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端午節:「日本人的狗果然比較神聖!」

2020-11-24 海疆在線

繼上月臺南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銅像遭斬首後,5月28日臺北市逸仙小學前的石狛犬也因象徵日本殖民文化遭鐵錘敲擊毀損,這兩起事件都是臺北市前議員李承龍所為。石狛犬被砸,在島內再度引發「憎日」與「親日」的口水仗。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警察局北投分局28日晚間8時許接獲民眾報案,轄區內逸仙小學門前兩尊石狛犬遭人毀損。警方發現兩名嫌疑人是砍斷八田與一銅像頭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臺北市前議員李承龍及女子邱晉芛,二人持鐵錘敲擊石像,警方上前逮捕、封鎖現場。

親綠的《自由時報》29日報導稱,校方人員接獲警方通知到場後,發現其中一隻石狛犬被砸得斷腿和遍體鱗傷,另一隻腿部受損嚴重,警方分析二人是想把二犬斷腿,難以再鎮守校門,仇日心態和政治動作明顯。

據東森新聞雲29日報導,李承龍與邱晉芛當晚在臉書開現場直播,兩人先念出狛犬石像的歷史淵源,隨後李承龍持鐵錘猛敲石像,邱則在一旁打燈並協助敲擊,直到警員到場直播才中斷;當警察在現場搜證時,李承龍等人再開直播,告知破壞石像的原因,稱此做法是「清除日據時代遺留圖騰」。李承龍及邱晉芛被逮捕後再次表明,石狛犬具日本文化背景,專門「守護日本士兵亡魂」,不適合置立在小學門前。

今日新聞網29日稱,石獅傳到日本被稱狛犬。狛犬起源於印度,與佛教一起從中國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逸仙小學現今位置是百年前北投神社的舊址,這對石狛犬當年鎮守神社前方,二戰期間神社被毀,逸仙小學十年前進行造景工程時,在花園下方土層挖出這對石狛犬,移置校門口。

由於兩隻石狛犬被臺北市文化局認定非古蹟,警方29日上午將李承龍、邱晉芛依涉嫌「毀損公物罪」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檢方原諭令5萬元(新臺幣,下同)交保,但兩人不願交保,聲稱「沒錢」,檢方認為兩人有逃亡之虞,遂向士林地方法院聲請羈押。法院於29日晚裁準羈押,並送往看守所。

4月16日,烏山頭水庫內的八田與一(日據時期的日籍土木工程師)銅像被發現遭「斬首」,李承龍隨後於17日下午在臉書上表示,「不瞞大家說是我做的」,併到臺北市警察局自首。有關八田與一案,李承龍、邱晉芛目前被限制出境等待接受進一步調查。

據報導,逸仙小學已向警方提告毀損罪,將依法律途徑追究責任,並尋求賠償。校方稱,這次石狛犬被嚴重破壞,保守估計修復費用至少要10萬元。臺北市長柯文哲稱,「一定要嚴辦」。

《中國時報》29日稱,李承龍此次破壞手法過程與破壞八田與一銅像雷同,意圖藉此表達對民進黨意識形態執政之不滿。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在臉書上稱,過去蔣介石銅像屢遭破壞,破壞者不會被追緝,也不會被聲押;而破壞日本神社石狛犬的李承龍被聲押,明顯有差別。「在臺灣島,日本人的狗果然比較神聖!」有島內網友稱,破壞古蹟固然十分不應該,但這一切的源頭是民進黨不尊重歷史和民意,一邊刻意「去蔣」「去孫」「去中國化」,一邊則低三下四出賣臺灣、討好日本,所謂「物極必反」,民進黨應當好好檢討「親日仇中」政策。

島內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說,她不贊成以這種「砸毀歷史文物」的方式來表達對當局的抗議,但卻非常理解李承龍的憤怒。過去一年中,在民進黨庇護下的那些「皇民後代」,做出太多「砍蔣介石銅像、砸蔣經國銅像、潑孫文銅像油漆」的不當行為,臺當局對這些不法行為視若無睹,當然會讓那些認同中華文化的民眾無比憤怒。未來如果臺當局還是放任「皇民」為所欲為,類似的對抗衝突行為會層出不窮。

臺灣前「監察委員」葉耀鵬稱,這次端午節,島內電視臺採訪一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問他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不少人瞠目結舌,根本不知道屈原、粽子等中華傳統文化,這與從李登輝時期開始扭曲的臺灣歷史教育有關,這種「皇民史觀」會造成臺灣內部更多的衝突、對立與動亂。

相關焦點

  • 臺灣人毀「石狛犬」被收押,藍營諷臺當局「日本的狗更神聖」
    臺灣人毀「石狛犬」被收押,藍營諷臺當局「日本的狗更神聖」 臺北市北投區逸仙小學校門前擺放的兩尊超過60年的「石狛犬」,28日晚被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和同伴邱晉芛持榔頭砸毀。
  • 臺灣人毀"石狛犬"被收押 蔡正元諷"日本人的狗更神聖"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5月30日訊 臺北市北投區逸仙小學校門前擺放的兩尊超過60年的「石狛犬」,28日晚被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和同伴邱晉芛持榔頭砸毀。29日島內檢方聲請對二人羈押,晚間法院裁準羈押。對此,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在Facebook上諷刺,「在臺灣島,日本人的狗果然比較神聖!」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 端午節的五彩繩,端午節的甑糕
    端午節到了,放假三天,計劃回趟老家,因為突發的病毒,不得不退掉車票滯留在外地。老家一切都好,幾乎未受到病毒的影響。鄉親們的端午節就是蒸甑糕綁五彩繩。早上醒來,閒來無事翻手機,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各大新聞網站,滿屏都是粽子香,賽龍舟,還有紀念屈原在江邊朗誦完詞跳江的。
  • 大陸人看臺灣:日本文化向心力大 讓人吃驚又警戒
    中新網10月19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上海復旦大學學生的文章《大陸人看臺灣-日本的影響無處不在》,作者初來臺灣,強烈感受到臺灣受日本的影響很深,大街上幾乎全是日本車,學校、住宅樓使用的空調品牌都是日本貨,電視也充斥著日本節目,在作者身處的淡江大學,交換生一半是日本學生……作者不禁感嘆:日本文化的向心力如此之大,讓人吃驚又警戒
  • 臺諺語形容國民黨取代日本接管臺灣:狗去豬來
    外省人從1945年臺灣光復後就陸續來到臺灣,很多事情都是因為誤解而產生的。比如說,臺灣才剛結束51年的日本殖民統治,雖然當時也是高高興興地歡迎祖國的接收,一心覺得終於可以當個中國人揚眉吐氣,可畢竟這51年養成的很多社會風氣、生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一下就改掉的。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 日本是如何給臺灣人洗腦的?
    樺山資紀是日本派往臺灣的首任殖民總督,他就曾經在施政方針訓示中明確指出:「臺灣乃是帝國的新版圖,未浴皇化之恩,加上島東部由蒙昧頑愚之藩族割據。故今日人臨該土地者雖須以愛育撫孚為主,使其悅服我皇覆載之仁,但亦要恩威並行,使所在人民不得生起狎侮之心。」
  • 端午節與五毒月
    端午節,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在這樣的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裡,祝願天下所有人安康長壽!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端午節賽龍舟,熱鬧非凡。鼓聲擂動,船隻齊發,爭先恐後,驚嚇得水鳥亂飛,只為奪得錦標。端午的龍舟,多麼歡樂啊!
  • 李登輝赴日訪問極盡諂媚 臺灣網友痛斥「日本狗」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正在日本訪問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昨天(20日)晚在大阪舉行他此次訪日的首次演講,呼籲日本「應該改正憲法做個真正的自立國家」。
  •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要吃什麼食物?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
  • 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前後的節日,以端午節最為有名,端午節也是一年中的三大節之一,「端」是「初」的意思,所以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被稱為「端五」後來又稱為「端午」「端陽」又因為月日重疊為五,也稱為重五。臺灣南部習慣稱為五月節。北部叫做五日節。
  • 媒揭露海外各地禁忌語 莫對臺灣人說「狗」字
    原標題:媒揭露海外各地禁忌語 莫對臺灣人說「狗」字 據日本Culturezine網站3月18日報導,自己原本是打算表揚別人而說出的話,對於對方來說也許會很失禮,甚至有時會讓對方生氣。如果文化不同,那麼對兩個地區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就更常見了。
  • 「它」是臺灣人發明的特色小吃,日本韓國都有,最考驗廚師功夫!
    「它」是臺灣人發明的特色小吃,日本韓國都有,最考驗廚師功夫!餃子,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美食,逢年過節的就要吃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更是隨時都能吃上餃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雞翅餃子「呢?這所謂的雞翅餃子,就是把雞翅和餃子結合在一塊做成的產物,聽說是臺灣人發明的這道特色。這種雞翅餃子也叫雞翅包飯,是道很特別的小吃,日本的很多餐館都有這道菜,我們平時吃的餃子都是煮的,這道餃子是放在火上烤的,而且做起來很麻煩,烤的也很慢。剛開始看到的時候,覺得新奇,就買了一個嘗嘗,居然是個沒烤熟的,從那以後,就再也不吃了。
  • 2018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大全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 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闢邪避暑了。
  • 農村山上的粽葉,什麼時候摘來包粽子比較香好吃?妹子提到端午節
    在農村不單是一些特定節日,若是平時想吃,也是可以包粽子的,家裡有糯米,山上、野外有粽葉可以採摘,不用花錢買,特別的方便,像鄉居小菜山區農村家鄉就特別多粽葉,我們最常用的是柊葉,若是柊葉不夠用才會用頁面比較大的竹子葉,而一年中,端午節,用粽葉包的粽子更香更好吃。
  •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
    端午節紀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詩」許多都是以悼念屈原為主題。以下分享關於端午的詩句古詩。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臺灣、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 2018年端午粽的來源/由來_端午節常識
    3、端午節的起源: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 去日本除了富士山,一定不要錯過的其它神聖之山
    去日本除了富士山,一定不要錯過的其它神聖之山從日本高島山看雲霧籠罩的富士山。「富士山很害羞,」我們的嚮導Yuji說,當我們問他:「明天我們是否可以從東京市中心看到日本最受尊敬的山峰。」在過去的三天裡,要麼是雲層要麼是空氣品質差,模糊了我們對這座標誌性火山的想像。
  • 日媒揭露海外各地禁忌語 莫對臺灣人說「狗」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Culturezine網站3月18日報導,自己原本是打算表揚別人而說出的話,對於對方來說也許會很失禮,甚至有時會讓對方生氣。如果文化不同,那麼對兩個地區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就更常見了。倘若事先知道那個國家和地區被視為禁忌的詞語並避免使用的話,與外國的朋友應該就能順利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