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為何稱霸日本:從「貓貓經濟學」到「貓型社會」

2021-01-10 澎湃新聞

最近幾年間,日本列島迎來了一股空前的「喵星人」熱潮。且不說育貓人口增長的直觀數據, 超市商場櫃架上,各類與「喵星人」相關商品都被擺在顯眼處,電視節目上名人嘉賓交流育貓心得也遠超以往。以吸引宅男為目的的偶像少女團體如今也熱衷裝扮成性感俏皮的「貓女郎」招攬人氣,網路社交圈年輕人各種「花式秀喵」也層出不窮,甚至連一貫莊嚴法肅的神社佛宇也要與時俱進沾沾「喵星人」的榮光。一些不明就裡的中國網友甚至戲稱「喵星人稱霸日本指日可待」。

東京豪德寺,日本文化中「招福貓」起源傳說地之一,隨著近幾年「喵星人」非凡火熱,該寺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海內外「喵粉」前來巡禮朝聖。

「貓貓經濟學」的大行其道

根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數據,2012~2016年日本寵物犬數量從1153萬隻持續下降到987萬隻,而同期對比寵物貓從2012年953萬隻增長到984萬隻。可以肯定,2017年日本寵物流通業長年的 「犬上貓下」格局將完成大逆轉,「喵星人」消費經濟持續上揚。

2011年,日本寵物貓市場規模約6750億日元,關西大學經濟學教授宮本勝浩預言可產生連帶社會經濟效應2.3萬億日元。時隔5年,雖未達到預計數字,但市場規模的確翻了一番,大約和中國遊客在日旅行消費總額相當,為內需消費不足的日本經濟增添了一抹另類亮色。因為「喵星人」熱潮出現在2012年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上臺之時,所以媒體報導套用他的「安倍經濟學」稱之為「貓貓經濟學」。

「小玉」站長。

「貓貓經濟學」的源頭是關西和歌山縣一隻寄身在小車站雜貨店的名為「小玉」的雌性三花貓。2006年4月因線路虧損,該站臺被迫改為無人值守站,為了安置無家可歸的「小玉」,電鐵公司社長靈機一動,索性委任「小玉」為車站站長,把售票亭也一併改成貓舍。2007年1月,「小玉」站長走馬上任,通過廣告宣傳積累人氣,從2007年1月日均700人觀光客,到2012年增長至220萬海內外遊客,給當地帶來11億日元的有關收益,一度瀕臨廢線的小鐵路也因此起死回生。初代「小玉」在2015年6月因心臟衰竭去世,第二代「小玉站長」火速接任。今年4月29日,也就是初代「小玉」生日當天,12國谷歌搜索主頁特意留給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喵星人,「小玉」成為繼阿童木、黑澤明日本第三位獲此殊榮者。

因為見識到「小玉站長」帶來巨大觀光商機,日本各地也紛紛開始仿效。近4年間,僅瀨戶內海便興起了所謂貓奴巡禮聖地的6座 「貓島」,1座「貓町」,分別給當地帶來年均3~8億日元效益。而最有商業頭腦當屬NHK電視臺,從2012年開始,隨著《巖合光昭的貓步走世界》系列熱播,僅靠DVD與寫真集兩項周邊產品販賣,就帶來了20億日元回報,賺得盆滿缽滿。從臺灣「偷師學藝」、專門為「喵粉」和「貓奴」開設的貓咖沙龍從2005年3家擴展到如今300餘家。最近,日本商家又從美國偷學了一招,店內放養「喵星人」的「貓貓書鋪」憑藉別出心裁的營銷手段吸引不少日本文青垂青,硬是在不景氣的書店業闖出了一片天地。

「喵星人」熱潮背後:社會思潮震蕩的寫實鏡

大約20年前,日本寵物界還是「汪星人」當道的天下,其中2/5的犬主是50歲以上的悠閒銀髮一族。這些人養狗大多是因為兒女成年離家後需要填盈寂寞。而狗狗喜歡遊逛,平常遛狗散步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鍛鍊身心,充實社交。但是隨著年老體衰加劇,這些銀髮老人居家的時間漸漸超過外遊,遛狗反而成了力不從心的負擔。

另外,對於養狗的另一主力都市中年階層而言,狗狗的日常叫聲是最大的困擾。特別是本世紀初,日本大都市圈土地資源供應緊張,自建住宅熱情減退,相對廉價的公寓住宅開始興旺。公寓入住者增多,隨之帶來的寵物飼養糾紛也逐漸增多。據2002年東京大阪與橫濱三大都市環境局公報,市民對社區鄰裡寵物的投訴2.14萬件,其中針對犬吠的最多,佔13.2%。2005年,《環境噪音規製法》修正,對民區住宅和公共場所動物噪音和責任方進行界定,不但公寓不歡迎寵物犬,飲食店與酒旅店也可以底氣十足地拒絕「汪星人」。而雪上加霜的是,新幹線於2008年規定寵物同乘的標準是身長70cm以下,容箱加體重不超過10公斤。這基本把大中型犬類排除在外了。最後一點也很重要,養狗的支出相比養貓貴一倍多。2016年日本寵物保險公司Anicom調查顯示,2016年日本平均每隻寵物犬支出為34萬日元,而寵物貓則只需要16萬,如果算上手術藥物額外費用,犬貓開銷差距甚至是3倍。對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群來說,在選擇寵物時會更多衡量這點。

那麼「喵星人」為何又得寵呢?「汪星人」好動活潑,「喵星人」喜靜懶散。對於體力下降、行動不便的高齡者與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輕人群,後者吸引力要高一些。而喵星人又有潔癖,生活習慣上相對比較乾淨,比較省心,這一點也眷顧了不少懶人飼主。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會將寵物貓的得勢歸結於日本社會如今「老齡少子化」的狀況,但這種解釋實際仍未追根溯源。貓和狗最截然不同的特徵是前者獨來獨往,驕縱孤高,沒有等級觀念,後者喜好群聚,忠誠順從,懂得階級之分,而這兩種特徵在人類社會中都有所映射。

縱觀日本歷史, 「愛貓時代」並非只有當下。大約170年前的江戶晚期到上世紀20世紀初,是「喵星人」上一個活躍的黃金期。當時,上至天皇下達庶民,養貓蔚然成風,即便明治開國後依然勢頭不減,像近代大文豪夏目漱石就是有名的愛貓家,不僅連續養過3隻貓,其處女作《我是貓》更是堪稱擬人小說金字塔頂端的作品。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只善於思考、至死也沒有學會捕鼠的文化喵星人,這恰恰暗合貓貓身上 「驕縱孤高,特立獨行」 的習性。而彼時的日本正處在東西文明思想大碰撞、學術和社會風氣相對自由的時代,一部分社會學者將之擬稱為「日本近代的貓型社會」。但接下來的大正、昭和時代畫風突變,軍國主義抬頭,思想逐漸禁錮,當局一味向群眾灌輸 「忠君報國」,日本就此進入了「犬型社會」。

日本戰敗後,「犬型社會」架構被削弱,但並未打破。連天皇都跌落神壇,自承為人了,「忠君報國」這套確實不好再提了,但 「滅私奉公」未嘗不可啊!民眾效忠的對象只是從「國家」轉變為「企業」。誠然,憑藉一貫的集體至上主義,日本的大企業在1970~1980年代席捲全球,個個富可敵國,而企業主也不吝嗇以豐厚的回報褒獎「會社的忠犬」。但1990年代中期泡沫崩潰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各公司再也不能像過往優待「忠犬」,減薪、加班、裁員、臨時工成為常態。尤其可憐的是,年輕一代有時連做「社犬」都不夠格,直接被當作「社畜」使用。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犬型社會」無可避免地再次動搖起來,很多日本中青年人群在壓抑的社會氛圍下通過 「喵星人」寄託自己「失去卻又憧憬」的那份奢望。

去年和今年分別正逢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誕辰150周年,在日本電信服務公司Docomo發起的網絡投票調查「您最喜歡的夏目先生作品」中,《我是貓》以10-50歲老少男女18425張選票脫穎而出獲得壓倒性勝利。新潮文庫在2016年也特別企劃了一部《吾輩亦貓》中短篇小說集,乘風大賣了37萬冊。「吾輩亦貓,奈何活在犬型社會?」一時成為媒體民眾熱議的焦點。

「喵星人」熱潮下暗影:悽慘的流浪貓

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熱潮都逃脫不了被商品經濟擺弄的命運,「喵星人」也不例外。和泡沫經濟下「炒房」、「炒股」一樣,日本人現在一樣也「炒貓」。幼貓的批發販賣價格從2013年的12.4萬日元到2017年上半年漲到了21萬日元,4年間漲幅達到了60%以上,稀有品種的人氣貓種,妥妥能賣到100萬日元以上。而這只是一級流通市場上的價格,最終轉移到流通末端消費者手上實際還要再上升60%~80%。

AKB48人氣女王指原莉乃在推特上秀的拿破崙短足貓,這也是今年日本最火的人氣貓種,2013年幼貓的價格在25~75萬日元間,如今飆升到了100~300萬日元。

大量消費存在,市場價格高騰,自然會促使廠家加大生產。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包括貓在內的寵物都是生命體,也非家禽家畜,這就產生了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雌貓的自然胎期2~3次/年,但因為幼貓價格高漲緣故,很多貓屋繁殖業者利用人工光照、近親交配進行催育,達到增加1~2胎目的。因為受到人工幹預妊娠的緣故,誕生的幼貓很容易出現遺傳疾病和發育不全。這些幼貓一出生便命運坎坷,不是被虐殺就是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貓。貓的繁殖能力非常旺盛,單只雌貓1胎可生4~8仔,仔貓只需半年便性成熟,又可以相互交配,1年20隻,2年80隻,3年後理論上就可以達到2000隻,過量的繁殖又引起了對危害環境的擔憂。

由西向東橫貫關東的母親河——多摩川河濱,近年已經成為東京流浪動物的棲息地,它們靠著人類丟棄的殘剩便當與罐頭苟活。自由攝影家小西修夫婦從1992年便持續關注多摩川的流浪貓多舛命運,左圖為2009年9月拍攝的一隻10歲的老貓,因為左下犬齒被人類利器打斷,未能及時醫治,又患上口腔潰瘍,只能靠牛奶之類流體進食,當年12月死於寒潮中。右圖是2013年拍攝的一隻3個月大的貓崽,因為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被無情拋棄在野外,後被收養。對於多摩川的流浪貓而言,人類的威脅還是其次,最大的敵人還是變幻莫測的大自然,而每年夏季颱風與暴雨是其最大的噩夢,撞上雨季至少要死去和失蹤1/4。上圖為2015年7月、2017年6月洪水過後被救助的「喵星人」幼崽。

日本過去通行的做法是行政撲殺。2010年,日本各地動物保護收容所捕獲的流浪無主貓20.9萬隻,通過收養容置的只有8670隻,只佔4.3%,剩下的95.7%的流浪貓的命運就是通過瓦斯室進行「安樂死」,平均下來一天撲殺784隻,其中6成以上是未滿半年的幼崽。而同期的流浪狗至少還有28.8%被安置。而對於那些沒有被撲殺的流浪貓來說,自由的代價也非常沉重,因為野外生存環境惡劣,意外事故多發,它們平均只有4~5年壽命,僅為家養貓的1/3。

瀨戶內海著名的「貓之町」廣島尾道,大部分棲居的野貓都接受了不妊去勢手術,左耳被剪出一個「V」字,是接受手術的辨識標誌。

在動物保護組織的不斷抗議下,政府只能逐步縮小撲殺比例,2015年收容流浪貓13.7萬隻,行政撲殺6.7萬,43%的流浪貓得到了妥善處理,效果顯著。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動物保護團體力主通過對流浪貓進行「斷代絕育手術」後還歸自然,以替代殘忍的「行政撲殺」。雖然這項手術依然存在倫理爭議,但至少使每年10萬隻流浪「喵星人」免於被「瓦斯處決」悲慘命運。2016年12月,日本流浪貓撲殺率最高的神戶通過立法成為日本第一座公費負擔此項計劃的城市,並在2017年5月正式實施。

隨著老齡化和不婚者增多,日本寵物界人士認為「喵星人」熱潮還將持續10年以上,但矛盾的是,這個熱潮並非多數日本政界和社會學者願意看到的。日本年輕一代追求「喵星人」那樣的自由獨行並沒有錯,這也是現代人的主流生活訴求,但如果整個國家再度回歸貓型社會,人人耽於散漫安逸,那人類世界競爭可遠比寵物世界慘烈得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貓咪成了日本經濟學的新貴,就連喵星人身價也翻了幾倍
    在經濟形式不大如意的時候,除了口紅經濟學興起,在日本,還有一種名為貓咪經濟學的概念,也空前火熱。「貓咪經濟學」大概的意思是:無論是哪種領域,只要用好了貓咪,就能吸引民眾的注意,從而獲利,即貓咪等於經濟,成了一種商業符號。
  • 貓爪杯遭瘋搶,一隻貓救活日本一個縣的經濟,咱們聊聊貓咪經濟學
    不得不說,以星巴克和漫威為代表的市場主體都已深諳 「貓咪經濟學」之道,這個詞兒源於數年前的日本,指不管經濟如何,大眾對貓及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從中獲益,並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 養貓這麼久,那你知道為何貓貓總喜歡爬高處嗎?
    家裡有養貓的朋友也許會覺得奇怪,為何家裡的喵喵總喜歡爬高處。這可不是因為它們如大家想的高冷,而是另有其因! 躲高高的喵星人 貓貓躲高處的行為,其實是它們「求生本能」的展現。
  • 日本影視中的喵星人:這個「貓奴」國度的吸貓治癒片
    如果要評選地球上最愛貓的國家,日本絕對會榜上有名。日本人民自古就為貓痴狂,即使貓咪並非土生土長(又是從我國傳入),也阻擋不了貓兒們憑藉捕鼠技能和賣萌本性,從最開始的貴族專屬,到「駕臨」尋常百姓家。日本人有愛貓傳統也可以從宗教上來解釋,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信奉萬物有靈,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所以它經常出現在各個神社的供奉席位上,而由東京豪德寺起源的「招財貓」,就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貓文化之一。
  • 日本貓的生活:浮世繪裡的喵星人
    貓貓們是從遙遠外太空的喵星球來到地球,利用很萌的外表來騙取人類的信任,然後出其不意地佔用地球的魚類和水產品資源。沒錯,在喵星人眼裡,你只是個鏟屎官。
  • 從「貓之日」到貓站長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喵星人?
    在日本,有凱蒂貓、機器貓、「貓之日」、貓島,甚至還有貓咪咖啡館和貓站長……讓人不禁想問,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喵星人?  每年的這一天,日本都會舉行各種各樣關於貓的活動。展覽將持續到3月1日。這隻貓出生於東日本大地震後的一個月,現在成了日本水戶地鐵站前召喚幸福的「使者」。  八字眉貓咪因為眉毛形狀呈「八」字,因此得名「八字眉貓」。這隻貓通體雪白,只有眉毛呈黑色。
  • 日本單身年輕人太多導致空前的養貓熱潮,貓咪對日本GDP貢獻遠超...
    日本出現了空前的養貓熱潮,被日媒稱為「貓咪經濟學」(nekonomy,neko是日語的「貓」)。三年來,大型寵物店裡貓的平均價格3年裡漲了6成,幼貓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稀有品種甚至能賣到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4萬元)以上。
  •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貓奴國日本的定製系家居,擼貓也瑟瑟發抖
    全世界貓咪的「好命天堂」在日本無疑。日本人對貓咪的喜愛,可是經受歷史、文化、傳統等層面的長期薰陶。甚至有日本學者,專門研究出日本國人與貓有精神內核的共鳴。例如:貓咪愛自由與人保持適當距離,貓咪愛乾淨從不邋裡邋遢,貓咪動作優雅且喜好嫻靜,這不和日本人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處?
  • 日本人妻的逗貓趣事
    遠嫁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園的日本人妻はなもも(HANAMOMO),經常在推特分享當地趣事還曾經出版過日記寫真集的她是位小有名氣的部落客
  • 喵星人為何如此「冷漠」?
    而已被馴化數千年的貓似乎仍有待改善公眾形象。很多人認為,獨立的性格是很加分的特質,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貓過於冷傲與自私。討厭貓的人聲稱貓只有在飢腸轆轆時,才會親近人類。喵星鏟屎官一定會覺得這些說法毫無理據,他們堅稱貓貓和狗狗一樣,都與主人感情深厚。既然如此,為何仍有人覺得貓貓又冷漠又不友善呢?他們錯了嗎?
  • 喵星人是怎樣來到日本的
    然後,到了昭和後期與平成年代,隨著萌文化的興起和日本動漫的席捲全球,貓的形象在日本社會中再次得到飛躍和升華,徹底超越了平凡寵物的範疇,成為了愛與萌的象徵!如果說招財貓代表了日本的傳統民俗,那麼哆啦A夢與HelloKitty就代表了日本的現代文化,而且還得到了官方認證——東京2020年申奧委員會的「特殊大使」就是哆啦A夢!除此之外,各種喵星人,貓耳娘、貓神和貓妖的動漫形象,更是已經多得數不勝數了。
  • 亞洲的「貓咪經濟學」
    和貓相關的「貓咪經濟學」所產生的效應已經擴大到整個亞洲。
  • 性格測試:你是喵星人還是汪星人?貓系 vs 犬系誰更受歡迎?
    現在養貓和養狗的人都挺多的,貓貓和狗狗都超級可愛。但是你知道嗎?還有貓型人格和汪型人格的說法,那麼你是喵星人還是汪星人呢?而貓給人的印象就是截然相反的,他們通常是高冷、優雅、敏感、獨立、神秘、神經質和注重隱私的。在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當中也有犬系和貓系的說法。貓系萌娘的性格描述的就是冰山傲嬌,而犬系萌娘的性格就是陽光元氣。你應該聽說過貓系男友女友或者是犬系男友女友這樣的說法吧!對貓狗這樣完全不同的印象,來源於他們對人完全不同的反應。
  • 《我是貓》:有文化又深諳人性的日本貓,會解讀出怎樣的人類社會
    從不屑一顧到深入人心,貓貓也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和處世哲學貓貓第一次的智慧火花,來源於吃年糕。看主人吃得如此津津有味,它也很好奇,當主人離開,一切似乎是最好的時機。直覺上這件事不妥,它甚至希望趕快來個人阻止自己的行動。可它還是沒忍住,咬下了第一口——結果就粘了牙。
  • 喵星人是怎樣徵服日本的?
    喵星人可不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專屬萌寵,很久以前的日本,喵星人就是主角啦。島國日本本來是沒有貓的。6 世紀中期,隨著佛教一起,貓才從中國傳入日本。《不可思議的貓的日本史》考證,貓是日本到中國的遣唐使帶回去的。貓首先出現在日本宮廷裡,成為貴族的寵物,到了江戶時代,才進入尋常百姓家。在浮世繪作品裡,可以發現大量喵星人。
  • 喵星人徵服世界 日本11個小島均已淪陷,鏟屎官你們在哪?
    喵星人徵服世界的野心日漸膨脹,日本11個小島均已淪陷!喵星人肆虐,大大小小的城市逐漸淪陷。愚蠢的人類無法粉碎喵星人稱霸宇宙的陰謀,大多成為了它們的奴隸與走狗。除此之外,當你漫步在島上,會發現到處都有喵星人的身影。江之島非常接近鎌倉,所以到了鎌倉記得順便去趟江之島哦!
  • 《功夫喵星人(貓貓突擊隊)》7月30日上線!
    《功夫喵星人(貓貓突擊隊)》7月30日正式上線!《功夫喵星人(貓貓突擊隊)》是一款回合策略類遊戲,遊戲中你將要來到一個神秘的喵星之中,這裡全都是萌萌噠的喵星人,你要幫助這些可愛的喵星人奪回自己的家園,和他們一同開心的生活,不斷冒險。你需要通過自己的操作來完成各種比拼,各種精彩的玩法和挑戰活動,收集你想要的各種物品道具。
  • 「逢貓必火」到底是什麼經濟學魔咒?
    先放一組高萌照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擼貓在微博上和貓有關的話題,已有4.5萬個累計閱讀量超過12億次在經濟學中,貓咪也是個大ip有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只要商家能用貓來做產品就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專家稱,逢貓必火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心理學的因素「很多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都獨自生活
  • 貓咪意外走失,結果回來兩隻,喵星人:貓貓影分身!
    家有喵星人的鏟屎官們應該都深有體會,自己稍不留意,家中的愛貓就隨時可能走失,而要想尋回它們,難度也是不小的,不過,國外有位網友卻僅憑網上發布尋貓啟事就輕易找回了自己的貓咪,不過,他的麻煩並不是找不回自己家的貓咪,而是,如何確保在兩隻一模一樣的貓咪中,找到自己家的愛貓……貓咪自己回家,沒想到鄰居也帶回一隻
  • 日本貓島:喵星人的生活幸福嗎?
    日本青島(Aoshima)是有名的貓島,島上面的貓比人還多,吸引了不少愛貓人士前往,也有不少遊客慕名前往。在這樣的貓島上生活,人的感覺怎麼樣?喵星人的日子是不是也特別愜意?喵星人在貓島喵星人聚集的日本青島是眾鏟屎官心嚮往之的地方,面積不大,面積只有4.4公頃。大約380年前,貓隨人登上了這座島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島上的居民大多都遷離小島去尋找工作,島上的人口減少,而流浪貓增多,人貓比例開始向貓傾斜。現在,這個島嶼上的貓已經是人口的6倍,至少120有隻了。