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讀:唐詩《長恨歌》有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詩中的「黃泉」指人死後通往地府的道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都知道」黃泉「是不存在的,但在四川卻有一條通往「黃泉」的路,50年內已經失蹤數人。
何為「黃泉路」?
「黃泉」一詞最早來源《左傳》。《左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編撰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記載,鄭莊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不受母親的待見。他的母親喜歡小兒子共叔段。
莊公即位之後,他的母親聯合共叔段想推翻莊公,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莊公不忍處置自己的生母,就把她軟禁起來,並且發誓:「不至黃泉,毋相見也」。
後來,鄭莊公有點後悔,畢竟再不好,還是自己的母親。可是他發過誓言,不到黃泉不相見。作為一國之君,定是一言九鼎,怎可違背自己的諾言?
此時他的臣子給莊公出了主意,黃泉就是地下,挖條通往太后所住宮殿的暗道,兩人在暗道上便可相見了。這樣既不違背自己的誓言,也可以與母親相見。
莊公認為大臣的主意很好,於是令人修了暗道。從此母子相見,和好如初。這條暗道就是「黃泉路」,後來指通往地府的道路。
四川「黃泉路」
在我國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地區,有一片叫迷魂凼的區域非常奇特。這個地方與百慕達三角的緯度一致。我們知道百慕達三角經常發生一些奇特自然事件,而迷魂凼也是如此。
曾經有一位獵人帶著獵犬通過一條小路進入了迷魂凼打獵。此後獵人和獵狗同時失蹤,這就讓人非常的費解。
如果說人類進入密林而迷失方向尚可理解,但獵狗擁有非常發達的嗅覺,它們喜歡沿途流下尿液來辨別方向,因此民間都說狗有「記千裡」的能力,而古人對於獵犬的尋路能力也是寫入了詩詞,比如這句「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不過進入了迷魂凼後,就連機靈的獵狗也不見蹤影。
既然獵狗在這裡不能辨別方向,那麼使用先進的儀器是否可行呢?為此,四川省組織探險隊帶著許多非常先進的儀器通過小路進入了迷魂凼。最開始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沒一會探險隊就發現,他們攜帶的GPS,指南針等設備全部失靈。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在森林裡到處亂走,好在此次探險隊所帶的食物充足,最終用了三個晝夜的時間才走出。
此後迷魂凼名聲大噪,引來世界各地許多探險隊的探索,其中包括世界動物基金會的顧問勞裡博士等眾多知名人士。雖然許多人都有驚無險地走了出來,但五十年來,這個地方仍然失蹤了數人。
為了保障探險者的安全,最終政府把這個地方設為禁區,不準任何人進入,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雖然現代科技發達了,但發生在迷魂凼的很多現象依然沒有信服的解釋。也正因如此,那條通往迷魂凼的小路,也被當地人稱之為「黃泉路」。
解釋
不過對於未知現象,人類從未停止探知的欲望,而對於迷魂凼的奇特現象,許多人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目前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科學家認為當地曾經有一塊天外的隕石掉落,墜入地下,久而久之被自然的力量深埋了,從而產生強烈的磁場,幹擾指南針和導航的信號,致使無法辨認方向。
但是,迷魂凼並沒有探測到隕石的存在。因此,這個說法牽強附會,無法令人信服。
第二種是探險者的解釋。
據探險者介紹,這個地方存在似瘴非瘴的霧氣。人進入之後,霧氣就會干擾我們大腦的反應,就像酒精一樣,麻醉我們的神經,讓我們不知所措。因此,人在其中,一開始是清醒的,後面就迷失方向了。
第三種說法來自民間傳說。
據傳,迷魂凼曾經是道家創始人張道陵修行的地方,為了不讓人打擾他的修行,他便布下八卦迷魂陣。對於這個傳聞,道教徒深信不疑,外人認為多半是子虛烏有之事。
第四種就是緯度說。
前面說過,迷魂凼的位置正好和百慕達在同一緯度線上,而在這條緯度線上出現奇怪現象和著名地區的地方也是非常眾多,比如珠穆朗瑪峰、金字塔群、撒哈拉沙漠、死海等等。
因此迷魂凼的謎團和這條神秘的緯度應該有很大關係,而這個解釋也是目前最讓人信服的解釋之一。
小結
總得來說,迷魂凼是個傳說與科學相伴的地方。傳說依然在繼續,這裡發生的故事還在代代相傳。科學也在繼續,這裡發生的事情,科學家也在不斷努力尋求最令人信服的答案。相信未來,真相會水落石出。
參考資料:《四川地質》、《世界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