老師推薦安裝的。  每天放學回家,皮皮就拿著黃女士的手機,做老師在APP上布置的家庭作業。
  • 八部門聯合下文要求中小學生作業量減少,「小四眼」會越來越少嗎
    方案對各階段學生的家庭作業量做了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同時還要求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複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 客觀具體的分析建立家校互動聯繫微信群的利與弊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低頭族,無論在公交車、商場、甚至在路上你都可以看到低頭擺弄手機的人。手機也越來越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可以說微信已經取代了簡訊、電話等常規的聯繫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班級建立了家校互動的聯繫群和班級群,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
  • 賞識與懲罰都是教育的方式,運用合理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現在只要孩子入了園以後,老師都會搞個班群,以便老師與家長互動。在幼兒園階段,這種群一般就是老師向家長發一些通知之類的信息所用。但是到了上學的時候,這種群就是老師布置作業,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的重要工具。
  • 狗日的作業(修訂版)
    近日,教育部表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可是,很多家長為應對升學壓力,還是在主動增負,忙著上輔導班,刷各類試題。
  • 企業家的「掌中寶」來了!溫州兩個健康發布微信公眾號上線
    當天,「溫州兩個健康發布」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要打造成為服務廣大企業家的「掌中寶」。  為了更快速更精準助企,溫州市「兩個健康」辦推出「溫州兩個健康發布」微信公眾號,打造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重要陣地。
  • 明知孩子做不了,為何幼兒老師還布置作業?知道用意後,媽媽汗顏
    因為現在幼兒教育的日臻完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幼兒園教育的多元化也被激烈競爭下的幼師們演繹得淋漓盡致,孩子們可是從中受益良多。這不,我閨蜜的女兒跳跳四歲,剛剛上幼兒園中班。她不僅活潑可愛,而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什麼打擊樂呀、模特表演呀、講故事呀、做義賣主持呀等等,幹啥都有模有樣,靈動可愛。據說前幾天跳跳幼兒園的老師布置家庭作業就說要做小房子。
  • 家長幼師均喊話心累,適度是最好的解藥-幼兒園,家長,作業,布置...
    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當然不是等於交給了保姆,我贊同有些幼師的看法,畢竟6周歲以內的孩子確需家長的親情互動,並不分在家還是在幼兒園。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們不要牴觸幼兒園的活動,儘量抽時間參與,陪伴是最好的學前教育,家長們至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千萬不可當甩手掌柜,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全權交給老師。
  • 「叫停」家長判作業背後有何深意
    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所以,此次的文件不是臨時起意的產物,而是基於之前文件的再次夯實,引起熱議的原因在於之前家長因拒絕批改作業而退群事件。從教育規律來看,認真批改作業能夠幫助教師真實有效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點的落實,甚至學習習慣的養成。
  •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這些誤區,媽媽做過幾條?這才是陪寫的打開方式
    自覺寫作業的孩子是相似的,不能自覺寫作業的孩子各有奇招,面對這些熊孩子,有些寶媽在教育過程,存在一些誤區。有哪些錯誤的方式呢?一、性格急躁的媽媽。所以媽媽在孩子寫作業過程中,請停止嘮叨,不要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三、作業時間過長。現在的孩子作業真的越來越多,除了學校布置的,媽媽有時還會額外再補充一些題目,意圖通過增強練習來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孩子長時間學習,很容易疲勞,但是媽媽一味要求孩子完成所有作業。過猶不及的學習,只會讓孩子慢慢失去興趣,甚至討厭。
  • 河北邢臺南和三中布置高價英語作業 買720元APP軟體
    我是河北邢臺市南和縣三中一個普通孩子的家長。 寒假放假了,各門科給孩子留了寒假的作業,可其中一門英語作業讓很多家長手足無措,老師布置是在一種"口語100"的APP上的作業,可這個軟體老師說需要720元才能使用,而且給微信家長群裡發了付款連結。
  • 家長認可、教授肯定,一起作業讓學生掌握完成作業新方式
    以往,都是書面作業,孩子經常玩起來就忘了做,而且家長也不清楚具體有哪些作業,到假期最後幾天拼命趕,有時大人還要幫著做。如今,對於孩子在手機上完成作業的這種學習方式,大多數家長持認可態度。由於孩子對「寫作業」有興趣,所以不需要家長過多督促,就能夠自主完成作業。「有了線上作業之後,孩子的作業完成度很高,陪讀的父母越來越輕鬆。
  • 人民日報:莫讓網絡交往取代現實交流
    原標題:莫讓網絡交往取代現實交流(行與思)   對於00後、10後的孩子來說,從出生開始,電子產品就伴隨著他們的生活,手機更是成為大部分中小學生的「標配」。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日常交往時沉默寡言,但在手機聊天軟體上卻與他人聊得火熱,「吃飯寫作業甚至上廁所,都要抱著手機跟同學聊天」「不給手機就跟我賭氣」。   網絡交往似乎正在慢慢取代青少年的現實交流,有關專家表示,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缺少了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容易使其內心變得膽小、孤僻,性格變得偏執。
  • 成都家長反映中小學教育過度依賴手機APP 高新區、雙流區回應
    這期間,連體育課都有了在線作業,電子作業增多。但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作為學生家長很理解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自開學,進入「後疫情」時期以來,學校依然頻繁安排各種APP的使用,電子作業至少每周都有,孩子視力降得厲害。這其中,以"一起小學學生"、"一起中學學生"(現在改名為"一起作業")、"曉黑板"、"安全教育平臺"等使用最為頻繁。
  • 小學布置作業「媽媽睡覺的樣子」,老師看後哭笑不得:靈魂畫手
    相信有不少家長會發現,小孩平時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畫畫,而當孩子上學之後,學校也會時常布置一些繪畫作業。 前段時間,某所學校的小學老師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讓學生們回家畫"媽媽睡覺的樣子"。
  • 6歲女孩末完成午休作業被老師打住院,棍棒真的能教育好學生嗎?
    中國人的教育方法一向是棍棒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雖說這已經是老話了,但在現代社會中,很是有不少家長和老師在使用。近日就發生了一件,因為6歲女孩午休作業未完成,被班主任使用棍棒教育,因下手太重把女孩歐打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